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解放我开城门_记念父亲李亚乔

李伟

<p class="ql-block">2022年是父亲诞辰100周年,也是父亲去世十周年。父亲一生坎坷不平,坐过日本人,国民党的牢房,在几次运动期间遭遇过不公正待遇。</p><p class="ql-block">父亲1922年4月28日出生在信阳城内中华胡同一号。</p><p class="ql-block">1929年入私塾读了三季,由学长蔡立身教(三字经)(四书),1931年因家贫辍学。</p><p class="ql-block">1933年才11岁就去陈济舟裱糊店做学徒,还负责一天四趟背送其子上学。</p><p class="ql-block">1935年一亲戚叶幼丞以工会名以送入工人子弟小学读了一期三年级。</p><p class="ql-block">1936年14岁时又由三姑祖母郭家资助学费在商会小学读四年级,因写作好被推荐办校报,级刊,也得到杨再知等老师的厚爱和关注,阅读了大量的进步书刊。同时期写的丘八诗和文章相继在(豫南民报)发表。</p><p class="ql-block">1937年15岁又入县立小学读五年级,上课少,做救亡运动多,加入了抗敌后援会,分在救助组,每天去火车站为伤病官兵作治疗,在红十字会会长路雨苍,大济医院姜鲁溪院长,维生医院边播亚医生的指导下学会了外伤的处置。</p><p class="ql-block">这就是父亲的全部学习经历,九年的时间断断续续的读书到五年级。为他真实的文化水平打下了基础。经过不断的自学他的文学修养水平不低于大学生。</p> <p class="ql-block">1938年父亲16岁,日军侵占信阳县城,全家逃难到十三里桥乡学堂岗村,祖父因疟疾病死在荒野。在日本人安民政策下,祖母怀着孕带着父亲三兄弟回到城里,父亲开始挑起全家的重担。</p><p class="ql-block">这是父亲90岁时用颤抖的手写下的文字</p> <p class="ql-block">1938年4月到9月日本飞机经常来轰炸信阳城,照片可以看到完整的信阳城和宽阔的浉河。</p> <p class="ql-block">父亲当时加入救助组,每天跟对门大济医院院长姜鲁溪(青帮头目)一起去火车站为伤员换药包扎,学会了清理伤口及外用药。信阳沦陷时姜鲁溪把医院搬到四望山成立了新五师医院,任第一任院长,一年多后去世。由蔡楚桥(人寿堂药店老板)接任院长。</p> <p class="ql-block">1938年父亲的小学杨再知老师让他和其妹杨远一起去延安,父亲无路费不能成行,杨远去了延安。</p><p class="ql-block">杨再知是地下党员,49年任武汉市卫生局长,后离休回信阳干休所定居,1975年父亲应干休所邀请去看病人时竟是老师,俩人意外重逢,以后经常去看望他。</p><p class="ql-block">杨远解放后任北京同仁医院党委书记,其爱人是北京军区后勤部部长。父母在79年,我在80年都去过她家。</p> <p>父亲回忆1979年北京之旅被邀去杨远家,离开四十多年再相见</p> <p>1985年杨再知在卫校附属医院病逝。父亲为杨再知老师写的挽联</p> <p class="ql-block">日军占领信阳城后,老百姓被迫回城。父亲拒绝了邻居尹怀德要他去维持会工作。为了全家的生活在一亲戚余金和的帮助下以卖菜为生。后又经药工张景科介绍到鲍同德药店当药工,管食宿一月给二十斤大米。父亲说他抱着(本草纲目等药书)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天天默读心记,刻苦耐劳去学习中药材性能及炮制。半年后父亲就站柜台配药和制药了,一月三十斤大米。</p><p class="ql-block">当时家中也得到表叔刘文和,刘文秀的帮助介绍泥工陈双喜来租了一间房子,</p> <p class="ql-block">1940年父亲因包扎送出了供给新五师的药材,和老板一起被警察局抓走,老板被迫交出药店给警察局长余子封回息县,父亲被绑送到伪十二师当兵,编入军医处,处长牛象寅,因为父亲会外伤包扎提为看护士。十二师扩编,军医处选了五人培训当军医,父亲和刘治平,查正华,余在生,刘清明五人结为师兄弟共同学习(他们四人都是中学生),一年后五人都提拔为军医,父亲和刘治平留在师医院(师部在查家胡同)其它三人分到团里。