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湖公园有16座桥,你走过吗?

墨牛

<p class="ql-block"> 玄武湖公园位于南京市玄武区,东枕紫金山,西靠明城墙,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湖泊,也是中国仅存的江南皇家园林和江南地区最大的城内公园,被誉为"金陵明珠"。玄武湖古名桑泊、后湖,已有两千五百年的人文历史,其人文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六朝时期辟为皇家园林,明朝时为皇册库,均系皇家禁地,直至清末举办南洋劝业会时,开辟丰润门(今玄武门),玄武湖辟建为公园,成为中国最早的公园之一。</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历史上,称玄武门的城门不止一座。历代宫殿的正北门,大都叫"玄武门"。"玄武"一词有北方含义,历史已相当悠久。早在先秦时期,古人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形象为龟蛇合体)这四方之神作为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代称。因此,"玄武门"成为北门之名,是很寻常的。奇怪的是,如今国内唯一存世的一座玄武门一一南京玄武门,却并非朝北,而是朝西,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此门本不叫玄武门。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端方奉旨举办"南洋劝业会"。为了方便中外宾客游览玄武湖,他决定在靠近劝业会会场的明城墙上开一座新城门。最初命名为"丰润门"。这座城门的开辟,标志着玄武湖正式成为近代意义上的"公园"。1928年7月,《国民政府第六十九次委员会议决议》,丰润门正式更名为"玄武门"。取意是:"玄武湖泽被民生,玄武门名副其实。"由此可见,当时南京玄武门的命名,并未考虑"玄武"一词自古以来的方位含义,而是因湖名而命名。1929年4月,南京市长刘纪文函请民国要人题写各城门匾额,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先生应邀题写了"玄武门"三字。</p> <p class="ql-block">蔡元培题"玄武门"三字。</p> <p class="ql-block">玄武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四大神灵之一,玄武为龟蛇合体,因此被视为吉祥长寿的瑞物,玄武神在民间也香火旺盛,备受推崇。这可能是南京人喜爱玄武湖,并衍生出玄武门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玄武湖是南京著名的风景区之一,它有悠久的历史,现存许多文物史迹。玄武湖,古代叫做桑泊,别名有北湖、后湖、蒋陵湖、秣陵湖、昆明湖、练湖、元武湖等。玄武湖公园总面积为4.73平方公里,湖水面积为3.68平方公里。湖中有五洲,为环洲、樱洲、梁洲、翠洲、菱洲。五洲之间有11座桥堤相连,这11座桥是台菱桥、观山桥、听水桥、菱桥、月影桥、樱桥、莲桥、白桥、芳桥、翠桥和旭桥;环湖还有钟毓桥、十里长堤桥、芙蓉桥、碧莲桥、和平桥等5座桥,走完这16座桥,便可领略玄武湖的历史人文与自然风貌。</p> <p class="ql-block">出玄武门就是著名的玄武湖景区,向右转,沿城墙寻去,有一景点一一玄圃。玄圃始建于齐永明年间(公元483一493年),改建于梁(公元502一557年),为梁昭明太子萧统私园。