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缅怀父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父亲,身高1.8米,偏瘦身材,五官端正,浓眉大眼,面相严肃而慈祥,出生于1934年农历4月10日,于2010年公历1月25日,农历腊月十一日晚8点30分,因患心血管疾病瘫痪数年医治,终年76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父亲的一生,是极其艰辛痛苦的一生,父亲自幼命苦,出生7个月丧父,和奶奶相依为命,童年时期正遇国家兵无效病故荒马乱,灾荒连年,奶奶带着父亲东躲西藏,逃荒要饭,受尽了磨难,小时候因为家里穷,根本没条件读书,在艰苦的年代里奶奶始终坚持让父亲靠自学成才,白天帮奶奶种地干活,晚上学识字,字典就是父亲的老师,木板或石板就是作业本,胶泥和锅底灰就是墨汁,经常捡人家不用的废毛笔练字,父亲小时候院里有个老爷爷叫张瑞武,是个中医先生,那个时候在农村算是文化人了,但是脾气很大,父亲为了向他学识字不怕挨训斥,经常去老爷爷家干活,小小年纪就给人家挑水砍柴伺候人家全家老小,这些行动打动了老爷爷,老爷爷也是个爱才之人,经常教父亲识字,在他那里学到了不少东西,为父亲的成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到了1947年父亲14岁时,经李楼村李昭堂介绍由奶奶做主与母亲李希兰结婚。婚后三年得子,相继有了我们弟兄三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解放初期,父亲靠着自学得来的一些知识在当时的农村就成了文化人,新中国成立后父亲就担任了村合作社会计,后来变为大队会计股长,(即:现在的村委会文书职务)直至1968年文化大革命被罢官,历任村干部18年,担任村干部期间曾经兼任过第七人民公社管庄战区会计,李楼公社驻地初期建设期间,父亲曾担任司务长职务,后来担任罗庄、苦水、杨堤片区会计网长。在这期间,我县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水涝灾害,为了全家的生存父亲和母亲同舟共济,艰苦努力,跑河南,去东北,保住了全家人的生命。那时候虽然生活上极为艰苦,但是在政治生涯中,这段时间算是父亲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因为在计划经济年代里,村集体经济经营权都掌握在村大队手里,父亲身为财政管理掌权人,工作认真勤恳,清正廉洁,秉公办事,把关严格,不徇私情,为村里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在工作中也得罪了一些不明事理的人。父亲被文革运动罢官后,我们全家人在村里的政治地位非常糟糕,父亲成了造反派的批斗对象,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批判父亲的大字报,大标语,我们弟兄三个在学校里也是被老师和同学们歧视,没有政治地位,没有发言权,不能当红卫兵,不能被评为三好学生。后来文革风暴逐渐平息,父亲凭着自学的文化和珠算技术,罢官后曾经在夏津县第一棉花加工厂当过临时工,担任决算室会计,还在水利工程上当过司务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父亲性格刚强,脾气大,但是对奶奶体贴入微,对我们弟兄三个虽然管教很严,可他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会忘记和我们沟通交流,对我们的学习成绩,功课指导都很关心,记得小时候教我们学珠算,为了让我们记的牢,经常逼迫我们背诵小九九、金香炉、九规、等口诀,有时候背不过就要挨罚,让加班撕棉花,因那个时候没有轧花机,纺线织布用的棉花都是用手把棉花籽一个一个的撕出来。为了让我们了解历史,了解社会,父亲经常利用饭前饭后时间给我们讲故事,大到三国、杨家将聊斋,西游记,小到民间小故事,无论是历史的还是现代的好像父亲没有不知道的,其实就是因为父亲爱看书,看了就给我们讲,有时候也是现发现卖,所以我们和父亲的关系都很融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一九七0年至1980年,随着我们弟兄三个逐渐长大,需要盖房结婚,经济上成了最大的难题,在这十年里,父亲带领我们全家拼命苦干,白天去生产队劳动,晚上一家人搞起了家庭副业,因为我姨家在营子村会纺麻绳手艺,首先由母亲到姨家学会了纺麻绳,回来后教我们全家人都学会了该手艺,我们就利用晚上纺经子,早晨打绳子,每晚熬到深夜,父亲不下命令谁也不准休息,那个时候家里也买不起钟表,休息时间就按县油厂的汽笛声为准,大约是夜间11点多钟,次日天不亮就得起来把晚上纺的经子合股打成绳子,早饭后还不能耽误去生产队劳动。我和哥哥还经常骑着自行车去河北及邻县等地推销麻绳,记得曾经去过河北省故城、威县、临西、南宫、大营、西半屯、段芦头、吴桥、景县等地方。定好供货合同后再将加工好的产品,用地排车拉着到处送货。销售过程中所受的苦难我都亲身经历了,千言万语都无法表达,只能汇聚成两个字 “苦和累”。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家里总算有了点积蓄,到了一九六九年给哥哥盖了四间土坯房,当时的钱不够,又在姨家借了100元,买不起梁就在原来的东房上抽出一架梁,檩条不够就刨了几棵树,又拆了一间大门,七凑八拼总算盖起来了,院墙是用土打起来的,大门留了个豁口,用木棍绑扎了一个宅门,就这样为哥哥结了婚,安了家。但是父母仍然不能放松,因为我和弟弟相继都到了结婚年龄,随后又为我和弟弟盖房结婚操劳,一直奋斗到1979年改革开放,农村实行了土地承包责任制才逐渐得以缓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以后,我家当时共17口人,分了近40亩责任田,为了节省劳力,多增加收入,父亲带领我们全家共同经营耕种这些土地,腾出我和哥哥出去挣钱,我在乡办企业上班,哥哥做生意,地里的活主要靠父亲和弟弟及嫂子,老婆,弟媳妇干,母亲负责看管我们弟兄三个的孩子。