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宣汉洗涤之旅、锻造之旅(视频+图集)

笔辉巴渠

<p class="ql-block">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走初心之路红色宣汉文学采风活动举行</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之际,党史学习教育在各地深入开展之时,3月27日至28日,由达州市文联、巴山文学院(达州文学馆)、达州市作家协会、达州市诗词协会联合主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走初心之路——红色宣汉文学采风活动举行。</p><p class="ql-block">  宣汉是川东马列主义的传播地、川东武装革命斗争的策源地、川陕苏区的奠基地、红三十三军的诞生地和反敌“六路围攻”的主战场,徐向前、许世友、王维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打响了杨柳关阻击战、洲河阻击战等一系列大小战斗。一场场激烈悲壮的战斗、一个个荡人心腑的故事、一座座令人仰望的丰碑,都是党史的回响,都是信仰的守望。</p><p class="ql-block">  来自巴山文学院中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学员、达州7个县(市区)作家、诗人沿着当年红三十三军的足迹,在红三十三军的诞生地——红色宣汉进行了为期两天的体验式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和创作采风活动,在红色教育中“充电”“补钙”和在创作采风活动中进行文学精神的洗涤之旅、锻造之旅。</p> <p class="ql-block">  在老君乡古楼村,采风团一行参观了正在打造的红色教育基地红军文化广场,听取了红军纪念广场设计理念和建设推进情况介绍。采风团党员还在党员宣誓平台面向党旗重温了入党誓词。</p><p class="ql-block">  据介绍,该项目于2019年8月28日正式动工,规划建设红军纪念广场、烈士纪念碑、文化梯步,广场配建有党组织生活文化中心、党员宣誓平台、大型党旗雕塑等。纪念广场天然巨石上雕刻有红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石山上雕塑有多个古楼村群众积极参加红军的动人故事。采用步枪与工农红军军旗组合造型,用英雄勋章和党徽点缀的纪念碑雕塑,气势庄严肃穆、宏观壮丽。</p><p class="ql-block">  “红色文化是宣汉的一大亮点,在打造过程中要认真思考与红三十三军纪念馆、清溪宏文学校的融入对接。”参观后采风团成员建议,整个打造要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要深挖当地红色资源,以红色文化推动古楼村旅游开发。</p><p class="ql-block">  在采风活动中,采风团成员还到老君乡金佛洞参观,在铁尖村瞻仰了罗思举墓,收集了罗思举的历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  宣汉是一片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历史,充满传奇神韵的红色土地。峥嵘岁月里,宣汉儿女在党旗指引下,毅然踏上革命征程,留下了一段感人至深的红色记忆,而这段记忆源于宣汉人民的儿子—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维舟。</p><p class="ql-block">  王维舟,川东游击军创始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三军首任军长。1887年出生在宣汉县清溪场,1920年在上海加入朝鲜共产党旅华支部。</p><p class="ql-block">  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从此,星星之火在中国大地上渐成燎原之势。也是在这一年,王维舟从武汉回到川东老家,会同其他撤回家乡的共产党员,在宣汉、达县、城口、万源、梁山、开江一带展开农民运动,在巴山深处组建了四川第一支工农革命武装——川东游击军第一路,从此竖起了川东第一面武装斗争的旗帜。川东游击军在国民党军重兵围剿下,艰苦抗争达四年之久,为建立“中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  清溪镇,是江口湖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里背依险峻高耸的四望山,面临碧波荡漾的江口湖,这里也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维舟的故乡,川东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就诞生在这里,被誉为掩映在大巴山里的“红色摇篮”。</p><p class="ql-block">  作为川东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的诞生地,宣汉县清溪宏文学校至今保存着王维舟当年主持修建的“工字楼”。