<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已四次到重庆,一次游贵州返回时中转,三次游三峡由此始发。每次来都有新的变化,解放碑和洪崖洞一带越来越繁华热闹,嘉陵江两岸的夜景愈发漂亮迷人,轻轨桥梁索道四通八达,出行更加方便快捷,但天际视野也愈觉拥堵。</p><p class="ql-block"> 重庆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多雾,即使是风和日丽的大晴天,也常是雾蒙蒙的,故有雾都之称。它位于四川盆地东部,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境内,流程691千米;地形由南北向长江河谷倾斜,丘陵、山地占76%。嘉陵江和长江就在城中交汇,市区山环水绕,湿汽很重,又不易散发,所以总是雾蒙蒙的。</p> <p class="ql-block"> 三峡地区是中国主要岩盐产区,在商朝至西周时期就诞生了巴国文明。战国时期,巴国先后在枳(今涪陵区)、江州(今渝中区)、垫江(今合川区)建都。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以渝水(嘉陵江下游古称)绕城,改楚州为渝州,治巴县,这是重庆简称渝的由来。南宋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1929年,重庆建市,为四川省辖;1935年成为四川省会;1937年成为“战时首都”;抗战胜利后,定为中华民国永久陪都。1950年重庆成为西南大区直辖市;1953年又改为中央直辖市;1954年,重庆又并入四川,降为副省级市;1997年3月14日,重新设立重庆直辖市。它是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金融、科创、航运和商贸物流中心,西南地区融贯东西、汇通南北的综合交通枢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两江汇流,清浊分明</p> <p class="ql-block"> 重庆给我的第二印象是桥多坡陡,开眼即见山,出门便走坡,开车就上桥,故又有山城桥都之谓。下图左边是嘉陵江上的黄花园大桥,对岸为江北金融城和网红打卡点江北嘴重庆大剧院,右侧又有长江上的朝天门大桥。</p> <p class="ql-block"> 冰心《小桔灯》中描写的重庆城中那一串长长的台阶,在这里依然到处可见。山城步道,已经成为热门的景观带。</p> <p class="ql-block">阶梯形的公路</p> <p class="ql-block">螺旋形的高架桥</p> <p class="ql-block"> 重庆给我的第三印象是古镇古街。位于沙坪坝区的磁器口,最早的名字叫白岩场,始建于宋真宗咸平年间(公元998—1003年),因白岩寺而得名。这里前临嘉陵江、后靠歌乐山,镇内金碧山、马鞍山、凤凰山三山并列,清水溪、凤凰溪两溪环抱,是嘉陵江边重要的水陆码头。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蕴含丰富的巴渝文化、宗教文化、沙磁文化、红岩文化和民间文化,是重庆古城的缩影和象征。</p> <p class="ql-block"> 明建文四年,建文帝朱允炆被其四叔朱棣篡位,逃出皇宫后削发为僧。他流落到巴渝一带时,曾在白岩山上的宝轮寺隐匿长达四五年,后踪迹暴露,便从嘉陵江码头乘船离开了磁器口。因真龙天子曾经在此隐居,世人便将宝轮寺改称龙隐寺,白岩场也改称龙隐镇,并在码头边竖立牌坊,名曰龙隐门。</p><p class="ql-block"> 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这里已形成了前后2条大街(当地人称之为“正街、老街”)和12条巷弄,街巷两旁大多是明清风格的建筑,地面由石板铺成,沿街店铺林立。有榨油、抽丝、制糖、捏面人、川戏等传统表演项目和各种传统特色小吃、茶馆等。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络绎不绝。每年春节举办的磁器口庙会更是别具传统特色,吸引数万市民前往参与。</p> <p class="ql-block"> 清初,瓷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龙隐镇的主要产业。1918年,本地商绅集资在镇内青草坡创建了新工艺制瓷的“蜀瓷厂”,远销四方。随着工艺进步,瓷器品种增多,名气也大了起来。最发达时,镇内有70多家瓷器业者,龙隐镇渐渐被叫成了瓷器口,后来,因为“瓷”字与“磁”相通,又被叫成了磁器口。抗日战争时期,因为水运方便,龙隐镇成为嘉陵江中上游各州、县和支流沿岸农副土特产品和百杂货物的集散地。城里的一些大商贩在磁器口开设分店收购和批发棉纱、布匹、煤油、盐糖、洋广杂货、日用百货、五金颜料、土碗土纸和特产烟丝等。据统计当时有商号、货栈和各种作坊1670多家,摊贩760多户。每天都有300多艘(船均载重10吨)货船进出码头。码头河坝中搭建起临时街道,有上河街、中河街、下河街。还有专业门类的木竹街、铁货街、陶瓷街和猪市、米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道光元年关于船只限载限价的告示</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磁器口繁华依旧,码头上从早到晚,过往商旅川流不息,被誉为”小重庆“。