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湘瑜自驾环线行

龚尔兴

2021年前有一个去湖北旅行计划,后由于天气原因被迫取消。新年刚过,展望即将开启的2021年,严寒已过,向暖而生,向美而行。我们开启了自驾走在路上模式。2月24日(正月十三日)我们开春第一游为海南海岛环岛、广西桂林漓江徒步旅行。3月8日海南环海岛13日自驾回来决定再次完成去年湖北行。 3月20日,从上饶出发经过江西省南昌、九江、湖北省咸宁、荆州到宜昌葛洲坝。 <div>三峡大坝景区分三部分<br></div><div>1.截流纪念园<br>截流纪念园内设有展室,你可以通过展室内的图文资料了解三峡工程。园内你还可以看见用立体三角形的截流石组成的假山风景,以及大型的施工机械等实物展览。因为地处大坝的下游,使得这里成为与三峡大坝全景留念的绝佳场所,游客都喜欢在这里以大坝为背景拍照留念。<br><br>2.坛子岭<br>坛子岭景区是国家首批AAAAA级景区,也是三峡坝区最早开发的景区,于1997年正式开始接待中外游人,因其顶端观景台形似一个倒扣的坛子而得名,该景区所在地为大坝建设勘测点,海拔262.48米,是观 赏三峡工程全景的最佳位置,不仅仅能欣赏到三峡大坝的雄浑壮伟,还能观看壁立千仞的"长江第四峡"双向五级船闸。<br>整个园区以高度的递增从上至下分为三层,主要由模型展示厅、万年江底石、大江截流石、三峡坝址基石、银版天书及坛子岭观景台等景观,还有喷泉、瀑布、溪水、草坪贯穿其间,放眼望去,静中有动,动中有静。<br>在坛子岭可以远眺大坝,俯瞰长江。泄洪观景区则是波澜壮阔、雷霆万钧。而在185米水位线观景区,大坝上游的高峡平湖与下游滔滔江水所形成鲜明的反差。<br><br></div><div>3.185观景点<br>185观景点位于三峡大坝坝顶公路的左岸端口处,因与三峡坝顶齐高,同为海拔185米而得名。<br>站在平台上向下俯看,就如同身临坝顶,可以感受到大坝的高度,同时,海拔135米的水位也使我们能在这儿领略到平湖的感觉。而我们能看见的上游隔流堤、三期工程上游混凝土围堰也将随着工程的进展被水淹没或是灰飞湮灭,但当工程全面竣工时,除了海拔175米的平湖景观,这里更将是参观船过升船机的理想地点。<br>游客登上海拔185米高的坝顶,近距离向下俯视泄洪场景,雷霆万钧的洪流被踩在脚下,感觉比以前会更壮观、更直接。 站在坝顶上,看着脚下泄洪时白浪滔天的恢宏。远处又平静的江面,游客感受静韵与动美交相辉映。若是晴天,泄洪的巨浪上漫天的水雾里,还可看见一弯美丽的彩虹。</div> 神农架:这个名字可谓是如雷贯耳,让人立刻能联想到野人,飞碟等,它在八九十年代猎奇杂志上的地位和百慕大三角罗布泊一样引人注目,地处湖北省西侧山区,紧邻重庆,也靠近陕西,可以说是整个华中地区最神秘的地方。它在北纬31到32度之间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我们可以看到,他也恰好位于重庆武汉西安三座大城市,在几何中心区域,但却如此人迹罕至,光怪陆离,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初次见到神农架仿佛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它不像秦岭那样巍峨雄壮,也不像张家界一样怪石嶙峋,但当你走进其中,你就会发现这里的山势十分深邃,一座山过后是两座山,两座山过后是四座山。把你的视线挤得密不透风,原始而又神秘的气息扑面而来。神农架是全国唯一一个以林场为单位的县级行政辖区,整个辖区范围内处处皆景,也充满了神秘的传说。神农祭坛、神农顶、罗圈套大峡谷、大九湖以及天燕。我们开始出发,首先我们来到的是一片尚未开发的区域,在这里的地方更为原始,能更切身的感受到神农架野人所处的环境。这里地处我国第二第三阶梯交汇过渡地带,垂直海拔高差极大,极有刀削斧劈一般的山体,也有深不见底的密林。