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您好,很高兴继续和您一起学习党史。党的十四大以后,随着市场化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新一轮改革大潮迅速兴起,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然而,增长速度虽然较快,但是由于经济增长主要不是依靠技术进步而是依靠高投入实现的,因而从1992年下半年开始,经济生活中便显露出失衡的苗头,到1993年上半年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的现象就更加突出起来。对此,中共中央及时抓住苗头,以积极态度采取了疏导的方针。</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七十二、经济发展实现“软着陆”</b><br data-filtered="filtered"></h1> 1993年4月1日,中共中央召开的经济情况通报会要求各地全面、正确、积极地贯彻邓小平几次谈话的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做到既加快发展,尽力而为,又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避免大的起伏,避免大的损失,把经济发展的好势头保持下去。<div> 5月9日至11日,江泽民在上海主持召开的华东六省一市经济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提出:要把加快发展的注意力集中到深化改革、转换机制、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上来。5月9日,江泽民给国务院领导同志写信,强调要抓紧时机解决当前经济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否则,解决问题的时机就会稍纵即逝,倘若问题积累,势必酿成大祸。此外,在研究推进投资、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改革时,中央都提出了加强宏观管理的要求。<br></div><div> 为落实中央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在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主持下,国家计委组织7各部门奔赴全国14个地区开展调查,并会同国家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起草了加强宏观调控的16条意见。<br></div> 从1993年5月下旬至6月初,中央连续召开会议,研究解决经济过热、加强宏观调控的措施。6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意见》。《意见》从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整顿金融秩序为重点,提出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16条措施,同时指出在解决问题时需要把握三点:一是要统一思想认识,坚持从全局出发,从长远的持续发展出发,协调行动步伐,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二是要着眼于加快改革步伐,采取新思想、新办法,从加快新旧体制转换中找出路,把改进和加强宏观调控、解决经济中的突出问题,变成加快改革、建设社会主义体制的动力;三是主要运用经济办法,也要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和组织措施。 为贯彻落实《意见》提出的16条措施,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7月间连续召开了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全国财政、税务会议,提出了两个“约法三章”、金融系统的“约法三章”是:立即停止和认真清理一切违章拆借,已违章拆出的资金要限期收回;任何金融机构不得擅自或变相提高贷款利率;立即停止向银行自己兴办的各种经济实体注入信贷资金,银行要与自己兴办的各种经济实体彻底脱钩。财税部门的“约法三章”是:严格控制税收制度;严格控制财政赤字,停止银行挂账;财税部门及所属机构,未经人民银行批准,一律不准涉足商业性金融业务,所办公司要限期与财税部门脱钩。<br> 这次宏观调控,除采取必要的行动手段和组织措施外,主要着眼于运用经济、法律手段来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从加快新旧体制转换中找出路,把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变成加快改革、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动力。经过三年的努力,宏观调控取得显著成效。这次宏观调控,成功地抑制了通货膨胀,同时保持了经济增长的较快速度,实现了从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到高增长、低通胀的“软着陆”,避免了经济大起大落,也为后来抵制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打下了基础。 在加强宏观调控和深化改革过程中,“八五”计划提出的主要指标完成或超额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八五”期间,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3%,1995年达到61130亿元。原定2000年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提前五年实现。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3%,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2.2%,产品结构调整加快。对外开放的总体格局基本形成。进出口总额累计超过1万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占70%,投资结构有所改善。1995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736亿美元。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扣除物价因素,“八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4.3%。1995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正式实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br> 下次,让我们来了解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等多项发展战略的情况。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