地在"合城北堑″,太子于园中建亭馆,凿善泉池,邀请名人学士泛舟湖上,游咏其间,并编著《文选》,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最著名的诗文选集,《文选》为后人研究六朝以前的文学史保存了重要的资料,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自隋灭陈,毁建康城以来,古玄圃已难觅踪迹。玄武湖为古都南京之明珠,曾为六朝宫苑,与宫城(台城)相连结。现景点以玄圃之名,意在循慕昭明太子"山水有清音″之自然审美观,纪念他在我国文学史上的贡献,展示六朝烟水文化之神韵。</p> <p class="ql-block">沿城墙边的这一段环湖路,是一段3.5公里的樱花大道,种植有20个品种、3000多棵樱花,每年3~4月樱花盛开,繁花似锦。风吹过,会有片片花瓣飞舞。</p> <p class="ql-block">走上第一座桥一一台菱桥,便进入菱洲。菱洲,因这里过去多产菱角故名。</p> <p class="ql-block">站在台菱桥上,眺望两侧秀丽风光。右侧钟山巍峨,湖光粼粼,九华玄奘之塔矗立湖畔。</p> <p class="ql-block">左侧可见鸡鸣古寺与逶迤古城墙。现代化的紫峰大厦高耸云天,俯瞰古城南京。</p> <p class="ql-block">走上第二座桥,这是两座造型相同的桥之一,是观山桥。两座桥之间由长堤相连。</p> <p class="ql-block">这是观山桥与听水桥之间的长堤。</p> <p class="ql-block">走过第三座桥一一听水桥。走过听水桥,便来到玄武湖菱洲生态乐园。</p> <p class="ql-block">这菱洲生态乐园的前身,原是玄武湖菱洲动物园的园址,这里的动物园饲养的动物种类最多时已达146种2700多只。年游人量平均为200万人,日均游人量为6000人左右,在全国的动物园中位列前。因为菱洲动物园的面积实在太小,四面环水的环境对动物的健康生长也十分不利,自然环境制约了它的发展。1998年9月,这个开放了44年、接待过8000多万游客的动物园闭门搬迁,迁址到迈皋桥的红山新址,建成红山森林动物园。红山森林动物园条件优越,它北眺幕府山,东望紫金山,南临玄武湖,规划面积93万平方米,有台地、坡地和谷地,森林覆盖率在80%以上,展馆面积在8万平方米左右,仅占总面积的9%,动物之间的干扰大大减少,活动范围也增大了。现在,这里改建的菱洲生态乐园,成为孩子都游玩向往的地方,是儿童们乐此不疲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曾经的动物园,儿童最向往的游览之处。</p> <p class="ql-block">走过第四座桥一一菱桥,迎接我们的是月季园。每年4月中旬,月季园内月季花儿相继盛放,争奇斗艳,引得游人纷至沓来,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这是第五座桥一一环洲上的月影桥,便来到樱州。樱洲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玄武湖栽植樱桃的历史,远在六朝时已有相当规模,故有"六朝烟水最迷人,玄武樱桃可染唇"之说。康熙帝第五次南巡驻跸江宁织造府,织造府的主人曹寅,即大名鼎鼎的《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派人连夜前往玄武湖釆摘樱桃进献给康熙帝,康熙一见十分喜悦,即说:"先进皇太后,朕再用。"随即差官限24个时辰内将樱桃送到北京。从此玄武湖樱桃成为宫廷供品,故而得名。据《中国温带果树分类学》载:东塘、银珠、垂丝、细叶、青叶这五个主要的樱桃品种,均产自玄武湖。尤其是东塘,果大而味美,为樱桃中的上品,它的原产地就是南京玄武湖。因此,玄武湖的樱桃极受游人喜爱,前来赏樱尝鲜的人络绎不绝:"暮春之时,殷红满树,其色绚烂可爱,至果熟时,以小篮盛之出售,其味甘甜鲜美,游湖人多整篮争购。"(清丶张通之:《白门食谱》)1934年朱自清曾来此一游,并在《南京》中写道:"湖上的樱桃最出名,樱桃成熟时,游人在树下现买、现摘、现吃,谈着、笑着,多热闹的。"由于历史的原因,如今樱洲的樱桃巳被大片的樱花所取代,让游人误以为樱洲之名是樱花树多的缘故。