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亦芳菲

深呼吸

<p class="ql-block"> “秋不凉,籽不黄。”入了秋,睡过头的草木打激灵儿般苏醒过来,慌不迭地撒腿就跑,叶子越发绿了,花儿越发艳了,黄蜂蝴蝶里外翻飞,就连刚出土的小芽,都老僧入定般,心无旁鹜,既不招蝴蝶,也不听蜂鸣,一门心思结顶长籽儿去了。</p><p class="ql-block"> 人也一样,年少时靠一腔热血活着,一如万物萌动的春之序曲,怦怦乱跳的心随时激荡热烈敞开着,一照面就甘愿两肋插刀,一擦肩就彼此沸腾燃烧,一转身就能把对方彻底忘掉。全身心付出,无休止追索,以至于生活总是不断地逃脱。可日子是毫不含糊的,你尽可临水照花,只是这春色三分,除去二分尘土,一分流水,你又留下些什么?</p><p class="ql-block"> 年轻时在纠结郁闷中徬徨,一如变幻莫测的夏之灵舞,于明灭交错中摇曳游移,不断探求约束与自由的边界。打开婚姻的围栏,沿袭的是父辈锅碗瓢盆的日常;跨入职场的大门,面对的是左冲右突不得要领的壁垒。家事工作难以交割、理想现实纠结撕扯,情绪明灭还得藏着掖着,人生实难。</p><p class="ql-block"> 可日子有苦有甜,如果苦是人生的常态,甜就如那“旧时茅店社林边”,总会在悲伤逆流成河时,“路转溪头忽见”,不知不觉步入中年的门坎。中年后性情逐渐圆熟旷达,一如舒缓明净的秋之乐章。经过春之葳蕤,夏之蓊郁,渐次厚重的秋林古色,“既有目之所及苍劲雄浑的气象磅礡,又有指间所触烟上红灰的薰香温和”,是林语堂笔下秋天的况味;“当遥指青山是我们的归路,不免感到轻微的战栗。可是走得近了,空翠渐减,终于到了某一点,不见遥青,只见平淡无奇的道路树石,憧憬既已消释了,我们遂坦然长往。”是俞平伯人到中年的心路历程。</p><p class="ql-block"> 从逐求厌离中冲撞突围,摆正人与物、人与自身、人与人的关系,生命渐次庄严郑重,活在当下,尽力生活,是梁漱溟先生对理想人生的真知灼见。秋林古色的况味,坦然长往的心境,竭力生活的态度,说的都是成熟人生。以我的理解,就是活在当下,着意过程,并坦然面对结果。这不是对隐秘世界的规则妥协,而是与自身认知局限达成和解,明白模糊个别细枝末节,亦是对生命原质的体察尊重。</p><p class="ql-block"> 有过爬山经验的人都知道,最难的不是在山脚下仰望,对未知征程的隐隐担忧,比起“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视觉震撼,如小鸟飞过,难起波阑;也不是在山谷中迷走,面对岔路的忐忑不安,比起山林“入云深处亦沾衣”的云封雾锁,简直是小事一桩,不足挂怀。最难的,是眼看就要站上最高层,却最终被浮云遮望眼。憧憬消释后是黯然转身,还是欣然长往?成熟的答案不在中途犹豫,而是出发前已足够明白。</p><p class="ql-block"> 中年人都是成熟的马拉松选手,他们会积攒够跑完全程的勇气,预留出最后冲关的力气,以平和的心态,跑自己的节奏。因为,“中年的妙趣在于相当的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梁实秋先生早就精辟独到地感悟。</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真正的人生,是从五十岁开始。因为担当过,所以有担当;因为负重过,所以能担当;因为失败过,所以会担当。当然,这里说的五十岁,不只是单纯的生理年龄让渡,而是一种成熟的为人处世心境:站上人生之巅,视野渐趋开阔,看得懂落花无语,也就不屑与葱翠争荣;明白了取舍之道,也就厘得清阡陌纵横,人生渐趋从容练达,以人淡如菊的心境,行走在“中年”的路上。</p><p class="ql-block"> 而时间,并不是自顾自地绝情,它带走了我们的青春年华,却也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阅历和财富。即使人到中年,还是会被美好的希望和期待重重包围。 这时候,又觉得,在岁月边上的感慨,其实也无足轻重。重要的是,能够一如既往地好好爱着生活,喝一杯岁月的闲茶,感谢这一路上我们都没有放弃。</p><p class="ql-block"> 中年的人生,因淡定而优雅从容,更因坚守而美不胜收。人到中年,路在途中,纵有苦累又如何?挥一挥衣袖,抛开烦忧,昂起头,挺起胸,继续前行。</p><p class="ql-block"> 人到中年亦芳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黄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