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促进深度学习——记区二校小学数学教研组参加第十四届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展示培训活动

区二校—钱蓓莲

<p class="ql-block">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p><p class="ql-block"> 为了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3月22日上午,安源区第二学校组织全体小学数学教师线上观看第十四届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展示培训活动。</p> <p class="ql-block">  吴正宪老师从小学数学改革的正确方向,深度学习、重视“深度理解”促进融会贯通三个方面解读如何改变学习方式,促进深度学习。</p> <p class="ql-block">  老师们也全都开启“充电”模式。</p> <p class="ql-block">  采他山之石以攻玉,纳百家之长以厚己。由于十个直播间同时展示30节观摩课,老师们只能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听课学习。</p> <p class="ql-block">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优秀数学教师的精彩演绎,学到的是来自全国各省市的优质教学设计,留下的是对今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价值取向的思考。这次观摩活动,从教学的理念和观念、教学的组织和设计、课堂的教学效果方面,都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学习和思考的地方。</p> 《平均数》 <p class="ql-block">  北京大学附属小学杨崇生老师执教的《平均数》,从推荐课外书喜爱打分开始引入课堂,选取5人给一本书评分,分别为6、9、9、7、9 ,问:根据这些分数,这本书该不该推荐呢?引入猜想,进而深入提问:能否用一个数代表对书的喜爱 ?深度思考:到底该选什么数合理,为什么呢?学生动手操作试一试,结合已学统计图进行分析,用小磁石移一移,生动形象地引出平均数。</p><p class="ql-block"> 本节课,杨老师通过对喜欢的课外书评分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渗透"数形结合,化繁为简"等数学思想。通过本节课学习,我受益匪浅:在数学的课堂就该如此,引导学生抛出问题,自主合作探究,由学生自己“发现及探究”知识,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并学以致用。</p>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识》 <p class="ql-block">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刘燕老师执教的《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识》,是学生在原来对长、正方形粗浅认识基础上的一个提升,要让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形长、宽以及正方形边长的含义,并能够初步体会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联系与区别。</p><p class="ql-block"> 课程一开始刘燕老师复习了四边形的特点,从而引出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话不多说,直奔主题,让学生用喜欢的学具来拼出自己脑海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请学生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且抛出问题,为什么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它们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己说明,最后用折纸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观点。</p> <p class="ql-block"> 整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刘燕老师带领大家上了一堂手工课,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己去拼、折,自己去探索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点,调动了学生学数学、想数学、探究数学的积极性,对数学课充满了兴趣。学生自己生成了知识,学懂了数学,老师只是课题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而不是填充式的把课堂知识输入到学生脑中。</p><p class="ql-block"> 这堂课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操作及思维能力,自主学习、合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锻炼与提升。这不是“数学课”,这才是“数学课”,真是受益匪浅。</p> 《认识千以内的数》 <p class="ql-block"> 江苏无锡宁雅瑛老师执教《认识千以内的数》。&nbsp;本节课宁老师通过数小棒、方块、拨计数器的活动,形象地呈现了计数单位,达到了数形结合的效果,同时计数器拨数满十进一的演示化抽象为形象,使学生对数的认识更加深刻。在这一堂课中,老师给学生提供了很多猜想、估算的机会。宁老师通过出示一瓶黄豆让学生估算,并通过数豆神器快速验证黄豆的数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逐渐发展学生的数感。</p> 《鸡兔同笼》 <p class="ql-block"> 吴燕老师讲授的《鸡兔同笼》首先以猜测游戏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探究过程,趣味化情境问题展开依次呈现,让学生经历猜测到列表法、假设法来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同时借助多媒体以微课形式形象生动地讲授假设法的实质,有效突破难点,从学生最容易理解的画图法为基础来理解其他解答方法。</p><p class="ql-block"> 本节课在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中通过猜测、列表、假设等方法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猜测、有序思考及逻辑能力,体验假设、建模、化繁为简等数学思想方法。</p> 《分数的再认识》 <p class="ql-block"> 朱老师所教学的《分数的再认识》这节课是一节从具象认识到抽象概括的课,同时在整节课中渗透数形结合,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聚焦思维,举例归纳,逐层抽象充分表达深度,并且理解体会意义,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而非快速得出结论。</p><p class="ql-block"> 听完整节课后受益匪浅,让我感受到了我们平时在自己的教学中,不能单纯注重结论,而要实践操作,通过不断的举例,逆向思考,验证理解,再让学生总结出规律与结论!今后自己需要提升的地方还有很多,做一个永远的“学习者”。</p>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p class="ql-block">  王老师这节课首先就以游戏开场,激起了孩子们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伊始的蚂蚁吃面包屑游戏,让孩子们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自主设计纸环;紧接着在学生们了解莫比乌斯带的制作方法后,马上进行了第二次莫比乌斯带的制作。为了让学生体验莫比乌斯带只有一个面一条边的特征,王老师让学生动手刷一刷纸环的面,涂一涂纸环的边。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不禁感叹:“哇!太神奇了!”他们在猜想与验证的巨大反差中感受到了莫比乌斯带的神奇。</p><p class="ql-block"> 整堂课王老师给孩子们播下了数学种子,让孩子们充分体会到了数学的魅力和数学的乐趣。</p> 收获满满 <p class="ql-block"> 静静地听,匆匆地记,深深地思,细细地品。要想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就需要我们有“深度思考”,愿我们能像古银杏一般,越是扎根得深,才会越枝繁叶茂。</p> <p class="ql-block">图文:全体小学数学教师</p><p class="ql-block">编辑:安源区第二学校 钱蓓莲</p><p class="ql-block">审核:李艳芳 黄舒</p><p class="ql-block"><br></p>

学生

数学

正方形

老师

长方形

学习

乌斯带

深度

莫比

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