</p> <p class="ql-block">樱洲长廊始建于1954年,304米长。此建筑所有的柱、梁、栏杆,在当时都保持竹木外皮的本色,廊顶覆盖厚实的茅草,古拙中不失妙趣,粗俗间赏到雅兴,颇受游人的称赞。但由于它经不住风吹日晒和虫蛀,终于在1959年被大风刮倒。1964年,经重新设计,在原址上改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遂成今貌。樱洲长廊依稍高的地势而筑,北侧临水,栏外是莲花港景区;南侧为一字排开的友谊树,均为国外友好城市的代表团栽植。此外便是绿草如茵的广场。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在晨昏晴雨时节,在此徜徉都能领略到湖光山色、绿荫浓浓的景色,仲春更似在繁花丛中穿行,令人眼花缭乱、身心愉悦。</p> <p class="ql-block">曾经的樱洲长廊</p> <p class="ql-block">穿过第六座桥一一樱桥,走上环洲。环洲,因洲形屈曲、环抱樱洲而得名。洲上古迹众多,观音石和郭璞墩最为著名。</p> <p class="ql-block">郭璞墩为东晋著名文学家、科学家郭璞的衣冠冢。郭璞为山西闻喜人,博学多才,善于阴阳卜卦之术。郭璞生活的年代,正值"王与马,共天下"的东晋初年,战乱频仍,社会混乱。为避战祸,郭璞结亲朋好友数十家南迁江东,为王导所器重,后又受到晋元帝的赏识,被任命为著作佐郎,迁尚书郎。郭母去世后,郭璞辞职守孝、尽孝,被大将军王敦起用为记室参军。公元322年,王敦以"清君侧"起兵谋反,遭到郭璞的反对,王敦请郭璞占卜一下此举的成败,郭璞直言不讳道:"无成。"王敦不悦,问自己寿命几何,郭璞说:"明公起事,祸必不久;若住武昌,寿不可测。"王敦恼羞成怒,将其杀害。应该说,王氏、司马氏之间的这场争斗,是皇室与世族之间的权力之争。但由于司马氏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统一政权,在当时内忧外患的情势下,维护司马氏的统治实际上就是在维护着国家的统一。饱受战乱之苦的郭璞用卜筮的形式反对分裂、捍卫统一,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王敦叛乱平定后,郭璞这位正直的文化名人被追赠为"弘农太守"。明嘉请皇帝钦仰他一身正气,下旨在此墩上设圣谕亭,供人凭吊。</p> <p class="ql-block">1996年9月的一天下午,家居山西闻喜的一家祖孙三代,走进了玄武湖。 他们是郭璞的52、53、54代孙,是受山西郭璞研究会的委托,前来寻访郭璞墩的。他们找到了公园的玄武湖史研究专家,顺利登上了墩顶,在祖先的衣冠冢前,用摄像机录下了一切,而且徘徊良久,泪眼婆娑,感慨万端。他们的祖先不仅值得他们怀念,而且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景仰。</p> <p class="ql-block">郭璞塑像。</p> <p class="ql-block">郭璞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环洲上的"假山瀑布"景区的"童子拜观音"石。"观音石"高5.3米,连基座高6.15米,宽80一90厘米,这块石头具有太湖石"瘦、透、漏、皱"的典型特征,从侧面望去,它顶部弯垂,形态颇似观音。产于太湖一带的奇石,经过千百年来的辗转运输,存世已不多,象"观音石"这样的巨型太湖石,则更为寥寥,其价值可想而知的。提起奇岩异石,就会令人想起北宋时有名的"花石纲"。昏庸腐败的宋徽宗嗜石成癖,为修建"寿山艮岳",特命朱冲、朱缅父子专程到江浙一带搜集,用船队运往京城。徽崇每得一块奇石皆欣喜之至,对特秀者,甚至予以封侯、赐金带。直到北宋灭亡,"花石纲"才告结束。未及起运或沿途散失的太湖石便流落各地,幸存的巳不多。"观音石"原为北宋花石纲遗物,明初被收入中山王徐达府中,1954年由全福巷迁至此处。