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大舅

梁洼镇人居办

<p class="ql-block">  2021年的农历二月十七日晚八点多,是我大舅离世的时刻,老人家不算老,享年69岁。膝下三子一女,一大家子虽无大富大贵但也衣食无忧。</p><p class="ql-block"> 我大舅早年因家境贫寒、兄弟姐妹四人的他又身为兄长,而不得不在十四五岁的年龄早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打过白铁、挑过担、卖过菜、学过修表、学过厨师。。。。。。最后因厨艺高超被县服务公司招工选中,成为了我县当年最辉煌的单位----县国营饭店的一名大厨,终于成为了一名当年响当当的吃皇粮的人,不用再游走于街头小巷,有了份体面又稳定的工作。从此以后,身为兄长的大舅就开始帮助外公一起在外打拼养家糊口,而我的妈妈也在很小的年纪开始帮助外婆勤俭持家。用当代的眼光去看那个年代的生活,我感觉那个年代的生活其实也是挺不错的,那个年代虽然生活贫穷、物资匮乏,但是兄弟姐妹的心紧紧相连,生活的小幸福也简单而容易满足,因为小到只是外出的大舅和外公忙了一天回到家里手上捎的一颗糖或者几两肉,就能让一家人兴奋不已、两眼放光。。。。。。</p><p class="ql-block"> 正提笔刹那间,想起了在大舅的遗体告别仪式上的一幕:我的妈妈俯首侧语在大舅的水晶棺前的那一句:哥~一路走好啊。。。。。。瞬间引爆全场泪崩的场面,我突然就放下了笔,就想飞奔回家看看父母,听妈妈讲一讲那过去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车马虽慢对老百姓来说已是奢侈品,妈妈童年记忆深刻的一幕有:十四岁的大舅像往常一样挑着两筐菜徒步游走在北乡的各个村庄,一走就是一天,天快黑的时候,妈妈和外婆就会从家的方向一直向北走去迎大舅回家,一边走一边喊。。。。。。那个年代没有电话没有手机,对亲人的各种牵挂和担心就都藏在了亲人的心里和呼唤的嗓音里。经常,妈妈和外婆需要迎接好几里地、呼唤好多声好多遍才能听到我大舅的回应声,那一刻,皆是满心欢喜。。。。。。那一刻,我的大舅也不过还是一位十四五岁的少年而已,却开始用脚步丈量苦难。。。。。。那个年代,贫穷却不失温情让人怀念。</p><p class="ql-block"> 有时候会想,为什么那时候的人们贫穷却咋那么的亲呢?为啥现在生活好了却亲人走动少了邻居也都不串门儿了?</p><p class="ql-block"> 我对大舅的感知更多的是在妈妈的回忆里,真正接触大舅一家还是在2000年以后,一些家庭的原因大舅一家住进了我家的那段时光。就是因为那一段的共同生活,才让我们和大舅一家人更加亲近,有了更多的回忆。多年以后的现在,我方感悟到我很佩服我的爸爸妈妈,他们不念过往不计未来,两人心中都装着两边的每一位亲人,试想,亲情不就是这样互相麻烦着、互相关爱着、互相搀扶着才让人觉得亲密和温暖的嘛。爸妈做到的我没有做到,好多人都做不到。。。。</p><p class="ql-block"> 人生如梦,大舅走完了他69年的人生。从此以后再也看不见那张熟悉的面孔,再也看不见大舅串门儿远去的背影了。老话儿说:“不怕千山万水远相离,只怕阴阳相隔不近身。”逝者已逝,岁月安好。愿亲人们一切安康,不忘童心温暖前行。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在,不远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