合伙耕种了三年,我们觉得父亲太费心劳累,就将土地分开耕种。父亲和母亲都是闲不住的人,不想吃闲饭,因此,父亲和母亲就开了个小卖部,一边做生意一边看管孩子,那个时候我们弟兄三个的孩子吃住都在父母家,父亲不但不嫌烦,反而很高兴,虽然很劳累,但看着满堂子孙都非常可爱懂事,父母从来都没说过苦和累,总是干劲十足,起早贪黑,每天天不亮就去城里进货,把生意做的红红火火,一九八六年我们村上了电,我又开了个糕点厂,那个时期我家可谓是人气旺盛,生意兴隆,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来之不易的好日子只有短短的几年,自幼受苦受难的父亲还未来得及享受美好生活,新的灾难又降临到父亲和我们全家人的身上,一九九三年农历4月26日母亲因心脏病突发病故,此时父亲才59周岁。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对父亲打击太大了,从此,父亲脸上没有了笑容,对他来说一切都化为泡影,甚至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心。虽然我们对他都很孝顺,但是他缺少的不是物质,而是心灵上的无限伤感,他曾经想过死,但是看到自己可爱的孩子们总是留恋不舍,为了不给我们增添麻烦,他坚持一个人过。后来我们发现父亲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我们都很担心,觉得长期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为了减轻父亲的痛苦和精神压力,最大限度的让父亲幸福一些,我们弟兄三个反复商量最后决定,最好的办法就是为父亲找个老伴,于是,我们就开始到处求亲访友张罗为父亲找老伴的事,经过几番周折,终于在栾庄乡,斗庄村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谁知过了不到一年这个继母因患急性脑出血去世,父亲的精神再次受到打击,此时父亲的精神几乎崩溃,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后果无法设想,我们全家人急忙商量解决办法,一致认为办法只有一个就是继续给父亲再找老伴。因此,处理完继母后事之后,我们一天都没敢怠慢,随即又开始到处打听寻找,由于我们的行动打动了众多亲朋好友,很快就有人介绍了好几个,经一个远房姑奶奶介绍在田庄乡,姜庄村又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年龄比父亲大两岁,叫吴风荣,经过我们弟兄三个多次亲自登门劝说,终于和父亲结为伴侣。从此,父亲很珍惜我们的努力,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婚姻,对继母也很好,两个人相依为命,还力所能及的为我们三家干些活,每年我们三家的棉花桃子都是他们给扒,农忙时继母还帮我们拾棉花,父亲平时过日子很节俭,虽然自己存了些钱我们每年还给他些钱,可是总舍不得花,每天早晨去散步经常捡回一些人家掉在路边的棉花或者饮料瓶。直到得了脑血栓行动很困难的时候还坚持这样,看到父亲的这些行动我感到非常心酸,但是他不顾我们的劝说,仍然坚持自己的做法,父亲一生脾气倔强,坚持真理,我们也没办法,后来病情逐渐加重,出去锻炼一次一次的摔倒,他仍然坚持锻炼,每天要走十余里路,直至最后实在走不动了为止,即使这样也从不叫苦,看到他痛苦的样子,我们经常问他哪里不舒服,他的回答从来都是两个字,“没事” 意思就是不让我们挂着他。在他最后的十几年里多亏了继母的精心照顾,继母有耐心,很细心,尤其是父亲得病以后继母对父亲伺候的无微不至,父亲能活到这个年龄与继母的照顾有直接关系,继母是功臣,我们对她理应尽好孝敬义务,为她养老送终,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死去的父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父亲去世的时侯,我家已是一个四世同堂之家,直系拥有35口人的大家庭了,第三代人有四个孙子,五个孙女,世忠之子:长军、(因车祸已故)长政,长敏,世厚之子:长瑞、长静、长芳,世信之子:长慧、长坤、长苹。第四代人有三个重孙子,即:长瑞之子纯鑫,长军之子纯亮,长政之子纯昊,两个重孙女,即:长军之女琳琳,长坤之女一凡。有重外孙三个,即:长敏之子韩乐,长静之子郭德颖,长芳之子宋瑞章。有四个重外孙女,即:长芳之女宋伟,长静之女郭梦瑶,长慧之女霍梦雪,梦晴。当时可谓是子孙满堂,自幼命苦的父亲此时正是应该欢度幸福晚年的时候,可是好景不长,无情的疾病夺去了他的生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父亲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他的自强,自立,不断进取和艰苦朴素的生活态度都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我们弟兄三人,使我们懂得要认真做事,诚信做人,孝敬长辈,父亲临终前虽然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但他年轻时给我们写的几句话我永远铭记在心,“不以善小而不做,不以恶小而为之,胜而不骄,败而不馁,谨慎大胆,勇往直前”父亲给我们留下的教诲和实际行动胜似万贯家产,真是父恩如海,父爱如山,他的传统美德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子孙后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安息吧,父亲,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