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白银岩画纪行

水易

<p class="ql-block">2021年3月24-26日赴甘肃白银市参加由白银市委宣传部、白银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白银市文物局、白银市博物馆举办的“白银地区岩画研究交流活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据介绍,白银是全国唯一以贵金属命名的城市,因矿得名,因企设市。这使我想起无锡市,不知是否因缺少锡矿而命名?我鄙视自己这种弱智思维,我知道这种简单直线性的比附是长期与人较劲抬杠的后遗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从野麻滩岩画点人面像的视角观望黄河,一眼千年,扑面而来的是黄河始终如一的恒久和忠贞,谁敢说水性善变,杨花易谢?</span></p> <p class="ql-block">白银岩画目前主要见诸景泰县、靖远县、平川等地区。岩画多为敲凿法制成,主题内容一如其地理位置的特征,由于地处黄河沿线,融汇了人面像和北方草原动物岩画两大系统岩画的特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在黄河边野麻滩岩画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在白银地区博物馆馆长座谈会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虽然岩画考察者占据了主要画面,但从这个角度依稀可以看到诗与远方:人面像岩画和黄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除个别遗址外,</span>白银地区的人面像一如我国大部分地区一样,大多数都是沿水分布,野麻滩人面像岩画点正好坐落在黄河岸边,可见这些人面像沿水传播的特征。正如每个地区巫师用的语言不同一样,岩画中不同地区人面像巫师的绘制风格也不一样,不过野麻滩的人面像出现了一种近乎质变的风格变化,居然一个个长出了小小的身体!看上去一个个跟蓝精灵一样。带身体的人面像能否继续称其为“人面像”?但人面像脸上四条分割曲线(被称为四片瓦风格)仍显示出野麻滩人面像与贺兰山岩画人面像晚期风格的承继关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平川区野麻滩人面像岩画全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贺兰山岩画中“四片瓦”风格的人面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带有身体并手执斧的野麻滩人面像岩画</span></p> <p class="ql-block">野麻滩岩画人面像还有一个不太为人所注意到细节,也证明了贺兰山和野麻滩两地岩画之间的渊源关系。贺兰山岩画人面像图案旁边经常出现有斧的图形,因为二者每每一起出现,故被认为是一种伴生的关联图案。这个猜想在野麻滩岩画中得以证实,作为伴生图案的斧已经被握在人面像人物的手中了。此时我们恍然大悟,原来野麻滩人面像岩画长出身体似乎是为了用手执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宁夏贺兰山口人面像与斧的图形虽然分开,但每每伴生出现,故有些学者认为斧是人面像的身份标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执斧的“人面像”。既然增加了身体,并且以“执斧”的形象出现,就不应再称其为“人面像”了。此时我们不仅可以理解这里的人面为何会生长出身体,而且可以看到从贺兰山岩画时人斧分离到这里人斧合一的演变轨迹。</span></p> <p class="ql-block">除了斧以外,同心圆的图案也是经常与人面像伴生的图案,象征着天:三重天、五重天,7重天.......。因为无论对于任何一个宗教而言,通天都是最终的核心问题,所以《周礼·宗伯·典瑞》说:“疏璧琮以敛尸”。郑玄注曰:“璧在背,琮在腹,盖取象方明神之也,疏琮璧者,通于天地。”也就是说在璧、琮上钻孔,为使下上贯通,象征通于天地。换句话说,岩画上的圆圈、同心圆等纹饰一如璧、琮一样,象征着天和通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同心圆都有条直线从中心贯穿出来,用图画形象地表达出“通”的概念,这是世界语境下范式图案。</span></p> <p class="ql-block">苏格兰岩画中表示通天同心圆和凹穴符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考察队员在野麻滩岩画点合影。我左手边穿绿色衣服的就是这次研究活动的负责人张自绢馆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57, 181, 74);">靖远县信侯沟足尖站立的鹿</span><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左);景泰县中泉乡陈家坝沟回首而卧的北山羊(右)</span></p> <p class="ql-block">由此从时代上来看,白银岩画中人面像图案应该比贺兰山岩画人面像稍晚,在公元前1500-前1000年之间。而北方草原动物岩画的时代则应该在公元前七到六世纪左右。这从一头鹿和一头羊的类型和风格上,我们确定其时代。