街口牌坊石柱上的对联是对瓷器口的最好写照:“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千人拱手”是指每天都有上千个船公划着船来码头停靠。“万盏明灯”是形容码头上商贾云集,入夜后各自点亮油壶、电石灯、汽灯,江水微漾,繁星闪烁。</p> <p class="ql-block"> 1958年,码头移至汉渝路,磁器口水陆中转站的作用逐渐消失。政府对镇内一些蕴藏丰厚历史文化的遗迹进行保护性开发,培修和恢复明清建筑风格,建设成为民俗文化街区。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大街小巷更是熙熙攘攘,人满为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酸辣粉店的吆喝很起劲</p> <p class="ql-block">看,好长的一根面</p> <p class="ql-block">百年老茶馆的布置也很雅致</p> <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宝轮寺,又称龙隐寺,位于磁器口古镇半山腰,是古镇内香火最旺的寺庙。它始建于宋真宗咸平年间,原名白岩寺。</span></h1> <p class="ql-block">天王殿,大门上可见龙隐禅院四个大字</p> <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大雄宝殿,匾额上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由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所题。整座大殿构造雄浑,据称没有使用一颗铁钉,堪称我国建筑艺术的一块瑰宝。</span></h1> <p class="ql-block">依山而筑层层递进的殿阁</p> <p class="ql-block"> 文昌宫,就在宝轮寺旁,供奉文昌帝君,是磁器口最热闹的道观。</p> <p class="ql-block"> 宫院四周用坚硬的条石作为城墙,还有高高的寨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寨门内伫立着建文帝塑像,旁边还有一个抬头仰望的</span>幼童塑像<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是建文帝离开磁器口时的形象,正面看是一位目光忧郁、凝神沉思的和尚;侧面看又是一位风骨绝佳、胸藏甲兵的皇帝。</span>建文帝离开白崖镇时,已大彻大悟,认为自己没必要再去争什么皇位了,只要天下祥和就好,行前挥笔写道:“劝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朗朗熟胜汉唐景,祥和天道似可期。”一位茶馆老板将建文帝的这番话制成牌匾挂在茶馆中,并将茶馆命名为“玉和祥”,清代又更名“钰和祥”。</p> <p class="ql-block"> 殿宇金碧辉煌,常年香烟缭绕,传说建文帝避难磁器口时也经常前来拜谒。</p> <p class="ql-block"> 宝善宫,建于清代,为穿斗式木结构建筑,传统四合院布局,依山而建,形制独特。</p> <p class="ql-block"> 重庆给我的第四印象是麻辣美食。重庆火锅为中国传统饮食方式之一,起源于明末清初的嘉陵江畔,是朝天门等码头船工纤夫的粗放餐饮方式。其主要原料是牛毛肚、猪黄喉、鸭肠、牛血旺等,味道辛辣,吃起来嘴烫舌木,涕泪俱下,吃过一次就终身难忘。雾都湿汽重,吃麻喝辣可以去湿保健,所以山城餐桌上不但火锅麻辣,就是其它日常菜式也都麻辣。要重庆人不吃麻辣就像让海边人不吃海鲜一样难受;如果叫重庆的名厨不放麻辣,他就做不出好菜了。如今的重庆火锅也已现代化了,火锅汤由传统的红汤发展到红白汤、海鲜汤、药膳汤、酸辣汤等;鸳鸯火锅、全牛锅、全羊锅,海鱼、禽肉、年糕、饺子……,荤素干鲜什么都有,天南地北五洲四洋不同口味的客人均可各取所好。</p> <p class="ql-block"> 重庆给我的第五印象是网红地标多,解放碑当数第一。不少重庆人把到解放碑说成进城,还有“没到解放碑等于没到过重庆”的说法,部分商界人士甚至将进驻解放碑视作企业“形象和实力”的象征。解放碑本名“抗战胜利纪功碑”,建于1947年。它位于渝中区的民权路、民族路和邹容路交汇处,是抗战胜利和重庆解放的历史见证。其主体为八棱柱,高约26米,白色为主,间以肉色,上有大钟,朝向八方,每到整点,便会响起报时的钟音;顶部有方向标和风向仪及避雷针,因年久锈蚀,2018年3月,拆下来清理更新过。</p> <p class="ql-block"> 1997年,以解放碑为中心,将周边大十字地区共2.24万平方米面积改造成中国第一条商业步行街——解放碑中心购物广场。2000年和2001年,又将步行街拓展至八一路中段和民族路,面积增至3.6万平方米。据统计,解放碑步行街日均人口流量超过30万,重大节假日人流量每天过百万。每年除夕之夜,市民潮水般涌来这里,听新年钟声,观喜庆烟花。</p> <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解放碑中央商务圈,是整个重庆CBD的极核区,被誉为十字金街,进驻有各类企业机构3000余家。这里汇集了驻渝的所有票据(专营)机构、证券法人机构,90%以上外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四分之三的保险机构,50%的证券营业部;大陆以外世界500强企业中,有38家入驻,47家在此设立分支机构。