</p> <p class="ql-block">观音石</p> <p class="ql-block">第七座桥一一莲桥。从环洲通过莲桥走上樱洲。</p> <p class="ql-block">第八座桥一一白桥,樱洲通往环洲之桥。喇嘛庙和诺那塔矗立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环洲东北端,在绿柳掩映之中,荷塘白桥之旁,矗立着一座九级六面钢筋水泥宝塔和一座单檐歇山式殿堂,这就是俗称的喇嘛庙和诺那塔的著名建筑。宝培形制古朴隽秀,有唐宋风格。底座四周用水泥栏杆圈护,开六面石阶,供人上下。底级六面,四面镌刻碑文,有2114字,系民国元老、国民政府司法院长居正所撰并书的《普佑法师塔碑铭》,为汉隶体;铭文上还镌刻着"诺那传"三字,系藏文。其余两面为圆洞小门,原可让人出入,现已封闭。塔壁白色,每级塔檐置绿色琉璃短筒瓦,各面都有一圆形小窗,虚实相间。塔内无梯可攀,但有一石柱,上书"诺那呼图克图之塔"数字。喇嘛庙面阔三间,圆筒瓦压顶,琉璃碧瓦殿脊,上有蛮吻、鸱吻、骑鸡老道、螭等,栩栩如生。殿堂四壁各嵌以菱形格子窗棂,形制古朴。正面为三道圆门,门前为水泥丹墀,东面壁下方嵌有碑石,上书"中华民国二十六年三月二十七日一一诺那师佛纪念塔庙奠基一一弟子柏文蔚等敬立"数十字。</p> <p class="ql-block">喇嘛庙面阔三间,圆筒瓦压顶,琉璃碧瓦殿脊,上有蛮吻、鸱吻、骑鸡老道、螭等,栩栩如生。殿堂四壁各嵌以菱形格子窗棂,形制古朴。正面为三道圆门,门前为水泥丹墀,东面壁下方嵌有碑石,上书"中华民国二十六年三月二十七日一一诺那师佛纪念塔庙奠基一一弟子柏文蔚等敬立"数十字。诺那其人:诺那呼图克图("呼图克图"系蒙古语,意为"有寿的人",是清朝中央政授予藏族和蒙古族地区喇嘛教大活佛的称号),本名逞列匠磋,西康省人,生于1865年5月,死于1936年5月。诺那曾担任蒙藏委员会委员、立法院立法委员,还是西康建省委员会委员、中国国民党选任中央候补执行委员、中国菩提学会副委员长、中国佛教协会监察委员、中国佛学会名誉理事长。诺那是一位爱国爱教的藏传佛教领袖,他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的意愿是始终如一的。诺那是第一位将藏传佛教传到内地的大喇嘛,至今他在台湾及海外的弟子还有十余万人,影响十分深远。</p> <p class="ql-block">环洲上的"风荷苑"楼宇夜景。</p> <p class="ql-block">环洲上的莲花广场,拥有国内景区规模较大、品种较全的大型水景表演。</p> <p class="ql-block">大型水景表演。</p> <p class="ql-block">第九座桥一一芳桥,连通环洲和梁洲,始建于明弘治年间,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梁洲,因传说梁昭明太子曾在此建有"梁园",故称梁洲。</p> <p class="ql-block">梁洲在玄武湖的西北,面积8.81公顷,是玄武湖五洲中开发最早、景点最多、历史文化积淀最为深厚的一个洲。</p> <p class="ql-block">秋天,银杏叶落满梁洲,似黄金铺地,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釆纳了户部尚书范敏的建议,"诏天下府、州、县编赋役黄册"。规定以户为主,详列丁口、事产、乡贯、名姓等具体情况,作为征收赋役的根据。由于送户部的一份要用黄色纸张做封面,更由于"黄"字在明代之前已含有户口版籍之意,故将这种册籍称之为"黄册"。呈送到户部的黄册数目是十分庞大的,放在哪里为好呢?朱元璋经过一番认真的考虑,选中了"周遭四十里,中突数洲……诚天造而地设者也"的后湖。他认为这里既有高大城垣以为险,又有广阔湖面以为阻,是宁静安钅的场所,对黄册的妥善保存最为有利。于是,他下令在后湖设立"黄册库",并征调工匠在梁洲建设库房。