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互换”是面照妖镜》

应宁

最近两周孩子的周末作文主题都是“角色互换”:第一周是体验家务劳动和爸爸妈妈的工作,第二周是反过来唠叨爸爸妈妈的不良行为——就像平时家长唠叨他一样。孩子写在纸上的表现比我的预期要好很多——这两周正好日程比较满,作文又一直是孩子相对的“弱项”,我以为他又会像以往那样天马行空写一通就算完事,事实证明,并非如此。 第一周写家务劳动和体验我的工作。虽然那个周末他并没有像写在纸上那样通盘实践,但我读下来后,发现他对扫地、拖地、洗衣服、做饭这些日常家务确实了然于胸;日常在我打包发货时他在一旁帮忙递剪刀、粘胶带更是不在话下,一起去网点拖包裹也是常有的事。虽然他比较内敛,几乎没有口头表达过“爸爸,你辛苦了”,“妈妈,我爱你”诸如此类的甜言蜜语,字里行间却依然能够感受到他都暗暗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从中投射出来的,是我们作为家长,要更懂得放手,让孩子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家务劳动中来,体验爸爸妈妈的工作环境和方式。因为这不止是“干活”、“锻炼孩子的能力”,也是非常好的亲子互动和相互滋养的方式。终有一天孩子会独立,会远走高飞——当他在某个瞬间回想起自己小时候某年某月某一天和爸爸妈妈相处的场景,无论此刻有多狼狈,当一切成为回忆的时候,相信都是甜蜜和温暖。这也是我们传承给孩子无比宝贵的“家庭温馨密码”。 第二周写的是唠叨爸爸妈妈的不良行为——就像家长平时唠叨他一样。读下来,我只感到脸上火辣辣的惭愧。因为就像他在文中表达的那样,我平时吼他坐姿不够端正、没有好好保护眼睛,也正是我被他揪出来的“缺点”——我被他抓了个现行!所谓“言传身教”,就是自己用实际行动先做好榜样,而不是光知道手指头对着他颐指气使。“上梁不正下梁歪”,自己没有做到的事情,一天到晚要求他怎样怎样,就算孩子心里明白“你是为我好”,就算屈服于“家长”这个身份的淫威,勉强听话照做,效果势必大打折扣。 我不太肯定是因为过于自信还是事实如此,赖念真在我自己眼里确实已经算比较优秀的孩子:他非常自觉自律,每天要做什么事,自己安排得明明白白,做作业基本是不需要监督的——当然,坐他跟前,效率自然更高(此刻,满屏幕都是老母亲无奈的眼神);也非常热爱学习,无论书本知识还是动手实践,都充满求知的渴望,热情满满;也非常喜欢阅读,只要不是体育运动,他的休闲方式就是看书或者拼搭乐高。另外,也懂得承担责任、分得清是非曲直、有大局观,是善良、热心、随时都能和小伙伴们玩到一起的小暖男,道德品质几无瑕疵。缺点自然也不少,比如“把字写好点”,是已经念了整4年的经,按照目前情况,还得继续念下去…… 之所以说“角色互换是面照妖镜”,照出的,是身为家长的不足,需要给到孩子更多高质量的陪伴,更多循循善诱的耐心,而不是冷着脸坐跟前,眼睛盯着手机,心里想的是“还不赶紧给我把作业写完?!” 事实上,从上学期开始,我就有诚惶诚恐的感觉,知道自己原先做得很不够,更清楚再也不能糊弄下去:已经四年级了,学习的压力会更大,身体素质没跟上的恶果会开始显现,没养好的学习习惯会付出巨大代价。而这一切,根源在于家长的懈怠,耽误的却是孩子的学习、自信、乃至未来的求学道路。责任重大,需谨慎对待。毕竟,孩子一生也只有一次做小学生的机会。所以,相对来讲,我也比原先进步了点:放学回来,会和孩子有更多作业上的互动,会去翻翻本子和试卷准确率行不行,订正了没;会督促着孩子做运动,努力把身体锻炼得更强壮;周末尽可能安排“文化行走”活动,去真切地触摸到文化和历史,用脚步丈量南京这座我们生活着的城市,既增长见识又锻炼身体,也更融洽了亲子关系。 然而真正落实到细节处,却依然有那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特别是“我认为好的”和“孩子能接收到的”,不完全是一回事,就更加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所以说,这个“角色互换”,换的不止是孩子的行为,更需要换换家长的思维。 孩子是好孩子,有幸在咱们这所好学校,更有幸得到真正懂教育、有爱心老师的教导。作为孩子妈妈,虽“好妈妈”道路漫漫,努力“脱胎换骨”,不求“得道成仙”,起码定个小目标——早点回到人间,不再做“妖怪”!

孩子

家长

爸爸妈妈

唠叨

互换

家务劳动

角色

学习

照妖镜

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