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14年4月7日-16日用8天9夜,在河南的三门峡,洛阳,平顶山,登封,郑州等地,以背包客的形式独自一人转了一圈(这是我最喜欢的出游方式)。</p><p class="ql-block">游玩参观了地坑院 、三门峡水利枢纽 、老君山 、白云山 、军事基地秘洞 临丰寨 、三苏坟、文庙 、中岳嵩山、 少室山 、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 》、河南博物院 、黄河博物馆等景点。</p><p class="ql-block">本集涉及景点:主要以登封的世界遗产《天地之中》为核心再加上中岳嵩山和少室山进行游览。</p> <p class="ql-block">4月12日下午,从郏县坐车到达登封市,入住酒店后推开窗户一看,这是登封市人民政府大院,这是首次离政府那么近。</p> <p class="ql-block">登封导游图</p><p class="ql-block">红色字体标着的是登封两座高山,太室山(中岳嵩山)、少室山。</p><p class="ql-block">字体下面有红色横杠的是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共八项11处: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塔林)、东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中岳庙、嵩岳寺塔、会善寺、嵩阳书院、观星台。</p> <p class="ql-block">4月13日一早起来首先要游览攀爬的是少室山。</p><p class="ql-block">少室山,又名“季室山”,位于河南登封市西北,东临太室山,主峰连天峰海拔1512米,少室山的三十六峰,山势陡峭险峻、奇峰异观,是嵩山森林公园的重点景区。传说因夏禹王的第二个妻子涂山氏之妹栖于此,人于山下建少姨庙敬之,故山名谓“少室”。</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游览少室山时的轨迹图和相关数据。</p> <p class="ql-block">少室山也称之为三皇寨景区,进入景区后,就是大幅度的爬升,这里是登封冷门景点,沿途只有我一人独自行走。</p> <p class="ql-block">486级好汉坡石阶,顶上是南天门。</p> <p class="ql-block">大石头上刻着“猴子观云海,青天朝林石”</p><p class="ql-block">我这只早起的猴子,还真看到云海了。</p> <p class="ql-block">看着云海边走边玩边拍很快就到达了三皇寨</p> <p class="ql-block">三皇寨,便是悬挂于少室山半腰处的一个天然山寨。1994年以前,这里人迹罕至,禅院摇摇欲坠,破败不堪。1995至2005年间在原址重新修建,使它又焕发了生机。无量圣殿与观音阁依山而建,一高一低,错落有致。</p> <p class="ql-block">离开三皇寨,继续沿石台阶向上爬升,路也是越来越险。</p> <p class="ql-block">顺着崎岖的石阶山路几上几下,通过一线天,再往前走山路上出现一座石门。</p> <p class="ql-block">离开嵩山禅院大约一个小时,一座浅蓝色的钢索吊桥横亘于60多米宽的两山之间,桥宽不足两米,两侧危峰兀立,桥下壑深百米,这就是传说中的“连天吊桥”。两条钢索把桥身牢牢固定在山崖之上,使得吊桥虽险犹稳,走在上面并未感到明显晃动。</p> <p class="ql-block">过了吊桥山道,变成了栈道,我已不知不觉地踏上了这长约三千多米的“三皇悬空栈道”。栈道时上时下,时左时右,时陡时缓,悬挂在半山腰的绝壁之上。</p> <p class="ql-block">转过一个弯,眼前的景色豁然开朗。对面的山体居然是由一片片直上直下斜向排列的片状石英砂岩组成的,每片岩石长达数百米,壮美绝伦。这是18亿年前嵩山地区激烈的造山运动形成的强烈褶皱。</p> <p class="ql-block">过了石林就是缓慢的长下坡,从而走出了少室山景区大门,向前走,时间不长就来到了少林寺塔林。</p> <p class="ql-block">从而开始了,寻找游览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2010年8月,在巴西 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这些古建筑散落在登封各个角落,共有八项11处,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塔林)、东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中岳庙、嵩岳寺塔、会善寺、嵩阳书院、观星台。要全部找到它们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p> <p class="ql-block">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八项11处之第一处“少林寺塔林”,这11处古建筑的门口都有这么一块石碑。