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九班读书笔记三月第二周

摩卡

<p>张博宇妈妈读《养育男孩》有感</p><p>十三年了,至今回想起第一次知道未出生的宝宝是个男孩时的心情,唉!要是能生个女孩该有多好啊!因为女孩乖巧听话。幼儿时期的儿子如女孩般乖巧可爱,可是孩子上了初中面对他突如其来的桀骜不驯以至让我这个做母亲的欲哭无泪时,多亏读了二初老师推荐的给男孩父母的养育指南的一本书《养育男孩》。</p><p>尽管每个男孩大不相同,但是这个年龄的男孩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好辩、焦躁、喜怒无常。尽管他是那么调皮,不断地给你制造麻烦,这并不说明他们变坏了,只是他们发生了彻底的变化,拥有了一个全新的自我。父母们不要认为孩子故意与你作对,只是单纯的不听话行为,其实背后隐藏着孩子渴望你理解,渴望你尊重的深层原因。他们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和尊重。当孩子真正感受到理解和尊重后,他的一切消极、判逆的情绪都会消失。</p><p>做父母的应当做到平静的指导他们,以理服人,先让他平静下来,而不是对他们大声吼叫,或打骂他们。父母必须清楚一点:父母必须身体力行,给他们树立一个好榜样,绝不能威胁他们,父母应该是孩子效仿的榜样,他的应该让孩子懂得尊重母亲。</p><p>父母改变1%,孩子会改变100%。</p> <p>《养育女孩》读后感</p><p>​王铄妈妈</p><p>人们常说“女孩要富养,男孩要穷养”这样一种观点,有人奉为真理,有人嗤之以鼻。而我在“得到”上听的这本《养育女孩》,书中四个主要观点都与富养没有太大联系。</p><p>首先,母亲要给予女儿足够的安全感,安全感对一个女孩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它能让女孩子感受到她是被爱的,是被需要的,这种感情会让她以后更加自信、自爱。刚出生的婴儿是在用哭声引起父母的注意,此刻父母的及时回应能和良好互动,能让孩子逐步建立起稳固的安全感。妈妈们如果能在孩子幼年时给予他足够的关注和爱,孩子长大后一般都会比较自信。因为孩子明白,无论怎么样,都有父母无条件的爱在支持他,这种发自内心的安全感能让他生活的更顺遂。</p><p>其次,要让孩子亲近大自然,做适合自己年龄段该做的事情。现在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现在的孩子们喜欢玩抖音、手机上看动画、玩游戏,父母为了省心也让孩子们尽情去玩。这样不仅伤眼,孩子们没有与人的互动,对于身心成长都不利,最主要还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孩子的学习。</p><p>再次,要让女孩学会说不,学会拒绝。对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或是受到欺负,甚至是身边的朋友受到欺负时也要勇于说不。在生活中,我们家长太多的看中别人的感受却忽略了自己的内心想法,或许是为了虚荣的面子,或许是为了让别人开心,不断去迎合别人,从而形成道德绑架的压力,好像只要拒绝对方自己就是错的,归根到底还是压抑、不自信。女孩子本身性格会就内敛一些,内心真正的声音不想让别人轻易感受到,家长更要教育女孩子:学会拒绝不是对不起对方,而是让对方切实感受自己的真实想法,不给自己心里增添烦恼,让自己活出更好的自己。要让女孩知道妥协的结果是没人感激自己的善良,他们只会得寸进尺!抑制与生俱来的顺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敢于说不,从而让女孩子更好与家人、老师沟通和交流。