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元帅作证——郭声镛是中国共产党的好党员

安阳赵洪军

<p class="ql-block">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p><p class="ql-block">郭声镛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优秀指挥员。是安阳中共党史的骄傲,是安阳人民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徐先前元帅作证</p><p class="ql-block">郭声镛是中国共产党的好党员</p><p class="ql-block"> 在《安阳文史资料》上,看到1963年3月6日,徐向前同志办公室给郭声镛的女儿郭韵娥的一封信,徐向前元帅回忆“郭声镛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好党员。他对党很忠诚,对人处事很诚恳、直爽,作风正派、作战勇敢,又是一名有过战功的好指挥员,如在广州暴动以后,他担任红四师第十团一营营长时,在甲子坡战斗中,他率领部队第一个爬上城墙……。” 徐向前元帅为何对郭声镛印象这么深?笔者于2021年3月,走访了郭声镛同志的外孙宁子安老人。 “我姥爷1925年在省立十一中军事训练时,结识了军事教官徐向前,徐向前很快和参加军训的学生打成一片,并且成为好朋友。他们经常在大坡村聚会,在徐向前进步思想教育下。我姥爷和大坡村的史忠信,郭子斌,郭天叙。还有附近村庄的马载,刘慧俭,陈辑五 等二十余人投奔了黄埔军校......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部队整编,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师。姥爷郭声镛又和军事教官徐向前在战场上重逢,徐向前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师第十团党代表,姥爷郭声镛任第十团一营营长,他作战勇敢,冲锋在前,战功累累,所以徐帅对姥爷郭声镛印象很深。郭声镛1928年在海丰县同敌人战斗中被俘,1929年壮烈牺牲。</p> <p class="ql-block">  1959年,安阳党史办的工作人员到北京访谈徐向前元帅,了解徐帅在安阳的革命经历。徐向前提到在海陆丰战役中牺牲的一个叫郭声镛的同志是安阳人,让工作人员回去后帮助寻找郭声镛的后人。凭借徐向前元帅出具的证明材料,1963年,市民政部门追认我姥爷郭声镛为革命烈士,并为其颁发了烈士证书和300元抚恤金。”宁子安边说边拿出证明材料让作者看。&nbsp;</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姥爷19岁离开家就再也没回来,家里人都不知道他是死是活。”宁子安说,姥爷郭声镛是安阳城西大坡村人。1921年,郭声镛考入河南省立第十一中学(安阳五中前身)。1925年,驻扎在安阳火神庙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第六混成旅政治教官徐向前与河南省立第十一中学教师共产党员罗任一对学生进行军训并传授进步思想。&nbsp;&nbsp;</p><p class="ql-block">&nbsp;&nbsp;“姥爷上学时学习很刻苦,重视体育锻炼,他很正直,好打抱不平,同学们都很佩服他,在同学之间很有威信。”宁子安自豪地说。军训之余,徐向前经常对学生灌输反帝反封建的先进思想,郭声镛对徐向前特别钦佩,在徐向前的影响和引导下,郭声镛放弃报考大学的想法, 1925年,郭声镛与24名同乡一起奔赴广州报考黄埔军校,成为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nbsp;&nbsp;&nbsp;</p><p class="ql-block">&nbsp;“那是姥爷结婚后的第三年,我的母亲郭韵娥才刚刚学会走路。”离开家的头一年,姥爷郭声镛托人捎来一封信,信中说他参加了共产党,并嘱咐妻子一定要让女儿上学,接受文化教育。</p><p class="ql-block">1928年年末,郭声镛又托人捎回一封信,信中写道:“战争十分残酷,情况万分紧急!!!”</p> <p class="ql-block">安阳市北关区干部和群众在郭声镛烈士墓前听讲述烈士故事。</p> <p class="ql-block">迟到的烈士证书</p> <p class="ql-block">郭声镛寄回最后一封家书后就再无音讯。郭声镛的父母盼子心切,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人世,妻子李贞芳则开始了漫长的等待。&nbsp;&nbsp;&nbsp;&nbsp;“那时候,每到傍晚,姥姥就会抱着年幼的母亲站在村口等待,可音信全无。后来我母亲一天天长大了,姥姥就照姥爷的嘱托,把我母亲送进了学堂。”&nbsp;&nbsp;&nbsp;&nbsp;新中国成立以后,鉴于姥爷郭声镛家里有10亩土地,家庭成分被定为中农,在那个特殊年代,姥姥李贞芳母女什么苦都可以吃,什么罪都可以受,唯一不能忍受的就是别人的猜疑。&nbsp;&nbsp;&nbsp;&nbsp;提起被人猜疑的经历,宁子安声音微微一颤:“那时有人说姥爷跟着国民党的队伍跑到了台湾,如果真是那样,姥姥将背负反革命家属的罪名,那个年代,姥姥带着唯一的女儿受尽了屈辱和折磨,真的很不容易……”话没说完,宁子安眼泪便夺眶而出。