</p> <p class="ql-block">塔林</p><p class="ql-block">位于河南省登封县少林寺西约250米,为历代和尚的墓地,占地约21000多平方米。有唐以来历代古塔230余座,是国内最大的塔林,有砖、石和砖石混合结构的各类墓塔。</p> <p class="ql-block">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八项11处之第二处“少林寺初祖庵”,没能找到石碑。</p><p class="ql-block">初祖庵</p><p class="ql-block">位于嵩山少室山五乳峰下小土丘上,据少林寺1.3公里。此庵是宋代人为纪念禅宗初祖菩提达摩而营造的纪念建筑。</p> <p class="ql-block">初祖庵大殿</p><p class="ql-block"> 初祖庵大殿又名初祖殿,在山门后的中轴线上。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大殿全部用八角石柱承重。</p><p class="ql-block"> 大殿建于宋宣和七年,大殿虽经多次修葺,梁架结构、斗栱比例和细部做法、圆栌斗和讹角斗的搭配使用、真昂的使用等都反映始建结构特征,可与宋《营造法式》的记载相印证,是宋代木构建筑技术的重要例证,在木构、石雕方面的技术做法甚至可称为孤例,为今人理解《营造法式》提供了独特的实物展示。</p> <p class="ql-block">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八项11处之第三处“少林寺常住院”,没能找到石碑。</p> <p class="ql-block">少林寺常住院</p><p class="ql-block">宽160米,长360余米,占地面积约57600平方米,为七进建筑,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方丈室、立雪亭、千佛殿七进院落。少林寺常住院山门横匾“少林寺”是清代康熙所题;大雄宝殿是全寺活动的中心;千佛殿是寺中最大的殿阁建筑。少林寺常住院是主持和尚、执事僧进行拜佛、坐禅、诵经、接待、藏书、开展大型法事活动的地方,也是主持僧及各方执事僧居住、办理内外日常事务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八项11处之第四处“少室阙”。</p> <p class="ql-block">少室阙</p><p class="ql-block">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南麓邢家铺村西,距城六公里的少室山下,约建于东汉元初五年至延光二年(118~123年),是汉代少室山庙的神道阙。</p><p class="ql-block">与太室阙、启母阙并称为“中岳汉三阙”。</p><p class="ql-block">少室阙保存较为完整,东西两阙的结构基本相同,两阙一南一北,相互对峙,为再现东汉社会风情的古建筑瑰宝。</p><p class="ql-block">少室山下的少室阙现已严格保护起来</p> <p class="ql-block">和1936年拍摄的照片对比,几乎没什么变化。</p> <p class="ql-block">因为在室内,所以贴着玻璃南北两阙各拍一张合成在一起。</p><p class="ql-block">两阙的结构基本相同,两阙一北一南,相互对峙。<span style="font-size: 18px;">北阙通高3.75米,南</span>阙高3.37米,两阙相距6.75米。阙身由正阙和副阙两部分组成,北阙用石10层,南阙用石8层,且北阙第四层和第九层石块厚度和雕刻图案完全相同。这种形制和排列在太室阙、启母阙二阙中是没有的。</p> <p class="ql-block">阙面刻有篆书铭文。阙身石块上分别浮雕狐逐兔、赛马、蹴鞠、兽斗、斗鸡、马戏、玄鸟生商、四灵图、羽人图、双龙穿壁图、车马出行、双兽争食、羊头、辟邪柏、铺首衔环以及山水等图案70余幅。</p> <p class="ql-block">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八项11处之第五处“会善寺”。</p> <p class="ql-block">会善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城北6公里嵩山南麓积翠峰下,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471~499年),是古代嵩山地区僧人的授戒中心,与少林寺、法王寺、嵩岳寺并称为嵩山四大寺院。[1]会善寺坐北朝南,现存二进二院,西院11座建筑,东院7座,其中大雄宝殿创建于元代,后多次重修,其建筑出檐深远,斗栱硕大,是嵩山地区仅存的元代木结构建筑。除大殿外,其他建筑均为硬山式灰瓦顶。会善寺内现存东魏《中岳嵩阳寺碑》、北齐《会善寺碑》等碑碣石刻30余通、唐至清古树120余株、明代铸大铁钟一口,寺西有唐净藏禅师塔,西南和东南有清代砖塔5座。</p> <p class="ql-block">会善寺大雄殿为木结构建筑,巧妙运用了数学、力学、建筑学原理,单檐歇山筒瓦顶,出檐深远,斗拱硕大,造型朴实,其斗拱、角梁、乳袱、剳牵、丁袱、桔头、丁华抹颏拱等典型做法,均反映了元代建筑技术的重要特征。</p> <p class="ql-block">“天地之中”八项11处之第六处“嵩岳寺”。