一万年来,地质构造的变化在这里一览无余,向下山区的V字形峡谷也让身体看起来分外陡峭,在这种封闭的环境里,才流传出了神秘莫测的野人故事。也给我们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有不少科考队员以及当地的村民就在这种区域发现的野人的踪迹,这样秀美的环境不仅是野人,喜欢在这里也是游客们的偏爱之地,神农架是为数不多可以自驾游览的景区。螺旋套大峡谷也是神农架中的秘境之一,一个螺旋式沉降的V型大峡谷,万丈沟壑深不见底。沟沟相连以螺旋式下降深不可测,山谷的长度大概在14到15公里,但它的底部有多深,至今仍是谜团,迄今为止也没有人能够成功的穿越,当你真正进入这个神秘的孤岛,才会发现里边闭塞的环境与层叠的密林让人难以行进,在这里,有一种特殊的现象,生活着大量的白虎大动物,白熊白蛇白龟白金丝猴白猫头鹰等。越往前行进,林木越是遮天蔽日,专家认为,正是由于终日不见阳光,让动物无法形成体内合成的黑色素,所以才在这里形成了大量的白化现象,这里也是野人经常出没的地方之一,所以罗圈套大峡谷历来被人津津乐道。我们来欣赏一下神农架的自然风光,首先,我们来到保护区内的制高点,这里是神农顶海拔三千余米,也是华中地区最高的山峰,被誉为华中屋脊。在公路旁的停车场出发,我们需要沿着2999个阶梯的青云梯,一路向上爬升,方可到达顶峰,在神农顶的迎风坡,水汽十分充沛,在这里十有八九都能看到云海日出,在两侧的山峰上也布满高山草甸,在炎炎的夏日来到这里,你就能体会什么叫做清凉。神农架的另一处著名景点大九湖,我们所看到的山间小盆地便是大九湖所在地,他也被称为神农架中的小江南,因为在这里有序地分布着大小九个湖泊,所以称之为大九湖,九个湖泊连成一片,形成了面积3万多亩的湿地,在这抬头见高山地无三尺平的神农架中,拥有着这么一片仙境,实属罕见,在沉默中的大九湖应该算得上一天中最美的时光。地标性建筑神农祭坛,相传炎帝在这里架梯采药,尝遍百草,神农架名字也因此而来,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雕塑你也一定不会陌生。另一处景点天燕,在公路上方有一处彩虹桥,也是来神农架游玩,必须打卡。景点之一一座拱桥连接两座山头,雨过天晴之后,站在桥面远眺,神农架之美景尽收眼底,场面也是蔚为壮观,除此之外,还有天生桥观山门等大小几十个景点,山间气流,飞禽走兽面面俱到,所以神龙架也是一个短途自驾绝佳之处。 白帝城、水旱八阵、杜甫草堂、唐城、宋城、依斗门、夔门古象馆、风雨廊桥等人文景观繁多,赤甲山、白盐山、夔门、天鹅湖等自然景观丰富.<div>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句而闻名于世的白帝城,位于重庆市奉节县城城东十里的白帝山上,建筑面积1785平方米,主体建筑海拔245米。白帝城实际是一组庙宇建筑群,历史可以上溯至西汉末年,当时公孙述据蜀,自号白帝,曾在白帝山筑城,名白帝城。公孙述为大司马吴汉所败,后人在汉代白帝城之南稍低之地建庙祭之,是为白帝城。明正德七年(公元1513年)前,白帝庙一直供奉公孙述。<br>据白帝庙碑记载,宋代曾有人用汉隶书写"公孙述帝之祠"悬挂在白帝庙上。到明正德七年,四川巡抚林俊以马援"子阳井底之蛙耳"为据,毁公孙述像,在白帝庙内改祀曾入蜀劝阻公孙述称帝的汉将马援,并祀土神、江神,改白帝庙为"三功祠"。<br>明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巡抚朱延立和按察司副史张俭,鉴于三国时蜀主刘备在白帝城托孤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在庙内改祀刘备、诸葛亮,并塑立雕像,改三功祠为"义正祠"。<br>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巡抚段锦复又在庙内添加关羽、张飞像,取"明君良臣"之意,改义正祠为"明良殿"。从此之后,便奠定了白帝庙内祀刘先帝的格局。