&nbsp;&nbsp;&nbsp;&nbsp;母亲郭韵娥解放前先后在开封、禹州求学,姥姥李贞芳就跟随唯一的女儿,相依为命一块生活。解放后母亲分配到新乡石油公司工作。直到1962年平原省撤销她们才再次回到安阳。30多年的岁月里,姥姥和我母亲一直没有放弃寻找姥爷郭声镛。&nbsp;&nbsp;</p><p class="ql-block">&nbsp;&nbsp;1945年,姥爷的战友马载在延安参加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时,看到姥爷郭声镛已经牺牲的资料。1952年给安阳大坡村郭声勤写信,才知道我姥姥早已离开大坡村,和女儿一块流落他乡。马载告诉姥爷的亲戚郭声勤,姥爷郭声镛参加广州起义牺牲。希望郭声勤见到我姥姥,暂时不要把实情告诉她,怕姥姥一时承受不了。</p> <p class="ql-block">....1959年,郭声镛的外甥王隆英,在省图书馆发现一本革命回忆录,书中记录了郭声镛在广州起义中出色的表现。作者朱道南在回忆录中写道:1927年12月11日,由共产党员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在广州率领工人纠察队和革命士兵举行武装起义,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官教导团三营七连连长的郭声镛负责攻打敌军十三军的留守处,摸清敌人情况后,郭声镛指挥战士神速出击,偷袭了敌人,取得胜利。随后,郭声镛又带领战士攻占了广州公安局。&nbsp;&nbsp;&nbsp;&nbsp;当日9时,郭声镛根据指挥部的命令,带领部队攻打敌军第四军司令部,由于敌人的工事坚固,郭声镛虽然与敌人激战了一天一夜,但最终没有攻破。郭声镛的部队撤下后,又到广州的咽喉观音山,与前来增援的敌人展开了战斗。1928年1月,红四师转战到广州海陆丰(今汕尾市包括汕城区、陆河县、陆丰市、海丰)一带,这一年秋天,郭声镛率部在陆丰大安洞附近与敌人相遇,战斗打得异常激烈,弹尽粮绝时,郭声镛不幸被俘,最后壮烈牺牲。看到这本回忆录后,王隆英立即将消息告诉了表姐郭韵娥,并设法与朱道南取得了联系,证实回忆录中的郭声镛,就是安阳大坡村的郭声镛。</p> <p class="ql-block">朱道南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上海市政协第五届常务委员,副省级离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回忆录《在大革命的洪流中》,《回忆广州起义》,《红军奔向海陆丰》。其中,革命回忆录《在大革命的洪流中》,1962年改编成电影《大浪淘沙 》,引起中央领导注意,在中央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完成了拍摄任务,当时,周恩来总理和叶剑英,徐向前等老一辈革命家不止一次的观看样片,提出很多宝贵意见。最后在国内才进行公映,观看率极高,受到一致好评。朱道南回忆“1927年11月,我们和郭声镛在教导团见面,那时他担任我们的排长,他政治坚定,作风深入,果断敏捷。1927年12月11日夜间广州暴动,我们连队的任务,解决方鼎英第13军司令部留守处,军号一响,我们就把留守处敌人解决了。接着解决公安局,公安局比较难打,我们牺牲很大,后来在其他部队支持下,攻下了公安局,广州苏维埃政府就设在了公安局。”“到了第二天,敌人到了观音山,郭声镛把被敌人打散的各个连的部队组织起来,带着一部分工人,跑到了观音山,缴获了敌人的两尊大炮,消灭了敌人一个连。敌人的大部队到了,我们在观音山上头,子弹没了,人员牺牲很大,三天三夜没吃东西,与各方面的联系也断了。”“在花县部队整编,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师,有三个团,我们是第十团,徐向前是我们十团党代表,郭声镛当了一营营长。”</p> <p class="ql-block">第十团全部由黄埔军校学生组成,是红四师的主力,走在部队的最前面,一路战斗不断,郭声镛带领一营,机智勇敢,打垮了甲子坡、龙窝、果垅等地的敌人,攻占了五花、紫金、惠来等县城,徐向前称赞他是指挥有方、作战勇敢的指挥员。蒋介石调集重兵对海陆丰红色根据地进行围剿,革命形势异常艰苦,战士们几乎天天打仗。郭声镛带领战士英勇战斗,粉碎了敌人的一次次进攻,但终因为敌众我寡、弹尽粮绝,在陆丰大安洞,郭声镛身负重伤,与师长叶镛、排长朱道南等一起被俘。在狱中郭声镛他们遭受种种酷刑和威逼利诱,始终坚贞不屈,1929年春天,郭声镛和师长叶镛在广州慷慨就义,年仅25岁。</p><p class="ql-block"> 宁子安老人告诉作者,安阳市政府给予郭声镛烈士隆重褒扬,在安阳革命烈士纪念馆树立了徐向前、郭声镛、马载三人的塑像,安阳电视台制作了《徐向前同志在安阳》《一张迟到的烈士证书》和《大浪淘沙》三个影视专辑,介绍郭声镛烈士的革命事迹,弘扬、宣传他和他的同志们为振兴中华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p><p class="ql-block"> 宁子安说“徐向前元帅证明姥爷郭声镛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安阳共产党党史的光荣,也是我们党的光荣。”</p> <p class="ql-block">作者(左)和宁子安大哥(右)一起骑着自行车去安阳西部乡村寻找革命前辈的后人和革命遗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