</p> <p class="ql-block">嵩高岳寺塔建于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密檐式砖塔,该塔高约39.5米,共十五层。用优质小砖和添加粘合剂的黄土垒砌而成。全塔由基座、塔身、密檐和塔刹四部分构成,平面为十二边形,外观由于层层向内收进的叠涩塔檐,形成了抛物线状的轮廓,轻快秀丽中不乏庄重雄伟。</p> <p class="ql-block">嵩岳寺塔(公元520年),为单层密檐式砖塔,是此类塔的鼻祖。 嵩岳寺塔由基台、塔身、密檐和塔刹几部分组成,塔外观为十二边形(全国古塔中仅有的一个孤例),系糯米汁拌黄土泥作浆,青砖垒砌而成。基台随塔身砌作十二边形,塔身之上,是十五层迭涩檐,檐间砌矮壁,远远望去,两层间好像一个半圆的柔弧,呈现出轻快的抛物线型,这种抛物线外廊造型的开创,对以后砖塔建筑有着巨大影响,特别是对唐塔影响尤为突出。密檐之上,即塔刹,自上而下有宝珠、七重相轮、宝装莲花式覆钵等组成。全塔外壁都敷以白灰皮,从塔檐间矮壁上的彩画可知... 基台以上为塔身,塔身中部砌一周腰檐,把它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为素壁,各边长为281厘米,四向有门。上部为全塔最好装饰,也是最重要的部位。东、西、南、北四面与腰檐以下通为券门,门额做双伏双券尖拱形,拱尖饰三个莲瓣,券角饰有对称的外券旋纹;拱尖左右的壁面上各嵌入石铭一方。十二转角处,各砌出半隐半露的倚柱,外露部分呈六角形。柱头饰火焰宝珠与覆莲,柱下砌出平台及覆盆式柱础。除壁门的四面外,其余八面倚柱之间各造佛龛一个。呈单层方塔状,略突出于塔壁之外。龛身正面上部嵌石一块。龛有券门,龛室内平面呈长方形。龛内外有彩画痕迹。龛下部有基座,正面两个并列的壶门内各雕一尊狮,全塔共雕16尊狮子,有立有卧,正侧各异,造型雄健。 塔身之上,是15层叠涩檐,两檐间相距很近。檐间砌矮壁,其上砌出拱形门与棂窗,除几个小门是真的外,绝大多数是雕饰的假门和假窗。 密檐之上,即为塔刹,自上向下由宝珠、七重相轮、宝装莲花式覆钵等组成,高约3.5米。全塔外部,原来都敷以白灰皮。塔室内空,由四面券门可至。塔室上层以叠涩内檐分为10层,最下一层内壁仍作十二边形,二层以上,则改为八角形。这种富于创造与变化的建造工艺,表现出我国劳动人民的高超建筑才能。 嵩岳寺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座多边形砖塔,它屹立在太室山之南,衬以绿树红墙,巍峨壮丽,是一座十分珍贵的古代建筑。</p> <p class="ql-block">法王寺虽然不在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项目内,但也很值得一看。</p><p class="ql-block">法王寺</p><p class="ql-block">位于河南登封市区北2公里处,嵩山太室山南麓,寺周群山环拱,峰峦叠翠,溪水长流,古柏、丛林、群峰、宝塔构成了秀美靓丽的自然景观,有“嵩山第一胜地”之美誉。</p><p class="ql-block"> 该寺创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四年(公元71年),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法王寺占地约6000平方米,七进院落。寺内古树参天,建筑宏伟,同时,在法王寺周围有几座保存完好的佛塔,峻峭秀丽,雄伟壮观,工艺精湛,在学术和建筑艺术上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p> <p class="ql-block">特别寺内两株千年树龄的古银杏在冬春、秋夜之时,微风吹来,咚咚的木鱼之声及朗朗的诵经声不绝于耳,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和香客留恋往返,实为天下一奇。</p> <p class="ql-block">法王寺塔</p><p class="ql-block">约建于唐代盛期即公元八世纪前半叶,是唐代甚至中国最优美的古塔。塔方形,底层面宽约7米,密檐式,第一层塔身比例特高,以上密檐15层,总高40米余。第一层正面有圆券门可通入塔心,以上各层四面各开一小圆券。法王寺塔的轮廓线中部微微臌出,上下收小,上部收小更多,整体呈梭形,檐端连成极柔和的弧线,体现了唐代艺术家高度的审美能力。</p> <p class="ql-block">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八项11处之第七处“嵩阳书院”</p> <p class="ql-block">嵩阳书院</p><p class="ql-block">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高等学府,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组成部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南麓。嵩阳书院建制古朴雅致,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五进,廊庑俱全。