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 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 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 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 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 动。 《淮南子?天文训》云:“春 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 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 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 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 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 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 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 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 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尊敬的家长朋友们:</p><p class="ql-block"> 您好!又是一季春风送暖、微风拂面的时节。春天的绿意如约而至,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也即将到来。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1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并结合我园2021清明节放假安排如下:</p><p class="ql-block">【放假时间】:4月3日-4月5日 (周六至周一)</p><p class="ql-block">【返园时间】:4月6日 (周二回园上课)</p> <p class="ql-block">✨为了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充实又💪安全的假期,请家长注意以下事项: </p><p class="ql-block">1.祭祖期间引导孩子不玩烟花、爆竹,做到文明拜祭、文明扫墓。</p><p class="ql-block">2.根据春夏季流行病、传染病高发的特点,家长需做好各种预防工作。</p><p class="ql-block">3.家长可以带孩子去春游、放风筝,和孩子一起去亲近、享受大自然,不仅活跃孩子身心,还能开阔孩子👀视野,增进亲子感情。同时,外出期间,需注意饮食、交通等安全。</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家园携手共同教育👶孩子提高安全意识,💝祝大家度过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假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我们怎么跟孩子讲清明的由来呢?</p><p class="ql-block">1.讲清明的传说</p><p class="ql-block">春秋战国时代,重耳流亡出 走。在流亡期间,原来跟着他一道 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 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 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 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 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 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 给重耳吃。</p><p class="ql-block">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 想要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 官,介子推却不愿意,背着母亲躲 在绵山。最后只好火烧绵山,希望介子推自己走出来,但火烧三天三 夜至熄也不见其出来。重耳上山发 现,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 大柳树,已经死了。</p><p class="ql-block">重耳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 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在山上 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 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 禁忌烟火,只吃寒食。</p><p class="ql-block">第二年,重耳领着群臣,素服徒 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只见那棵 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 飘舞。晋文公重耳望着复活的老柳 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 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 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 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p><p class="ql-block">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 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 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 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寒食、清 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p> <p class="ql-block">2.祭祀活动也是一种感恩教育</p><p class="ql-block">清明祭祖,其内涵是孝文化。 向已逝的亲人、祖先送上思念与敬 意,通过文明扫墓,给孩子提供一 个认识孝文化环境,让他们知道感 恩。</p> <p class="ql-block">清明时节是万物复苏、百花盛开的时候,所以,清明节还有一个名字——踏青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明节前后,野外到处是一片绿意盎然、山花浪漫。你可以带着宝宝沐浴清新秀美的自然风光,走进远山近水的田园村落,踏着绿油油的青草,踩着软绵绵的春泥,感悟魅力十足的春天。孩子们还可以奔走于田间地头,放飞心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重要的是,通过与大自然的这种亲密接触,可以增强孩子的五官感受能力。爸爸妈妈可以以自然界提供的天然色为教材,给宝宝讲述各种颜色的特点,让宝宝增加对颜色的认识和了解;可以让孩子闭目倾听风声、松涛声或是鸟鸣虫叫声,训练宝宝的听觉能力和辨别声音的能力;还可以让孩子在小溪边玩水,在花丛中玩耍,在广场放风筝……通过这些活动,常常会引起宝宝无限的好奇。 </p> <p class="ql-block">4.和孩子一起玩传统游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明节除了祭奠祖先,还有很多适合孩子的传统游戏,比如放风筝,就是古代清明节习俗。古时候,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风筝。而且,晚上放风筝时,会在风筝下或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古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还会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希望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放风筝活动不仅可以让孩子了解到清明节的习俗,还可以强身健体。放风筝时,宝宝可以极目远眺风筝的千姿百态,有利于调节眼部肌肉和神经,消除眼睛疲劳,达到保护和增强视力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5.带孩子一起种花养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24个节气中,清明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老早就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这个时候,也正是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种花养草的最佳季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孩子在参与种植、照料花草等小生命的过程中,会加强他们对自然的认识。如果爸爸妈妈能够教育孩子像对待朋友那样来热爱树木、花草和昆虫等,孩子对生命和自然的爱会增强并植根于心中,并形成一种相互同情相互依赖的情感和责任感。在这种情感和责任感的支配下,孩子会逐渐跟自然融合为一体,从而更好地寻找生命存在的意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清明,和孩子聊聊生老病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祭奠亲人或祖先时,孩子可能会问到和死亡有关的敏感话题。那么,爸爸妈妈也不要刻意回避这样的话题,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段、接受能力,适当地跟孩子聊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心理学研究发现,儿童对死亡的了解分为三个时期:3-5岁的孩子觉得死亡就像睡觉或旅行一样,是一个可逆的过程;5-9岁的孩子已经能够接受死亡的观念,但不知道死亡会发生在每一个人或自己的身上;而9岁以上的孩子已经知道死亡无法避免,甚至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所以,在跟孩子聊死亡等生命教育的话题时,要特别注意孩子的年龄、心理特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我们在怀念先人的同时也要对孩子进行适时的教育。孩子不仅可以真正参与其中,感受清明节的氛围,还可以学习相关的习俗和知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