</span></h1> <p class="ql-block"> 2006年,解放碑CBD已有635幢高楼大厦,罗汉寺、湖广会馆、英国总领事馆、加拿大总领事馆也都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 地处渝中半岛最高点的新华路长江索道旁的联合国际大厦,其67层高楼再加三层钢结构的直升机停机坪兼观景平台,成为主城无与伦比的新高度,被誉为重庆之眼。登上70层的观景台,360度鸟瞰山城,你会感受到视觉和心灵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 朝天门是重庆水上门户,襟带两江,壁垒三面。嘉陵江纳细流汇小川,纵流1119千米后,于此注入长江。每当初夏仲秋,碧绿的嘉陵江与浑黄的长江激流碰撞,漩涡翻滚,如野马分鬃,激浊扬清,非常壮观。右侧长江融纳嘉陵江水后,声势益发浩荡,穿三峡,通江汉,一泻千里,构成“黄金水道”。</p><p class="ql-block"> 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灭巴国后在今朝天门筑巴郡城;蜀汉章武二年(公元222年),李严在江州筑大城;南宋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彭大雅为抗元第三次筑城;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戴鼎扩建重庆旧城,按九宫八卦之数造城门17座,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就是朝天门。因当地官员都是在此恭迎钦差,跪接圣旨,故名“朝天门”。1891年重庆辟为商埠,朝天门始设海关,1927年修建朝天门码头时旧城门撤除。1949年“九·二”火灾,使朝天门附近2千米的区域化为废墟,从此,朝天门仅余城基墙垣。</p> <p class="ql-block"> 如今朝天门新建了宏伟的来福士广场,是俯瞰两江汇流纵览沿江风光的绝佳去处。渝中半岛犹如一艘巨轮,朝天门来福士大厦就似朝天的航帆,从长江嘉陵江汇合处启航,满载着山城雾都桥都的神奇色彩驶向美好未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浓雾笼罩的渝中半岛犹如海市蜃楼</p> <p class="ql-block">暮色中的来福士大厦和渝中半岛</p> <p class="ql-block"> 没雾时的朝天门大桥及南岸的网红打卡点弹子石长嘉汇格外漂亮。</p> <p class="ql-block">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为仿古民族建筑,</span>是山城重要<span style="font-size: 18px;">标志建筑之一。</span>位于渝中区人民路学田湾,1954年4月竣工。其非凡的建筑艺术蜚声中外,是中国传统宫殿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的大跨度结构巧妙结合的杰作。 整座建筑由大礼堂和东、南、北楼四大部分组成,气势雄伟,金碧辉煌。占地总面积为6.6万平方米,其中礼堂占地1.85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礼堂建筑高65米,大厅净空高55米,内径46.33米,圆形大厅四周环绕四层挑楼,可容纳3400余人。</p><p class="ql-block">(本图片源自网络)</p>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三峡博物馆,是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国家级博物馆,位于重庆人民大礼堂正对面。其前身为1951年3月成立的西南博物院,1955年6月更名为重庆市博物馆。2000年9月经国务院办公厅批准成立三峡博物馆,并加挂“重庆博物馆”馆名。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098万平方米,展厅面积20858平方米。陈列展览由4个基本陈列、6个专题陈列、1个360度全周电影、1个半景画陈列、1个观众实践中心和3个临时展览构成。</span></h1> <p class="ql-block"> 洪崖洞,是现代重庆的又一特色地标,2006年,由重庆市政府投资3.85亿元兴建。它北临解放碑沧白路,南接江滨路,全长约600余米,是兼具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等功能的商贸区。主要由吊脚楼、仿古商业街等组成,共11层,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从11楼和1楼走出去都是马路,具有鲜明的山城特色。 </p><p class="ql-block"> 洪崖洞原名洪崖门,为军事要塞。战国和蜀汉时所筑均为土城,南宋时改由条石堆砌。洪崖门原是开门,蒙古大军与宋军曾在此激战。明初将洪崖门改为闭门,位于现海盗船位置。如今保留了江隘炮台、洪崖闭门、纸盐码头、明代城墙、辛亥碑文等大部分历史遗迹。洪崖洞确有其洞,是洪崖门外的一个巨大石窟,又叫洪岩洞、神仙洞,相传古代曾有洪崖仙人在此居住。