从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61年)开始,直到明末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最后一次编制黄册止,在260多年的时间内,玄武湖几乎与世隔绝,成为一代禁地。</p> <p class="ql-block">在南京,有个与后湖黄册库有关的流传很广的民间传说,即"毛老人庙"的故事。传说在明朝初年,后湖有个靠打鱼为生的孤苦伶仃的老人,人称毛老人。有一天,城里传来消息,说皇帝朱元璋看中了后湖这块风水宝地,要在湖中建造黄册库,还要把湖上的渔民统统赶走。湖民们听到消息十分着急,纷纷前来与毛老人商议,并公推毛老人去找朱元璋说理。毛老人答应了。他到了皇宫,见到皇上,说:"玄武湖里老鼠太多,成群成阵,乱啃乱咬。皇上要在湖中盖册库,不怕黄册被老鼠咬坏?"朱元璋一听,觉得是个问题,便问毛老人该怎么办。毛老人说:"换个地方!"朱元璋舍不得,他心里盘算:玄武湖是东挑西选才选中的地方,哪能随便换呢?忽然,他眼珠一转,嘿嘿冷笑道:"老人家,你不是姓毛吗?`猫′可是能镇鼠的呀!"毛老人大吃一惊,说:"皇上,你,你想干什么?"朱元璋走下宝座,故作亲切地说:"毛老人,你打鱼一生,累死累活,沒过一天好日子,我封你当个黄册库总监吧!"毛老人心想:这朱麻子真毒辣呵!想借我的手去驱赶乡亲,我才不上你的当呢!毛老人连连说:"不不不,我不能干!"朱元璋鼻子里哼了一声,脸一转,不睬他了。立刻几个武士走过来,把毛老人一挟送出宫外关起来。第二天,一队人马开进玄武湖。眨眼问,湖民的房屋被火点燃了,大人哭,娃娃喊……黄册库破土动工了。毛老人因为不肯当总监,被关在一问地窖里,过了十来天,活活饿死了。黄册库完工了,朱元璋率文武大臣前来查看,得知毛老人已死,动了恻隐之心,就吩咐说:"这里造一座毛老人庙吧,多供点香火,也好让他给我镇镇湖上的老鼠。"从此,梁洲上就有了一座毛老人庙。明朝末年,清兵打进南京,放火烧掉了黄册库和毛老人庙。后来重新建造时,在庙前挖出一副铜钩,据说是毛老人的帐钩子,有人就掏了一口井,取名叫"铜钩井"。这井现在还在。传说中的"毛老人庙"就是今天"古湖神庙"的前身,这也是清代湖民的主意。他们借囗"猫(毛)能镇鼠,亦能食鱼",要求把毛老人庙改称"湖神庙",得到了官府的批准。湖民心目中的英雄"毛老人"就这样成为了庇佑他们的湖神。</p> <p class="ql-block">这是那口"铜钩井"。</p> <p class="ql-block">览胜楼位于梁洲北端,始建于六朝,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新军统制徐绍桢重建。当时是徐绍桢邀集文人雅士联吟结社之所,称为"湖山览胜楼"。该楼重檐斗拱,图案彩绘,为二层四角攒尖式建筑。 徐绍桢举人出身,1904年任两江兵备处总办,负责训练新军。1905年任九镇统制。他倾向革命,因此,他的第九镇不仅吸引了一大批如赵声、柏文蔚、熊成基、倪映典这些著名的革命党人,而且他率先响应辛亥起义,被推举为"江浙联军总司令",成为辛亥革命的主帅。孙中山赞誉他是"开国元勋"。</p> <p class="ql-block">友谊厅位于梁洲北端,面积180平方米。初名"涵碧轩",是汪伪政府与国民政府接待上宾之所。解放后,用以接待中外嘉宾之用,曾接待过许多中外名人。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朱德、邓小平等均在此驻足休息和接见省市领导人。文革中改名"友谊厅"。</p> <p class="ql-block">闻鸡亭 位于梁洲北端,重檐四边。南朝时,齐武帝萧赜喜欢打猎,曾数次到琅琊城(今迈皋桥一带)打猎,常有万余宫女夜起梳妆跟随。拂晓,齐武帝射雉至玄武湖北埭,鸡刚开始叫,因此在这里建了一座闻鸡亭。李商隐诗曰:"玄武湖中玉漏催,鸡鸣埭口繡襦回。"</p> <p class="ql-block">长城抗战纪念碑旧址 一九三三年一月,日军侵犯华北,中国守军奋力还击,长城抗战爆发。时任国民革命军十七军军长的徐庭瑶将军,主动请缨,率部奔赴北平古北口抗日战场。三月十日,徐庭瑶部投入战斗,战事一直持续到五月十九日。