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9月16日,发小一行六人,一大早从长沙飞太原,11点抵达武宿机场,随即驾车前往大同,中午在大运高速顿村服务区匆匆吃了一碗面条后,重上旅途、马不停蹄,过雁门关、土长城,直奔闻名于世的应县木塔。数次来山西,未曾到应县,朝思暮想,今日终于了此心愿。</p> <p class="ql-block"> 下午15:18到达应县木塔游览区。应元街上人来人往,千年木塔屹立于绿树丛中。</p> <p class="ql-block"> 想看应县木塔的人成千上万,痴情于木塔的人可能为数不多,热衷于古建筑的梁思成就是应县木塔的“钢杆粉丝”。据梁夫人林徽因记载,梁思成从早到晚、无论在干什么,话不离应县木塔。在没有地址的情况下,梁思成写了一封信,投寄“应县最高等照相馆”,没想到还得到回音,收到照相馆宝华斋寄来应县木塔照片一张,如获至宝,得知木塔还在,梁思成欣喜若狂,林徽因感叹:阿弥陀佛,幸亏他不是倾心电影明星!1933年,营造学社的成员们第一次到山西进行古建筑考察,在兵荒马乱、交通极不便利的条件下,扛着测绘仪器,梁思成终于梦想成真,完成了对木塔的实地考察、测绘,并写下极具科学价值的手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梁思成是内行看门道,我纯属外行看热闹。虽是看热闹,面对如此宏伟精妙的艺术建筑物,十分震撼,心中油然升起对我们先辈的崇敬之情。</span></p><p class="ql-block">(图为梁思成收到的应县木塔照片)</p> <p class="ql-block"> 佛宫寺占地24000平米,由牌坊、山门、钟鼓楼、木塔、大雄宝殿沿南北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排列,先是牌坊。木牌坊建于清代,三楼四柱悬山顶。牌坊阴阳两面均嵌有长2米、宽0.5米蓝框白底黑字横额,阳刻为“浮图宝刹”,阴刻为“千仞玲珑”,为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应州知府傅登荣所书。</p><p class="ql-block">(图为木牌坊阳面)</p> <p>(图为木牌坊阴面)</p> <p class="ql-block"> 过木牌坊后,左右两旁分别立有四支石雕图腾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中间甬道被铁栅隔离,左转经一条辅道,过侧门检票囗,到佛宫寺山门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山门正中悬挂着蓝底金字“佛宫寺”的匾额,为赵扑初先生所题。</span></p> <p class="ql-block"> 山门是指寺院正面之门,因寺院多居山林之中,故有此名。山门又称三门,寺院的门一般为三个,中间大两边小,也称“三解脱门”,指的是“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有智慧、慈悲、方便之意。内奉“密迹金刚”(其口开)和“那罗延天”(其口合),俗称“哼哈”二将,守护于伽蓝(寺庙)最前沿,摧邪显正、除恶扬善、护持佛法。</p> <p> 天王殿两边塑有四大天王,中间是大肚弥勒佛,弥勒佛身后是韦驮菩萨。天王殿和山门合而为一,多数寺庙如此。原山门毁于“文革”,此山门是1998年在原山门的遗址上重建。山门座北朝南。</p><p> 韦驮又名韦驮天或塞健陀,是四大天王手下三十二神将之首,直属南方增长天王,现童子相,身披甲胄,因受佛法旨,常护法巡游于东、西、南三洲(佛经讲北方卢洲人不信佛教),故称“三洲感应”。</p> <p> 弥勒佛,《维摩经》曰:“弥勒,菩萨姓也,阿逸多字也。南天竺婆罗门子。”弥勒,古天竺语中是慈和、慈祥之意,阿逸多是无不能胜、无往而不胜之意。弥勒佛是接替释迦佛祖的下一任佛,是“未来佛”,因此也称其为“当来下生佛”。现掌管兜率陀天内院。</p><p> 传说布袋和尚是弥勒的化身,所以我国寺庙中常见笑口常开之胖弥勒像。其像两耳垂肩、袒胸露肚、开口常笑,所表法意是:学佛者要生平等心,呈喜悦相,对待任何人任何事物都要欢喜、平静、宽容,不跟任何人计较。有对联曰:</p><p>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p><p> 开口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p> <p class="ql-block"> 入山门后,东西两侧分立钟鼓楼。钟鼓楼皆为明代建筑,铁钟铸于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重装于1999年,重1650公斤。