他们的军医官老师李进荣是东北人,思想进步和他们在一起都不愿意做亡国奴。但是有连坐责任法都不敢离开军队。1943年十二师移驻咸宁时李进荣和刘清明离开部队。刘清明回信阳直接投靠了日本人开诊所,解放后在武汉水利医院。</p> <p class="ql-block">41年秋叶家表叔找到父亲说新五师医院想买点外伤药品,新五师医院院长蔡楚桥(蔡楚桥是父亲学长蔡立身的父亲,)让他亲戚新五师交通员周天成来城里取药,父亲和李进荣商量后让先带一部分药走,钱留下来他们以后以伪十二师的名义去武汉采购。父亲每次都带着药亲自送周天成出城门再把药交给他,周天成步行前去四望山送药,一直延续到抗战胜利。1946年父亲和周天成的小妹结婚。</p><p class="ql-block">周天成是我大舅,解放后是一普通工人,舅母是信师二附小(十三小)的戴老师,六十年代的小学生都应该听过她忆苦思甜报告。</p> <p class="ql-block">1941年中共淮南支队指导员陈世玉也通过查正华妻子和父亲取得联系,父亲直接走上了抗日之路,经常和查正华借出诊前往洋河,五里店一带会同陈世玉,好为支队伤病人员看病送药。真正的做到了白皮红心,为抗日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时期信阳周边是日本人,国民党,共产党三方共管区域。伪十二师驻扎在部分乡镇,所以父亲才能以去巡诊为由出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翟怀诗任过除奸队长,公安局长。和父亲当年相互知晓成为一生挚友。父亲晚年经常步行去谭山包师院探望他。这是1994年父亲为他写的挽联:</p><p class="ql-block">歼敌除奸奋勇卫边区镇服白天府,</p><p class="ql-block">抗病斗癌忍痛写史实教育后来人。</p>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时期父亲和翟怀诗相识,在最艰难的时候,在不一样的环境和不同地点下一暗一明共同抗日,所以父亲说他俩是患难之交的战友。</p><p class="ql-block">这篇纸上父亲还记下陈立病危,不久也将要随之而去了。</p> <p class="ql-block">抗战胜利后,十二师解散。父亲和他的三个师兄弟及徐其祥一起在北大街开一协济药房及诊所,父亲被选为信阳医药业公会监事。药店因为记帐欠款太多半年后就转让了。父亲和刘治平一起去开封救济公署第十二工作队工作了近一年返回。查正华去洋河医院,余在声去一搬运公司作会计,徐其祥回家中的食品店。</p><p class="ql-block">因父亲的一篇(谁的空肚皮该装救济粮)文章投到(中州日报)认识了编辑孙绍先,相谈后对局势的观点相同,地下党员孙绍先介绍父亲到中州日报社当记者。父亲和党组织领导人刘建之来往频繁,在他准备发展父亲入党前突然被捕,父亲夜里送孙绍先上车去驻马店。父亲也辞了工作。后又经豫南民报记者魏华(原新五师人员)介绍顶替他的工作,没多久被特务怀疑搜查了住室,后被解聘。父亲租了一间房子以裱糊字画写对联为生。</p><p class="ql-block">(魏华<span style="font-size: 18px;">几个月后摇身一变成为河南五绥区五旅旅长带着部队返回信阳,让士兵找父亲时父亲躲避了,等他离开信阳父亲才敢出来)</span></p> <p class="ql-block">1948年在同业的推荐下到县(医院)卫生院任内科医生。同年和院长余开道一起被五绥区卫生处长李恒炉勾结警察局以通共抓走,医院被李侵占。后在全体议员抗议下才归还医院财产,父亲被释放后被任命为医院院长。父亲在哪个时候已经展现出才华和医术技能。但是解放后经过三反和肃反运动,就一心一意的钻研医术,为人民解除疾病痛苦,不问政治,低调工作。</p><p class="ql-block">父亲在医院工作的时候陈世玉又和他取得联系,并告诉他军民合作社的社长王培玉是自己人,父亲和他认识,但是没有交谈过政治。</p><p class="ql-block">父亲当院长后聘请师兄弟刘治平任外科医生,余在声在药房当司药。内科医生刘寿山是国民党抗战军队军医退伍的。信阳解放的当天晚上俩位刘医生因为害怕而不辞而别,建国后才参加工作。</p><p class="ql-block">县医院是1945年10月由政府成立的,是信阳县城仅次于大同医院的医疗机构,院长由省政府委派,院址在内氏生胡同,有房屋十三间。