在清溪宏文学校,采风团一行首先瞻仰了王维舟塑像,参观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工字楼”和川东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诞生地遗址“宏文亭”。</p><p class="ql-block">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维舟之所以修建成‘工’字楼,寓意学校教育面向工农,服务于工农。”清溪宏文学校校长张小华向采风团一行介绍到,如今的宏文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前沿阵地。该校充分利用鲜活的红色资源,对学生进行大量行之有效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宣汉人不忘初心、接续奋斗、奋力前行。</p><p class="ql-block">  在清溪镇宏文校,采风团成员在参观“工字楼”学校时看到,王维舟主持修建的“工”字楼校舍历经百年风雨,依旧矗立完好。据史料记载,1923年,以王维舟为首的十几位先进青年在这里成立了川东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清溪共产主义小组。他们有组织、有领导地学习、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办群化书报社,陈列《晨报》《新青年》《向导》等进步书刊百余种,以及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的著作。并紧密结合中国革命实际编写教材、歌谣,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促进马克思主义在更加广阔的领域传播。</p><p class="ql-block">  “王维舟是中国最早的共产党员,还没有成立中国共产党,他就是共产党员了。”在王维舟与宏文校陈列室,这段文字被印在一幅展板上,上面标注有这句出自毛主席在审议“七大”中央委员候选人名单时的谈话。在这里采风团一行通过聆听该校学生讲解员生动的解说和演唱的《宏文校歌》,通过观看图片、实物和文史资料,深刻感受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维舟“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家国情怀。王维舟创建“宏文校”的传奇故事让大家深受感动。大家表示,将汲取无坚不摧的红色力量,学习好党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p> <p class="ql-block">  在黄石乡五梁村,采风团参观了红三十三军军部政治部旧址,并在三合院民居聆听了巴山文学院院长、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理事龚兢业现场讲解的红三十三军在此指挥的“宣达战役”背后的故事,详细了解了红三十三军在当地的革命历史。</p><p class="ql-block">  采风团成员建议,当地充分发挥红三十三军政治部旧址的社会教育功能,缅怀革命历史,结合学党史主题教育活动,不断深入挖掘红色历史背后的教育教学资源,进一步将政治部旧址打造成研究、传播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成为达州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p> <p class="ql-block"> 在南坝镇,采风团一行在圣灯寺战场遗址,聆听了当年圣灯寺战斗故事;在圣灯寺战场遗址观景平台俯瞰了如今大美南坝。</p><p class="ql-block">  1933年10月29日,奉徐向前总指挥的命令,许世友率红九军二十五师和十一师在南坝圣灯山上与敌进行过一昼夜激战,红军以两个师和游击军近两万余人的兵力先后歼敌八个团,缴获武器装备数千件及其大量辎重,于10月30日上午取得全面胜利。</p><p class="ql-block">  据介绍,宣汉县南坝新城综合开发建设项目已于2021年1月12日开工。宣汉县南坝新城综合开发建设项目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新城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项目。包括新城区主次干道、桥梁、南坝中学新校区、宣汉县第二人民医院新院区、文化馆、体育馆、城市公园等。第二部分为新城片区开发,重点打造新城中心商业区、文化商业区、特色商贸商务区、滨水游乐区等。南坝新城综合开发建设项目建成后,必将为加快南坝副中心建设、加速全县城镇化进程筑牢坚实支撑,为宣汉冲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注入强劲动能。</p><p class="ql-block">  随后,采风团一行实地游览南坝帝师文化公园,走近达州第一帝师唐瑜,感悟帝师文化。据史料记载,明朝帝师唐瑜,公元1414年奉旨游宦入蜀,定居东邑鲲池,设“儒籍堂”教化乡民,监视避难巴蜀的建文帝,寿终落葬南坝东阳溪。