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翻译官”张京英语发音惹群嘲:永远不要用自己的业余,去挑战别人的专业

剑客追花

<h3><strong>洞见</strong>(DJ00123987)<strong>——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1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strong></h3></br><h3> <strong>作者:有书姜榆木</strong><h3><strong>来源:有书</strong>(ID: youshucc)</h3></br><h3>别低估专业,别高估自己。</h3></br>♬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洞见主播安东尼朗读音频<strong> </strong><br></br><h3>中美会谈让所有人沸腾,中国翻译张京也让所有人惊艳。 </h3></br><h3>作为外交部高级翻译,她用一段长达16分钟的翻译,代表中国取得了这次会谈的胜利,完美展现了大国气魄。 </h3></br> 然而,就在前两天,一位大V却发博吐槽:“张京是典型的中式口音,没什么过人之处。” 此言一出,便遭到网友的激烈反驳。  仔细翻开网上的评论,你会发现类似鸡蛋里挑骨头的声音还不少:<strong>纠结张京某个单词选得不够有“气魄”;</strong><br></br><strong>吐槽张京的英语发音不标准;</strong><strong>甚至还有人搬出张京16年前参加英语演讲比赛的视频,说她的英语有“塑料感”......</strong>实际上,这些吐槽张京英语水平的人,远远不是“专业人士”。<br></br><h3>那位微博大V是一位媒体人员,擅长的领域是写“杂文时评”,甚至有一些人连英语四级也没有通过......</h3></br><h3>可对他们来说,承认专业人士的优秀,却比登天还难。 </h3></br><h3>究其原因,可能正如一位网友所评论的:</h3></br><h3>“总有人要向燃烧最旺的火泼水来显摆自己的见识。”</h3></br><h3><strong>但这真的是见识吗,只不过是“多见其不知量”罢了。 </strong></h3></br><h3>暴露的是自己的无知,蹉跎的是自己的岁月。</h3></br><h3>01</h3></br><strong>专业的实力,你永远无法想象。</strong><h3>和张京一起走红的,还有外交部专业译员为期4个月的“魔鬼训练日程”:</h3></br><h3>每天起床后,先进行两个半小时的中译英训练; </h3></br><h3>随后是听一小时的国际新闻,并将新闻全部准确地翻译出来; </h3></br><h3>整个下午进行笔译和听写训练,或参加新闻发布会作试译训练; </h3></br><h3>晚上是3小时的“加餐”训练,以小组为单位,翻译领导人平时的讲话。 </h3></br><h3>B站上有一位博主采访了两位专业译员,询问她们日常训练的内容。 </h3></br><h3>嘉宾介绍了一个最初级的训练模式,就是一边跟读发言人的讲话,一边在纸上写阿拉伯数字。 </h3></br><h3>当听说只需要用中文进行复述,主持人立刻觉得“我也能行”。 </h3></br> 结果当他自己尝试时,还不到3秒,脸上的笑容就凝固了。 <h3>咬牙坚持了几秒后,主持人彻底放弃,随后承认“确实挺难的。” </h3></br><h3>处于这种放松的状态,还只是进行中文的复述,一般人也坚持不了几秒。 </h3></br><h3>而在高层会谈的高压环境中,翻译人员先要进行16分钟的速记,随后更是一口气作近20分钟的翻译输出。 </h3></br><h3>为了达到这样水平,专业译员所要付出的努力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 </h3></br><h3>冰心在《繁星》里有一句名言:</h3></br><strong>“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strong>世人所见的鲜花与掌声,都是一点一滴的血泪浇灌出来的。 <br></br><h3><strong>每一张自信的笑脸后,都藏着一个咬紧牙关的灵魂。</strong></h3></br><h3>02<strong></strong></h3></br><strong>不要用你的业余,去挑战别人的专业。</strong><br></br><h3>达尔文曾说:“无知要比博学的人更容易产生自信。” </h3></br><h3>那些曾自以为的感觉良好,往往是对专业缺乏认知的结果。 </h3></br><h3>看过一段视频,一位业余的乒乓球爱好者挑战省队队员。 </h3></br><h3>这位业余选手本身也不简单,业余评分高达2500分,在本市业余届属于顶尖水平。 </h3></br><h3>饶是如此,面对省级队员他依然徒有招架之功,全无还手之力。 </h3></br> 其实别说是业余和专业,就算是退役一年的前专业选手,和现役选手放在一起也全无胜算。 <h3>三百六十行,各行各业都面临激烈的竞争,只要有片刻的松懈,就会有愿意一直努力的人顶替上来。 </h3></br><h3><strong>所以,那些你看起来毫不费力的人,其实早已付出了远超常人的努力。 </strong></h3></br><h3>轻看专业的力量,贸然用自己的业余爱好去挑战别人谋生的本事,只能自取其辱:</h3></br><h3>高大魁梧的男人对上女格斗员,开场前还声称“对女人不好下手”,结果不到5秒就被掀翻在地;</h3></br><h3>觉得销售只需要动动嘴皮子,结果自己做了一个月,把腿跑断也没卖出一套产品,只好默不作声地主动辞职。</h3></br><h3>我想起华为副总裁孟晚舟在演讲时说的一句话:“以前我们按学历定薪,现在我们按价值定薪。”</h3></br><h3><strong>归根结底,决定你价值的,永远是你的专业水平。 </strong></h3></br><h3>世上没有捷径,那些看上去在享受行业红利的人,背后都有你看不穿的积累。</h3></br><h3>与其感慨别人幸运,不如承认自己与对方的差距,找到方法努力提升,才是人生开始步入正轨的关键。</h3></br><h3>03<strong></strong></h3></br><strong>把专业想得多简单,输得就会有多惨。