可以开展内,外,妇科诊治及检验,同时还负责信阳县的卫生防疫,定期为妓女检查身体等社会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孙绍先是父亲在抗战胜利后认识的中共地下党员,他在信阳中州日报任编辑,和父亲交谈后观点相同,相识恨晚,成为他发展入党的对象,后因刘建之被捕,停止发展党员。他也在47年躲避抓捕离开信阳,父亲把他送上车一别几十年后才见。</p><p class="ql-block">孙绍先解放前任共产党南阳四区区长。</p><p class="ql-block">苏东林解放后在武汉油毡厂工作。</p> <p class="ql-block">1983年父亲赴南阳开会和孙绍先相见,从47年送他上车一别已过三十六年没见过面。再相聚哪一刻感慨万分。</p><p class="ql-block">我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和解放前信阳所有不同时期的地下党员取得联系,因为有人离开信阳再也没有回来过。更不知道父亲去他们所在的城市开会,他们又是怎么样知道的,哪个年代是没有电话手机的。</p> <p class="ql-block">89年孙绍先离休后情绪低落给父亲写诗表述,他退休前在南阳市地史办工作。解放前他在南阳担任中共第四区区长,解放后也和信阳地下党员一样一直没有重用。</p> <p class="ql-block">父亲回孙绍先一首七绝安慰</p><p class="ql-block">往事有成也有误,</p><p class="ql-block">过眼云烟休便休。</p><p class="ql-block">人非先贤孰无过,</p><p class="ql-block">身后是非又何求。</p> <p class="ql-block">陈立(胡玉成),解放前豫南中学教师,地下党支部书记。这是当年信阳市委书记的回忆。</p><p class="ql-block">父亲解放前和他来往密切,是党外积极分子。父亲和他是一生的挚友,坎坷的命运也基本相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陈立(胡玉成)解放后先后担任中学校长,文化馆长,市政府教育科长。1952年被定性为“信阳地下党不作为”免职当教师,58年打成右派送到大西北劳动。79年平反,直到84才回信阳重新安排在二商局离休。二十多年父亲和他重新再见。他比我父亲在52年由营级干部医药公司经理降三级后任地区医院医政干事还凄惨。但是比易云峰1952年被判死缓还是幸运的。</p> <p class="ql-block">陈立1994年病逝,父亲为他写的挽联。本来和父亲相约准备春节后和解放前的老同志们一起聚聚。92年陈立还让我夫妻俩去他在文化街的家里,告诉我们我父亲的身体健康问题,让我们注意,没有想到他比我父亲早走了十八年。</p><p class="ql-block">四九年初携手高歌迎解放</p><p class="ql-block">九四岁末痛心默哀瞻遗容</p> <p class="ql-block">靳彦俊潢川高中学生,解放前信阳地下党员,送过许多信师进步学生去解放区。来往武汉收集情报,解放后郑州工作,在河南省粮食厅医务所付所长离休。</p><p class="ql-block">父亲1985年去郑州开会,他得知请父亲去家中相聚小酌。我也是不清楚他和我父亲是什么时候又联系上的,他又怎么知道父亲去郑州开会。</p> <p class="ql-block">1997年去世,父亲接到他妻子的来信后写诗以表怀念。</p><p class="ql-block">当年和父亲认识的地下党员还有</p><p class="ql-block">苏东林,解放后在武汉油毡厂工作。</p><p class="ql-block">仝懋勋,文革后任息县政协付主席。</p> <p class="ql-block">1949年4月1日,解放军来到城外,信阳五个城门紧闭,街道空无一人。下午父亲按以前和陈立及易云峰商定的计划,以看病人为借口,背着药箱独自一人去城内查看情况,在整个城里没有看到国民党士兵,他到东门后一个人打不开门杠,他隔城门和城外的解放军通过话后,急忙去找付参议长易云峰俩人一起去开东门,路上遇到王培玉,三人共同抬杠打开城门,解放军入城。