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课题 让技术点亮课堂(一)

天空

<p class="ql-block">  草长莺飞的春天,乘着四月的春风,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二十几位老师来到灵武市第四小学跟岗学习。这些老师齐聚灵武四小,一起学习、研讨信息技术带来课堂教与学的变革。信息技术融合课堂教学,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活力,让课堂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枯燥的内容,师生共同成长,信息技术有效的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p> <p class="ql-block"> 王霞老师执教的《小毛虫》一课,运用了AR技术,通过对视频、图片、文字等数字资源的整合,将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寓教于乐!视频的播放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毛毛虫一生蜕变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将AR技术融合语文课堂教学,王老师将视频、音频、动画、图像等不限量的叠加,课堂中视频、图片等交互使用,创设生动有趣学生喜欢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枯燥的课堂鲜活起来。课堂上运用智慧课堂手机同频,老师用4D电子书随时将学生的朗读记录下并同频到大屏幕上,孩子们看到自己朗读上了“电视”了,特别激动,抢着朗读,更好的激发学生自主朗读,爱上朗读。课后家长可把孩子在家里朗读、亲子共读等视频、图片等资料继续添加到电子书课件中,分享。</p> <p class="ql-block"> 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环境,数学老师李婷婷上了一节《什么是面积》研究课。西沃授课助手的应用使得学生的课堂交流展示活动更加高效。网络画板的应用在课堂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课堂上有两个环节设计到了网络画板的应用。第一个环节:以神奇的数学引入,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期待,同时从面形成揭示数学的本质,“点动成线&nbsp;线动成面”,紧接着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这类现象,引出本节课的研究对象“面”,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本质的同时又不觉得枯燥,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第二个环节:在学生经历了探究图形面的大小的操作活动,探索出比较图形面的大小的方法后,设计了网络画板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通过用不同形状、大小的工具测量图形面的大小,得到了很多数据,帮助学生理解,面的大小是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的。</p> <p class="ql-block"> 杨学言老师执教的《唱大戏》是六年级下册的内容。杨老师利用4D电子书为孩子们带来了精彩的脸谱视频、图片,激发了孩子学习脸谱的兴趣,为认识与绘画<span style="font-size: 18px;">各式各样的脸</span>谱做了很好的铺垫。讲解绘画步骤的微课视频详细的展示了绘画的全过程。她巧妙的引导孩子们积极大胆的参与与展现。孩子们在电子白板上展出了栩栩如生的脸谱画面,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杨老师用4D电子书让我们认识了中国的宝藏——<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国粹京剧。总之,课堂气氛特别活跃,孩子们的积极性特别高涨,是一堂别开生面的美术课堂。</span></p> <p class="ql-block">  课后,美术教研员和课题组老师共同为杨老师评课。</p> <p class="ql-block">  学生在图像,声音动画等AR融合教学情境中,对枯燥乏味的知识产生乐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各学科教师将AR技术与学科有效地融合,最大限度的运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学习。</p>

课堂

学生

朗读

课堂教学

老师

视频

学习

数学

脸谱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