徐庭瑶部凭借血肉之躯与劣势装备,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阵亡五千四百余人,伤万余人。敌亦被毙二千余人,狠狠打击了日寇嚣张气焰。此役为"激战中之激战"。 一九三五年五月,徐庭瑶倡议,在玄武湖梁洲建造了"陆军第十七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俗称"四方碑亭")。据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徐庭瑶将军》一书记载,"陆军第十七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外面有亭,碑亭四面有墙,墙上有门。碑身正面鐫刻有徐将军亲自手书的碑文,碑文约一千八百字,全文介绍了十七军长城抗战之惨烈。背面则镌刻着十七军在长城抗战中殉国的近百名营长以上军官名单,"以垂永远"!一九六五年,此碑被炸毁。现在陆军第十七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旧址处设立此石碑以告将来,抗战忠烈永垂千古,谨以纪念。</p> <p class="ql-block">第十座桥一一翠桥。走过翠桥,来到了翠洲。翠洲位于玄武湖东,因洲上修竹亭亭,雪松如盖,翠色浮空,故名。洲上风光幽静,别具一格,长堤卧波,绿带缭绕,苍松、翠柏、银杏、淡竹、梧桐,构成了"翠洲云树"的特色,是赏绿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20年代,国民党中一批曾留学日本学习军事的同学(这些人后来大都在国民党政府担任要职),为联络情谊、纪念过去,共同发起组织了"留日陆海空军同学会"(又称"留东同学会")。会址设在玄武湖的翠洲,盖了一座大楼作为会所。解放后,房屋划归江苏省交际处使用,这里成了招待重要人物的场所,陈毅等同志多次在这里休憩、活动。1977年,省政府又将大楼拨给南京书画院使用。</p> <p class="ql-block">第十一座桥一一旭桥。走过旭桥,便走出翠洲,来到环湖路上。</p> <p class="ql-block">环湖还有5座桥一一钟毓桥、十里长堤桥、芙蓉桥、碧莲桥、和平桥,沿途还有许多历史遗迹和秀丽风光。</p> <p class="ql-block">从台菱桥旁走上环湖路,有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一一武庙古闸。古老的城墙旁,顺着墙梯走下去,有一巨大的水闸,它在夏季浓荫蔽日的花木下,清脆的鸟鸣伴着哗哗进闸的湖水,一幅世外桃园的景象。武庙闸环境清幽,三藏塔、药师佛塔遥对东西,鸡笼山、覆舟山隔墙相望,在此游览,极易发思古之幽情。</p> <p class="ql-block">武庙古闸初建于明洪武年间,但它的历史却可以追潮到六朝时期。东吴宝鼎二年(公元267年),孙皓在此开城北渠引后湖水流入新宫,巡绕殿堂。刘宋大明三年(公元459年),又在此作"大窦"引湖水入华林园内天渊池,沟通宫内诸溪,使水长流不断。朱元璋建造南京城时一并设计、建造了该大闸,时称"通心水坝"。清同治时期,位于现南京市政府大院内的府学旧址改做武庙,此大闸在武庙后,遂更名为"武庙闸"。</p> <p class="ql-block">武庙闸的工程设计在当时为世界一流水平:长达40米的进水槽弯弯曲曲,减缓了入闸口湖水的流速。高达数丈的闸槽以及总长143.9米的隧道,全由管径为0.92米的铜管(每节长0.85米,共103米)和铁管(每节长0.82米,共37米)组成,显得十分坚固。隧道中还有一把随水流不断旋转的镞刀,能斩断杂草,不使水路堵塞。闸身长宽各7.5米,方井深8.5米,穿城隧道称为"灵福洞"。临闸口上方城肚内,还有砖砌瓮室,高约2.5米,有3间居室大小。1971年,100多节铜管与铁管被拆除,换成水泥涵管,并增加一个直接进水口。</p> <p class="ql-block">清澈的湖水从武庙闸口急速流入城里。 