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班的课前三分钟——一起讲数学

黑黑太郎

早在八年前,学校就提倡老师们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学科特色活动开展。印象中,那时候数学学科一直提倡口算和计算的练习,语文学科主要培养学生阅读、演讲、朗诵方面的能力。在我看来,课前二分钟的不仅仅是能帮助学习,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开拓视野。后来,种种原因,课前三分钟的没有延续下来。直到今年,县教研室明确要求利用好课前三分钟,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设计各种活动,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我们班课前三分钟的做法是让每位学生轮流登台讲数学故事、数学知识等,每天一人。为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我们让学生自己主动报名,先报名的先讲。 <div>3月29日——冯健霖。冯健霖是班内第一个报名的,他讲的是高斯的故事。</div><div>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屁孩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 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 “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的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 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 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50,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 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在以后数学方面作出了重要的研究。</div> <div>3月30日——刘苏。</div><div> 印象深刻的日子<br>这个周日,小民、小米、小刚和小智,要去看望一个人生活的刘爷爷。<br> 刘爷爷年纪大了,又身体不好,总是一个人在家呆着。<br> 临出家门时,小民瞅了一眼日历,上面写着:2009年5月17日。<br> 刘爷爷见到他们当然非常高兴,聊天时,刘爷爷说:“我都好几天没出门了,也不知道今天星期几,真是越老越糊涂了。”<br> “今天星期日,天气晴。”小民接着说道<br> “呵呵,记忆力这么好,连天气预报都记住啦。”刘爷爷笑呵呵地表扬了小民。<br> “你们记忆力这么好,那你们知道前年的今天是星期几吗?”刘爷爷眨了眨眼睛问<br> “这个……”小民摇摇头表示不知道。<br> 过了一会儿,小刚对刘爷爷说:“我知道,应该是星期五。” <br> “你怎么知道的?”小米吃着刘爷爷给的爆米花,奇怪的问<br> “前年的今天离现在是365天再加上365天,也就是730天,要从今天开始往前推730天。730÷7=104(周)……2(天),所以,还得再往前算两天,今天是星期日,往前推两天就是星期五。”小刚滔滔不绝的说。<br> 听了小刚的解释,刘爷爷轻轻地摇了摇头。<br> “小刚,你算错啦!”看到刘爷爷摇头的动作,小米幸灾乐祸的告诉小刚。<br> 这时在一边一直没说话的小智抬起头,说道:“我知道小刚哪里算的不对了。”<br> “哪里啊?”大家把目光转移到了小智身上。<br> 小智说道:“前年是2007年,有365天,去年是2008年,是闰年,有366天,这两年加起来应该是731天才对。731÷7=104(周)……3(天)。所以前年的今天应该是星期四。”<br> “嗯,这次才对嘛!”刘爷爷满意的点了点头。<br> “你们想知道为什么我对前年的今天印象特别深刻吗?”刘爷爷笑着问孩子们。<br> “想”几个人异口同声的回答。<br> “因为啊,那天我退休”刘爷爷哈哈大笑着说。