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了打破教学瓶颈,彰显教师个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快速提高,我校数学组于3月31日上午组织了高年级同课异构活动。本次承担同课异构课研究任务的是两位年轻教师——五年级的张伟老师和郑楚旋老师。</p><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活动由三个环节展开。</p> 一、备课环节 <p class="ql-block"> 教研活动安排后,我校数学组长陈华珍老师组织五六年级老师在大队部进行集体备课。</p><p class="ql-block"> 先由两位上课老师张伟和郑楚旋老师主讲上课思路和活动设计,并根据备课过程提出相应困惑。</p><p class="ql-block"> 高年级老师群策群力,李诗冠副校长、陈美琼主任、曹晓瑜,陈孝发和陈黎莹等有经验的教师,针对本课内容提出中肯建议。</p> 二、上课环节 <p class="ql-block"> 第一节课由五(6)班的郑楚旋老师执教,课题内容是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圆的周长》。 </p> <p class="ql-block"> 郑老师语速轻快,班级氛围活跃,课前准备充分,上课节奏紧然。郑老师把班级分成8个小组,先让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自学,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利用丰富的学具,让学生具体操作,使用“滚动法”和“绕绳法”,测量圆的周长,感知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学生在课堂中学的透,能通过操作内化本课知识,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p> <p class="ql-block"> 郑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海口市课堂教学指导意见中“积极展示”“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学生在轻松氛围下学习,学得开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由五(4)班的张伟老师执教,<span style="font-size: 18px;">课题内容是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圆的周长》。 </span></p> <p class="ql-block"> 张老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语言严谨,每个教学活动的过渡环节语言衔接自然,使用启发性语言牵引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张老师在教学中先让学生针对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提出猜想,接着用实物演示“滚动法”和“绕绳法”验证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即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就是圆周率π。同时让学生在操作感受“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并提出“测量法”在解决问题中更简便。张老师利用等式的性质,方程的思想,巧妙地让学生自己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张老师利用启发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有条不紊,体现了海口市课堂教学指导意见中的“限时讲授”的教学理念,给学生足够留白时间,内化本课知识。</span></p> <p class="ql-block"> 我校陈明博校长、陈达晟书记、伍倬瑛副校长、李诗冠副校长都现场听课指导,所有数学老师都提前到达听课班级,认真听课并做好听课记录。</p> 三、评课环节 <p class="ql-block"> 听课结束后,我们五六年级数学老师到大队部进行评课。</p><p class="ql-block"> 本次评课由陈孝发老师主持,先由两位上课老师说一说教后感,然后每个老师针对两节课积极评议,发表自己的见解。</p> <p class="ql-block"> 大家积极讨论,现场氛围融洽,探讨了本课圆的周长需要再深挖其本质,要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利用“滚动法”,“绕绳法”,“测量法”等方法,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理解本课的重点知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此次教研活动,无论是课上、还是课后的研讨,让我们清楚的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彰显了教师的教学个性,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通过这样的活动,使教师在不断的思想碰撞中,激发出创新的灵感,达成最优化的教学共识,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更好地为教学服务。</b></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文拍摄:陈华珍、严舒芷</p><p class="ql-block">美篇编辑:陈华珍</p><p class="ql-block">美篇审核:陈美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