今天的南京市区以紫金山、富贵山、覆舟山、鸡笼山、北极阁一线山地为界,南部为秦淮河水系,北部为金川河水系。玄武湖属于北部水系,而连通南北水系的节点就是武庙闸。玄武湖湖水通过武庙闸后,经珍珠河抵达珠江路浮桥后,沿着五代十国时期的杨吴城壕一直向东,再经过南唐时期的竺桥,一路向南,最终在淮清桥桃叶渡一带,汇入十里秦淮。</p> <p class="ql-block">赤身铁和尚坐镇武庙闸口,捉拿水怪。</p> <p class="ql-block">武庙闸右侧的环湖路上,高耸绵延的古城墙,在茂密的树林里,长满紫萼、鸢尾、万年青、石蒜、吉祥草等耐荫植物,静谧而幽深。</p> <p class="ql-block">步骑十万"阵于玄武湖",楼舰五百"出于瓜步江"。南朝陈代大建十一年(公元579年),南朝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水陆阅兵在玄武湖举行。</p> <p class="ql-block">古阅武台建于玄武湖南面,位于解放门至太平门之间的环湖路边。这是一座临水而建,具有六朝风格的仿古建筑。棕色的十六根大柱支撑的亭台,凸显它的雄伟气派。传说这里曾是六朝皇帝阅水师的场所。来此凭栏眺望湖面,想见当年阅兵之壮观,不由感叹!</p> <p class="ql-block">玄武湖在古代是水军操练和阅武之地。始于东吴,盛于南朝陈,所以,玄武湖亦称练湖、习武湖。史料记载:南朝宋大明年间,孝武帝曾两次在湖上大阅水军。六朝时期历代帝王在玄武湖检阅水军有七次之多,最大一次在太建十年,陈宣帝在陆上集中十万步骑,湖上聚齐500艘楼船,在玄武湖畔列开阵势,战船浩浩荡荡,冲过湖面向长江驶去,步骑同时向钟山进发,声势浩大,震慑人心。后人诗曰:"五百楼船十万兵,登高阅武阵云生。定知战舰横瓜步,应有军牙拥石城。"而今天我们看到的玄武湖,哪里能装得下"五百楼船十万兵"?说明那时的玄武湖,水面至少比现在大一倍还不止。站在这古阅武台上,不知道你是否也能感受到当年十万水师的威武雄壮。</p> <p class="ql-block">古代玄武湖水面有多大?据现在的地貌和钻孔所发现的湖面沉积物,可以推定其最大范围:南达鼓楼岗北麓,西到今西流湾公园,东抵钟山西北麓。它表明,如今南京城北部的大部分地区,包括繁华的山西路、湖南路,交通要道中央路、新模范马路,以及南京火车站等,当时都是一片波光粼粼的湖面。</p> <p class="ql-block">第十二座桥一一钟毓桥,环湖路上的第一座桥。两侧都有无限的风光和美景。</p> <p class="ql-block">左侧是浩渺的湖水,覆舟山好似近在咫尺。</p> <p class="ql-block">右侧是艳丽多彩的花卉园,一年四季盛开着鲜花,吸引游人欣赏。</p> <p class="ql-block">第十三座桥一一十里长堤桥,环湖路上的第二座桥。走过此桥,右侧是情侣园。园中优雅的小屋座落在树丛中,如茵的草地和鲜花怒发的花丛,俊男倩女成双成对,信步于绿涛花海之中;白发老人也结伴成群,悠哉悠哉。</p> <p class="ql-block">第十四座桥一一芙蓉桥,这是环湖路上第三座桥,走过这座桥,右侧的风景有迷人的景致;左侧的景观更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第十五座桥一一莲碧桥。</p> <p class="ql-block">碧莲桥畔赏荷绝佳之处。</p> <p class="ql-block">"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p> <p class="ql-block">环湖路上的林荫道。</p> <p class="ql-block">第十六座桥一一和平桥。</p> <p class="ql-block">走过和平桥,不远处便有一玄武湖的进水口。为使湖水流动,市政府决定引长江水入水厂处理,处理过的水只比自来水少一道加氯的工序,然后,通过燕江路、中央北路、南十里长沟铺设的地下专用管线输入玄武湖,每日输入20多万吨水。