<br></div> 3月31日——李念。 <div>4月1日——国钰林</div><div>小小数学家珊瑚虫 ,<br>哎呀,这谁游得这么大劲儿,把我弄得都快要翻了啊 ,哎,是谁在喊呐, 是‘我 你长个像的软塌塌的圆筒 ,我不是圆筒 我是珊瑚虫 ,哦,珊瑚虫,难道小小数学家是他 ,让我来对对暗号 ,奇妙的数学在哪里?小小数学家告诉你数学家呀,数学家你是谁?我是计数天才,珊瑚虫 那你说说你计数有多厉害 我先说说我的壳是怎么来的吧,我会在水里分一种碳酸钙的物质形成壳。我每一次分泌 对,留一道圆圈 季节不同,圆圈不一样 一年下来正好是365条 。我宣布小小数学家就是珊瑚虫 。<br></div> 在很多人眼里,国钰林讲的数学知识并不是最好的,但我认为他是第一周所有同学中最让我惊讶的,因为平时他表现并不突出,甚至落后,这次能主动报名,第四个参加,远远超乎我的想象。 <div>4月2日——刘俊杰。</div><div>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这天他们走得又累又饿。悟空说:“到哪去找吃的呢?”八戒自告奋勇的话:“师傅,我去化斋吧!”师博说:“八戒,快去快回,不要贪玩。”八戒走着走着看到一个结满桃子的树,高兴的不得了。他迫不及待数了树上的桃子,一共17个桃子。八戒想:17个桃子四个人怎没分呢?师傅四个,沙浉弟四个,猴哥四个,俺四个,四个四就是4×4=16(个) 可是一共17个桃子呀?17-16=1个一人四个还剩一个怎么办呢?这时的猪八戒眼珠子一转贪吃的毛病又犯了,心想,我先把多余的一个吃点,把剩下的16个回去分一分。这时的八戒早就馋的直流口水,一口就把桃子吞到了嘴里。可是万万没有想到,那个桃子是孙悟空变的,孙悟空在猪八戒的肚子里说道,呆子,你倒是不傻竟敢瞒着师傅偷吃,看我不收拾你。孙悟空在猪八戒的肚子里跳了几下,疼的八戒只喊,猴哥饶命,我再也不贪吃了。从此八戒八戒化斋时再也没偷吃过。</div> 第一周五位同学讲完以后,周五我们确定了下周五位同学。并且,为加深印象,我要求全体同学写一写最喜欢的那一个故事。 <div>4月6日——英皓。</div><div>阿基米德智测皇冠真假<br>在古希腊,国王让人做了一顶纯金王冠,但他又怀疑工匠在王冠中掺了银子。可问题是这顶王冠与当初交给金匠的纯金一样重,谁也不知道金匠到底有没有捣鬼。国王把这个棘手的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还要求他不能破坏王冠。<br> 怎么办呢?阿基米德辗转难眠,冥思苦想。他起初提出很多方法,但都失败了。有一天他去澡堂洗澡,就在他一边坐进澡盆,一边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到身体被轻轻托起时,他突然恍然大悟,跳出澡盆,急忙穿上衣服,直向自己的房间奔去,一路狂奔。<br> 原来他想到,如果王冠放入水中后,排出的水量不等于同等重量的金子排出的水量,那肯定是掺了别的金属。<br> 回到房间后,阿基米德把皇冠和与它相同重量金子各放进一盆水里,测量溢出来的水,得知此皇冠比真皇冠轻,说明掺了银子。<br> 不一样质料的物体,虽然重量相同,但因体积不一样,排去的水也必不相等。根据这一道理,就能够决定皇冠是否掺假<br></div> <div>4月7日——李浩硕</div><div>小欧拉智改羊圈<br> 欧拉爸爸的羊群渐渐增多了,达到了100只。原来的羊圈有点小了,爸爸决定建造一个新的羊圈。他用尺量出了一块长方形的土地,长40米,宽15米,他一算,面积正好是600平方米,平均每一头羊占地6平方米。正打算动工的时候,他发现他的材料只够围100米的篱笆,不够用。若要围成长40米,宽15米的羊圈,其周长将是110米(15+15+40+40=110)父亲感到很为难,若要按原计划建造,就要再添10米长的材料;要是缩小面积,每头羊的面积就会小于6平方米。  <br> 小欧拉却向父亲说,不用缩小羊圈,也不用担心每头羊的领地会小于原来的计划。他有办法。父亲不相信小欧拉会有办法,听了没有理他。小欧拉急了,大声说,只有稍稍移动一下羊圈的桩子就行了。  <br> 父亲听了直摇头,心想:"世界上哪有这样便宜的事情?"但是,小欧拉却坚持说,他一定能两全齐美。父亲终于同意让儿子试试看。  <br> 小欧拉见父亲同意了,站起身来,跑到准备动工的羊圈旁。他以一个木桩为中心,将原来的40米边长截短,缩短到25米。父亲着急了,说:"那怎么成呢?