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药特色医理

小苗

苗族历史悠久,是中国少数民族的四大民族之一(1000万人口)。苗族的分布以贵州省为中心(约占苗族总人口人50%),并向湖南、云南、重庆、广西、湖北、四川等省区辐射。苗族也是一个国际性民族,除中国外,日本、越南、泰国、缅甸、老挝、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及地区也有苗族分布。 【历史沿革】<br><br>  西汉刘向的《说苑辨物》:吾闻古之医者曰苗父,苗父之为医者也,行医于乡里。《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药物“有100多种与苗药同名同义”(《湘西苗药汇编》)。<br><br>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第一册有15种,第二册有27种苗族药物记载。其中的菖蒲条引宋代苏颂的话:黔蜀蛮人常将随行,以治卒患心痛。其生蛮谷中尤佳。入家移植者也堪用,但干后辛香不及蛮人持来者,此皆医方所用菖蒲也。清代吴其睿《植物名实图考》也记载了不少苗药,如“白芨根,苗妇取以浣衣,……白芨为补肺要药”。 【特色医理】<br><br>  苗族创造了本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其中的医药文化以天然绿色、方法奇特、简练实用和疗效确切而著称,又因同时具有文化价值、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而成为最具魅力的文化之一。苗医药也是我国民族医药中的一朵奇葩,被誉为“大山深处的瑰宝”。<br><br>  苗族医药与其他民族医药一样,有着极其广泛的民众意识、突出的实践基础与地域特色,并顽强地维持着本民族文化特质的传统科学文化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形成并发展成为内容丰富而独特的苗族医药学。<br><br>  苗族医药是拥有自身理论指导的医学体系,包含了本民族的基本观念、思维方式、哲学思想、民族习惯、经验积累和特殊发现等,其总结的医药理论是指导用药的纲要。如“两纲两病理论”“苗医生成哲学”“五基成物学说”“三界九架理论”“交环理论”“四大筋脉理论”“苗药质征理论”等,无不是长期实践积累的升华和无数医学发现的结晶。<br><br>  苗医认为气、血、水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生病,外为水毒、气毒、火毒所犯,内有情感、信念所动,亦因劳累损伤所致。将疾病分为症和疾,辨证分类上有两纲(冷病、热病),五经(冷、热、半边、快、慢),病分三十六症、七十二疾,合称一百单八症。<br><br>  苗医诊断以望、脉二诊为主,望可知其表,脉可知其里,表里结合。<br><br>  望诊:中医只看头发,苗医还认为眉毛不乱而光泽正常,病不重;眉毛散乱,皱眉时眉不举,汗毛直立则说明病重。<br><br>  指纹诊:用于小儿疾病的诊疗,如苗医看大拇指颜色,黑为失水,红为受惊,绿色为损伤。<br><br>  指甲诊:多用于妇科诊断。按住妇女的中、小指甲,放开后淡红色者为口干舌燥,黄色者为月经紊乱。<br> 【苗医特色疗法】<br><br>  苗医治法以“冷病热治” “热病冷治”为两大治法。采用内治法和外治法,其中外治法特别丰富。外治有放血疗法、刮治法、爆灯火疗法、气角疗法、滚蛋疗法、发疱疗法、佩戴药疗法、熏蒸疗法、抹酒火疗法、烧药火疗法、针挑疗法、外洗法、外敷法、拍击疗法、体育疗法、热烫疗法、精神疗法。 【苗药资源】<br><br>  贵州特殊的生态环境及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孕育着无比丰富而特有的药用动、植物资源与矿物资源,为中国著名的四大道地药材产区之一,也是我国著名的苗乡, 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苗药资源。<br><br>  贵州现有药用资源4802种,其中植物药3436种(隶属于275科,1384属;如蕨类30科,200种;裸子植物11科,25种;被子植物196科,2577种),占 91.5%;动物药289种(隶属于126科),占 6.7%,矿物药77种(隶属于10类),占1.8%。在全国统一普查的363种重点药材品种中,贵州有资源的达326种,占89.6%。<br><br>  苗药资源属于天然药物资源范畴,涉及到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据调查,贵州苗药资源在4000种左右,正如贵州毕节地区的老苗医所言:(苗医)病有108症,药有3800种,有苗者(泛指高等植物)3000种,无苗者(泛指低等植物、动物、矿物及其他类)800种。如别具特色的苗药观音草、米槁、艾纳香、八爪金龙、仙桃草、旱莲草、活血丹、大丁草、重楼等。据目前不完全统计,常见苗药约有2000种左右,最常用的约达400种,并有不少苗药己收载于全国性或地方性民族医药等有关专著。<br> 白苗药枕(蒙措火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