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国家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人间最美三月天,春花烂漫绽新颜。万物复苏的季节,洋溢着美好的诗意。时光清浅,岁月如歌;撷一束光阴,抚过心间;唯有教研的芳华,沉香流年!教研是一次灵魂的唤醒,语文的教研活动更是一场诗意的修行。</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前期关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的统筹安排,从学校实际和教师需要出发,西宁市东方小学中年级语文教研组的老师们也积极参与到教研活动中!</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 Part 1 定课 学课 明方向</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18px;">按照学校教科室的统一安排,我们中年级语文组在组长聂婷婷老师的带领下,认真梳理了三四年级两册的教材,并从中确定了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赵州桥》这一课作为本次“四周磨一课”教研主题月的执教内容。我们选择这一单元,主要是从中年段学生的学情以及训练重点出发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一段话”,这是紧紧围绕“2.0”工程中的能力训练点——学情分析而确定的。</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确定了课题之后,我们围绕“如何精准备课,实现高效课堂”这一主题展开了学习。我们首先对《语文课标》中年段的阅读教学目标及习作目标进行了解读,明确了中年段学生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能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的这两个核心训练点正是契合了本单元语文要素“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一段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下来,我们认真研读了教师用书中给出的教学建议以及具体的实施步骤,从而更加明确了教学中难点以及突破方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然后,我们又认真交流了各班的学生学习情况,现在执教四年级的王静老师和刘叶老师则就自己在三年级下学期教授这一课时遇到的课堂生成以及自己的课后反思进行了交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我们共同讨论了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资源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Part 2 演课 赛课 共成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个优秀的演员!没有学生的模拟课堂,更像是老师一个人的狂欢!在认真学习了《如何开展模拟课堂》之后,我们在3月26日下午开展了中年级教师执教《赵州桥》模拟课堂赛课活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师们在“演课”过程中,都能做到从学情出发,有效利用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有的老师注重以图片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赵州桥的雄伟和美观;有的老师也采用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立体地感受到赵州桥的雄伟和美观;还有的老师充分利用了希沃白板软件中的思维导图,条理清晰地展示出了作者是如何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一段话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经过了大家认真的听课、打分、评课,最后,我们中年级组在模拟课堂赛课环节评选出了孟晓蕾、王静、陈德玲三位优胜教师进行课堂展示教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Part 3 展示 引领 上台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月2日上午,伴着飘飘洒洒的春雨,我们走进了“一课多磨”的展示课堂!主管教学的苟红梅副校长全程参与了听课、议课活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孟晓蕾老师的课堂中,学生的常规养成特别棒,师生配合默契,教师能围绕本单元语文要素展开教学,对重点句式练习能够结合图片和文字进行指导。尤其是在理解赵州桥美观的特点时,孟老师充分运用了希沃白板软件中的图片放大功能,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体验到雕刻的图案栩栩如生的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美观”。唯一不足是缺少与生活的联系,对“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一段话”的方法指导不够细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陈德玲老师的课堂,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开课之初就带领学生明确了本节课学习目标并紧紧围绕目标层层展开教学,带领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提取信息。陈老师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课堂生成,及时把问题抛给学生,在不断地师生对话中达成本节课教学目标。对语文要素的落实比较到位,能够有意识地给学生创设表达的情境,但是在联系中缺少了关键句的运用。在小导游介绍赵州桥环节,能够在学生自我摸索中加以指导从而让学生学习如何当导游介绍,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渐习得语言,从而更好地运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静老师的课,简洁明了,目标明确!尤其是过渡句的讲解方法让人眼前一亮。</p><p class="ql-block">附本环节教学实录:</p><p class="ql-block">师:现在我来读一句话,请你猜猜看在这句话之前写了什么内容。“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p><p class="ql-block">生:之前写了“坚固”。</p><p class="ql-block">师: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能够看出这座桥的坚固?</p><p class="ql-block">生读相关句子后师简单概括。</p><p class="ql-block">师:你再猜猜看看接下来会写什么呢?</p><p class="ql-block">生:美观。</p><p class="ql-block">师:快看看课文中是不是写了美观的特点。画下有关句子读一读。</p><p class="ql-block">指生交流。</p><p class="ql-block">师:(出示过渡句)你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神奇之处了吗?</p><p class="ql-block">生:前半句总结了上文,后半句引出了下文。</p><p class="ql-block">师:我们把这样的句子叫做过渡句。(板书)作用就是承上启下。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一环节的处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理解了过渡句的作用,要比直接讲解效果要好许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除此之外,王老师对本单元语文要素“如何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一段话”的指导细致有效,能够利用白板软件指导学生分层次进行介绍赵州桥,但是,对学生的评价针对性不够,没有让学生明确介绍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三位老师的展示课之后,苟校在三年级四班给学生们进行了课后点拨,主要是针对三位老师的共同问题——介绍的方法指导不到位而进行的。在苟校指导之后,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感觉讲解思路瞬间清晰了许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展示课之后,我们进行了扎实有效的评课活动。首先由授课教师进行简单说课和反思,接着听课老师进行评议,最后苟校总结发言。在苟校的指导下,我们更明确了如何落实这一单元语文要素进而可以将方法拓展到其他单元教学中去,也明白了板书设计的重要性,备好一节课最重要的是要从学情出发,基于学情分析下的教学目标的设定才会有效,才能实现“一课一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一天,我们在乍暖还寒的春风春雨中感受教研的魅力,相信有了苟校的引领,我们中年级组的教研实效性会更强,老师们的课堂教学水平会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至理名言。如果说孔子的话是针对学生学习而言,那么,对于教师而言,“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就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了教研的重要性。思广则能活,思活则能深,思深则能透,思透则能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如今也曾有人说:教研是一场富有诗意的旅行,而我们永远在路上。希望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教育教研之路上,不忘初心,方得始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