后白帝庙屡遭兵火,到清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川湖总督蔡毓荣重修明良殿,"仍沿旧额",曰"汉代明良"。至今,这块匾额仍然悬挂在白帝庙内的明良殿中。清道光、咸丰、同治年间,白帝庙均作过维修。1977年,白帝城文物管理所成立,又进行了大的维修。<br>白帝古城属汉代建筑。如今,汉城城垣遗址大多已不复存在,仅有少数地段还保存有依稀可辨的墙体。白帝古城残垣就象是一个葫芦形,前大后小,前低后高,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古城之内,城内建筑遗留下来的汉砖、汉瓦,一度遍地皆是。地下埋藏的文物也很丰富,从白帝城出土的有陶豆、莲花灯、铜锅、铜镜、铜鼎、青瓷虎子、瓷酒壶等。<br>白帝庙坐落在瞿塘峡口白帝山上。远远望去,绿树葱郁,楼台亭阁点缀其间。特别是朝霞如锦,白云出岫的时候,更有着仙山琼阁般的魅力。白帝庙内主要有托孤堂、明良殿、武侯祠、观星亭等古建筑,有东碑林、西碑林、悬棺陈列室、文物陈列室、字画陈列室以及太平天国家具陈列室等参观游览点。白帝城是长江三峡上一处重要的人文景观,现为重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br></div> 瞿塘峡 是长江中最短的一个峡,长约8公里。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重庆市巫山县的大溪。瞿塘峡以雄伟险峻而称誉于世。其"雄"首先是山势之雄。游人进入峡中,但见两岸险峰上悬下削,如斧削刀劈而成。山似拔地,峰若刺天去。峡中主要山峰,有的高达1500米。瞿塘峡中河道狭窄,河宽不过百余米,最窄处仅几十米,这使两岸峭壁相逼甚近,更增几份雄气。中峡之西端的夔门尤为雄奇。""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在峡中狭窄的河道上,洪水期常有惊涛拍岸的壮观。对于瞿塘峡的山水之"雄",清代诗人何明礼的一首写得很传神夔门通一线,怪石插横流。 峰与天关接,舟中地窟行 瞿塘峡雄踞长江三峡西之首,亦称夔峡,西起白帝城,东至巫山大溪镇,全长8公里,以其雄伟壮观而著称。<br>是一幅神奇的自然画卷和文化艺术走廊。出瞿塘东口,是巫山县大溪镇,从此便进入大宁河宽谷了。 夔门天下雄三峡的西大门---瞿塘关,又名夔门。两岸山峰险峻,是进入四川盆地的门户。<div>瞿塘峡在三峡中虽然最短,却是一幅神奇的自然画卷和文化艺术走廊。峡西首的夔州古城,是今天奉节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那古榕掩映下的刘备托孤的真正故址永安宫足见古城之古,相伴相依的鱼复塔,杜甫草堂,水、旱八阵图,白帝城佐证其文化源源流长。<br>每当红日当空,赤甲山被氧化的红色岩石象熊熊烈火在空燃烧,白盐山在晨曦中银光灿灿,恰似白盐堆积,故古人有"赤甲晴晖"和"白盐曙色"之描绘。那酷似凤凰昂首畅饮山溪的"凤凰饮泉",栩栩如生的犀牛翘首东望的"犀牛望月";那垂挂绝壁袒胸露乳的"倒吊和尚",充满神秘色彩排列成"之"字形的"孟良梯"……,无不令人神往。峡江两岸,摩崖石刻随处可见,南岸最为壮观,绵延里许的绝壁上,镌刻着数十幅石刻。时代上,自宋至今;艺术上,篆、隶、草、行,可谓我国石刻书法艺苑中的奇葩。北岸凹石壁上,"天梯津隶,开劈奇功"八个大字,十分醒目地提示它脚下绝壁上的夔巫古栈道,从这里直通至巫峡与湖北交界处的清莲溪。<br></div><div>夔门两侧的高地,南名"白盐山"、北曰"赤甲山"。夹江对峙,拔地而起,高耸入云,巍峨峥嵘,峡江两岸则壁立如削,恰似天造地设的大门。这里的崖高500米、河宽只有百米,但流量多达50000多立方米/秒。真是"两山夹抱如门阀,一穴大风从中出"。"白盐赤甲天下雄,拔地突兀摩苍穹。"赤甲山因含有氧化铁的水溶液粘附在风化的岩层表面,此山土石呈红色,如人袒背,故名赤甲山。