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基于数学文化的小学数学“数概念”教学研讨会之研思并行 文化育人及课例评析

筵宾镇中心小学 王金萍

<p class="ql-block">微风不燥,时光正好,研学正当时。3月31日,山东省基于数学文化的数学“数概念”教学研讨会第二天,筵宾镇小学数学研学会场座无虚席,倾心聆听。</p> <p class="ql-block">会议开始,谢毅老师以“研思并行 文化育人”为主题,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本次课例研究的实践过程。团队从为什么课标要分两点学段、分两次来学习分数和小数的概念作为困惑点与出发点,反复地去研究课标、深挖教材、分析学情、钻研数学文化,依托专家的引领,聚焦文化,反思改进,目标是通过抓住数学本质,注意知识之间的前勾后联,提高教师及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促进知识点的无缝衔接。从而实现:两个改变,两个提升,一个习惯。(即<span style="font-size: 18px;">教研方式和育人方式的改变,教师专业水平和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学生用数学思维进行思考的习惯。)</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两个研究团队基于数学文化分别对《认识几分之一》和《分数的意义》两个课例从课堂观察及前测、后测进行了评析:</p> <p class="ql-block">史宁中教授在《漫谈数学的基本思想》中提到:数学文化就是数学的形态表现,可以包括:数学形式、数学历史、数学思想。其中思想是本质的,没有思想就没有文化。</p> <p class="ql-block">基于数学文化的课堂观察通过对从数学文化的内涵、数学文化的类型、数学文化的运用水平及数学文化的功能四个方面的深入分析,确立了课堂观察的意义,并从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两个角度形成观察表,全方位分析,体现了课堂观察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史宁中教授在《数学基本思想18讲》中讲到,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使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从而培养抽象思维;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从而锻炼推理能力;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从而建立模型思想。</p> <p class="ql-block">从前、后测角度,基于数学文化课例评析的价值所在:通过前测的数据分析,找到学生起点,确定教学目标;通过书面测试、访谈、问卷多种形式的后测,对比分析相关数据,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找准学生的困惑点,改进教学设计,实现对学生生长点与延伸点的把握,从而构建更高效的数学课堂。</p> <p class="ql-block">数学文化视角下的分数、小数概念分析从三方面展开叙述:</p> <p class="ql-block">通过对分数发展历史的概述,为大家<span style="font-size: 18px;">详细阐述</span>了分数概念的历史序、教材序、心理序及教学序</p> <p class="ql-block">从数学史的角度重构小数的意义,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小数的意义,把握小数的价值,用十进制计数法和“数是数出来的”等更为核心的本质统摄了整数、小数、分数三者之间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大观念是对数学学习至关重要的观念的陈述,是数学学习的核心,能够把各种数学理解联系成一个连贯的整体。</p> <p class="ql-block">基于大观念的课例分析:分别从分数、小数的不同点与相同点的对比出发,从分析教材中的大观念到分析教学目标、再到教学设计的分析</p> <p class="ql-block">在大观念的统领下确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上课、磨课,在课中进行课堂观察,课后进行后测不断反思改进,进行再设计最后整理过程性资料,形成完整的课例资源</p> <p class="ql-block">同时,团队还为教师们展示了数学文化下基于大概念的课例研究框架</p> <p class="ql-block">最后贺老师对四个团队进行了精彩的点评:济南市的各团队紧扣数学教材,关于数学文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整理,对数学文化的教学进行了有效的实践,对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推动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发展提供了研究方向及方法。希望我们的教师由专业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发展。郭老师还讲到:学校的样子,就是教师的样子;教师的样子,就是学生的样子;学生的样子,就是未来学校的影子;未来学校的样子,就是教育的样子!</p><p class="ql-block">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势在必行,让我们借助专家们的引领,向上、向深、向更远处迈进,那定是新教育的样子!</p><p class="ql-block"><br></p>

数学

文化

教学

课例

小数

分数

教师

课堂

学生

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