</strong><br></br><h3>知乎上曾有一个提问:“罗永浩做手机为什么会失败?” </h3></br><h3>高赞回答一语道破:“因为他缺乏对手机市场的敬畏。” </h3></br><h3>手机虽小,但每个元器件都是技术打磨到极致的产物,而罗永浩做手机没两年,就暗示自己的产品“除了苹果,无人可敌”;对于业内摸爬滚打多年的小米,则嗤之以鼻“只会玩饥饿营销”。 </h3></br><h3>几年过去,小米已从低端进军高端市场。</h3></br><h3>在这过程中,雷军每每亲自上阵,从供应链到屏幕校准,每一个工序都严格把关。 </h3></br><h3>而罗永浩缺少死抠细节的专业心态,导致产品发售后问题层出不穷,最终在一地鸡毛中黯然收场。 </h3></br><h3>有句话说:“欲揽瓷器活,先有金刚钻。” </h3></br><h3><strong>不付出百倍的艰辛,就跑到别人的专业领域想分一块蛋糕,只能输得一败涂地。 </strong></h3></br><h3>90年代,熊继强是宁波有名的企业家。 </h3></br><h3>他辛苦打拼26年,身家涨到了295亿,一度成为宁波首富。 </h3></br><h3>他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是名副其实的成功人士。 </h3></br><h3>就在事业顺风顺水之际,熊继强看到许多行业巨头进军造车业,立刻觉得别人能造,自己也能造,没有多想就投入大笔资金。 </h3></br><h3>但造车哪有他想得这么简单,屹立不倒的汽车品牌无不有着几十年的技术积累,即使是万达、乐视这些行业巨头,跨界搞汽车也是举步维艰。 </h3></br><h3>强行入行的熊继强很快面临各方面的经营问题,资金链断裂后,多年辛苦积累的产业,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接一个地倒了下去。 </h3></br><h3>短短60天,他亏光295亿,一夜之间从腰缠万贯变得负债累累。 </h3></br><h3>投资界有句很出名的话:“你永远挣不到认知以外的钱。”</h3></br><h3>这句话放在其他行业也一样合适,不管你在原本的领域有多厉害,到了新行业,你的认知水平其实只停留在业余层面。</h3></br><h3>动辄自命不凡,认为“我上我也行”的人,即使真的上了,也会死得很惨。</h3></br><h3> <h3>04<strong></strong></h3></br><strong>精进的人生,从敬畏专业开始。</strong><br></br><h3>古人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h3></br><h3>持久的成功,少不了专业的支撑;耀眼的成果,缺不得细节的打磨。 </h3></br><h3>在这有万般沉浮的时代,有两个建议送给渴望不凡的你。 </h3></br><strong>1. 别低估专业,别高估自己</strong><h3>前两天春招,我表弟眼红计算机岗位的高薪,奈何自己学的是机械工程。 </h3></br><h3>苦思一番后,他报了一个为期47天的编程速成班。 </h3></br><h3>这么短时间,能学到专业的编程技术吗? </h3></br><h3>其实课程老师只是教他们如何编造项目经历,以便在面试时推销自己。 </h3></br><h3>经过一番包装,表弟自信满满去参加校招。 </h3></br><h3>没想到面试他的不只有HR,还有公司派来的技术专员。 </h3></br><h3>没聊两句他就哑口无言,最后面试以尴尬收场。 </h3></br><h3>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曾说:</h3></br><h3>“所有我们完成的美好事物,没有一件是可以迅速做成的。因为这些事情都太难,太复杂。”</h3></br><h3>永远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能够一蹴而就。 </h3></br><h3>只有将自己欠缺的专业能力拆分细化,在逐一攻克的过程中细细打磨自己,持续精进,才能换来市场的青睐。 </h3></br><strong>2. 术业有专攻,捱过沉寂,方得出众 </strong><h3>曾有一段专业调酒师的训练视频看呆了不少人。 </h3></br><h3>或许在许多人看来,酒吧里的调酒师操作十分简单,但在专业调酒师看来,每个细节都大有讲究:</h3></br><h3>为了增加酒与冰块的接触面积,让酒倒入杯子后能迅速降温,冰块得雕琢成球形; </h3></br><h3>而冰球的形状尺寸也有严格要求,为避免冰块融化,需要在10秒内雕刻出符合要求的冰球;</h3></br><h3>顶级的调酒师,甚至隔着杯子就能感知酒的温度变化。 </h3></br>▽日本作家松浦弥太郎曾说:<h3>“那些经常困于不安和焦虑的人,对未来往往有‘想太多’的毛病。”</h3></br><h3>每个人精力都是有限的,与其在不同的领域辗转,不如沉下心来,选择一个方向并做到极致。</h3></br><h3>人活一生,可以有很多选择,但没有一条路是捷径。</h3></br><h3>只有怀着对专业的敬畏与执着,先把路走窄,脚踏实地,最后才能收获人生的豁然开朗。</h3></br><h3>点个<strong>在看</strong>,与朋友们共勉。</h3></br><h3>看更多走心好文章</h3></br><h3>请长按下方图片</h3></br><h3>识别二维码 关注洞见</h3></br><h3> <h3><strong>3秒加星标,再也不担心找不到洞见君↓↓</strong></h3></br><h3> <h3><strong>你若喜欢,为洞见点个<strong><strong>在</strong>看</strong></strong><strong>哦 </strong>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Dh5KdlwVkxApIeLYT2jR9w"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专业

张京

洞见

自己

业余

训练

调酒师

翻译

罗永浩

熊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