</p><p>最后,父亲要多陪伴女儿成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亲是母亲不能完全代替的。男人一般具有实践丰富、心胸开阔、性格刚强等长处,对教育女孩子是一种优势,父亲在女孩子个性形成和行为塑造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女孩子从父亲那里接纳、学习同异性接触和交往的经验,这对女孩子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父亲平常要多亲近女孩子,关心她,与她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创造宽松愉悦的家庭环境。父爱所给予女孩子的坚强、刚毅、大度、宽容、幽默等心理影响是不能替代的。年轻的爸爸要切实担当起这个角色,使孩子不但有健康的身体,而且有健康的精神世界。</p> <p>张秋炀爸爸</p><p>读《养育女孩》有感</p><p>(一)</p><p>春分已至,草长莺飞,碧柳悠长。新学期的第一本书,史蒂夫.比达尔夫的《养育女孩》,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是一本不谈学习的家教书,它让我们焦虑的心情得以缓解。阅读本书,不仅能找到陪伴孩子成长的方法与思路,也能体验到中西文化、教育理念的差异,受益匪浅。</p><p>书中把女孩的成长根据年龄分为5个阶段,并分析出每个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2岁之前获得安全感,2-5岁学会探索,5-10岁处理跟他人的关系,10-14岁倾听内心的声音,14-18岁掌握自己的人生。它帮我们了解女孩的成长地图,做女儿成长道路上的导师、照顾者和盟友。“当你的女儿长大,你能看到你给她的童年与如今她拥有的力量和品质之间的关联。你感到骄傲并且非常满意。当你离开,一个优秀的女人会继续生活,她还将把你教她的一切传给后代。”-—这是作者写此书的初衷,我想应该也是我陪伴孩子的期望。</p><p>女儿今年13岁,从书中了解到这个期间是她的大脑前额皮质迅速重建阶段,还保留孩子气,愿意和家长亲近、交流。而14岁可能成为女孩非常暴躁的阶段,因为她在发现内心,成为自己。哦,看到这一点心里有点小紧张啊。女儿在我眼里一直是温柔乖巧型的,想象不出她暴躁起来会是什么样子呢?不过记得小时候她曾自我评价说她是外表平静、内心狂野型的女孩,比如到方特游玩,最喜欢玩那些刺激的项目,过山车、时光穿梭、极限蹦极等,乐此不彼。这两年女儿还和我探讨过人生的意义,这是不是书中讲到的女孩青春期提前呢?生命旅程真是一个美妙的过程,沿途有各种意想不到的惊喜、挑战与兴奋,我会倍加珍惜、尽情享受陪伴这个小生命的每一天。</p><p>周五到学校接孩子,女儿走出校门一看到我,立刻像小鸟一样扑进我的怀里,完全忘记自己已经是一名初中生了,而那一刻,我的内心也已被孩子的纯真、快乐融化。没错,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但更是用来回忆的。我不希望若干年后孩子回忆起她的青春只能想起辅导班,友谊、师生情、梦想,这才应该是她生活的主旋律。</p><p>了解内心、寻找自我、发现灵魂,孩子,你的人生你做主,尽情享受你的美妙旅程吧。</p><p>2021.3.28</p> <p>读《养育女孩》有感</p><p>随着新学期的开始,我们又和孩子一起进入了学习状态。每月看一本书的书香家庭活动,无形中助推了我们对孩子教育的科学知识积累。</p><p>《养育女孩》这本书给我们讲了女孩成长路上的五个重要阶段,分别是获得安全感,学会探索,处理跟他人的关系,倾听内心的声音以及掌握自己的人生。跟着这本书的阅读,我仿佛又重新经历了一次孩子的成长过程,孩子从小到大的事情像放电影一样又重新演绎了一遍。