嵩阳书院因其独特的儒学教育建筑性质,被称为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的“标本”。 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而又独特的地位,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是书院中的佼佼者,对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培养造就人才发挥了重要的教育作用。</p> <p class="ql-block">大唐碑</p><p class="ql-block">全称为“大唐嵩阳观纪圣德盛应以颂碑”,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刻立,碑高9.02米,宽2.04米,厚1.05米,碑制宏大,雕刻精美,通篇碑文1078字,内容主要叙述嵩阳观道士孙太冲为唐玄宗李隆基炼丹九转的故事。李林甫撰文,裴迥篆额徐浩的八分隶书。字态端正,刚柔适度,毛法遒雅,是唐代隶书的代表作品,大唐碑重80多吨,仅碑帽就有10多吨重。在民间,“智立唐碑”这个充满智慧的传说故事,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们,成为品赏大唐碑的重要内容之一。</p> <p class="ql-block">三大将军</p><p class="ql-block">嵩阳书院内原有古柏三株,西汉元封六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游嵩岳时,见柏树高大茂盛,遂封为“大将军”,“二将军”和“三将军”。</p><p class="ql-block">大将军柏树高12米,围粗5.4米,树身斜卧,树冠浓密宽厚,犹如一柄大伞遮掩晴空。二将军柏树高18.2米,围粗12.54米,虽然树皮斑驳,老态龙钟,却生机旺盛,虬枝挺拔。树干下部有一南北相通的洞,好似门庭过道,树洞中可容五、六人。两根弯曲如翼的庞然大枝,左右伸张,形若雄鹰展翅,金鸡欲飞。每当山风吹起,枝叶摇动,如响环佩,犹闻丝竹之音。三将军柏毁于明末。</p><p class="ql-block">关于将军柏树龄一直是个神秘的话题。该树从受封,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赵朴初老先生留有“嵩阳有周柏,阅世三千岁”的赞美诗句。经林学专家鉴定,将军柏为原始柏,树龄有4500年,是中国现存最古最大的柏树。</p><p class="ql-block">图片为大将军和二将军</p> <p class="ql-block">在嵩山博物馆广场,看中岳嵩山全景。</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穿越中岳嵩山行程轨迹图,岳阳书院→嵩山售票处→老母洞→中岳行宫→三皇口→峻极峰→嵩山气象站→卢崖瀑布→景区大门。行走距离16公里,累地爬升1407米。</p> <p class="ql-block">4月14日早从嵩阳书院东侧入口进,这里海拔450米。</p> <p class="ql-block">到达嵩山售票处,海拔622米。</p> <p class="ql-block">老母洞海拔705米</p> <p class="ql-block"> 观音阁海拔828米</p> <p class="ql-block">小猴子们很可爱,每个人都很喜欢。</p> <p class="ql-block">峻极宫海拔884米</p> <p class="ql-block">与一队姑娘并肩行走了很长一段距离,总结一下,年轻就是好。</p> <p class="ql-block">中岳行宫海拔998米</p> <p class="ql-block">三皇口海拔1283米</p> <p class="ql-block">在峻极峰下的一座寺庙旁,发现了这块石碑,在作嵩山功课时常能见到这块石碑的照片,它原本应该立在峻极峰顶,不知怎么扔到这里来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张网络图片,看看这石碑原本应该立在哪。</p> <p class="ql-block">到达嵩山主峰峻极峰峰顶,海拔1491.73米。没了那块石碑的峻极峰顶,显得光秃秃的,只能加上几个人点缀一下吧!</p> <p class="ql-block">武则天金简</p><p class="ql-block">1982年5月登封县农民屈西怀上中岳嵩山采药时,在峻极峰北侧的石缝中发现了纯金的简片。这是现存惟一一件属于武则天的文物。</p><p class="ql-block"> 金简呈长方形,<span style="font-size: 18px;">长36.2厘米 宽8厘米 重223.5,正面</span>镌刻双钩楷书铭文3行63字,是武则天在久视元年(公元700年)七月七日来嵩山祈福,谴宫廷太监胡超向诸神投简以求除罪消灾。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唯一金简,为研究武则天在嵩山的活动提供了实物资料。</p><p class="ql-block"> “大周国主武曌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迄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太发庚子七月甲申朔七日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谨奏。”