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1年3月31日上午,邓莹源名师工作室成员南枫小学陈燕副校长、浈江区实验学校谭海珍及黄玉华导师团带领青年教师们来到黄金村中心小学进行了本学期的第三次跟岗活动。本次活动共设有四个环节:第一环节是研读大观念、量感以及整体教学相关论文文献;第二环节是解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图形与几何》中测量及量感版块的相关要求;第三环节是梳理北师版1-12册中《图形与几何》中测量及量感版块的相关知识,形成知识结构图;第四环节是制定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体积单位》一课的学习前测调研问卷。</p> <p class="ql-block"> 活动首先是教师们带着什么是量感、如何培养学生的量感、什么是大观念、什么是整体教学以及大观念的整体教学作用五个问题去研读大观念,量感和整体教学相关论文文献。随后教师们谈自己对大观念和整体教学的理解。陈剑波副校长对大观念的理解是衔接和整合知识,建构起知识网络。接着陈燕副校长解读了量感的概念。量感将作为数学核心素养核心词之一,可见培养学生量感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 紧接着是本次活动的第二环节,解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图形与几何》中测量及量感版块的相关要求。陈燕副校长提出学生对测量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的问题。谭海珍老师认为学生应建立心里表象。讨论中得出应帮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实物,再抽象为数学知识,接着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最后回到生活中,即是感悟→理解→应用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环节三围绕测量在小学教材怎么编排和测量的核心两个问题梳理北师大版1-12册中《图形与几何》中测量及量感版块的相关知识。发现前后知识之间是可迁移的。测量的核心是统一单位,建立标准。</p> <p class="ql-block"> 经过研读论文文献、解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梳理教师用书《图形与几何》版块中测量及量感的相关知识,最后分成两个小组就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体积单位》一课设计学习前测问卷。经过两个小组的讨论,初步研讨出学习前测问卷。</p> <p class="ql-block"> 学习永无止境,在本次跟岗活动中陈燕副校长带领着青年教师们一起设计《体积单位》一课,让我们学习到如何去设计一节高质量的课。期待一次活动!</p> <p class="ql-block">撰稿人:叶丽兰</p><p class="ql-block">校对人:陈燕 谭海珍 黄玉华</p><p class="ql-block">审核人:邓莹源 陈海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