</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的玄武湖曾两度遭到浩劫,一次发生在隋文帝时,另一次则发生在宋神宗时。隋文帝灭了南朝.陈之后,曾下令夷平南京城,玄武湖首度消失。玄武湖在北宋年间,湖床淤积,疏于治理,在北宋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王安石在时任江宁府尹时,他看到玄武湖占地200多顷,认为"前代以为游玩之地,今则空储波涛,守之无用",于是奏请"泄湖为田",致使玄武湖在南京地表上消失了260多年,南京城遇雨成灾的恶梦从此挥之不去。直到元末至正三年,为解决南京城北水患,重新开浚河道,玄武湖才基本上得以恢复。"泄湖为田"事件,它表现了王安石的忧国忧民和变法意识,它是主、客观原因共同促成的。当然,从长远的角度看,泄湖为田不利于生态的平衡,不利于金陵的防旱防涝,而且从今天的观点看,若玄武湖自那时始真的从南京版图上永远消失了,那我们就再没有"后湖烟柳"这一大美景了,岂不是大大的憾事!正所谓"田出麦谷所利小,湖关形胜所利大"的批评是有一定道理的。元末明初,玄武湖逐步恢复,但面积已大为缩小,其面积只是六朝时的三分之一左右了。</p> <p class="ql-block">王安石塑像及大型浮雕,表现了王安石泄湖为田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环湖路上还有两尊塑像一一李白、韦庄。 隋唐以后,南京失去了都城的地位,转而成为文人墨客的探幽怀古之地。因为南朝的灭亡为时未远,前代兴衰的教训,促人反思,令人警醒。金陵是李白钟爱之地,一生中多次前来,泛舟玄武湖、寻访台城、游览钟山,金陵山水与他的豪情水乳交融,留下了数以百计的名篇佳作。</p> <p class="ql-block">韦庄在游览金陵台城遗址后,写道:"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p> <p class="ql-block">环湖路边的杉树林绵延百米,这样的生态、天然氧吧,是人们生存发展的需要,更须爱护倍至。</p> <p class="ql-block">环湖路边的夜景一一巍巍紫金山下,太阳宫正放射光芒。</p> <p class="ql-block">玄武湖边的垂柳,最具金陵烟柳气,散发六朝古都之蕴。玄武湖栽柳的历史很长。盛唐时李白曾诗云:"昨日北湖花,初开未满枝。今看北门柳,夹道垂青丝。"到了唐末,韦庄的"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的诗句,更使后湖烟柳名声大噪。到了清代,"北湖烟柳″正式成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玄武湖垂柳达到鼎盛。环洲四岸,全是一棵棵粗壮的垂柳,"万条垂下绿丝绦",把夏日的翠虹堤笼罩在绿荫之中,环洲因此有了"环洲烟柳"的美誉。柳在中国的园林植物景观中占有重要位置,尤其是垂柳,既耐水湿,也耐干旱,细柔如丝,随风飘舞,姿态优美。它的生命力极强,严冬刚过,冰雪消融,正是乍暖还寒之际,它已抽出万缕青丝,摇曳于淡云疏雨之间。而北风呼叫的深秋初冬,其它树种已落叶凋零,它的枝条却仍旧缀着片片绿叶。</p> <p class="ql-block">南京这座"山水林田湖草"铸就的城市,1997年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2007年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2013年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2020年获得"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称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