他是知名的中国教育家、哲学家、思想家,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唐甄的十一世祖,达州市第一位帝师。为了着力打造南坝唐瑜帝师文化,提升全域旅游品味,提高副中心文化历史厚重感,2016年8月,宣汉县“十三五”项目之一——占地50余亩,约31100平方米的南坝帝师文化公园开工建设。2017年8月3日,唐瑜铜像落成揭幕仪式在宣汉县南坝帝师文化主题公园举行。</p><p class="ql-block">  据介绍,南坝帝师文化公园设计以南坝帝师文化瑰宝作为核心设计理念,以“滨水项链”为设计灵感,整体设计风格现代时尚,流线明快清晰,将唐瑜帝师文化以多种景观设计方式呈现,寓情于景,让人们从近距离更多地感受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南坝帝师文化公园还从功能实用性出发,合理布局功能空间,以满足各类人群日常休闲、健身、文化体验等实用性,两者互惠互利,强调文化景观的参与性与体验感。</p><p class="ql-block">  在南坝帝师文化公园不远处,爬上一座似官帽的山丘,在坐东南向西北的地方,就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唐瑜墓。采风团一行瞻仰帝师唐瑜墓。据载,唐瑜墓建于明宣德二年(1427年),距今近600年,与夫人熊氏共墓。该墓正前方修造重檐,两边龛有甬壁,刻左青龙、右白虎图案,石龟碑座的四方碑,有“唐瑜之墓”碑刻。</p><p class="ql-block">  在南坝镇,采风团一行还充分感受到了南坝千年古镇的无穷魅力。</p>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百年党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杨柳关战斗遗址位于宣汉县上峡镇。1933年11月初,敌第五路“剿匪”军总指挥王陵基指挥所属各部和开江、开县、城口等地民团,以杨柳关为突破口全面进攻凉风垭至樊哙店一线。红三十三军九十八师、九十九师和红四军十师奋起反击,经七昼夜激战,将敌击溃。战后,当地百姓将战役中牺牲的1000余名红军烈士集中安葬在当地“大坟塘”“号蓬梁”“茶园坡”一带。<br>  “这里是红军战斗过的地方。这里一个不起眼的土堆,也许就是当年红军的坟墓;一个被土壤掩埋的弹壳,或许就曾经刺穿了敌人的喉咙。”站在杨柳关昔日的战壕上,巴山文学院院长、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理事龚兢业声音洪亮地向采风团一行讲道。我们听着龚兢业院长讲述,仿佛看到了当年红军战士在这里艰苦卓绝的战斗场景。<br>  战争的硝烟已经远去,但采风团一行在这片土地上,草丛中,仍依稀可见三十多处当年作战的战壕,练兵场和作战工事等遗址。虽不见硝烟,但“战味”犹存。采风团一行发现,静谧而安详的战壕里依稀可见的弹片划痕、弹孔,似乎仍在诉说当年战斗的激烈。<br>  在杨柳关阻击战无名烈士墓群保护区,采风团一行向千无名烈士墓鞠躬默哀,表达对革命英烈的崇高敬意和深切怀念。<br>  “伤痕累累的将士,埋下这些忠良;几个石头堆砌在头顶,见证生命不朽……”龚兢业院长朗诵了三年前来这里为烈士写的诗歌《杨柳关,乱坟岗上尽悲怆》后讲到,三年前,这里墓地被灌木和杂草掩盖,有的石头墓和土堆墓破损;三年后这次再来到这里现场已设置了“无名烈士墓保护区”标识,烈士墓地和周边灌木杂草已经全部清理干净,战壕遗迹、烈士墓体已进行修缮,通往墓地保护区的道路干净整洁。<br>  八十多年过去了,红军的英勇故事在这里代代相传。据上峡镇党委书记介绍,目前在无名烈士墓群附近修建了红军广场。下一步将在对无名烈士墓群进行修缮保护的前提下,对纪念设施的建设进行统一规划,挖掘烈士陵园价值,让红军精神、烈士精神代代传承。<br>  在赫天池采风团一行还聆听了龚兢业院长介绍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维舟在赫天池秘密联络进步人士,开展对敌斗争情况;并在杨柳关参观了红军战地医院旧址,感受了红军浴血战斗,缺医少药的艰难岁月。<br>  在巴山红军公园,采风团一行庄严肃穆地瞻仰了红三十三军革命烈士纪念碑。1933年,红四方面军在川东游击军配合下进军川东,一举解放宣汉、达县、万源三座县城。1933年11月2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三军在宣汉县城西门操场成立,王维舟任军长、杨克明任政委。红三十三军的前身,是王维舟创立和领导的川东游击军。宣汉一个县组建一个军,在中国军史上创造了奇迹。<br>  红三十三军纪念馆展馆以“铁血英魂”为设计理念,塑造了以红33军为主体的川东无产阶级革命者群像,同时通过“人物+故事+文物”的内容线索和“色彩氛围+设计造型+多媒体技术”的复合展陈手段,完整再现了红33军辉煌而悲壮的历史。采风团一行参观了红三十三军纪念馆,通过观看珍贵历史图片、实物与展品,聆听红三十三军的悲壮历史和宣汉革命等情况介绍,重温红色记忆,进一步激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情怀。<br>  王维舟纪念馆与巴山红军公园内高大的“红三十三军纪念碑”和跃马疆场的“王维舟塑像”遥遥相望,融为一体,形成以红军文化为背景的纪念藏馆。