</p> <p class="ql-block"> 洪崖洞属栏式建筑,依山就势,沿江而建,<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解放碑直达江滨,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立体式空中步行街”,成为具有层次与质感的城市阳台、商业中心。</span>房屋构架简单,开间灵活、形无定式,下部架空成虚,上部围成实体,通过分层筑台、吊脚、错叠、临崖等山地建筑手法,把餐饮、娱乐、休闲、保健、酒店和特色文化购物等六大业态有机整合在一起。在这里,可感受“三绝、四街、八景”的巴渝文化休闲业态。“三绝”指吊脚楼、集镇老街、巴文化;“四街”指动感酒吧街、巴渝风情街、盛宴美食街、异域风情街;“八景”指洪崖滴翠、两江汇流、吊脚楼群、洪崖群雕、城市阳台、巴文化柱、滨江好吃街、嘉陵夕照。走在特色美食街上,斑驳的石板路,新旧交融的巷弄,许多本已匿迹的经典小食,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错觉。</p> <p class="ql-block"> 洪崖洞有很多各种形态的雕塑,这个名为“城市印象”的吊脚楼雕像,将洪崖洞的建筑特色勾画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轻轨穿楼,李子坝一道独特风景线</p> <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白公馆,位于沙坪坝区歌乐山,原为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白驹自诩是白居易的后代,把别墅取名为“香山别墅”。</span></h1> <p class="ql-block"> 1939年,军统特务头子戴笠用重金将它买下,改造为迫害革命者的监狱。1943年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成立,白公馆作为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关押人员被移往附近的渣滓洞。抗战胜利后,白公馆被作为特别看守所。1947年春,迁往渣滓洞的“人犯”又重回白公馆。</p> <p class="ql-block"> 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同济大学、国立吴淞商船专科学校(今上海海事大学)校长周均时,爱国人士廖承志,共产党员宋绮云、徐林侠夫妇及幼子“小萝卜头”等皆曾被囚禁于此,最多时曾有200多名“政治犯”关押于此。1949年11月27日,军统特务对关押在此的革命者进行大屠杀,仅20人脱险,下图为地牢。</p> <p class="ql-block">刑讯洞</p>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渣滓洞集中营,在重庆市歌乐山麓,距白公馆2.5千米。渣滓洞原是重庆郊外的一个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渣滓洞三面是山,一面是沟,位置较隐蔽。1939年,国民党军统特务逼死矿主,霸占煤窑,在此设立了监狱。分内外两院,外院为特务办公室、刑讯室等,内院中的二层楼房为每层8间共16间的男牢,两间平房为女牢。</span> </h1> <p class="ql-block"> 关押在此的有“六一”大逮捕案、“小民革”案、“挺进报”案、上下川东三次武装起义失败后被捕的革命者,如江竹筠、许建业、何雪松等,最多时达300余人,此地还曾居住过“小萝卜头”和他们一家人。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特务在溃逃前夕策划了震惊中外的大屠杀,仅15人脱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囚室</p> <p class="ql-block"> 看着这一间间牢房和刑审室,学生时代就熟知的《烈火中永生》《红岩》《江姐》等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似又重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 重庆给我的第六印象是夜景特美。夜晚的洪崖洞最美,晚上6点开灯,10点熄灯,流光溢彩,漫江辉映。主塔为钻石型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千厮门大桥,</span>既有一剑指天的阳刚之气又有线性流畅的和谐之美,其上层为城市道路,下层为双线轨道交通。</p> <p class="ql-block">仰视千厮门大桥</p> <p class="ql-block">洪崖洞和江滨路</p> <p class="ql-block">璀璨的吊脚楼</p> <p class="ql-block">闪亮的城市阳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解放碑步行街,灯火辉煌,游人如织</p> <p class="ql-block"> “重庆之眼”对外开放门票68元,在这里可以拍摄到美仑美奂的重庆夜景。</p> <p class="ql-block">朝天门码头</p> <p class="ql-block">来福士大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