白盐山系因粘附在岩石上的水溶液,主要是含钙质,色似白盐得名。在灿烂的阳光下,赤甲山略显红色,白盐山呈灰白色,隔江相望,一个红装,一个素裹,可谓奇景。杜甫描绘夔门的水势,用了"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绝唱,勾勒出夔门的伟岸雄姿。临江的石壁上,还刻有孙元良的"夔门天下雄,舰机轻轻过。"十个行书大字,李端浩的篆刻"巍哉夔门"和行书"夔门.瞿塘"均历历在目。 "若言风景异,三峡此为魁"。当你乘船经其间,仰望千丈峰峦,只见云天一线,奇峰异石,千姿百态。俯视峡江,惊涛雷鸣,一泻千里,犹如万马奔腾,势不可挡。游人至此,具有"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之感。<br></div> 三峡的形成,350多万年前,华东与中南地区的大部分城市还在海底,四川盆地的古老湖泊还未消退,罗霄山武夷山南岭等移动山脉还在海边,但这时的长江并未完全成型,在这里要起到一条十分重要的山脉,巫山在早于300多万年前的地质活动中,巫山首先高高隆起长江,这是被分为东西两部分,他们都发源于巫山,却彼此不相连,在大约200多万年前,青藏高原迅速抬升七色,长江对巫山的侵蚀作用明显加强。首先贯通了巫山,自此之后,东西长江连为一体,贯通之处便是如今的三峡,那么问题就来了,三峡全长约200公里,如此连绵不绝,高耸石灰岩山体,长江真的能凭借一己之力将其切开吗?答案是否定的,在三峡地区广泛分布着这样平行的褶皱山脉,在山脉中间本身就有峡谷。长江只需纵向切开,山体便可相互连通,这么说可能有些抽象,三峡中的瞿塘峡,全长仅八公里,所以长江只需切开八公里的山体,连接南北峡谷里原有的河流,从而融会贯通,我们再来看下一处切开的山体,这里属于三峡中巫峡的一部分,全长大约十公里,长江正是由于切开了瞿塘峡与现在所看到的巫峡把位于三条峡谷河道连为一体,最终才能连通,三峡由此形成。 重庆小寨天坑。天坑在地理学上叫"岩溶漏斗地貌。它是几座山峰间凹下去的一个椭圆形大漏斗。天坑是由地下暗河长期冲击碳酸盐岩岩层,引起岩层塌陷而形成的地质奇观,这是喀斯特地貌的重要特征。重庆小寨天坑就是这种地质奇观的代表。<br>重庆小寨天坑的坑口直径为622米,坑底直径为522米。天坑深度为666.2米。坑壁四周陡峭,在东北方向峭壁上有小道通到坑底。<br>小寨天坑与天井峡地缝属同一岩溶系统,从天坑至迷宫峡出口地下河道长约4千米。<br>小寨天坑坑壁有两级台地,位于300米深处的一级台地,宽2―10米,台地有两间房屋,曾有人隐居;另一级台地位于400米深处,呈斜坡状,坡地上草木丛生,野花烂漫,坑壁有几个悬泉飞泻坑底。站在坑口往下看,一削千丈的绝壁直插地下,深不见底,令人目眩。坑底下边有地下河,小寨天坑是地下河的一个"天窗"。站在坑底抬头仰视,只见蓝天好像一轮圆月,颇有"坐井观天"之感。<br>天坑内不仅有众多暗河,还有四通八达的密洞。而这些河岸大量珍奇的动植物,到底有多少?谁也不知道。天坑中的洞穴群更是奇绝险峻,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各国的探险家们就曾多次进行探险考察,但仍未完全了解天坑中许多洞穴的情况。他们都认为这儿是世界上第一流的魔幻式洞穴群。科学家们还在许多洞穴中,发现不少珍稀动植物和古生物化石。<br>在2001年前,提及天坑这个词汇,通常只是特指重庆奉节县的小寨天坑。其他形似小寨天坑的喀斯特地貌曾有过五花八门的名字,如石围、石院、龙缸、岩湾等。2005年后,"天坑"这个由中国人定义的术语在国际喀斯特学术界获得了一致的认可,并开始使用汉语拼音"tiankeng",通行国际。直至今日,已经被确认的天坑达78个,其中2/3分布在中国,当然关于天坑的考察、认定和争论尚未停止。<br>负地形就是下凹的地形,从一般的经验看,形似天坑的喀斯特负地形还有竖井、漏斗和峰丛洼地等。天坑与峰丛洼地不至于混淆,因为天坑的围壁很陡,底下有地下河;而洼地的四周很和缓,底部是封闭的,没有地下河。