王培玉和19支队营教导员接上关系,父亲说他还没有解决组织关系,是党外可靠的同志。让父亲带着一队解放军出北门到大同医院进行保护。随后等待在火车站大同路的解放军部队由北门入城。信阳解放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信阳解放当天晚上父亲和陈世玉,王培玉一起见到军管会主任师政委芦显扬,芦政委让父亲带领卫生院全体人员和器械参军,县卫生院撤销(在信阳县志上记载解放后县卫生院不知去向)。第二天父亲就穿上了军装。几天后父亲到了汝南,军分区已迁移到驻马店,又再去驻马店。见到确山军分区王国华司令员,于一川政委,卫生处长黄群等领导,父亲被任命为手术组组长,按原县卫生院长职务套为营级干部。确山军分区迁到信阳改成信阳军分区。</p><p class="ql-block">我的印象中陈世玉担任过短期的付市长,后在供销社工作。</p><p class="ql-block">卫生院的内科医生刘寿山和外科医生刘治平。,他俩在信阳解放当天晚上因为害怕而离开信阳,余在声和父亲一起参军。去年我才知道刘寿山的儿子刘鸿建是我单位的同事。刘治平后在明港钢厂医院外科医生,他的后人我不认识</p> <p class="ql-block">这里记载了县卫生院有医务人员22人,病床25张。开设有内,外,妇,检验,药剂,公共卫生科。</p> <p class="ql-block">信阳日报社记念信阳解放六十周年的文章。作者常征是信阳市第一任公安局长的孩子,他受报社委托来采访我父亲后写下了信阳解放的情况。这也是解放六十年第一次官方媒体采访了1949年4月1日的亲身经历者,还历史真相,以前有多个版本的信阳解放情景。</p> <p class="ql-block">1949年6月军分区决定军管豫南大同医院,任黄群为院长,父亲为院长助理,徐协理,曹靖华等人以军代表身份带领警卫班进驻医院。二个多月的清查登记后宣布由政府接收改为信阳专区公立人民医院。父亲做为军代表院长助理留在医院协助工作。</p> <p class="ql-block">接管后的医院缺乏内科医生,父亲在工作中也经常去内科坐诊。他治好王更生专员的风湿病。后来王更生专员亲自送我母亲去医院上班。在给于一川政委诊治中和他交上朋友,于政委对父亲评价很高,奖励了300斤小麦。后来于政委调到云南工作,在文革前还一直保持联系。我三叔六十年代初去昆明出差因大雨冲毁铁路回不来,父亲联系上当时任省长的于一川,他帮我三叔坐飞机离开昆明,文革后于一川担任过河南省付省长。</p> <p class="ql-block">1951年中秋节医院楼前合影。后排左一是指导员,右一是父亲,右二是刘瑞霖院长,前排中间是母亲。</p> <p>1951年国庆节医院大门合影留念。前排座左二是父亲</p> <p class="ql-block">1950年上海需要棉花,地委抽调父亲和医院的徐协理带一工友去驻马店收购棉花,打包用火车押运到上海,得到钱后买了大量的药品,三人坐船运到武汉返回信阳。药品太多医院用不了,地委51年底成立了人民大药房(医药公司),父亲从军分区退伍调任经理,公司只有一个会计一个营业员。52年全国开展三反运动,在错误的有山必有虎的论点下,无中生有说父亲是老虎被撤职,后经查实没有任何贪污腐败行为,恢复了工作,回到专区公立医院任医政干事,负责医疗工作。但是待遇津贴降了三级。</p><p class="ql-block">同年信阳原地下党员也定性为不作为,都撤了职务。原付参议长易云峰被判死缓。</p> <p class="ql-block">父亲1938年卖菜的时候发疟疾,适逢中医王哲生,他免费送药给父亲治好病后,又写下药方给父亲。</p><p class="ql-block">卖菜的时候看书,一老人看见问清后让父亲去他家里,送给父亲几本书,并让父亲不懂的可以问他,这位老人是名人董威的后代董锡广,父亲做为报答经常去帮他挑水,送菜。</p><p class="ql-block">这二个事情对父亲的影响极大,所以他在一生中对贫穷病人免费送医送药。一生也购买了大量的各种书刊,活到老学到老。</p> <p class="ql-block">52年父亲回到地区医院任医政干事,负责医院的医疗工作。他完善了医院内的医疗规章制度和职责。</p><p class="ql-block">在我出生后因是过敏体质,西药效果不好,父亲又萌出学习中医的思念,他开始订阅购买中医杂志和书籍,自学中医,有不懂的地方就去请教信阳名老中医叶康民。