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阅读是一种遇见,阅读是一种约定,阅读是一种成长,阅读,遇见更美好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 为推动我园“银杏书社”教师读书活动,激发全园教师读书的兴趣,打造幼儿园干部队伍,感悟教育的真谛,促进专业成长。3月30日中午,云阳幼儿园开展了首次“金穗”团读书活动。</p> <p class="ql-block"> 一本专业的幼儿教育书籍,更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它能帮助我们打开孩子五彩斑斓的心门。 本次读书活动,由业务园长步宛翀主持,全体行政及年级组长参加。内容围绕日本高杉自子的《幼儿教育的原点》一书中的第一章“探察幼儿教育的特质”进行研读。</p> <p class="ql-block"> 首先,在业务园长步宛翀带领下,大家一起概览章节中的重点内容,并针对其中观点和理念结合具体事例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引导大家深度阅读。高杉老师一贯主张:幼儿教育的真谛,不是在书桌旁构建起的理论与权威的学说之中,而是在孩子之中,在实践之中,这正是幼儿教育的原点。<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span>,我们该如何理解幼儿教育的原点?幼儿教育的原点在哪里?</p> <p class="ql-block"> 书中的序言中就提到幼儿教育应该“以孩子为原点”,我们<span style="font-size: 18px;">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怎样找到“以孩子为原点”的原点?</span>就如书的封底上提到的:站在孩子立场思考,站在孩子的立场设置环境,站在孩子的立场创造生活,与孩子们共同游戏、同悲同喜。结合实践,从阅读中我们不断获得新的发现与惊喜。</p> 展开幼儿的主体性生活 <p class="ql-block"> 什么是幼儿园?我们曾把幼儿园称为游戏场、学习场、运动场、而在这本书中定义为生活场,作为生活场的幼儿园有哪些标准。<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几十年前,</span>仓桥惣三就极力主张幼儿园应该是开展与幼儿相适应的生活的快乐场所。孩子<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作为生活的主体,在幼儿园里是怎样学习的?大家围绕书中的精彩章节,从不同角度畅谈了阅读后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老师们或用通俗的语言,或用书中优美的笔触描述自己从书中获得的独特感受和收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儿童是在真实的自然状态下学习的,开展主体性生活必备的能力:一是与生存直接相关的能力,二是开创新生活的能力。对于幼儿来说就是能会收拾整理,自己会吃饭,能安静午睡,会交朋友等。开创新生活的能力也是指幼儿要有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思维拓展,判断的能等等。其中存在感和安定感引起大家共鸣,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在集体中他都会想要这样的一种感觉。反思在我们的班级里,每个儿童都有可能被关注到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由此想到云阳教育集团提出的理念“基于每一个”,都说站在儿童的视角,但是真正做到了吗?反思我们的教育行为,其实与孩子之间还是有一段距离。有时候并没有真正站在孩子的立场去听一听他们需求。基于每一个儿童的教育,就是走到每一个孩子心里,让每一位幼儿都有存在感和安定感。回想我们的一天当中能与每一个孩子有过一次互动或沟通吗?是不是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够感受到他有存在感和安定。为什么有的孩子入园久久不能安定下来,其实就是孩子在幼儿园不能找到安定感、存在感和归属感。 就如高瞻课程中的游戏分享,让每一个孩子来分享表达,也是有它的理念和意义的。</p> <p class="ql-block"> 对于存在感和安全感,我们应做到:尽量关注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展现,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p> 探察幼儿教育的特质 <p class="ql-block"> 对幼儿来说,游戏就是学习。幼儿的游戏是作为主体者的幼儿,自发、自主的行为。在游戏中幼儿是主人公,幼儿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开拓自己的世界。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探索外界事物,通过游戏活动发展自己。幼儿园的创始人福禄贝尔早在200年前就把游戏看作是幼儿内心的一面镜子。如社会性游戏,艺术活动中的表现与创造,语言活动中的倾听与表表达的等<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日活动中幼儿的很多行为都能反应出他们的内心世界。</span></p><p class="ql-block"> 针对我园社会性区域的设置,在基础材料投放过后,游戏中对角色有延伸改变或持续想象时,有些孩子会因为材料投放不适宜,而无法继续进行深入学习而放弃游戏。孩子对角色想象,体验和创造,这对我们投放的材料有很大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大一班“递积木”的案例中,一名幼儿想进入建构区却被同伴拒绝,通过给同伴递积木的行为自然而然融入了游戏中。这与书中所说到的:当幼儿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而感到焦灼时,或因被拒绝而感到孤独时,他需要重新调整自己的想法与做法,游戏就成为培养随机应变的生存能力的演习。孩子需要这种开创新生活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洗脚”案例中告诉我们以孩子为原点,你是能够理解孩子,还是能够把自己当成孩子。正是基于对孩子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和认知,我们才能够对孩子发自内心地欣赏,接纳,信赖。教师的理解与支持是幼儿获得了情绪安定的改变自身的原动力与自我发展的能力。能够和孩子进行越来越多的正面、积极的互动,传递满满的正能量。这样一个正能量的循环过程,自然会逐渐给老师带来职业的幸福感和满足感。</p> 保育—幼儿教育的特质 <p class="ql-block"> 高杉老师关于幼儿教育的基本思想是理解幼儿,在她看来,幼儿是保育的主体,也就是说,幼儿在不断地自我认识、自我挑战、自我更新、自我形成,教师的职责是给幼儿的自我创生与自主发展,以适当的援助指导。所以说理解幼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感受性、观察力。</p><p class="ql-block"> 其次,要从幼儿的立场出发来看保育内容与方法。幼儿没有明确的活动目的与活动内容,他们感到很无聊,不知所措。比如有些区域材料完全低于儿童的发展水平,儿童就是在无聊地打发着时间。保育方法与形式不应该没有表面,他应该与生活的必然性及幼儿的意识相关联。</p><p class="ql-block"> 在阅读中,我们也感悟到:只有幼儿教育能够守护游戏,幼儿的游戏才是幼儿教育、保育的本质所在,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我们的孩子在一日活动样态的不断调整中,既能坐下来又能动起来,既有游戏的自由,也有规则的意识。我们要让孩子享受规则下的自由。</p> <p class="ql-block"> 读书就是为了输入自己,写下你最真实的感悟就是最有效的内化……</p> <p class="ql-block"> 本期读书会在老师们精彩的讨论和思想碰撞中落下帷幕…… 通过阅读、交流、实践等多种形式提升自己。促进自己用专业的知识来解读孩子的行为,将自己内化的理论实施运用到幼儿的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学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让我们一起找寻幼儿教育的初心,探寻幼儿教育的本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