譬如上图左侧信侯沟岩画中用足尖站立的鹿和右侧四肢卷曲回首而卧的北山羊,根据与青铜时代出土的同类图案的比较,它们的时代应该在公元前8-6世纪左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左上是阿尔泰出土公元前六世纪青铜镜上的鹿;右上是米奴辛思克盆地塔加尔文化(公元前6世纪)的鹿;左下为昆仑山口公元前7-6世纪岩画中的鹿;右下是考古出土公元前7世纪的金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图瓦帝王谷阿尔然一号王冢出土的公元前8世纪以足尖站立的金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考古出土的西周末年回首卧鹿与北山羊</span></p> <p class="ql-block">这是信侯沟发现的双畜挽车岩画。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挽车的马,一改以前直腿的风格,变成朝前屈腿,且身上饰以S纹、方格纹、折线纹等,这是典型公元前6世纪塔加尔文化中马匹的特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公元前六世纪米奴辛思克盆地塔加尔文化中马匹形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我国河北内蒙等地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牌饰。注意马匹的前腿是内屈的,这是公元前5-3世纪的马匹风格。</span></p> <p class="ql-block">25日晨跑不慎摔伤膝盖,以致寸步难行!姜窝子沟等岩画点也错过未能去成,好生遗憾!不过有失有得,在张自绢和李芳娟两位馆长的安排帮助下,生平第一次坐轮椅就医就餐;尤其是高启安教授、阿克塞博物馆阿馆长等人的推着我坐轮椅夜游白银市,经历特别,殊难忘怀。特此记之,以示感荷!</p> <p class="ql-block">27号会议结束后,作为地主的兰州财经大学的高启安和庞颖二位教授力邀我和李永宪教授考察景泰县的黄崖沟岩画。考察岩画是一件有益身心健康的田野工作,因为岩画几乎都是人文和自然两种景观的结合,岩画赏心,田野悦目。到达景泰先后,顺着响水河岸边的土路前行四公里,就可以看到刻凿在响水沙河右岸约15高的红色砂岩上的古代岩画。我们弃车过河看岩画,响水河继续前行,最终流入黄河。在这沙尘暴肆虐黄土高原的的日子里突然看到干涸的山谷中居然一溪清流缓缓淌过,顿时内心被滋润,充满感恩的绿意。</p> <p class="ql-block">岩画在河对岸,溪流不宽,稍纵即可跳过去,李永宪教授纵身一跃,矫健地跌入水中!他说是对岸太滑,失足。但我严重怀疑他是有意跳进水中的,毕竟清澈见底的溪流太诱人了!返回时我们借助一根枯木都过了河,轮到李教授最后过河时,枯木被他踩断,居然在同一地点又一次果断失足跌入水中!两次同一地点失足,夫复何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李永宪教授第一次失足响水河,水清流缓,湿身何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虽然行走艰难,不过还是看得出身残志坚</span></p> <p class="ql-block">虽然李教授落水湿身,但我还是仗着年轻(66岁)体壮(腿伤如残)爬到岩画处。我的英雄事迹完全证明所谓的“老弱病残”只是一种主观认识,与事实无关:</p><p class="ql-block">有伤拄杖</p><p class="ql-block">无桥落水</p><p class="ql-block">田野踏查</p><p class="ql-block">湿身费腿</p><p class="ql-block">求剑刻舟</p><p class="ql-block">事与愿违</p><p class="ql-block">古时遗风</p><p class="ql-block">今朝追随</p><p class="ql-block">痛中寻欢</p><p class="ql-block">舍我其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庞颖教授正在观察岩画,身后是弃她而去的响水河,荒漠甘泉,清冷高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我右手旁是高启安教授,田野中也是导师风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李教授和庞教授帮助残疾人过河</span></p> <p class="ql-block">考察黄崖沟岩画时由景泰博物馆前馆长寇宗栋、文物保护工作站陈秀琴站长、刘琪(文物保护工作站)一起陪同前往。除了感谢寇馆长和陈站长外,特别需要提及的是刘琪小姐。刘琪只是一位二十几岁的小姑娘,但开起车来却像一位有着二十几年驾龄的老司机,虽然都是在河边的临时土路上行驶,但却有一种赛车赛道的速度。</p> <p class="ql-block">后来一问,才知道她才是不露相的真人!虽然她是1997年才出生,但她已经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运动健将的称号,曾经获奖无数,其中最值得提及的是2014年全国公路自行车锦标赛女子青年个人赛第一名(2014年8月北京延庆),全国冠军!</p><p class="ql-block">我与刘琪的最初接触是因腿伤行走不便略有趔趄,我感到有人轻轻地扶了我一把,但这一把的力道仿佛来自岩画,沉稳而亘古,我简直不能相信这只是来自一位妙龄少女的随手加持,使我感到震骇!</p><p class="ql-block">我曾经逢人便吹我年轻时参加足球队和摔跤队的专业运动员经历,但眼望着眼前这位全国冠军的平易与美丽,我真佩服我曾经的胆大轻狂与年少气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中间的就是刘琪,身高不详,只知尚待字闺中!她左边的李永宪老师身高1.81米,我身高1.79米,号称1.80米。</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