<br>  忠诚担当的党性修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大公无私、清正廉洁的淳朴家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维舟曾多次受到党中央的肯定:“一贯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为党的事业贡献终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毛主席曾亲笔书赠他:“忠心耿耿,为党为国。”走进王维舟纪念馆,200余件革命实物和图片资料,记录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维舟同志的生平,并娓娓诉说着他带领一万余名宣汉儿女独立成军,为革命事业前赴后继、至死不渝的壮举。<br>  那段弥漫着硝烟的波澜壮阔、刻骨铭心的岁月虽已远去,但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却依然传诵着红三十三军辉煌的战绩与悲壮的赞歌。<br>  据悉,全新的红三十三军纪念馆项目坐落于宣汉县位于红军公园内,项目建筑面积约2200平方米。全馆呈“工”字形,分前厅、正厅和尾厅三大部分,集文字、图片、图表、实物、影视等展陈方式于一体,以历史发展沿革为主线,展开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红三十三军纪念馆是宣汉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党性教育的重要阵地,展馆内既有军史介绍,又有英烈事迹;既有文字表述,又有影音资料;既有文物呈现,又有场景复原……以“铁血史诗·永恒丰碑”为主题,从“一县成军(序厅)、探寻道路、鏖战川东、驰骋苏区、后卫长征、喋血西路、丰碑永存(尾厅)”七个单元依次展开。目前全新的红三十三军纪念馆正在布展中。<br>  青山不墨千秋画,丰碑无言万古诗。红三十三军,中国革命史上一个永不磨灭的番号,其辉煌战绩将彪炳史册、万古流芳,与日月同辉、山河共存。<br> <p class="ql-block"> 百年征程路,巴山壮歌行。据了解,此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走初心之路——红色宣汉文学采风活动”由宣汉县作家协会、达州市宣汉唐甄唐瑜思想文化研究中心协调,宣汉县老君乡、清溪镇、黄石乡、南坝镇、上峡镇等5个乡镇党委政府,东乡街道办党委政府,宣汉县文管所联合协办。活动旨在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积极响应市委号召,认真开展学党史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作家、诗人的特殊作用,深入挖掘“红色达州”“红色宣汉”所蕴含的“初心”故事,不断挖掘宣汉老君、清溪、黄石、南坝镇、上峡镇厚重、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提升其知名度,打造独具特色的宣汉“红色文化”品牌,助力乡村振兴,催生一批接地气、具有中国气派、达州特质、红色意蕴的高质量红色主题文学作品,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礼。</p><p class="ql-block">  采风期间,采风团一行于当地文艺工作者在南坝镇政府大会议室开展了联谊晚会。诗人们即兴赋诗,畅谈感悟。达州市诗词协会主席杜泽九朗诵原创诗歌《南坝南坝》。宣汉县南坝镇退休中学高级教师,竹编艺术大师曾阔繁先生展示了竹编作品《清明上河图》。据悉,此作品耗时四年多,用竹料300斤,有藏家愿出百万巨资收购被拒,真可谓高手在民间啊!宣汉县女作家张梅展示了剪纸作品《世纪伟人》《疫情防控组图》等,其创作灵感来源于生活。张梅展示了剪纸作品既有时代的宏大主题,又有日常生活的烟火气,一如她的散文叙事。在老君、南坝、上峡等地现场演唱了《巴山峡谷恋》《信仰》《插旗山上红旗飘》《家在宣汉》《母亲》等歌曲,丰富了这次采风活动内容。</p><p class="ql-block">  两天的采风活动,采风团一行收获满满。“非常的震撼,宣汉人民对革命做出了很大的牺牲,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好红三十三军红军精神。此次采风对采风团每位成员来说都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历练和积累机会,是一次在红色教育中“充电”“补钙”和文学精神的洗涤之旅、锻造之旅。一路上,我们用心聆听、感悟,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大家纷纷表示,通过采风活动也感受到老区人民积极弘扬红军精神艰苦奋斗、脱贫致富,加快实施乡村振兴带来的巨大变化;回去之后将用心、用情书写,把沿途的所闻所见融入文艺作品,以文学的方式记录时代的变迁、讴歌新时代、新风貌,力争形成一批高质量、接地气的红色主题文学作品,唱响红色声音,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礼。</p><p class="ql-block">  同时,此次采风创作出的优秀文学作品将在《达州日报》《达州晚报》《巴山文艺》《大巴山诗刊》《巴人文学》《新宣汉》等报刊杂志刊发。(文图及视频拍摄:张翕飞 注:合影照片由谢兴双拍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