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432期】探秘阶沿岩(点军文艺2021第032期)

驻村工作队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作者简介:刘抗美,笔名冬如,女,湖北宜昌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5年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文系。出版有散文集《女儿路》、报告文学《中国有条黄柏河》,著有长篇小说《三峡恋》。在《人民文学》、《北京文学》、 原《当代作家》、《朔方》、《芳草》、《长江丛刊》、《中国报告文学》、《名家名作》、《西北军事文学》、《东方少年》、《山东文学》、《散文百家》、《杂文月刊》、《家庭》等杂志发表以小说为主,散文、报告文学若干篇,发表文字约200万字。其中《预约晚餐》被《短篇小说选刊版》转载,《洗净仙客来》被《小说精选》全国原创类小说类畅销期刊转载。报告文学《中国有条黄柏河》获得湖北省首届报告文学“绿洲源”杯一等奖;第六届徐迟报告文学入围奖;宜昌市第六届屈原文学创作奖。</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探秘阶沿岩</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55, 138, 0);">冬如</b></p><p class="ql-block"><b>&nbsp;&nbsp;</b></p><p class="ql-block"><b> 我在《磨基山的秋天》里写道:山那边的山,还是山;河那边的河,还是河。前天,受点军区文联主席王新之邀,走近点军区土城乡高岩村,去看看山那边的山与河。此行目的明确,杨家埫古村寨里,一村医杨云明曾在在深山里采药,发现一阶沿岩,非常奇怪神秘,却因无路未曾走近,竟几十年魂牵梦萦。他多次邀请王主席带队,组织考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nbsp; 一路上,我们赏尽好风光。瞧,这棵古老的银杏树,一千四百多年历史;瞧,杨家埫古村寨,高坎之上矗立着一并排四口天井屋的古老名宅;瞧,这口潮水洞,天越干旱,它倒越涨潮,是因洞里藏着两条龙的故事,令人伤感且凄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nbsp;感谢原村支书杨云和盛情款待,端上自养土鸡,腊肉。如今吃两道诚实的菜,温暖记忆一辈子!好嫩的春笋,春天芽,野芹菜,野韭菜,地捡皮,节节根,春天的味道咽进肚里,消化在胃里,弥散在心灵里,奔涌在血液里,好让我们充满探密的勇气和激情去攀登。</b></p> <p class="ql-block"><b>&nbsp; </b><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午饭后,我们开始冒险探寻阶沿岩的行动,杨云明等拿着砍刀和小锄头准备在前面开路。我们先是沿着小溪前进,溪床干涸的地方,圆鼓鼓的石头上,满满的,绿幽幽的青苔,忽闪着贼亮的眼睛,可见这地方连野生动物都少有光临者。我们发现一座大清乾隆年间的石碑,它告诉我们历史的沧桑,原来几百年前,这里有路,一条曲曲弯弯,青石铺就的路。现在,路早已被稀奇古怪的各类树木,灌木丛淹没。</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攀登阶沿岩,于我和穿红色裙衫的小谭,更是一种近似于“野蛮的探险”要知道,扒开我和黄团长,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五十岁吧!我们抓古藤,揪树干,扒杂草,手脚并用朝上爬。我手上几番被玫瑰剌扎出了血,拔了剌,揩干了血迹,平生第一次,做足了 “类人猿”。当然,杨云和紧跟在我们身后保驾护航喽!这攀登路上有天然岩石,更有三尺高的坎,一道又一道,虽然被泥土和灌木淹埋,甚至长出粗壮的树木,但经风吹雨打,仍然锋芒毕露。它告诉我们,这石阶垒筑的高坎,曾经书写高岩村的人民在这里洒下过鲜血与汗水,高举过“农业学大寨”的旗帜,开垦,奋斗,收获过劳动的果实。而那些零散在植物被间的天然岩石,则告诉我们另一些故事,说日本鬼子的一只顽强无比的战马,在跳岩时折断了腿。要知道,这里是宜昌保卫战的一部分。日本人没能挺进四川,是如此天然屏障立下赫赫战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我们终于攀上阶沿岩。原来这是一大片被植被包围,且傲立于云天中的灰白色岩壁。近看,它们或突或凹,或洞或穴,层层叠叠,参差错落;远望,岩势峻峭,傲骨嶙峋,巍峨峥嵘,真是鬼斧神功!更有岩壁间,突突地生出一条狭窄的路,当地人说“飘板”。顾名思义,其惊险让我联想到华山的“长空栈道”。为了发现,为了探密,我们是巴着旮旯横着走。感觉脚下似路非路,似云非云;像在行走,又像是在滑翔。低头俯瞰,要么是悬崖深渊,要么是望不尽的古藤老树,苍松翠柏,人类有多么丰富的想象,也搜索不尽这绿的深处,蕴藏着什么样的美味野果,稀罕药材。大自然深情的资源,在这里弥散着浓郁甘甜,连鸟语也吐出芬芳的味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nbsp;我和小谭与男人们汇合在“飘板”上。脚踏在”飘板”上,我顾不得手心满是针扎似的疼痛,顾不得抹一把额头上的汗水洒下地,大声地高呼:“我们胜利了!”下山更比上山险,连滚带溜,直到溪河边,我仰头回眸望去,哦,刚刚,我们哪里是登山,是飞天,那“飘板”,分明是一条飞在云天中细窄的帆船,那二百多米长的岩壁,分明是升腾在云空中巨大的风帆。扬帆起航——我联想到,若我的记忆不出错,好象是第一次与王新主席见面呢,刚一上车,他就送给我两本《点军文学》。我瞄一眼,“2020年第1期,总第13期。”我心想,他们走在征程中,正值青春旺盛,要发现,要探索,要完善自我。大自然神秘地等待许多年,是召唤,是赋予点军人挖掘历史、地理、生态旅游文化的责任与义务么?王新主席带队此行,正是以为己任。而这独立于世的阶沿岩绝壁风景——扬帆起航,对我们恰是绝妙的象征意义。</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nbsp;</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021年3月30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