我小时候最喜欢和父亲去他家,每次去都可以得到珍贵的各种烟合。他是母亲的三叔。</p><p class="ql-block">这是父亲1955年订阅的中医杂志,一订就是四十多年。当时他还没有从事中医工作。</p> <p class="ql-block">1956年父亲筹建起中医科任主任,脱离了行政工作,负责中医科的诊疗工作。他更加刻苦努力的钻研中医知识,成就了他后来的成绩。他告诉我从哪个时候他就经常出钱给贫穷病人买药,一直到他的晚年。这是他在1939年在得了疟疾抱病去卖菜的时候被中医王哲生看到,给他送药和药方。他才有学医济人的思念,并一生都在资助贫穷的病人,他帮人买药送给病人的处方的名字都是丁一。济世救人,不忘初心,父亲是真的做到了。</p> <p class="ql-block">父亲因为刻苦努力勤学多问,博览古医书籍在中医诊治上进步特别的快,六十年代在信阳就已经是家喻户晓了。中医科在门诊部的东边小院里,王之武,杨占英和他共处一室,他和王之武各带一学徒65年出师。</p> <p class="ql-block">这是1965年俩位中医学徒出师留影。但是这二人以后再也没有消息了。前排左起杨占英,王之武,李亚乔。王之武是57年从潢川调来的,性格做事比较慢,用毛笔开处方。杨占英62年由信阳中医研究院调来。65年医院又招新的中医学徒,我印象深的是吴明忠,文革时期造反派的头头。</p> <p class="ql-block">在中心医院五口之家里只有一间十几平方屋子,二个木柜一个是全家人的衣被,一个柜子都是父亲购买的各种书刊,那是他的宝贵财产。可惜的是文革时期被医院的造反派抄家的时候烧了上百本书籍,只有部分医学书刊免于被毁烧。</p> <p class="ql-block">父亲早年购买的辞源字典,经常借此书学习。他工资相当一部分都购买各种各样的书籍了。</p><p class="ql-block">1966年批判所谓毒书(三家村),我就把家里的这本书拿到学校让全班同学看。</p> <p class="ql-block">父亲在毛泽东选集刚出版就购买。四集毛选都是一版第一次印刷。他也是反复阅读。看照片的书脊就可以证明。</p> <p class="ql-block">1966年文革开始,铺天盖地的大字报覆盖了医院,父亲也没有幸免,被扣上从历史反革命到三开人物(日本人,国民党,共产党三个时期都吃的开)各种各样莫须有的罪行经调查都是虚假的,被批斗也被剥夺诊治的权力,打扫卫生。我非常感谢当时我认识的医院外的叔叔阿姨们,在医院造反派整父亲的时候你们依然如故的帮助我们。</p><p class="ql-block">所幸的是父亲在日伪时期,国民党时期他为共产党办事的经历都有当时的共产党员为他证明,他在解放前一直暗中为新四军,地下党工作。再加上他一心用在业务上不再参与政治,所以反右,四清运动都是平安度过。但是文革时期是一棍子打死的政策,颠倒黑白谁也逃脱不了。最后给父亲定了一个谁也根本就说不清楚的“特嫌”罪名(1979年被平反)。66年我才12岁父亲为了不让我受到铺天盖地无中生有大字报的影响先后把我送到黄龙寺,驻马店居住,一个多月后看到运动不可能结束才又让我回家。</p> <p class="ql-block">1970年1月19日父亲被医院革委会下放到光山南向店公社晏窪生产队,天寒地冻的时候,医院造反派把我家和医院妇产科主任李涤菲一家的东西装在一卡车上限时离开,二家人坐在车厢上面颠簸中冻了七个多小时天黑才到南向店。</p> <p>母亲受到牵连也被调到南向店卫生院,这是当年卫生院给的一间屋子。</p><p>家里下放的时候我在信高上学,当时我桡骨骨折才十多天,手臂打着石膏。父亲把家里按排好后又返回信阳接我,头天坐车到光山在旅店住一晚上第二天早上再坐车去南向店。寒冬腊月一路到处凄凉</p> <p class="ql-block">南向店是贫困大山区,每天只有早上一班汽车🚙三十公里的土路汽车要开近三个小时。父亲在哪里受到了欢迎和尊重,他带出了赤脚医生,筹建了公社制药厂,为公社带来额外的资金购买了拖拉机和柴油发电机,同时也为各级领导和农民诊治疾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文革时期父亲以前写下的所有文字都付之一炬,不敢留下一纸。文革结束后才又动笔记下点点滴滴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1972年下放干部陆续调回,父亲不愿意回到让他伤心之地的地区医院,7月被分到明港钢厂医院,在去明港的车上调令被偷,没有报成返回。