</p> <p class="ql-block"> 应县木塔,正式名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应县城西北角的佛宫寺内钟楼与大雄宝殿之间,属佛宫寺的主体建筑。木塔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最高大木结构楼阁。</p> <p class="ql-block"> 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也就是北宋至和三年,距今已有一千余年。塔身高67.31米,底座直径30.27米,总重7400吨,用本地木料3500立方米。</p> <p> 应县木塔与法国的埃菲尔铁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并称为“世界三大奇塔”。</p> <p class="ql-block"> 木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方形,上层为八角形。塔身亦呈八角形,五明四暗共九层,外形为六檐。塔刹由基座、仰莲、相轮、圆光、仰目、宝盖、宝珠组成,制作巧妙与塔身浑然一体。</p> <p class="ql-block"> 木塔各方面几何尺寸比例得当,与达芬奇的人体比例图极近相似。因此,木塔高大但不臃肿,端庄却不乏妩媚。</p> <p class="ql-block"> 从结构上讲,应县木塔的设计巧妙之极,全塔上下没有用一颗铁钉,全靠构件互相卯榫咬合。木塔采用两圈内外相套的八角形,将木塔分为内外槽两部分,内外槽之间由地袱、栏额、普柏枋和梁枋纵向横向相连接,构成了一个刚性很强的双层套筒式结构,它与暗层径向、弦向斜撑整体构成类似现代的框架结构,大大增强了木塔的耐压性和抗倒伏性。</p> <p class="ql-block"> 塔上有54块珍贵匾联,这是历朝历代的帝王将相、达官显贵、文人墨客、佛门高僧游览木塔时,挥毫泼墨留下的绝代珍品。</p><p class="ql-block"> “释迦塔”匾,金代昭信校尉西京路盐使判官王献书,悬于第三层外檐南,规格2.65×3.10米,是木塔最大的匾额,匾上除了正当落款外,还有230个小字。这些小字字体不统一,毫无格局,但真实记载了从金至明277年间木塔及牌匾增设和重修的时间,对研究木塔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p><p class="ql-block"> “峻极神工”匾,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成祖朱棣御题。悬于第五层外檐南,3.8×1.25米。</p><p class="ql-block"> “天下奇观”匾,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武宗皇帝朱厚照御题。悬于四层外檐南,3.29×1.28米。</p><p class="ql-block"> “万古观瞻”清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应州知州章弘书,悬于一层南门上方檐下,3.3×1米。</p> <p> “天柱地轴”匾,明万历年间郡人田蕙书,悬于第一层外檐南,3.3×1米。</p><p> “正直”匾,雍正二年(公元1724),钦命武英殿篆修文林郎知怀仁县事李佳士书,悬于二层平座外南,2×1米。</p><p> “天宫高耸”匾,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应州知州李恕书,悬于第二层外檐南,3.88×1.2米。</p> <p> “香云普注”匾,清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缸房行立,悬于第二层外檐西,2.8×0.94米。</p><p> “百尺莲开”匾,清乾隆丙午年(公元1786),阳直吴法恒书,悬于第一层副阶外檐西南次间,1.7×0.6米。</p><p> “花宫仙梵”匾,清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应州布铺行立,悬于第三层外檐西,2.9×0.92米。</p><p> “重新真会”匾,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贡士郡人杨乘运立,悬于第四层外檐西,2.23×0.79米。</p> <p class="ql-block"> “永镇金城”匾,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应州知州陆叙钊书,悬于第一层副阶外檐北面明间,3.5×1.2米。</p><p class="ql-block"> “法海慧莲”匾,清乾隆丙午年(公元1786),阳直吴法恒立,悬于第一层北门上方檐下,3.3×1米。