那怎么成呢?这个羊圈太小了,太小了。"小欧拉也不回答,跑到另一条边上,将原来15米的边长延长,又增加了10米,变成了25米。经这样一改,原来计划中的羊圈变成了一个25米边长的正方形。然后,小欧拉很自信地对爸爸说:"现在,篱笆也够了,面积也够了。"  <br>父亲照着小欧拉设计的羊圈扎上了篱笆,100米长的篱笆真的够了,不多不少,全部用光。面积也足够了,而且还稍稍大了一些。父亲心里感到非常高兴。孩子比自己聪明,真会动脑筋,将来一定大有出息。  <br> 父亲感到,让这么聪明的孩子放羊实在是及可惜了。后来,他想办法让小欧拉认识了一个大数学家伯努利。通过这位数学家的推荐,1720年,小欧拉成了巴塞尔大学的大学生。这一年,小欧拉13岁,是这所大学最年轻的大学生。<br></div> <div>4月8日——郭昊林</div><div>爱迪生求灯泡容积的故事<br>有一次,爱迪生把一只灯泡交给他的助手阿普顿,让他计算一下这只灯泡的容积是多少。阿普顿是普林顿大学数学系高材生,又在德国深造了一年,数学素养相当不错。他拿着这只梨形的灯泡,打量了好半天,又特地找来皮尺,上下量了尺寸,画出了各种示意图,还列出了一道又一道的算式。一个钟头过去了。爱迪生着急了,跑来问他算出来了没有。“正算到一半。”阿普顿慌忙回答,豆大的汗珠从他的额角上滚了下来。“オ算到一半?”爱迪生十分诧异走近一看,哎呀,在阿普顿的面前,好几张白纸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算式。“何必这么复杂呢?”爱迪生微笑着说,“你把这只灯泡装满水,再把水倒在量杯里,量杯量出的水的体积,不就是我们所求的灯泡的容积吗?”<br>“哦!”阿普顿恍然大悟。他飞快地跑进实验室,不到1分钟,没有经过任何运算,就把灯泡的容积准确地求出来了。听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br></div> <div>4月9日——张洋</div><div>测量金字塔<br>泰勒斯,看到人们都在看告示,便上去看,原来告示上写着法老要找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测量金字塔的高度,于是就找法老,法老问,泰勒斯用工具来量金字塔,泰勒斯说只用一根棍和一把尺子,他把木棍插在等木棍的影子和木棍一样长时,他量了金字塔影子的长度和金字塔底面边长的一半把这两个长度加起来,就是金字塔的高度了泰勒斯真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不用爬到金字塔的顶上,就方便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br></div><div><br></div> <div>4月12日——刘开旭</div><div>数学小故事<br> 祖冲之的父亲祖朔之是一位小官员。他望子成龙心切,祖冲之不到九岁,他就逼着祖冲之读《论语》,读一段就叫祖冲之背一段。两个月过去了,祖冲之只能背诵十来行,气的祖朔之把书摔在地上不教了,并且骂道:“你真是一个大笨蛋啊!”<br> 过了几天,他把儿子又找来教训他说:“你要是用心读书,将来就可以做大官,不然没出息。现在,我手把手教你,你再不努力可不行啊!”可是对于九岁的孩子来说背诵论语毕竟还是有困难的,于是祖朔之越教越生气,祖冲之也越读越不顺。祖冲之皱着眉头愤愤地说:“这书我不读了”。听到这句话,祖朔之气得额头直冒汗,忍不住伸手打了祖冲之一巴掌,祖冲之被打的嚎啕大哭起来。<br>正在这时,祖朔之的父亲祖昌来了,问明情况后,他对祖朔之说:“如果祖家真出了笨蛋,你狠狠打他一顿,他就会变聪明吗?孩子是打不聪明的,只会越打越笨”,祖昌还严厉的对祖朔之说:“经常打孩子,不仅不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而且还会使孩子变得粗野。”祖冲之反驳道:“我是为他好呀!他不读书,这样下去,有什么出息?”祖昌之说:“不能硬赶鸭子上架,他读书笨,说不定干别的事灵巧呢,做大人的,要细心观察孩子的兴趣,加以诱导。”<br>听了父亲的一番话,祖朔之觉得有道理,同意不把孩子关在书房里念书,跟祖昌到他负责的建筑工地上开开眼界,长长见识。<br>祖冲之到工地上和农村的孩子玩了几天,知识丰富多了。他问祖昌:“爷爷,为什么每月十五的月亮一定会圆呢?”祖昌解释说:“月亮运行有他自己的规律,所以有圆缺。”