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如果说上公开课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是为了锻炼自我,那么二次磨课后的公开课,则可认为是对教材,对学生,对自我的再一次认识,更是对自我的重新挑战。</p><p class="ql-block"> 昨天,刘秀妹老师听了我上的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2.4用尺规作角》这一节课后,立马给我下达了一个死命令,她斩钉截铁地说:“今天下午我们帮你一起磨课,明天你再上一次,而且去借班上课。”说话间不给任何商量的余地!我摸了摸后脑勺,好一会儿都憋不出一个说不的理由,那只能恭敬不如从命了。现在回过头来想想,挺感谢那会儿的她,能“狠心”地逼我一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刘老师本着大爱的精神,在不给我增加任何备课任务,不改变整体的课程设计思路前提条件下,对这节课的以下几个方面做了细致的指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一,学习目标的呈现方式。磨课前,我的做法是直接在屏幕上出示两条文字:1.会利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2.会利用尺规作角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首先,刘老师表示学习目标本身是没有问题,只是在文字上还可以再压缩,最好能压缩成2到6个字,例如这节课的目标就可以压缩成作角和应用,简单明了。其次,学习目标并不一定由教师来告诉学生,它的呈现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在出示课题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询问学生,对于这节课,你觉得你要学什么呢,你能学些什么呢,你想知道什么呢等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说出,这样效果更佳。事实证明,确实是事半功倍,在这节课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了然于胸,学的过程自然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孰轻孰重,做到心中有数,听课过程也就显得不那么累。教师甚至还可以把它简单的写在课题旁边,等到课后反馈时,回过头来检测这节课自己是否达到目标,达到什么程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二,在讲解和示范如何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过程中,刘老师建议教师可以边示范边鼓励学生跟着老师画,甚至可以鼓励学生边画边说,这样既可以达到巩固的效果,同时还能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力争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相比于学生单纯的眼到,效果更佳。在作两个角的和与差的学习过程中,我利用课前裁剪好的卡片,引导学生直观的先动手拼凑角的模型,进而引导学生绘制,刘老师鼓励我,在这个模块的学习中,要对学生树立信心,适当的学会放手,鼓励学生小组完成,进而进行展示,教师与学生进行点评和总结,教师要适时的把舞台还给学生,正真的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而自己则扮演好主导的角色。磨课前的我,既是主导,同时又是主体,导致整节课学生自我活动,自我展示的时间和机会都相对较少,自然就削弱了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感和收获的成就感,打消了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效果大打折扣。磨课后的我,在讲台上退了一小步,但我觉得我的人生却迈进了一大步。<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时刻铭记:</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教师不替学生说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自己能做的事。</span></p> <p class="ql-block"> 第三、课堂小结和反馈的形式过于传统。磨课前,课堂小结部分,则是由教师将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展示给学生,可以说是加工好了,直接喂了学生吃,没有行成学生本身思维上的梳理和概括,自然就味同嚼蜡般无趣,流于形式。刘老师给出的意见是,这一部分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一节课自己的所感所悟,可以是知识、技能、方法、经验、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进行阐述,方式方法可以灵活多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诚然,被细心的刘老师“把过脉”的我,身上的不足远不止这些。对于语速过快,她的方法是可以自己录课自己听,听多了,就会发现自己有多啰说,进而在备课的过程中,精细的去打磨组织自己的语言,努力做到言简意赅。对于跨专业从教,理论上的短板,则需要今后不断的给自己充电,活到老,学到老,建议青年教师多看教育期刊,CN等文摘,多学习,多积累。</p> <p class="ql-block"> 考虑到借班上课很难达到师生之间的默契融合,因此在课前导入方式上动了点心思,将原来的常规解说课题的方式转变成用迷语激趣,出示迷面:分解不用牛刀(打一字),同时拿出了我“珍藏”已久的小礼物作为“诱饵”,果然效果还是立竿见影的。现在才明白,不怕学生不理你,就怕老师不肯动心思,要想抓住学生的心,首先必须调动他们的“胃”。</p><p class="ql-block">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教育这条路上,永远没有止境,恍若角的两条射线,在越远处,所能够容纳的世界就越大,所应追求的人生弧度就应该越宽。</p> <p class="ql-block">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我可能不是一跃千里的那匹马,但我会努力。再一次感谢尊敬的伯乐刘老师,能够给予谆谆教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