但是,天坑与竖井、漏斗尤其是特型塌陷漏斗的区分,并非易事。<br>小寨天坑与天井峡地缝属同一岩溶系统,天坑底部的地下河水由天井峡地缝补给,自迷宫峡排泄,从天坑至迷宫峡出口地下河道长约4千米。天坑是一种特殊的地质现象,天坑一般都出现在峰丛喀斯特地貌,且地面河流切割很深的地区。天坑的形成分三个阶段:先是有底下河流;如果地质条件有利,由于水流长期冲蚀,就会形成地下大厅;地下大厅垮塌后就形成了天坑。中外地质学家对此早有考证普遍认为地陷形成了天坑。<br>寨天坑位于距奉节县城91千米的兴隆区境内。地面有一条天然缝隙,当地称天井峡地缝。地缝全长14千米,分上、下两段。上段从兴隆场大象山至迟谷槽,长约8千米,为隐伏于地下的暗缝。由 兴隆场大象山天井峡能进入缝底,通行长度为3.5千米。缝深80--200米,底宽3--30米,缝两壁陡峭如刀切,是典型的"一线天"峡谷景观。缝底有落水洞,暴雨后有水流。下段由天坑至迷宫峡,是长约6千米的暗洞,1994年8月,由英国洞穴探险家探通。 天坑内有众多暗河,有四通八达的密洞。而这些河岸大量珍奇的动植物,到底有多少,谁也不知道。天坑中的洞穴群更是奇绝险峻,各国探险家曾多次进行探险考察,但仍未完全了解天坑中许多洞穴的情况。他们都认为这儿是世界上第一流的魔幻式洞穴群!科学家们在许多洞穴中,发现不少珍稀动植物和古生物化石。名震中外的"巫山猿人"化石,就是在距小寨天坑二三十千米外的巫山龙骨坡发现的。<br>小寨天坑不仅巨大,其色彩也极其丰富。绝壁上的岩纹颜色奇特,红、黄、黑相间,犹如一幅国画。飞禽在岩缝中飞进飞出,鸣叫、觅食,给这幅巨大的国画平添了几分生机。<br>如果到了天坑,那不妨顺便到地缝去浏览一番。天井峡地缝位于小寨村附近的兴隆区境内。地面有一条天然缝隙,当地称天井峡地缝。 天井峡地缝与小寨天坑属同一岩溶系统。 地缝全长14千米,分上、下两段。上段从兴隆场大象山至迟谷槽,长约8千米,为隐伏于地下的暗缝。由兴隆场大象山天井峡能进入缝底,通行长度为3.5千米。缝深80-200米,底宽3-30米,缝两壁陡峭如刀切,是典型的"一线天"峡谷景观。缝底有落水洞,暴雨后有水流。下段由天坑至迷宫峡,是长约6千米的暗洞,1994年8月,由英国洞穴探险家探通。<br>奉节小寨天坑自上世纪末被发现后,关于它的成因便一直备受科学界关注。有说天坑是数亿年前陨星撞击地球所成。经过中外地质学家的实地考证后,一种地陷形成说逐渐统领了整个学术界,这种说法认为,小寨天坑是由地下暗河冲击碳酸盐岩层而引起岩层塌陷而形成的地质奇观。<br>2006年8月中旬,一支由中英美三国洞穴专家组成的科考探险队再次对小寨天坑和地缝进行科学考察。这是由中国洞穴研究会和国际洞穴协会联合组织的第9次科考探险活动,中国洞穴研究会会长朱学稳和国际洞穴协会副主席安迪将率领8名科学家、探险家对天坑地缝进行为期15天的科学考察和探险活动。<br>首先说漏斗。漏斗的剖面呈现漏斗状,底部也有地下河;分布最普遍的一种漏斗,叫做塌陷漏斗,主要因为坍塌形成。按照朱教授的理论,大多数的天坑也是由坍塌形成的:地下河在可溶岩层中流淌,穿凿出洞穴通道、洞穴大厅,洞穴大厅不断塌陷,上层的岩石层越来越薄,最终贯穿了地表裸露在阳光下可是他的一些文章里,甚至多次提及这样的概念:天坑就是达到一定规模的"塌陷漏斗"。<br>它们的成因不尽相同,体量上不可同日而语。漏斗的坍塌是从地表开始的,与天坑从地底向地表的坍塌机制不相同,当然一般人看不出来。所以更直观的区别还是,普通的漏斗难以达到宽度和深度大于100米的尺寸要求。<br>深宽比可能是一个关键。因为,得到学术界承认的78个天坑,其深宽比大约都在0.7-2之间。那些名闻遐尔的著名天坑,其深宽比无一例外地接近"1"。而伊甸园漏斗深度只有150-300米,宽度达800-1200米,深宽比还不到0.4,与天坑的形态的确存在很大的差异。<br>天坑的成因分两种,大多数属于塌陷型,罕见的属于冲蚀型。朱教授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认为塌陷型的天坑底下的地下河是"通过式"的,就好像穿冰糖葫芦的那根竹扦,串起了一个个天坑。