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献军营 无怨无悔

三江源

<p class="ql-block">文章 郑 章</p><p class="ql-block">编辑 三江源</p> <p class="ql-block">  1966年,毛主席、周总理等党中央领导决定,组建中国导弹部队,周总理给取名“第二炮兵”。1968年初二炮在湖南组建基地,政治委员邓波,司令员未到位,副司令员赵东波。随着基地司政后机关的成立,随后又组建了通信营、医院、生活运输营,工程部队也随之进驻,基地由抗美援越回国的第七支队和武汉武警干校组成,第一批新兵来自河北邯郸</p> <p class="ql-block">  1968年5月在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组建了第二炮兵汽车运输第八营,干部战士一部分来自先在安徽组建的基地;一部分来自第七支队和武汉武警干校;68年在河北邯郸招的新兵成为了八营第一批兵。汽车八营是二炮独立营,由基地代管,有自己的代号和番号,成立后,营首长设营长、政治委员。第一任营长贺风春,后升任基地教导大队副大队长,后又调武汉二炮指挥学院任教,升为师职;第一任政治委员冯国栋。当时组建八营只组建了营部、一连、二连。营部卫生所所长林亚溪,后升至二炮后勤部部长,授予将军军衔;一连连长梁世成,后升为汽车八营营长,后又担任基地后勤部运输处处长;二连连长陈光松,后升为二炮汽车九营营长。二连组建完成后即搬迁到湖南省邵阳市驻地,半年后二连又搬迁到广西桂林。营部和一连搬迁到通道侗族自治县杉木桥。随后又组建三连。八营组建后即日夜奔跑在国防阵地建设的运输线上,日夜马不停蹄,像蚂蚁搬家一样,从桂林、邵阳运输大批物资,一个车队十几辆二十几辆,甚至三四十辆排着队爬行在崇山俊岭之中,非常壮观, 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那时,山路崎岖,道路非常难行,一天行驶不到二百公里,常常带着炊事班,不分白天黑夜行走,为加快阵地建设,大量钢材水泥电线杆从桂林、邵阳火车站装上车后,立马开往湖南阵地。当时战友们的驾驶技术都不高,刚从汽教队毕业就顶车。每个车队,连长或指导员在第一台车带车,副连长在最后一辆车上压车,早上很早出发,半夜不一定能到达目的地。特别是每遇天降大雨,河水上涨,常常车队不能过渡,只好在途中河边、江边野炊,晚上就睡在水泥车上。如遇泥石流,甚至会车毁人亡。我的老班长64年兵张德龙驾车去桂林途中,由于暴雨过后路面悬空停车不当,我眼看起步时他人车坠入山崖,从湖南山半腰翻到山下广西界,浪烟冲天,车毁人未亡。我驾车也曾多次遇险。八营在国防阵地建设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立下了汗马功劳。</p> <p class="ql-block">  随着枝柳铁路的修通,二连从桂林搬迁到营部所在地杉木桥木脚团村,租住林场和木脚团大队部房子直至撤编。八营从68年5月组建到80年底撤编,历经在编13年。在这13年里,有上千名有志青年,在八营这支光荣的部队战斗生活过,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战友们来自祖国各地,早期的来自于东北、湖北、安微、河北等地。八营组建第一年,68年兵来自河北邯郸,69年兵来自山东、北京,70年兵来自山东、陕西,71年兵来自河北保定,73年兵来自河南驻马店,74年兵来自湖南衡阳,75年兵来自山东夏津、河北,76年兵来自河南南阳,77年兵来自四川成都、山东济南,78年兵来自江苏张家港、安微、上海,79年兵来自陕西大荔,80年兵来自河北、陕西宝鸡。</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些来自全国各地上千名的战友,在八营13年的光辉历程中,有的早,有的晚,有的几年,有的十几年,有的提了干,有的转业复员或调走,有的在部队干到师团职。八营十三年先后有38名战士晋升干部,晋升团职以上干部33人。齐建国是基地副参谋长,团职有艾河山、梁长顺、艾德河、郑章、王德江、李金家、郑书法、尹燕荣、任振华、李丛山、闫道河、范宏良、刘吉恒、刘庆江、边英祥、赵相全、孙增华、齐秋长等。还有不少营连干部。不少战友回到地方后发展也很好,如徐刚伶战士复员到陕西省纪委任处长,听说三连77年兵郭军当上了民航老总,还有很多八营战士到地方当上了领导干部,还有战友经商办企业积累不少家业,还有学有专长,76年南阳兵郭长河是铬画大师,名扬海内外,还有的生活在国外,等等……。我们八营人才辈出,这都有得于八营,有得于在八营这段军旅经历,有得于八营这支部队的教育和培养,有得于八营首长的关爱和战友的帮助。所以,我们要记住八营,记住通道杉木桥,记住的战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