</p><p>读了这本书,我们发现作者的个别观点和我们的做法是有出入的,很后悔错过了孩子培养的最佳时机,真的是学习就要尽早,用科学的方法陪伴孩子成长。</p><p>一、2岁前的陪伴至关重要</p><p>由于工作的原因,孩子从小主要是跟着老人一起长大的。平时我们只关注孩子的身体,并没有过多的进行性格培养。我们很少带孩子出去和同龄人玩耍,孩子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家人,造成孩子性格相对的比较内向。我们忽视了2岁前孩子习惯的培养,和孩子的交流互动比较少,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听不懂,等上学了可以慢慢的改变。这种教育观念可能在大多数家庭中都会出现,但确实对孩子后期的成长影响很大,如果时间可以重来,我会每天对着孩子多说话,哪怕是念故事,唱儿歌……</p><p>二、对孩子的需求要及时回应</p><p>之前社会上公认的一种做法,如果婴儿哭泣时,不要马上过去抱,让他哭够了,明白父母不会因为她的哭泣就来抱自己,下次就乖了。但是这本书的观点截然不同,书里说刚出生的婴儿是在用哭声引起父母的注意,此刻父母的及时回应能和孩子良好互动,让孩子逐步建立起稳固的安全感。妈妈们如果能在孩子幼年时给予他足够的关注和爱,孩子长大后一般都会比较自信。因为孩子明白,无论怎么样,都有父母无条件的爱在支持她,这种发自内心的安全感能让她生活的更顺遂。</p><p>在儿女成长的道路上,父母还要不断提高自己,学习更加科学的育儿理念,与孩子共同成长。</p><p>袁璟文妈妈</p><p>2021.03.28</p> <p>周千皓妈妈第二周读书笔记</p><p>《养育男孩》之——“完美教育”</p><p>这几天一直让我不能释怀的是在b站上看到的留学生张一得的事件。“乖孩子的宿命、中国式教育、窒息式教育、好人病”这些字眼深深的刺痛着我的神经。我反复看了好多相关的新闻链接,不能理解这个别人家的老爸和别人家的孩子到底怎么了?一个全身心投入,为孩子写童话、为孩子倾其所有的父亲;一个如此懂事、如此体贴、如此善解人意、如此心怀天下的男孩,一个本该成为这个社会的楷模的男孩,是什么原因让他选择了不归路?原因不得而知,父亲依旧选择谅解,但是就连文字都是苦涩的味道!😭</p><p>午饭时跟儿子一起看了布拉德皮特主演的《B计划》当男主要离开去拯救世界时,对男孩说:记住照顾好妹妹和妈妈!男孩点头,我马上跟儿子说:瞧!全世界的父母都会这么教育自己的儿子,照顾妈妈是男人的责任。去!帮我把冰淇淋拿过来,儿子白了我一眼,默不作声地帮我拿来,还不忘交待一句,太凉!你等会再吃!🤭我们总是把拯救世界的责任自然而然的交给男孩,不管他们多大他们必须懂得这个道理,但有没有想过他们也许只想做个平凡人,并不想去拯救世界呢?这些年被责任压垮的孩子比比皆是,也许他们只是懦弱了一点,胆小了一点。但又能怎样呢?难道要他们把脆弱真实的内心隐藏在满嘴仁义道德、看似勇敢的外表下?难道要他们对自己说谎?</p><p>下午儿子去打球,我带着迪迪在旁边看,很好奇这几个从七岁到四十几岁年龄悬殊的“男人”是怎么玩在一起的😁儿子占了一点身高优势,伸长胳膊原地站着微笑看着小蹦豆们来抢,然后每次他都把球轻轻传给那个叫的声音最大的年龄最小的小家伙。走的时候小家伙拉着他一直问:哥哥你下周还来吗?他摸摸他的头真的像大哥哥一样说:我有时间一定来啊!回来路上我问他你跟那个小朋友玩的挺好啊,我看你每次都传球给他,儿子一边吃着刚买的红薯一边嘟囔着说:小弟弟嘛!我不给他,他一下午也摸不着球的。</p><p>也许我并不懂的什么才是“完美教育”,永远也学不会温柔的跟他讲道理。也许未来我的儿子怎么也学不会拯救地球,但还好他保持了一点善良,我想如果再能有一点点勇敢就很好了呢!😄</p><p>3月29日</p> <p>周忆霏爸爸</p><p>《养育女孩》读后感(一)</p><p>一年之计在于春,温暖的春天已经来了,阴霾正在慢慢消散,万物渐渐复苏。