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北古镇——铺前游记

老王

<p class="ql-block">  你见过无字春联吗?什么?还有没文字的春联?</p><p class="ql-block"> 这次去铺前,可真是开了眼界!</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我们专程前往儋州的中和古镇,体味了一把蕴藉隽永的春联盛宴,那么次日去铺前古镇则邂逅了另一番模样的春联——无字春联,则更加独特,更使人惊异、瞠目!</p><p class="ql-block"> 本来这一天是直奔位于文昌市城区以东20公里处的航天科普中心及卫星发射基地,准备去感受一下我国航天发射基地的风采,不意吃了闭门羹——自2021年1月29日至今还没开放。不禁扫兴!既然已经租车,不妨改弦易辙,于是凭着对“铺前”地名仅限于字面的了解,和去年一条“海南最大的海湾大桥铺前大桥(今改称海文大桥)通车,它将成为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的新地标和新名片”的新闻,我们毅然决定前往。车子沿着滨海大道,一路北上。</p><p class="ql-block"> 途中,请教度娘。呵,原来铺前还是与中和古镇齐名、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与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命名的、列入中华历史名镇之一的古镇!这使我们顿时兴致大增。</p><p class="ql-block"> 进入铺前镇,先是被其独有的无字春联惊呆了!春节期间,全国上下,家家户户,红红火火的对联好像是司空见惯、天经地义,可铺前的街头巷尾却不见春联踪影!相映成趣的是满街舞动的红布飘带将各个门户装点成红彩门:门户正中,也就是我们通常贴春联横联处结着绣球、恰似表示居住所在的部首宝字盖“宀”上面那宝贵的一点;两边门框分别由上端向下垂着的、门框上也有一两处固定着的宽软的飘带,长度几近地面,像极了宝字盖左右两边被拉长了的笔顺,随风拂动,飘逸、活泼,煞是夺目!此时无字胜有字,各个门户上的红飘带,恣意地张扬着自己的个性,尽显门内主人的喜庆、祥和,又像是优雅而潇洒地向路人挥手致以节日的问候!</p> <p class="ql-block">  这样张结的红飘带(我竟不知应如何称谓它们!)如此意外地颠覆了我“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认知!可,仔细想来,这种无字春联又有何不可!我大胆设想,可能是这样:铺前古镇是琼北码头所在,人们向来以打鱼及渔业贸易为生,非常辛苦。尤其年关之际,更加忙碌。可是一年一度的春节来了,如何表达节日喜庆或者辟邪驱灾呢?来不及准备笔墨纸砚了,索性将一条条长长的红布带,由巧手姑娘或媳妇在正中间打一个大大的类似盛开的牡丹花花朵,往门户上对称地一挂,岂非简单又喜庆!</p><p class="ql-block"> 其是也非也,无以求证,然的确过目难忘!</p><p class="ql-block"> 铺前也像海口、文昌老城有个骑楼老街,在百度临时查询到它的所在,我们径直而去。与文昌骑楼老街风格大体相似,蜿蜒的街道,斑驳的外墙,南洋风格的外观设计,及依稀可见的、自右而左的繁体字“當铺”、“新中華”等,在无言地向我们诉说着它百余年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  我发现这里依旧不贴对联,但也没有像新街区那样门户张结红彩门。 走廊外沿一拉溜地挂着整齐划一的老式红灯笼。查阅百度照片,发现此前这里并没有张挂红灯笼的情况,下面这幅是我从百度考过来的铺前照片,相比之下,可发现其今日与平时之不同。</p> <p class="ql-block">  由此我揣测是因为春节,才有人组织了这种以灯笼代替红彩门的做法;或者铺前古镇本来就只挂红灯笼,而新街区因为不方便这样做,才别出心裁改成了张结红彩门,以示、以增春节气氛,也未可知。孰先孰后,一镇新区与老街为何两种景观,我们不得而知,但不张贴春联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p><p class="ql-block"> 看样子骑楼的二楼大部分都只有展示历史的作用。而不能居住;一楼的铺面无虚室,铺面林立,但光线较暗,生意也不怎么红火,以经营海鲜干货为主,甚至有很多店铺还正晾晒已经将鱼头、内脏清除过的小鱼,而且看上去大都是红衫鱼,粉粉嫩嫩的如三岁稚童手掌大小,煞是好看。</p><p class="ql-block"> 边走边看,几百米外已是该骑楼老街尽头。难怪店铺也来晾鱼,原来我们已经到了盛名海南岛的琼北码头——铺前码头。</p><p class="ql-block"> 铺前码头是海南岛历史悠久的港口之一,从明代开始这里就已经舟楫繁忙。为了防卫海疆,明政府曾在这里设立水军重寨,负责防御海盗、倭寇。当年那些来往于南洋、香港、广东、福建、上海等地的货物,经过这里的转运才能到达海口和其他地方。至民国时期,这里成了是海南华侨出洋的主要港口。其中那些积累了一些财富的人就在码头附近建了上住宿下经营的商住楼,发展进出口贸易产业。现在该港口不仅商船、渔船繁忙,其右前方又架起了一座海南投资最多、跨度最大的单塔斜拉桥——海文大桥。这张俯拍照片是从网上撷取,大桥及其下的铺前镇尽收眼底。海文大桥的建设,将海口与铺前的车程从两个小时缩短为二十分钟(原来从铺前去海口需绕道文昌城区),极大方便了海澄文一体化建设进程。</p><p class="ql-block"> 领略了大桥气势,我们干脆从桥上飞驰而过(彼时天色已晚,桥上车辆很少)。由此过桥南下左转返程文昌,较之来时走滨海大道,省时半个多小时。这样,从上午至今,我们几乎是绕文昌沿边一周!</p> <p class="ql-block">  哦,在铺前骑楼老街还有一顿听名字就奇特甚至可能起厌恶之感的午饭呢,不妨分享一下。</p><p class="ql-block"> 走进铺前,从新区到老街,很多餐馆门面都赫然写着六姐妹糟粕醋、林花糟粕醋、阿妹糟粕醋等等,望文生义,仅看名字不免让人生疑!难道糟粕醋不是醋,而是一种菜名?何以都用这不怎么雅观的称谓命名?此刻,正值中午时分,却见几乎所有这种餐馆都门庭若市,那家“林花糟粕醋”门前甚至排起了蜿蜒长队,排队者竟有数十人之多。为节约时间,我们选择了据此不过几十米处、只需等半个小时左右即可用餐的“铺前阿妹糟粕醋”。</p> <p class="ql-block">  为打开问号,等餐时从度娘处得知,在铺前,旧时,人们发现酿酒剩余的酒糟,继续发酵的情况下会变酸,用她做汤料,别有风味,遂出现了冠以“糟粕醋”的火锅、汤粉等种种餐食。糟粕变精华,将糟粕醋煮制成汤,浇在放有虾、螃蟹、花蛤等海鲜,牛杂,蔬菜,打成结的石葱,蒜末,辣椒和少量的粉上,满满一大碗,酸酸微辣,供人大快朵颐!这既是铺前人的日常的美味(是日,是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我们看到了几拨身着制服的公家人也来排队),更是外地人慕名而趋之若鹜的去处,一家“燕嫂糟粕醋”火锅还上了“舌尖上的中国”节目,据说,其有时一天的营业额可达二十万!不可思议,凭着一碗二十至三十多元的汤粉,或者三二百元一桌的糟粕醋火锅,一家餐馆收入竟如此可观!</p> <p class="ql-block">  看看满街头大大小小的塑料瓶装糟粕醋,视觉如何?要不要带几瓶回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