对这种成因我非常理解:的确,百朗河的地下水系串起的广西乐业天坑群,多像一串超长的、多枝杈的冰糖葫芦啊!<br>冲蚀型的天坑与地下河的关系也有个比喻,叫做烟斗型。即地下河从这个天坑底部诞生并流出。水源从哪里来呢?是天坑之外的地表水。这与竖井的成因几乎一模一样。在重庆武隆考察那里著名的后坪冲蚀天坑群,在菁口天坑底部,仰天望见瀑布从坑口泻下的时候,就有这种强烈感受。<br>竖井是用深度排名的,一般宽度不大,罕有超过100米的。通常,深宽比远远大于2,最好就叫竖井了,其实塌陷天坑在形成过程中,往往同时也有冲蚀成因存在,譬如小寨天坑偶尔也有季节性的瀑布跌入,而菁口这样的冲蚀天坑偶尔也会有塌陷作用发生。<br>那么能达到这个规模的都是天坑吗?马来西亚的伊甸园漏斗是不是天坑呢?当今世界最大的天坑--小寨天坑容积约为1.2亿立方米,但是伊甸园的容积约为1.5亿立方米!如果伊甸园大漏斗也是天坑,小寨就只能排第二名了。<br>伊甸园是个特例。别的漏斗绝少能达到天坑的体量。或许伊甸园曾经是个天坑,但到2008年它只有大约一半的围壁了,另一半是个斜坡,所以从形态上看不出来。而且它的深度与宽度的比值太小了,剖面更接近碟状。总之,是否把它确认为天坑还存在许多争议。<br>显然,天坑的定义像其他地理、地质名词一样,属于描述性的。对于天坑的确认,需要考虑发育成因,也需要形态学的限制。天坑的定义可能还有不够完美和明晰的地方,但我很赞同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喀斯特学家卢耀如对此的看法:"无论如何,天坑作为一个新术语是很有根据的。因为朱教授等人的努力,天坑已经引起了中国乃至全世界喀斯特学术界、洞穴探险界的关注,甚至进入了人们的审美视野。<br>世界上的主要天坑及其分布规律:2/3在中国,绝大多数在峰丛区域世界上已发现并确认的天坑共有78个,其中52个在中国。按照天坑的分级原则,深度与宽度均超过500米的为超级天坑,全世界仅有3例,全部在中国;深度与宽度在300-500米之间的为大型天坑,全世界共有16例,9例在中国;深度与宽度在100-300米之间的,为标准天坑,相对数量较多,分布较广。<br>述及世界上的主要天坑,重庆奉节的小寨天坑自然是首屈一指的。它围壁圆满,体量巨大,深度为521-662米,宽度为535-625米,从深度和容积两个指标看,都是真正的"世界第一天坑"。早在1987年,小寨附近另一个天坑还打出过"天下第一坑"的名号,当时正在小寨天坑附近建设水电站的一名工程师认为小寨比那个"第一"更大,于是他写了一篇报道《小寨有天坑,世界排第一》,经北京一家杂志在扉页上醒目刊出,引起了关注。关于天坑的来历众说纷纭,有"外星人的地球工厂",有"陨石留下的巨坑",为此,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还专门拍摄了一个专题片。<br>中国、英国、法国、爱尔兰等国的探险家先后8次来到小寨开展科考探险活动,他们发现,小寨坑底附近的洞穴规模宏大,是典型的峡谷式洞道。其地下暗河总长10余千米,与著名的天井峡地缝属同一水系。这里的水系是如此发达,强劲的水动力使得天坑底部的暗河变成了一条大河。 <div>恩施大峡谷已开放七星寨和云龙地缝两大核心景区,天坑、地缝、绝壁、峰丛、岩柱群、溶洞、暗河等地质景观一应俱全。</div><div>恩施大峡谷主要景点<br>一炷香<br>一炷香是地球上稀有的单体三叠系灰岩柱,高度为150米,柱体底部直径6米,最小直径只有4米,此地的岩石的抗压强度是800千克每立方厘米,风吹他不倒,雨打他不动,傲立群峰之中千万年,守护着这片神秘的土地,实属罕有。<br>他近观犹如男根,展示着他威武的雄姿,俨然成了大峡谷中的镇谷之宝。<br>相传,这根石柱是天神送给当地百姓的一根难香,如遇灾难将他点燃,天神看到寥寥青烟,就会下凡来救苦救难,所以当地百姓称它为"难香",这难香又长又细,晴空万里时,一朵白云叠在峰顶,远远看去就像天上的香火,宛若仙境;阴雨天气时,升起的一层薄雾,就像一缕青纱,将它打扮得若隐若现,妩媚动人。