孩子们也回到了学校,开始了七年级的第二个学期的生活。孩子的家长——我们,也开始了新的一轮家庭教育学习。</p><p>翻开第一本书《养育女孩》,断断续续的完成了第一部分的阅读——女孩期的五个阶段。说实话,这一时段的阅读并没有让我感觉到更大的收获。我很明白原因并不在于书本身,而在于我阅读的状态。近阶段工作和生活中不顺利,如同挥之不去的小蝇,时不时地飞出来令我心绪不宁。如此糟糕的状态下阅读和学习,就算花了时间和精力,文字依然是文字,你认识它,却不懂它了。</p><p>当我意识到这些时,很自然的就联想到孩子现在的学习状态。在她们每天繁忙的学习生活中,紧张到排队打饭、上厕所、洗个头都要安排看点什么书,读秒掐着时间。课测、周测、月考、期中期末考,各种排名升降的压力下,我们有没有考虑过他们的心理状态如何?直到这个周末我和孩子妈妈一起接她回家的路上,车窗外风雨交加,交通拥塞堵成狗,车内与孩子的交谈,不知不觉中从亲子模式进入了说教模式。在通过了一个拥堵的路口后,我感觉到了些许异样,我和孩子妈妈还在口若悬河,孩子却沉默良久了。透过昏暗的光线,从后视镜中我看到她背向我们,低着头揉着红红的眼睛。我和孩子妈妈赶紧停下说教,转为百般安慰,孩子的情绪才慢慢平复下来。后来经过沟通和思考,我理解到车内的说教应该仅仅只是孩子的情绪发泄的一个导火索而已,即便如我们般成熟心智的成人也无法做到,况乎一个刚刚脱离童年的孩子,独立生活中的不顺利,成绩的压力,如果不能很好的排解,在糟糕的状态下,同样也会心烦意乱,影响正常学习。</p><p>趁着周末的时间,我给孩子写了一封长信,并打印出来装在信封里,在孩子返校出门前装进了她整理好的书包。我只想让她知道,生活没有完美的,只要她努力过,我会理解她,支持她,陪伴她,度过这个属于她的无悔的青春。</p><p>——周忆霏爸爸</p><p>2021-03-29</p> <p>张墨泉妈妈</p><p>书中的部分论述让我收获颇丰:男孩喜欢并需要明确的指令;不必强迫孩子,但一定要引导他凡事须尽力做好;一个世界是否更美好,取决于所有的人能否更加幸福和健康,如果我们希望世界上有更多的好男人,就必须从现在做起,少一份责备,多一点理解;无论你的孩子未来会如何,如果他能够保持温暖的内心和快乐的天性,形成强壮的脊梁与积极的态度,他的成长之路便会更加顺利;在生活中取得的成功需要情商,而不仅仅是具体的知识;在数字化时代,我们应当和自己的儿子多一些互动,而不是让他们沉迷于限制大脑发展和阻碍人际交往的电脑屏幕或是电子游戏,这是一个取得平衡的问题,其实每个人的生活也都要有意识的去平衡,平衡的生活才会和谐,不平衡不和谐的生活注定是不成功不愉快的。</p> <p>《养育女孩》读后感</p><p>本周读了养育女孩儿这本书,这本书要让父母要抓住女孩在每个阶段的成长主题来总结的。读到“丫头,你可别长那么快”其中的一段话,2-5岁这个阶段是培养孩子坚韧性的最佳时期,我庆幸,我的女儿是我和先生带在身边长大的,我们在这个阶段播下种子,让孩子做她这个年纪的孩子做她这个年纪的孩子应该做的事情。2-5岁是孩子应该玩耍的时光,女孩子应该在这个过程中汲取能量,建立自信,为进入更广阔的世界做好准备。女孩当自强,能力都是一点点积累而来的。人的品格可以归结为两点—内心强大和为人友善,这两种品格成就了优秀的人,优秀的人是善良而富有爱心的,女孩子天生内心强大,如果我们小心呵护,这种天性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我学习的过程。有朝一日,当你的女儿长大,你能看到她如今拥有的优秀品质,和你给她的美好童年之间有那么明显的关联,这令你感到无比的骄傲!</p><p>​</p><p>​王柯欣妈妈</p><p>​​​​​ 2021-3-29</p>

孩子

女孩

养育

父母

男孩

女孩子

成长

内心

妈妈

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