</p><p class="ql-block"> “中立不倚”匾,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特简奉直大夫应州知州萧纲立,悬于第二层外檐北面,2.9×1米。</p><p class="ql-block"> “灵山未散”匾,中华民国18年(公元1929),应县知事薛恩荣题,悬于第三层外檐北,3.5×1.18米。意为佛祖经常在塔上讲经说法,法会永远不散。</p> <p class="ql-block"> 木塔正西边有一条古老的石甬道,甬道旁还残存着石兽、石柱。</p> <p class="ql-block"> 木塔南门,门口的狮子一看就知道是新修的,年代久远,石铺地面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石碑上的字模糊不清,有的石雕只剩下石座,上半身已不知去了何方。唯独木塔历经风雨苍桑,饱受战火摧残,却巍然屹立,千年不倒。</p> <p class="ql-block"> 木塔南北各开一门,塔内一层有一座巨大的莲花台,被八个力士扛着,高大的如来像稳坐正中。为保护木塔,塔内不允许拍摄,也不允许上楼。据介绍,楼上供奉有多尊佛像和宝物,特别是两颗佛牙舍利,经考证确认为释迦牟尼灵牙遗骨;还有辽刻彩印、木版印刷经卷、名人绘画等。二楼以释迦牟尼为中心两边有两菩萨两胁待共五尊像,这种布局称“华严三圣”。三楼佛像四尊,面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称作“四方佛”。四楼与二楼一样,“华严三圣”布局。五楼有佛像九尊。据周边居民反映,晚上木塔没点灯,但有灵光在塔内闪现,也许就是佛骨舍利在发光。</p><p class="ql-block"> 不能上楼,不免有些遗憾。自我解悟:拜佛不拘形式,只要心诚。</p><p class="ql-block">(图为抬莲花座大力士之一)</p> <p class="ql-block"> 木塔经过历朝历代地震、风雨浸蚀、战火及人为破坏,已“病入膏肓”。1973年,国家文物局对木塔进行修缮,一位工作人员无意间在四楼一尊菩萨后背开洞之中发现了古经书和古画,由此文物局进行抢救性寻找修复,一共修复辽代秘藏文物160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0多件。</p> <p class="ql-block"> 佛宫寺属于前塔后殿布局,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位于寺院后部。在通往大雄宝殿的门楼上,外有“第一景”3字、内有“小西天”3字。</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是一个独立的院子,是寺内出家人诵经、修行、做佛事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内供奉佛像十一尊,正面佛台上是东、西、南、北四方佛,中间为法身毗卢舍那佛,共称“五方佛”。毗卢含那佛身边是弟子阿难、迦叶,两边有两位胁待菩萨。东西两侧是韦驮、吕驮两位护法。</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两侧配殿为观音、地藏殿。两侧配殿原是没有的,清同治二年(1863年)大殿走水损毁,应州人募资重建。解放后又改为粮库、展览馆,1998年,文保所重塑五方神,恢复了大雄宝殿和配殿的原貌。佛院正中,摆放着汉白玉雕白莲花香座。</p> <p class="ql-block"> 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塔共有54种斗拱,成千上万个</span>斗拱,如大力士般托举着木塔,又如朵朵莲花装扮塔身。<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有古籍赞誉“远为擎天柱,近似百尺莲”,享有“斗拱博物馆”之称。</span></p> <p class="ql-block"> 飞檐翘角给木塔增加了动感,飞檐翘角是古代建筑的人性化设计,檐角翘起是为了增加采光,同时又给建筑物以美感,翘起的檐角打破了直线的单一沉闷,如飞鸟腾空直向苍天。中国木结构建筑的每一种构件,不但巧妙合理承载重荷,而且外形美观、如同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 从停在弦梁上的鸽子,就可以判断木塔的梁有多粗。木塔之雄奇不仅在于高度,更在于内在的文化。</p><p class="ql-block"> 释迦塔是千百年历史遗留下来的文物,见证了时代更迭兴衰。世界第一木塔,千年不朽;历史文化宝库,万代不衰。应县木塔以其高大形象和丰富文化内涵永远矗立人们心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