</p><p class="ql-block">武则天金简照片是我爬中岳嵩山的第二天在郑州河南博物馆拍摄的</p> <p class="ql-block">本着不走回头路的原则,向另一方向下撤,路遇一队驴友好亲切呀。</p> <p class="ql-block">西浐泉</p> <p class="ql-block">向卢崖瀑布方向下撒,到达气象站海拔1193米。</p> <p class="ql-block">这二位是何方神仙,没敢打扰。</p> <p class="ql-block">一线天海拔831米</p> <p class="ql-block">卢崖瀑布海拔587米</p> <p class="ql-block">卢崖瀑布近乎已干枯</p> <p class="ql-block">出卢崖瀑布景区大门,海拔433米。至此穿越中岳嵩山完成。</p> <p class="ql-block">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八项11处之第八处“中岳庙”。</p> <p class="ql-block">中岳庙</p><p class="ql-block">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南麓,为祭祀太室山神的场所,中州祠宇之冠,也是五岳中现存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群,道教著名宫观。</p><p class="ql-block">中岳庙的建筑制式和布局,是清高宗弘历依照北京紫禁城的形式设计重建的,坐北向南,由高到低,现存的殿、阁、宫、楼、亭、台等建筑39座近400间,石刻碑碣百余座,占地达11万平方米,中轴线全长650米。中岳庙沿中轴线依次有中华门,遥参亭、天中阁、崇圣门、化三门、崇高峻极坊、峻极殿、寝殿、御书楼等建筑,共11进院落。中轴线两侧分布有古神库、四岳殿、东西廊房、火神宫、祖师宫等多组院落,是道士分别举行祀典和生活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天中阁、嵩高峻极坊</p> <p class="ql-block">峻极殿以及悬挂在殿四周的牌匾</p> <p class="ql-block">中岳寝殿、御书楼</p> <p class="ql-block">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八项11处之第九处“太室阙”。</p> <p class="ql-block">太室阙</p><p class="ql-block">位于河南省登封县嵩山南麓,始建于东汉安帝元初五年(118年),原是汉代太室山庙前的神道阙,与少室阙、启母阙并称为“中岳汉三阙”。</p><p class="ql-block">中岳庙门前500米的中轴线两侧相对而立的就是太室阙。太室阙分东西两阙,阙门间距6.75米,东阙高3.92米,西阙高3.96米。两阙的结构完全相同,由阙基、阙身、阙顶三部分组成。</p><p class="ql-block">现在为太室阙修建了保护房,还在屋内南墙上嵌石一方:“禁止游人在太室阙上面题字”。</p> <p class="ql-block">因为为它建立了保护房房门大锁,我只能利用门缝拍了两张,保护文物我不反对,但不让人参观,确实无法让人理解。</p> <p class="ql-block">1907年8月8日拍摄的太室阙</p> <p class="ql-block">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八项11处之第十处“启母阙”。没有找到石碑。</p> <p class="ql-block">启母阙</p><p class="ql-block">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2公里嵩山南麓万岁峰下,为汉代启母庙前的神道阙,建于东汉延光二年(123年)。</p><p class="ql-block">启母阙是中岳汉三阙中损坏最为严重的。西阙现存高3.17米,东阙现存高3.18米,两阙间距 6.80米,整体结构和太室阙相同,阙顶已经部分遗失。成功“申遗”后,建于1800多年前的启母阙处于保护状态,不再向游人开放。</p> <p class="ql-block">这里同样建立了保护房,成功“申遗”后,建于1800多年前的启母阙处于保护状态,不再向游人开放。</p><p class="ql-block">保护房大门紧锁,连个门缝都没留给我,没有拍摄到启母阙,只能借用一张网络图片向大家展示一下现存的启母阙。</p> <p class="ql-block">1907年8月9日拍摄的启母阙</p> <p class="ql-block">4月15日早坐车赶往距登封市13公里的观星台参观</p> <p class="ql-block">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八项11处之第11处“观星台”。