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小呀么小儿郎,背起那书包上学堂……”。晓阳在三岁差十八天的时候,上幼儿园读书去了。爸爸上幼儿园时,是三岁差十五天。父子几乎是在相同的时间段上学的。从这天开始,就走上了人生的求学之路。虽是学前教育,孩子脱离家人呵护,融入集体生活,是一种新生活的开始,对他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日子。</p><p class="ql-block">晓阳是一个读书的料。只要让他去幼儿园跟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玩耍,就特别兴奋。这势头持续了几天后就不那么喜欢了,但仅仅只是两三天的反应就适应了。这也是每个孩子上学的心路历程。</p><p class="ql-block">晓阳对学习的兴趣与生俱来。几个月大的时候,只要大人拿着书看时,他的眼睛就会盯着花花的封面,。目不转睛地看着,小手乱动的时候,只有有书在面前,就会噼里啪啦在书上兴奋地乱拍一通。呀呀学语时,爷爷会在他面前背诵唐诗,想给他一个语感氛围,没有特意教他,一段时间后,当背诵到每句的最后一个词时,他都准确地说出来,如“二月春风似剪刀”,当读诵到二月春风似剪~时,他就会大声地念到“刀”,“人间四月芳菲~”,他就答道“尽”。这让爷爷惊讶不已,不到两岁的时候,已经能背诵二十多首唐诗。不是刻意要教他学什么,可他有点顺势而会。唐诗对今人来说,即使是学过的大部分成年人也是似懂非懂,当时根本不打算让他学,属无心插柳。他在毫无理解的模仿中,掌握了语言的语感,读诗时的音韵节奏,可能是他对文字最初的感觉;有时问他要不要?他会答道:“不要不要不不要”。这里边就表现了诗歌的平仄韵律关系了,难怪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来也会吼。人生可以开发的潜能太大了!后来他对英文更感兴趣,也就没有再强化这方面的功能,他爱什么,学什么,还是因势利导好,顺其自然发展最好。</p><p class="ql-block">两岁左右的晓阳对英语就很喜爱。学英语的兴趣就比学中文大。基本没有费多少劲,就把英文的26个子母学会了,在爸妈的调教下,基本掌握在几十个单词,经常问这个的英语怎么读,那个的英语怎么读,他记单词的时间和范围都是随性和广泛的。</p><p class="ql-block">在晓阳身上看到最明显的一个方面,就是有一股强烈的好奇心,每天都有若干个“十万个为什么”问这个动物的单词怎么读,那样的东西干什么。专注力也是他的一个优点,只要是他喜欢的东西,都是专心致志的摆弄,各种书籍是他的爱好之一,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这些都是爱学习的孩子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p><p class="ql-block">哓阳是在315这天上的学,这天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在这个很有意思的日子。上了北京东方悦雅幼儿园。这是一家按照蒙台梭利国际认证课程教学的国际连锁幼儿园。各类主题内容的工作坊是他的优势和特色。阳爸阳妈看重的是“崇尚尊重、自由、个性、专注力的蒙特梭利教育。这个体系尊重儿童发展自然规律,让儿童得到全面成长。经过认真的比较甄选,决定送晓阳上这家双语幼儿园。通过这些天的学习,每天早上只要奶奶叫他说去上学了,就会很快爬起来,这点比阳爸上幼儿园时表现好多了。进到校门时,只要见到外教老师,都会主动拉着外教的手,走进自己的教室,渐渐地爱上了这个集体。幼儿园里的学习叫做“工作”,通过在园里的日常生活、感官、语言、数学和文化的接触,在“工作”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珍贵的专注力、自信心、独立能力、自我表达能力和选择能力,同时会积累更多知识。在玩中学,学中玩,是小孩子的性格决定的。相信晓阳会在两位老师和一位外教的教育中,得到长足的发展。虽然没有几天,也能看到一些变化,回家自己脱鞋子,玩具要摆在柜里;老师说,他在学校里吃饭吃得很好,自己动手剥花生、切蔬果,把食物呈在自己的盘里,每次都吃得光光的。看看晓阳这几天的变化,孩子在家里,家人们怎么教他,都没有在学校里学得快。一个人只有融入了社会,才会成为一个社会人。现在许多的独生子女,什么都是父母包办代做,生怕苦了孩子,最后把子女养成了“巨婴”,表面是爱孩子,实际是害了孩子。晓阳从小就要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他在快乐成长的过程,学会他该做的东西。情商和智商一样重要,甚至情商比智商更重要。生活技能和学习成绩一样重要,甚至生活技能更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家风、家教也有很多论述,“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一个人的成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是一个家庭和社会共同完成的一个作品。这仅仅是爷爷在晓阳上学时的感慨,但愿晓阳大学毕业走入社会,再看到爷爷在他三岁入学时的希望。</p><p class="ql-block">祝幼儿园小学生樊晓阳身体健康,童年愉快,天天开心,学习进步,生日快乐!</p><p class="ql-block">爷 爷 写于北京</p><p class="ql-block">2021年4月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