<br>从地质学上讲,由于长江水系、清江水系长期交错的影响,不断地侵蚀,不断地冲刷,才形成如今陡峭的石柱,由于保存极度困难,所以地球上类似细长的石柱并不多见,而最长最大的莫过于此。<br>七星寨绝壁<br>七星寨绝壁为三叠系灰岩中发育的巨型柱状岩体群,兀然直立于陡坡上,高耸林,极为壮观。它不同于峰林及石林,而是一种柱状山体,故称"岩柱林"。<br>正对的"岩柱"实际上是巨型岩柱块,长800米、宽150米、柱高近200米,顶部是两头高、中间低的弧形平面,这是因为顶面中央有个汇水小水塘、形成了表层洼地。<br>19世纪40年代民国抓壮丁时期曾有十几个小伙子在其顶躲藏十余天,峰顶还能找到当年他们生活的炊具。<br>绝壁栈道<br>绝壁栈道是恩施大峡谷七星寨景区著名的景点之一,因其险、绝,更因是观景的绝佳选择而深受广大游客喜爱。绝壁栈道始建于2006年8月,历时1年零8个月建成,栈道位于山体东侧的直立悬崖绝壁山腰,海拔约1700余米,与绝壁融为一体。<br>双子塔<br>三叠系灰岩经风化剥蚀、溶蚀形成的如芦笙状的对称两柱状山体,互不相联,彼此对峙凝望。<br>这是因为岩石本身性质相同、构造裂隙较规则,在大雨沿直立裂隙直接冲刷下形成。但两山体对称,外形几乎相同,自然界比较罕见。<br>小楼门峰丛<br>大峡谷地区处大地构造单元为扬子江准地台(I级)上扬子台中八面山台褶带(Ⅱ级的利川台褶束(Ⅲ级),南东为恩施台褶束。<br>研究区位于鱼皮泽复背斜中的沐抚背斜核部地区,北西侧为前山向斜,东南侧为团堡向斜。主要构造线方向为北40°-60°东。<br>沐抚背斜为一不对称宽缓背斜,轴部地层倾角10°-15°,局部地带近似水平,翼部岩层稍陡30°-50°。<br>区域性地质构造因素使岩层产生两组十分发育的直立节理,岩层中近南北和东西向两组节理从横交错,构成网格状相互交叉。<br>开阔的背斜核部地段,使三迭系嘉陵江组的岩层变的平缓,有利于岩柱的形成和保存。<br>反复的地壳运动使背斜核部的上的构造裂隙系统得以继承和改造发展,裂隙不断的加深加长,开放度逐渐增大,为地表水的入渗、地下水的运移、贮存等提供了有利的空间条件,有利于地表和地下侵蚀、溶蚀作用的进行。<br>地表及地下水沿着这些垂直节理,切割岩壁,使这些垂直节理逐步增大,在岩壁上形成了宽大的溶槽,有些溶槽由岩壁顶端直通底部。<br>随着地壳的逐步隆升,下切作用加剧,使得岩柱体逐步与岩壁分离,最终在岩壁附近形成岩柱群。<br>三叠系灰岩经风化、溶蚀、崩塌形成洼地峰林地貌,由几根单体岩柱及孤峰组成,高低不同、错落有致,壮观、雄伟、秀丽。<br>绝壁环峰丛<br>绝壁与峰丛并存的岩溶奇观在我国西南岩溶发育的地区,十分罕见,这与大峡谷所在的鄂西地区处于我国巨型地貌单元中第二级台阶到第三级台阶的斜坡地带有关,同时,也与鄂西山地掀斜和江汉盆地沉降造成的巨大落差有关。<br>大峡谷地区大地构造单元属扬子江淮地台至二级构造单元八面山褶带,其北部为鄂中褶皱区,西邻四川台坳,东延没于盆地。该地区构造线主要方向为北东向或北北东向,其中断裂构造发育,褶皱相对较弱。<br>区域上主要底层为震旦系(Z)-三叠系(T)地层,反应出地质时期沉积时的陆棚陆表海、包括邝光的滨岸或碳酸盐台地和浅海陆棚海组成的古地理环境。<br>广泛的碳酸岩沉积为后来的岩溶作用和岩溶景观形成的奠定了基础。<br>大峡谷位于云贵高原的东北端。<br>加之处于亚热带季风区内,形成了该区水文气候上一般的特征,如梅雨、初夏暴雨及秋雨,但是由于境内绝大多数地方群山环抱,云峰叠嶂,地形多变,又形成其独特的地方气候,云、雨、雾小气候特别多,因地表高差悬殊,反映出气候的垂直差异,形成了山地特有的立体气候带,在同一海拔高度,因坡向、坡位、坡形及其小地形结构组合的不同,又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br>大楼门峰丛<br>总体形态类似于张家界武陵源石英砂岩峰林,但其组成岩石为石灰岩。