</p> <p class="ql-block">观星台</p><p class="ql-block">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东南13公里的告成镇,由天文学家郭守敬于至元十三年至至元十七年(1276—1280年)主持建造。</p><p class="ql-block">观星台由盘旋踏道环绕的台体和自台北壁凹槽内向北平铺的石圭两个部分组成,台体呈方形覆斗状,四壁用水磨砖砌成。观星台北侧的石圭用来度量日影长短,所以又称“量天尺”。</p><p class="ql-block">观星台台体呈方形覆斗状,四壁用水磨砖砌成。台高9.46米,连台顶小室统高12.62米。顶边各长8米多,基边各长16米多,台顶小室是明嘉靖七年(1528年)修葺时所建。</p> <p class="ql-block">1944年中原沦陷,观星台惨遭侵华日军炮击,致使台顶东室倒塌,台体多处严重崩裂,东壁布满弹洞枪痕,受到了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破坏。</p> <p class="ql-block">附一张,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始建朝代始建时间表</p><p class="ql-block">中岳庙周朝平王元年(前770年)</p><p class="ql-block">东汉三阙·太室阙东汉元初五年(118年)</p><p class="ql-block">东汉三阙·少室阙东汉延光二年(123年)</p><p class="ql-block">东汉三阙·启母阙东汉延光二年(123年)</p><p class="ql-block">会善寺北魏皇兴五年(471年)</p><p class="ql-block">嵩阳书院北魏太和八年(484年)</p><p class="ql-block">少林寺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p><p class="ql-block">少林寺·常住院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p><p class="ql-block">嵩岳寺塔北魏永平二年(509年)</p><p class="ql-block">少林寺·塔林唐朝贞元七年(791年)</p><p class="ql-block">少林寺·初祖庵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p><p class="ql-block">观星台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p> <p class="ql-block">至此,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八项11处全部找到,并参观游览。</p> <p class="ql-block">从观星台参观完后,坐车赶往郑州,在郑州参观河南省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河南博物院</p><p class="ql-block">是中国建立较早的博物馆之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始建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主展馆主体建筑以元代古观星台(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遗址,位于河南登封)为原型,经艺术夸张演绎成“戴冠的金字塔”造型,其底部为长63米的正方形,高45.5米,内部设计五层,其中地下一层。</p> <p class="ql-block">郑州博物馆的信息量巨大,只能用这种方式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郑州博物馆馆藏文物。</p> <p class="ql-block">黄河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成立于1955年,位于郑州花园路与迎宾路交叉口,迎宾路402号(距黄河只一步之遥)。隶属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博物馆占地7000平方米,建筑约2900平方米,其中陈列面积12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它通过图片、录像、图表、工程模型、实物标本等向观众展示和介绍了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的地理、地貌、气候等自然概况,人类活动所产生的黄河文化,以及水旱灾害、河患治理、水资源开发利用、黄河远景规划等。为人们了解黄河的历史提供了真实可靠的资料。</p> <p class="ql-block">因黄河博物馆距黄河不远,参观完黄河博物馆后雨中在黄河大桥上观赏黄河。</p> <p class="ql-block">从黄河边游览后回到郑州市内,晚坐火车,4月16日早返回北京家中。</p> <p class="ql-block">本次活动片片发完,谢谢观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