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明诗</p><p class="ql-block">列哉风高仰万山,</p><p class="ql-block">云空叶积马蹄艰。</p><p class="ql-block">一为行省衣冠地,</p><p class="ql-block">便是雄图锁钥关。</p> <p class="ql-block">怀着崇敬之情前往二十四拐,回顾抗日战争艰苦岁月,体验抗日军民卓越英雄壮举。</p> <p class="ql-block">二十四拐在贵州黔西南州晴隆县县城南郊1公里,盘旋曲行于雄峻陡峭的睛隆山脉和磨盘山之间的陡坡上面,也称为史迪威公路。</p> <p class="ql-block">二十四道拐是由24道弯拐组成的直线距离约350米,垂直高差250米,直线坡度约60度,全长约4千米的公路。以“S”形沿山势而建,蜿蜒曲折一直盘旋至关口。 这样的公路堪称是公路建造史上的杰出代表,也是当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二战公路之一。</p> <p class="ql-block">古代的时候二十四拐称为鸦关,在明清时期,二十四拐是古时候的驿道,关口建有“涌泉寺”,寺庙的外面就是茶亭,是专门供人休息使用的,在寺庙的悬崖峭壁上面有“甘泉胜迹”、“云陵山色”、“乌道干重”、“且以饮人”等石刻。</p> <p class="ql-block">鸦关公路于1935年开始动工,次年建成。蜿蜒陡峭的晴隆山脉与磨盘山之间便隐藏着这二十四道拐。经开山凿路建成的盘山弯道,若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来形容这鸦关之雄险亦无不可。</p> <p class="ql-block">这里不仅在古时是贵阳以西黔滇公路最为险要的咽喉要道,更在当代被誉“中国抗战生命线”。二战期间, 因每月要从印度、缅甸运送15000吨军需物资,当时的公路已经不足以满足需要,援华美军司令部便派工兵又对此路进行了改造。之后这里就成了抗日战争时期重要的军需物资运输通道,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杰出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二十四道拐一直被 误解在滇缅公路或史迪威公路上的某一段,都认为这段公路应该是在云南境内。2002年,二 战史研究专家戈叔亚先生爬到与“二十四道拐”对立的山崖上,找到不知名的摄影师的拍摄地点,并拍下了一张完全一样的“二十四道拐”才将这面纱真正揭开。</p> <p class="ql-block">24拐公路发现后,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人们纷纷前往贵州这个不知名的地方,凭吊抗日将土。</p><p class="ql-block">当地政府抓住时机,重新维修了公路,并在对面的山上修建了观景台和二战远征军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这个当地农民与美军士兵友善点烟的雕塑,来自于一张真实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历史的天空</p> <p class="ql-block">史迪威,一个值得中国人记住的美国将军。</p> <p class="ql-block">远征军将士合影,泛黄的照片清晰的记录下了英雄们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远征军英俊潇洒的孙立人将军。</p> <p class="ql-block">牺牲在抗日战争中的刘伯龙中将。</p> <p class="ql-block">美式卡车</p> <p class="ql-block">随着交通的便捷,二十四道拐在人们的生活中越行越远,如今的二十四道拐就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留在了人们的脑海里,珍藏在了晴隆人们的心中。微风拂面,青山之间的蜿蜒道路似乎还在低声诉说着当初硝烟弥漫着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战争己逝,历史难忘,友谊长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