放眼望去,数十座石灰岩石峰石柱,嶙峋挺拔,密集广布,形成浩瀚的石柱式峰林。三叠系嘉陵江组石灰岩岩层厚度由几十厘米至1米不等,岩层产状十分平缓,近水平好像一块块岩石堆叠成的千层状石柱。由于石质较硬,柱身垂直挺拔,岩层既厚且产状(倾向及倾角)平缓,各个岩层之间不易沿层面滑动,可以支撑高达百米的石柱而不会倾倒或顶部滑落。岩层中近南北和东西向两组节理纵横交错,构成网格状互相交叉,把石柱切成近四方形,顺着两组交叉的直立节理面将岩石劈开而形成的。</div> 昭君村,因西汉时诞生了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出塞和亲"的一代名妃王昭君而出名。村中有粉黛林、佳丽岛、浣纱处、娘娘泉等20余处胜迹。王家崖云雾缭绕,香溪河九曲八弯,娘娘泉古朴典雅,梳妆台花荫满地,昭君像亭亭玉立,抚琴台琴韵悦耳。特别是昭君村多美女的千古传说,引起中外人文地理学家的极大兴趣,更引得八方游客纷至沓来。春季,昭君村前的香溪河中,就会出现大量的桃花鱼,乡亲们说那是昭君告别家乡时洒落的泪水幻化而成;溪畔一处彩石斑斓的滩头,相传是昭君少年浣纱的地方;村东有口楠木井,井水清甜可口,四季不绝,相传是因为昭君当年每天在此取水;村西有条石龙,身卧青山,摇头摆尾,常年口吐清泉,相传是昭君当年和乡亲们在此挖掘七七四十九天,感动了东海一条青龙飞到此处化作一眼清泉;村中的满园紫竹,相传是昭君当年作画时引来天上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霞仙帮她着色,后来昭君离村入宫后,七色霞仙依然常来村里,其中的紫霞仙认定昭君总有一天会回村,便旷日持久地在竹林里等待,身躯渐渐地化在竹叶、竹枝上,形成了一片紫竹园……村中的一个个遗迹和传说,无不寄托着乡亲们的无限思念。<br>昭君村古汉文化游览区历史文化内涵深厚。村中昭君纪念馆收藏陈列的汉唐文物均出土于昭君村,昭君书院珍藏的各种版本的古典书籍,记载了几千年来文人墨客对昭君的评价和褒扬。博大精深的文史资料,使纪念馆成为当今中国研究王昭君历史文化的中心。馆藏的名人字画数量之多,品位之高,为同类馆所之最。特别是郭沫若先生题写的馆名和村名更是增添了游览区的文化底蕴。昭君别乡几千年,但村中仍保留着西汉时代的生活习俗和劳作方式,婚、丧、嫁、娶原始古朴,被专家学者誉为"绝无仅有"的汉代历史文化景观。<br>王昭君,名嫱,字昭君。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或明妃。汉元帝时被选入宫,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作为汉朝属国的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入京朝贡并自请为婿,昭君自愿请行,远嫁匈奴,为民族间的亲善友好作出了贡献。入匈奴后,被称为宁胡阏氏(皇后)。<br>昭君村(自然村)背靠纱帽山,前临香溪河,村中绿竹环绕,庄稼一年三熟,可谓水秀山奇,地灵人杰。全村共有人家70余户300多人。据统计,这300多村民中一半以上是王昭君的侄孙后裔。<br>昭君村历史文化遗存非常丰厚,村中还保存有梳妆台、楠木井、娘娘泉、王字崖、昭君古宅遗址、昭君浣纱处、琵琶桥等数十处昭君旧址遗迹 <div>中国最美水上公路:湖北古昭公路。</div>玉带浮水面,蜿蜒入深山。在湖北宜昌,幽深的峡谷之间隐藏着一条公路,它漂浮在墨绿清澈的水面上,蜿蜒曲折,从高处俯瞰宛如一条长长的碧池玉带,又恰似一条游龙,盘桓蜿蜒在香溪河上。穿行于碧波之上,气势恢宏,震撼无比!与四周的青山、溪流构成了一道独特、和谐、亮丽的风景,博得众人赞誉。山美、水美、桥美,融合在一起更美,实现了人类工程与自然美景的和谐统一。令人惊艳叫绝,美不胜收!被誉为“中国最美的水上公路”!<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