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日月湖,捕捉那小鸟灰鹡鸰

海阔天空(刘佳)

<p class="ql-block">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进入仲春时节的商丘,春光明媚,百草新生,鸟语花香。一群美丽的小精灵做客日月湖,它们就是那小小鸟儿灰鹡鸰。灰鹡鸰是一种小巧玲珑的鸟类,时而嬉戏,时而觅食,成群地活跃在日月湖边,欢跃的场景绘就出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p> <p class="ql-block">  灰鹡鸰,是雀形目鹡鸰科的鸟类,属中小型鸣禽,体长约19厘米。与黄鹡鸰的区别在上背灰色,飞行时白色翼斑和黄色的腰显现,且尾较长。体型较纤细,喙较细长,先端具缺刻;翅尖长,内侧飞羽(三级飞羽)极长,几乎与翅尖平齐;尾细长,外侧尾羽具白,常做有规律的上、下摆动;腿细长后趾具长爪,适于在地面行走。</p> <p class="ql-block">  外型特征:灰鹡鸰雄鸟前额、头顶、枕和后顾灰色或深灰色;肩、背、腰灰色沾暗绿褐色或暗灰褐色。尾上覆羽鲜黄色,部分沾有褐色,中央尾羽黑色或黑褐色、具黄绿色羽缘,外侧三对尾羽除第一对全为白色外,第二、三对外翈黑色或大部分黑色,内翈白色。两翅覆羽和飞羽黑褐色,初级飞羽除第一、二、三对外,其余初级飞羽内翈具白色羽缘,次级飞羽基部白色,形成一道明显的白色翼斑,三级飞羽外翈具宽阔的白色或黄白色羽缘。</p> <p class="ql-block">  灰鹡鸰眉纹和颧纹白色,眼先、耳羽灰黑色。颏、喉夏季为黑色,冬季为白色,其余下体鲜黄色。雌鸟和雄鸟相似,但雌鸟上体较绿灰,颏、喉白色。虹膜褐色,嘴黑褐色或黑色。跗跖和趾暗绿色或角褐色。</p> <p class="ql-block">  栖息环境:灰鹡鸰主要栖息于溪流、河谷、湖泊、水塘、沼泽等水域岸边或水域附近的草地、农田、住宅和林区居民点,尤其喜欢在山区河流岸边和道路上活动,也出现在林中溪流和城市公园中。海拔高度从2000米的平原草地到2000米以上的高山荒原湿地均有栖息。在中国长江以北主要为夏侯鸟,部分旅鸟,在长江以南主要为冬候鸟,部分旅鸟。每年多在3月至4月开始北迁。</p> <p class="ql-block">  生活习性:灰鹡鸰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也集成小群或与白鹡鸰混群。飞行时两翅一展一收,呈波浪式前进,并不断发出鸣叫。常沿河边或道路行走捕食,有时也在空中捕食。主要以昆虫为食。其中雏鸟主要以石蛾、石蝇等水生昆虫为食,也吃少量鞘翅目昆虫。成鸟主要以石蚕、蝇、甲虫、蚂蚁、蝗虫、蚱蜢、蜂、毛虫等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半翅目、双翅目、膜翅目等昆虫为食。此外,也吃蜘蛛等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p> <p class="ql-block">  中国分布:灰鹡鸰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其中东北、华北、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西南部至四川北部为夏候鸟,其他地区为旅鸟,部分在长江流域、东南沿海、广西、云南、海南、台湾等地越冬。</p> <p class="ql-block">  繁殖方式:灰鹡鸰繁殖期为5至7月。繁殖开始前雌雄鸟常成对沿河谷飞行活动,觅找巢位。当巢域选定以后,活动范才比较固定。此时雌雄亲鸟不仅常在一定的区域内活动,而且极为活跃,鸣叫也频繁,时常双双在巢区内位置较高的屋顶和树上鸣叫追逐,并不时地飞向空中,彼此像撕打一样在空中上下翻滚飞舞。</p> <p class="ql-block">  种群现状:灰鹡鸰主要以昆虫为食,是一种重要的农林益鸟,种群数量较普遍。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p> <p class="ql-block">  保护级别:灰鹡鸰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低危。已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p> <p class="ql-block">  鸟类是大自然的精灵,大自然缺少鸟类,就会缺少一份美丽,一份生机。叽叽喳喳的鸟儿,就像大自然的爱语。人们若要倾听大自然的声音,绝对少不了鸟儿的叫声。鸟儿是多姿多彩的,它们遍布在地球上的每个角落,在世界上不同的地方来回穿梭,我们不得不感叹于世界至奇、至伟,不得不为自然生灵而高歌、吟唱。</p><p class="ql-block"> (全文完)</p> <p class="ql-block">摄 影:海阔天空摄影工作室</p><p class="ql-block">撰 文:海阔天空(刘佳)</p><p class="ql-block">音 乐:李思琳《小鸟》</p><p class="ql-block">拍摄地:河南省商丘日月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