当时又不给及时补办拖延时间。正好8月卫校也重新恢复办学,年底改调到卫校工作。1973年1月,离开三年后又回到信阳市。</p> <p>来卫校中医科有四个人担任教学和医疗工作。每年招收一个中医班。父亲也有教学任务。9月附属医院开业病人不断增多,父亲后来退出了教学工作。</p> <p class="ql-block">父亲返城后最大的担忧就是我们弟兄三人的工作问题,因其属于黑五类,当时的政策上学,当兵,工作都没有我们这些子女的份。父亲又不愿意去找上层领导,更不会送礼求人,所以我们兄弟的工作在他79年平反后才得以解决。</p> <p class="ql-block">1979年蒙冤多年的特嫌被平反。这是平反书。马俊德是大同医院的老人,做裁缝工作,独腿哑巴,文革时期说他的木腿里有电台,把他几十年的木腿砸了。</p> <p class="ql-block">父亲回来后因为医术精湛,施治效果好,用药准便宜,闻讯而来的病人越来越多。同时也遭遇到了同行的嫉妒和打压。当时一位和他对面而坐的医生自动要求离开去学校。</p> <p class="ql-block">这是1985年中医科医生的合影留念。小小的附属医院竟有二十多名中医师,占全院医生的三分之一多。在吃大锅饭的时候多人乐得清闲。八十年代学校里已没有开中医专业了。</p> <p class="ql-block">“”xx科里英雄多,能有几个斗妖魔。”这是父亲对中医科的感慨。从诗词里就可以知道中医科的情况。文革前就在卫校工作的老师们和家人病了都是来我家里找父亲诊治。</p> <p>父亲在接诊中,在卫校附属医院工作二十多年一直都没有一个安静的接诊环境,诊室里人满为患。</p> <p>只要是有外出的义诊父亲一定会去的</p> <p>简陋的诊室</p> <p class="ql-block">当年开始在家里义诊的时候,白衣白帽一丝不苟</p> <p class="ql-block">父亲老年时去病人家义诊,</p> <p>1985年六十三岁父亲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天和当年刘建之准备发展他入党晚到了三十八年。</p> <p>湖北医学院的王佰祥教授是信阳市人。1983年父亲去武汉开学术会,他请父亲到家里再相聚。</p> <p class="ql-block">原文化馆长蔡静远比父亲小几岁,是父亲的挚友,俩人心心相惜,以文以诗相交。</p> <p class="ql-block">父亲写给蔡静远的诗。父亲虽然才上过四年小学,但是他自学读书广泛,一生结交许多文人墨客。他和一些文友经常互作诗词相交。</p><p class="ql-block">静观古往今来花开花落,</p><p class="ql-block">远眺山青水秀云捲云抒。</p> <p class="ql-block">写给孔明远的诗词,孔明远是信阳教育家,创办第一所民办中学。</p> <p>1988年父亲被定为河南省第一批名老中医。这是当年的简历</p> <p>1988年已经66岁父亲离休离开医院</p> <p>离休后他谢绝中医院和老朋友诊所的邀请,在家里义务接诊。开始为地方史免稿费写一些文章</p> <p class="ql-block">1989年因到家里看病的人太多了,影响家里正常的生活和邻居不满,父亲在外租房应诊,并购买了中药材以最低价卖药给病人,只求收入保证房租费。开业三个月医院动员父亲回医院工作,并让孙英校长也出面做工作,父亲答应又回到医院开始工作了。回来后父亲拒签合同,表示有离休工资上班是尽义务,不再拿离休工资以外的钱。</p> <p class="ql-block">1990年因为医院不顾父亲还在接诊看病,上午十一点强行让父亲搬迁诊室,要求十二点腾空房子(来就诊病人多十二点就没有下班过),父亲说等病人看完再搬家,来人不同意,父亲愤而离开医院。因为是返聘父亲回来时没有和医院签定合同,所以他离开是自由的。</p> <p class="ql-block">医院的效益不好,1992年又来找父亲再次返聘回医院,父亲三进三出了。</p> <p class="ql-block">返聘后他继续努力的为人民服务,为病人解除痛苦。但是他更不适应当时的社会现象了。他不让挂专家号,不收红包,依然坚持原则,不忘行医的初心</p> <p>早年父亲为病人付药费给路费,医院内部刻字小报给的表扬</p> <p class="ql-block">这篇报道出来后因为没有名字让人误会是父亲。