祖冲之越想越有趣,从此经常追着爷爷问个不停。祖昌对他岁:“孩子,看来你对经书不感兴趣,对天文却是用心钻研的嘛!我们家天文历书很多,我找几本你看看,不懂得就问我。”<br>祖朔之也慢慢改变了对儿子的看法,每天教他看天文书,还经常祖孙三人一起研究天文知识,这样祖冲之对天文历法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一天祖昌带孙子去拜访一个钻研天文很有成绩的官员何承天,何承天对祖冲之说:“小兄弟,天文这东西研究起来很辛苦,既不能靠他升官,也不能靠他发财,你为什么要钻研它?”祖冲之说:“我不求升官发财,只想弄清天地的秘密。”何承天笑:“有出息,小兄弟。”<br>从此,十多岁的祖冲之经常找何承天研究天文历法,后来,他终于成为一名杰出的科学家。<br></div> <div>4月13日——李金宇</div><div>祖冲之( 公元429年4月20日─公元500年)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南北朝时期人,汉族人,字文远。生于宋文帝元嘉六年,卒于齐昏侯永元二年。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为避战乱,祖冲之的祖父祖昌由河北迁至江南。祖昌曾任刘宋的“大匠卿”,掌管土木工程;祖冲之的父亲也在朝中做官。祖冲之从小接受家传的科学知识。青年时进入华林学省,从事学术活动。一生先后任过南徐州(今镇江市)从事史、公府参军、娄县(今昆山市东北)令、谒者仆射、长水校尉等官职。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 宋孝武帝听到他的名气,派他到一个专门研究学术的官署“华林学省”工作。他对做官并没有兴趣,但是在那里,可以更加专心研究数学、天文了。 我国历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并且根据研究天文的结果来制定历法。到了宋朝的时候,历法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是祖冲之认为还不够精确。他根据他长期观察的结果,创制出一部新的历法,叫做“大明历”(“大明”是宋孝武帝的年号)。这种历法测定的每一回归年(也就是两年冬至点之间的时间)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测定月亮环行一周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见它的精确程度了。 公元462年,祖冲之请求宋孝武帝颁布新历,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议。那时候,有一个皇帝宠幸的大臣戴法兴出来反对,认为祖冲之擅自改变古历,是离经叛道的行为。祖冲之当场用他研究的数据回驳了戴法兴。戴法兴依仗皇帝宠幸他,蛮横地说:“历法是古人制定的,后代的人不应该改动。”祖冲之一点也不害怕。他严肃地说:“你如果有事实根据,就只管拿出来辩论。不要拿空话吓唬人嘛。”宋孝武帝想帮助戴法兴,找了一些懂得历法的人跟祖冲之辩论,也一个个被祖冲之驳倒了。但是宋孝武帝还是不肯颁布新历。直到祖冲之死了十年之后,他创制的大明历才得到推行。 尽管当时社会十分动乱不安,但是祖冲之还是孜孜不倦地研究科学。他更大的成就是在数学方面。他曾经对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作了注释,又编写一本《缀术》。他的最杰出贡献是求得相当精确的圆周率。经过长期的艰苦研究,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七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 祖冲之在科学发明上是个多面手,他造过一种指南车,随便车子怎样转弯,车上的铜人总是指着南方;他又造过“千里船”,在新亭江(在今南京市西南)上试航过,一天可以航行一百多里。他还利用水力转动石磨,舂米碾谷子,叫做“水碓磨”。 </div>

祖冲之

欧拉

羊圈

爷爷

父亲

数学

高斯

小刚

祖朔

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