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䏧肢村离村500米的小路上有一棵老槐树,约有三四丈高,树干粗壮,枝叶茂盛,这棵树是20世纪30年代末奶奶亲手栽植的,距今也近百年了。</p> <p class="ql-block"> 听妈说,奶奶当年栽上树,为了让树成活生长,专门吆上驴从七八里远的井沟里驮了两驮桶水来浇灌的。奶奶栽植这棵树的初衷是啥?我们一直都不得而知,我想可能是想寄托一种情节和思念吧,或者是行一种善举和方便吧。总之,冬去春来,花开花落,90多年了,她见证了我们村的变迁史、脱贫史,我们周家一大家子的成长史、发展史,时至今日依然郁郁葱葱,傲然挺立,瞩目着全村。每次回家看到她仿佛就看到奶奶伟岸结实的身躯和和蔼可亲的面容,觉得也是特别的亲切。</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每次离开村庄,奶奶总是要站在窑背畔畔上照,就是目送着离开,直到车子到了枣岭坡,还有个什么坡(就是吉子姐栽花椒树的地方,马上就到大路的最后一个长坡处),我在车里回头望,还能依稀望见奶奶弱小单薄孤独的身影———一身的藏蓝布衣服,一手拄着拐棍,一手遮住额头太阳的徐辉,胳膊上还领着个小板头,活像一尊西方世界的小雕塑。那是怎样的望眼欲穿呀!寄托着多少个不舍、离愁和牵挂呵!眼神里又有多少个期盼和祝愿啊!每每这时我总是惆怅滋味油然而生,心里像五味瓶子打翻了似的,觉得对不起孤独的劳碌苦命一生的奶奶,心里想着要多回家里,多陪几次形单影离的奶奶,但总是想多做少,聚少离多,不能如愿。直到奶奶离世,阴阳相隔,留下无尽的遗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爷爷1939年冬被阎锡山部队拉壮丁到山西运城参加抗日战争,走时最大的伯父12岁,最小的父亲不满1岁,两年后爷爷战死在中条山。奶</span>奶29岁守寡直至82岁去世,一生孕育5个儿女,在哪个缺吃少穿的年代,奶奶受尽了生活煎熬和世间磨难。下图右起奶奶的二儿媳妇、二儿子、大儿子、大女儿婿(阁楼曹村)、二女儿(嫁高柏赵村)、三女儿(嫁新市河太吉村)。</p> <p class="ql-block"> 我想,䏧肢村通往延壶路的这段就是奶奶心里的长亭和古道,这段路寄托着奶奶太多的情感,太多的心结,太多的离愁,太多的思念,太多的牵绊和夙愿。 如今,奶奶长眠在䏧肢村的小路旁,安卧于这棵老槐树边,也算是一个很好的归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是的,奶奶站成了一棵树,一棵高大葱郁、傲然挺拔的大树,一棵不畏严寒、不屈不挠的大树,一棵乐对生活、迎风而歌的大树,其实,她就是奶奶,奶奶就是她,这棵树俨然一直在凝视着我们,关心着我们,祝福着我们,我们这些子孙晚辈们理应延续奶奶身上朴实坚贞、勤劳节俭、坚强勇敢、不向困难低头,只为儿女奔波的精神,向着幸福美好生活躬身劳作、勠力奋锄、踔厉前行!让她老人家放心、安息!</p><p class="ql-block"> 周道 2021年4月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