父亲对医院领导提出异议,结果不了了之。</p> <p class="ql-block">父亲记录的病人送500元,他当时就交给医院处理。坚守不收礼的初衷。</p> <p>这是早年父亲送还给病人送的礼时写的打油诗</p> <p>这是在家里发现的,1999年一个病人写给父亲的感谢信。</p> <p class="ql-block">1999年医院的环境不适合父亲继续工作了,决心离开医院,在家里义诊。他在医院工作时不让挂专家号,中药房人员中午不能准时下班,有医生诊室没有病号奖金少等等原因,只能离开。在他离开一年后附属医院中药房就撤销关闭了,直今也没有中药房。</p><p class="ql-block">1999年8月父亲最終离开为之奉献一生的救死扶伤工作岗位。</p> <p class="ql-block">这是父亲个人印制的处方(李亚乔义诊),看病不收任何费用。如他所作的对联:</p><p class="ql-block">早春采药锄岁月,晚年义诊度春秋</p> <p class="ql-block">医院好事寻常有,领导无奈xx何。不是上有保护伞,或许夤夜送礼多。</p><p class="ql-block">父亲对同事的行为和医院的轻松处理看在眼里,以诗词来表达。父亲一生清贫,这中间的缘故大家都明白。这也是父亲决心再次离开医院的根本。</p> <p class="ql-block">父亲一生正直,坚守本心为人民服务。早在五六十年代,因为工作的原因他就认识信阳市各单位的大部分领导,但是他从来不走上层路线,不赴任何人用车的接请,对贫苦的人民反而更亲切,出钱帮他们买药。所以他在新时代是不适应的。在卫校工作期间一直受到打压和不公正的待遇,晋级和调资故意卡他。好在父亲对此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一心一意治病救人,为群众解除病痛。</p> <p class="ql-block">这是2020年中心医院记念建院百年采访我写下的文章</p> <p class="ql-block">看到报道后部分人的回复,完全认可父亲的高超精湛医术,用药少,精,准,灵。</p> <p>父亲八十多岁偶然发现集石的乐趣</p> <p>他步行去野外收集石头,回来整理书写上文字。</p> <p class="ql-block">父亲一生喜爱读书看报,家里订有文汇报,新民晚报,健康报和几种医学杂志。他看报剪辑。</p> <p class="ql-block">电视台长袁维龙送父亲一首诗,父亲和诗以每句第一字”维龙长寿”,每句后一字相同来回答他。</p> <p class="ql-block">给文革前信阳地区医院党委书记呼秀英的挽联。她有八个子女,我和老六田老胖小学同校,初中高中同班,父母都下放到光山。79年他也来卫校解剖室工作,和我在一起,后改为行政工作,和信师合并后他又回到医学院,2019年因肺癌去世。</p> <p class="ql-block">写给中心医院妇产科主任李涤非的挽联。我和他的小儿子李海是真正的发小,都出生在地区医院,幼儿园,小学同班,五年级他留级了,我们俩家又一辆汽车拉走离开医院,下放在一起。遗憾的是李海因病已离开十几年了。</p> <p class="ql-block">父亲老年时写下许多诗词,下面录二十首于医学有关联的诗词:</p><p class="ql-block">1,幼父死战乱,始萌活人愿。为求医药术,苦读灵素难。治病希早愈,何计苦辛酸。诊察常自慎,存止毫厘间。</p><p class="ql-block">2,滥竽欺世人常有,无私为公今堪钦。为选名医除民患,唯愿后来胜前人。</p><p class="ql-block">3,医术精湛慈母心,救治幼婴倍辛勤。日日夜夜病床边,多少哭声换笑声。</p><p class="ql-block">4,五月初夏即乍热,燻风烦人夜不眠。坐起默读瘟疫论,为何瘟病治不绝。</p><p class="ql-block">5,笔头勤动心畅展,医患交谈不怕烦。默默耕耘杏林地,一片痴心除病顽。</p><p class="ql-block">6,虔诚愿人身心好,药能医病医心难。防胜于治远污染,白髪如霜无遗憾。</p><p class="ql-block">7,医乃仁术流千古,杏林今偶有钱风。仲景华佗若在世,应悔方药错传人。</p><p class="ql-block">8,历经三代七十秋,风雨坎坷何所求。