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在深山人难知 爬山涉水见芳容

韩有成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隐在深山人难知 爬山涉水见芳容</span></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宁夏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纪实</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石窟寺是我国重要的文物类型,分布广泛,规模宏大,体系完整,题材丰富,内涵深厚,集建筑、雕塑、壁画、书法等艺术于一体,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追求、价值理念、文化精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石窟寺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强石窟寺遗址保护利用工作专题会议部署,全面掌握我国石窟寺现状,2020年10月,国家文物局下发通知,决定组织开展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12月18日,宁夏文物局召开宁夏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动员会暨培训班会议,相关专家分别就石窟寺调查与登记、石窟寺考古调查与佛教文化、石窟寺典型病害识别判断、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系统操作对学员进行业务培训,确保按照国家文物局要求完成本次调查任务,也标志着我区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正式启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为全面掌握我区石窟寺的基本情况、保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编制我区石窟寺文物名录,全面梳理石窟寺安全防范风险,同时针对我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还存在缺乏详细分类、全面梳理,保护、利用不足等问题,宁夏文物局制定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以自治区考古研究所牵头的自治区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专班,具体承担石窟寺调查工作。为有效完成调查任务,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建2支石窟寺田野调查组,分别负责固原市及青铜峡市和银川、中卫、吴忠、石嘴山四市的石窟寺调查。队员经过专业培训和安全教育,于2020年12月下旬开始野外调查工作,调查对象既覆盖了宁夏三普石窟寺及摩崖造像信息,又覆盖了国家文物局石窟寺及摩崖造像信息,此次宁夏石窟寺及摩崖造像专项调查要做到全覆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此次调查正值隆冬时节,调查过程中调查组队员表现了吃苦耐劳、团结向上的良好精神面貌,在风雪严寒、荆棘遍山、悬崖峭壁、连续登山、病痛缠身面前无一人退缩。他们征服了山路崎岖,攀岩走壁,跋山涉水。在炭山兴龙寺,由于该石窟位于山谷沟底,垂直高度约100米,无路可行,车辆只能停在山顶的公路,队员们沿着陡峭的山峰一步一步的向下攀旋,途中荆棘遍山、悬崖峭壁,衣服划破,皮肤划烂,往返近3个小时,但队员们克服了恐高和体力不足,没有人掉队。没有路就开出一条路,人迹罕至处调查人员就是空谷中的生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寒冬腊月,艰辛而繁琐的石窟寺调查不仅是调查队员自身能力的锻炼与提升,是对所调查石窟寺更详尽全面的认识与了解。在前往调查西吉石寺山石窟时,峭壁攀援之艰、之险,达到了此次石窟寺调查的“巅峰”。石寺山石窟开凿于近山顶崖壁之上,调查队员沿着古人在峭壁之上留存下可供攀援的石阶艰难攀行。俗语道,“上山容易下山难”,有幸我们的队员已经熟悉这下山的技巧,才战战兢兢、双腿抖擞地下得山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由于大多数石窟寺处于偏僻的山区,人迹罕至,交通闭塞,给调查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用最朴素的话来说,正因为石窟偏远,一般人去不了,它才能保存到今天。也正因为如此,可以想到我们石窟寺野外调查工作的艰辛。但这并没有影响到调查组全体队员的工作热情,他们自带干粮、调查工具等踏雪爬山、负重前行,有时往返最少就得两个多小时。在调查工作中对石窟进行编号、记录、绘图、拍照等分工明确。对一些无法攀登的洞窟,就利用梯子或绳索攀爬而上,有些洞窟与洞窟之间仅有一条不足30厘米的小道可通行,队员们克服恐高和脚底打滑等不利因素,艰难而行,为的就是不遗漏每一个洞窟。由于这些石窟寺常年无人管理,窟内堆积着厚厚的尘土、粪便、杂草等杂物,但每一个队员不怕苦、不怕脏,认真负责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任务,每完成一个洞窟,浑身上下都沾满了粪便尘土等杂物。为了尽早完成宁夏境内的石窟寺调查工作,不浪费每一天的宝贵时间,调查组全体队员中午不下山,就在调查现场吃着自带的简单午饭。每天晚上回来后,还要加班整理当天的工作记录。每一处石窟寺调查报告的编写完成,都是每个队员辛苦工作的结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调查组队员可谓是老中青三代,既有长期从事石窟寺研究的老同志,也有从未接触过石窟寺工作的年轻队员,但他们在调查工程中能够虚心学习,很快掌握了石窟寺调查的基本操作方法,他们的工作能力和业务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说此次石窟寺调查既完善了各县区的石窟寺档案资料,又锻炼培养了一批我区从事石窟寺专业的工作人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石窟寺及摩崖造像所在地的文物管理部门以及调查点附近居民积极配合,给调查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接待、向导、信息补充等诸多帮助。在我们调查西吉险石崖石窟时,当地文物部门的同仁不知其宗,也找不到石窟所在的具体位置,加之石窟寺所地附近的村民都已全部搬迁,无从打听。尽管只有一个洞窟,但调查组并没有放弃,“车到山前必有路”,正当我们一筹莫展之时,误打误撞的在一移民点找到了当地一位护林员,在他的帮忙和带领下,才找到了我们所要调查的险石崖石窟。海源县文物管理所已退休的李成录先生,全程陪同调查组完成了本县境内的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并新发现了好几处未被登记的石窟。</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石窟寺及摩崖造像所在地的文物管理部门以及调查点附近居民积极配合,给调查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接待、向导、信息补充等诸多帮助。在我们调查西吉险石崖石窟时,当地文物部门的同仁不知其宗,也找不到石窟所在的具体位置,加之石窟寺所地附近的村民都已全部搬迁,无从打听。尽管只有一个洞窟,但调查组并没有放弃,“车到山前必有路”,正当我们一筹莫展之时,误打误撞的在一移民点找到了当地一位护林员,在他的帮忙和带领下,才找到了我们所要调查的险石崖石窟。海源县文物管理所已退休的李成录先生,全程陪同调查组完成了本县境内的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并新发现了好几处未被登记的石窟<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石窟寺作为建筑、雕塑、壁画等艺术的综合体,是宝贵的文化遗产。目前,宁夏石窟寺调查历经三个多月时间,共完成全部55处(其中新发现石窟6处)石窟寺的田野调查工作,其中石窟寺49处、摩崖石刻6处。此次石窟寺调查,收获颇丰,不仅全面掌握了宁夏石窟寺现存的基本情况,更为文物部门下一步的保护、研究、规划、利用工作提供参考,培养锻炼高素质、专业化的石窟寺保护研究队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同时,感谢宁夏文物主管部门给予调查工作的全力支持!要特别感谢全区各市县(区)文物管理单位在此次石窟寺调查期间给予的全力配合与支持以及宁夏岩画中心和须弥山文物管理所在人力上的大力支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更要感谢石窟寺调查组全体同仁日以继夜的跋山涉水和废寝忘食,正是有了你们的不辞辛苦,才收获此次石窟寺调查的成绩斐然。愿我们的友谊如那杯辛辣甘酒,历久弥香!</span></p> <p class="ql-block">文:韩有成</p><p class="ql-block">图:韩有成等</p>

石窟寺

调查

石窟

队员

工作

调查组

宁夏

专项

我区

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