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豆峪秧歌》书成

美在自然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西豆峪秧歌》书成 </b></p><p class="ql-block"> 欣赏陕北音韵,领略地方风情。这里是我的故乡,此地有我的乡亲。我爱这里的山水人文,更爱这里的黄土乡音。独具一格的秧歌,在这块浓厚的风土气息里和丰富的民俗文化色彩中,陪伴着每一位家乡人度过快乐时光。</p><p class="ql-block"> 滔滔黄河水,悠悠故乡情。家乡的正月,是秧歌圣会。秧歌是陕北民歌中的一杆旗帜,是一道靓丽的风景,是人民群众发自肺腑的呼声,表达自己发自内心的思想感情,期盼幸福生活,向往峥嵘岁月和追求美好未来,滋润着历史,沐浴在多姿多彩的春风里。</p><p class="ql-block"> 二O0六年正月,在家乡观看闹十五期间,发现诸多秧歌唱词流失问题,便产生了汇编之心,在汇编中或造访艺人家中,或搜集于大街道巷,搜集流传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秧歌曲,虽谈不上博大精深与瀚如烟海,但却足以说明陕北秧歌的丰富性与包罗万象。搜集期间尽最大努力,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二O一六年底</span>完成搜集稿并初步书稿设计。由于多种因素,一直未能印刷成册。</p><p class="ql-block"> 庚子年(2020年)十月一日国庆节日,李氏族人在故里团聚并颁发《崇德堂·李氏谱注续编》家谱。从故里回到长安,紧锣密鼓安排印刷事宜,终于在同年十一月把这些土腔土调的乡土圣会,印刷精装成集。</p><p class="ql-block"> 十五年手稿累积厚度约有一米。在排版印刷前,对每首歌曲历经无数次地反复回忆与论证,再到排版书稿六次的校对,对于七百多页五十三万字的秧歌词曲、插图等内容,都逐一细修慢改,原确定三号字为了便于阅读,终因精装太厚考虑易开胶之故,再三斟酌而精简字号为五百页左右为宜并准备年前发行,再因配合国家共抗疫情一再延后,最终定于辛丑年(2021)清明前与父老乡亲见面。</p><p class="ql-block"> 此书历时十五载采辑汇编精装印制而成,《西豆峪秧歌》一书真实客观地展示出了原始色彩的艺术,当地民俗文化秧歌全貌,较全面地展现了不同时期流传在西豆峪流唱的歌曲。《西豆峪秧歌》的汇集,对于抢救以及保护民俗文化,有着充分地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进而传承发扬广唱。如入录本集的歌曲《照桃》、《上北京》、《高高山上有一家》与《刘三推车》等多首歌曲,还有打场子词《王老九》等多篇,现如今听不到传唱。经无数次造访与搜集整理入册,实属不易。</p><p class="ql-block"> 《西豆峪秧歌》一书,采辑了西豆峪闹秧歌艺程,西豆峪秧歌成员记录,描写了西豆峪秧歌文化的特色,收集了数幅踩牌子场图,四句唱词二百多首,中场秧歌七十七首,二人台十四首。附录了曲谱、诸神传说故事、西豆峪闹十五神场对联、秧歌会文书内容以及西豆峪民俗事记等。</p><p class="ql-block"> 在《西豆峪秧歌》成书之际,真挚的感谢所有热情关心并大力支持我的同仁以及友人,再致衷心谢意!感谢秧歌会会长以及艺人的亲笔题词!感谢我的父亲李胜平,为成就此书不断鼓励我完成这本故里情怀秧歌之心愿!感谢我的家人默默支持。</p><p class="ql-block"> 我热爱我的家乡,热爱黄土文化风情,尊重、传承并分享乡土文化的人。</p><p class="ql-block"> 由于时间与自身学识水平,不足与疏漏、欠妥与纰缪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我深知,一定还有好多优秀的歌曲未收录其中,期待将来能有更多更完整的西豆峪秧歌集问世。</p><p class="ql-block"> 李能智于故里西豆峪</p><p class="ql-block"> 2021年4月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