幼遭国难家倾荡,身被病缠志未休。而今安享盛世乐,名实难符愧俸收。医本为众除疾苦,禺敢偷闲惜残烛。</p><p class="ql-block">9,离休还为应诊忙,庸庸碌碌憾残年。富裕囊中有余钱,不再忧虑医病难。温饱既得重健康,妙药充斥近荒唐。世上果有万灵丹,何苦临床搜枯肠。</p><p class="ql-block">10,修身重医德,不为世风迷。常怀病者痛,深憾术不精。採药云深处,辨证苦思冥。身憔何足惜,愿人少呻吟。</p><p class="ql-block">11,为医忧病不忧贫,寄身杏林了此生。千疮难补癌难攻,待有妙手总回春。</p><p class="ql-block">12,秋风夜雨不入眠,世事纷扰思喟然。医本为众除疴病,良药偏难治迷盲。</p><p class="ql-block">13,心怀病家空惆怅,情系杏林难求真。丹桂气馥常凌冬,岩竹节直惯傲霜。为寻仁术苦探索,遭遇非常世间态。莫道人老无愁思,假医假药堪忧伤。</p><p class="ql-block">14,每日伏案接诊忙,望闻问切总周祥。古方难医今人病,诸多证候费思量。</p><p class="ql-block">15,十年大胆智不圆,智圆胆小又十年。先试麻桂小柴胡,后验银川清瘟煎。愿为大众除疾病,敢将余热斗病顽。唯恐一疏能误人,常以审慎作铭言。</p><p class="ql-block">16,二七参军今八十,往昔岁月不可拾。衰老残年心不畏,坚持行医为众生。</p><p class="ql-block">17,学医征途路漫远,誓结同心历艰辛。人世沧桑年华逝,而今白头话苦甜。</p><p class="ql-block">18,春蚕不恨吐丝长,蜡烛何惜身尽燃。只愿大众常健康,行医济人心乃宽。</p><p class="ql-block">19,医乃仁术千古训,而今杏林刮礼风。为求医者先宴请,旋托生死送真金。救死扶伤本人性,病家心情理解深。辞退酒宴与红包,为医要如白求恩。</p><p class="ql-block">20,自幼习医憾未精,评高过誉愧难称。誓在余年尽心力,唯愿沉疴能回春。</p> <p class="ql-block">吕善乐是我来卫校的解剖室的老师,为人正直,工作认真负责。我的理论知识和解剖技术都是他領我入门的,1983年英年早逝,这是父亲以善乐为头字写的挽联。</p><p class="ql-block">父亲在悼念离世之人写下不少挽联,录几个:</p><p class="ql-block">挽冯义: 愧乏术苦无良方,悲痛你竟作古人。</p><p class="ql-block">挽霍朝安:为革命坚持执教勤政悲你先去,闻噩讯顿失良师益友愧我乏术。</p><p class="ql-block">挽刘云: 正为四化作贡献,悲哀一旦已辞世。</p><p class="ql-block">挽赵钰: 桃李默哀忍君去,松竹含泪奠灵前。</p><p class="ql-block">挽连襟: 半生辛劳今忍辞世去,一病缠绵深憾起疴难。</p><p class="ql-block">挽联:半世纪茹苦含辛教养子女不忘清贫志,二代人素花黑纱悲哀化作创业力。</p><p class="ql-block">挽联: 旧时期尊老慈幼克勤克俭承庭训,新社会持家敬业爱国爱厂留风范。</p><p class="ql-block">挽饶瑾珩:忆当年高歌参军迎解放,恸此日默念悼词哭战友。</p><p class="ql-block">挽学校工人:半世纪勤方便万家生活,一病缠绵竟成千古遗憾。</p><p class="ql-block">父亲还给他人写下许多春联。</p><p class="ql-block"><br></p> <p>相对之年,父亲2002年写的诗句</p> <p>为自己书写的铭记,毛主席纪念白求恩书中的一段</p> <p>父母在家里</p> <p>晚年的父亲身体多病,消瘦</p> <p class="ql-block">父亲多病缠身,七十年代就因高血压病导致偏瘫,才体重八十多斤却有严重的高血压病。</p><p class="ql-block">75年 高血压病,脑血管痉挛,心动过速。但是他一直都在坚持上班,坚持为人民服务。</p><p class="ql-block">2012年7月29日父亲因股骨头骨折卧床一个多月后全身器官衰竭而离开我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