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们也不太懂,想着“明前茶”,那就是清明节前到就可以了。在期待中等到了4月,我要上课,先生自己动身二上云南,前往景迈山探查古树普洱茶。</p><p class="ql-block">因为前面已经打听清楚路线了,行程还比较顺利,先生在4月2号到达了景迈大寨,入住了“景迈人家”。到了这里才知道,人家在3月中旬就已经开始採茶了,我们整个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p> <p class="ql-block">此时外界对古树普洱茶还没有多热情,采摘明前古树茶的大多是真正的好茶之人,一般卖茶的商家不会在这个时间段大量收购,因为这是一年中茶叶价格最高的时段。他们一般收春尾茶、夏茶和秋茶,价格便宜,量也大。</p><p class="ql-block">先生在这里认识了一些茶友,收获了许多有关古树普洱茶的知识。住在一起的茶友中,最有意思的是香港来的钱老板。他钟情古树普洱茶已经很多年了,大古树普洱茶是有多少要多少。因为知道我们是单纯的个人喜好,也要不多,所以对先生的到来没有介意,反而相谈甚欢。</p><p class="ql-block">那时来採大古树茶的人不多,其时的景迈山人还非常朴实,说採一牙两叶,绝不会採三个叶;说採大树上的,绝不会为了方便採下面的小树叶。<span style="font-size: 18px;">钱老板收了几百公斤大古树普洱茶,那可都是精品。他将大多数茶压饼,不是一般的七子饼(就是一捆七个饼五公斤),而是一公斤一饼。每个饼里面都要放一张小扉票,上面有采摘品种、采集人、地点、日期等。填好扉票,钱老板请先生在每张扉票上签上自己的名字。看到先生的不解,赶紧解释说,你是采摘这批茶的见证人。先生不由得肃然起敬,原来好茶之人对于茶是如此的敬重,如此的珍惜。先生郑重地在每张扉票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刘奎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压完饼包上外包装纸,钱老板在上面盖上了制作日期。令人很意外的是他直接盖上了价格一万八千元(2011年的大古树普洱茶的价位是400—800元一公斤)。先生奇怪地问:“这么贵一饼有人买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钱老板拉着粤语普通话长腔,怡然自得地笑道:“这些茶不卖啦。”不卖?採这么多,标上价,还不卖?搞不懂。看到先生迷茫的表情,钱老板笑的更开心了。“这些茶是要收藏的,如果非要买,就是这个价啦,而且每年都要按比例涨价。好茶不是拿来卖的,是要懂茶的人来品的啦。多少年之后,人们要想找今年的大古树普洱茶,知道我有就OK啦,哈哈哈哈。”哦,这才是真正的懂茶人的思维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说着话,钱老板拿出两饼茶说:“这个明天寄给董建华先生,这个寄给在美国的大学同学。其它的都收藏起来啦。”看到钱老板心满意足的神情,先生体会到了好茶之人对好茶的情感,与收获到好茶的意满自乐。</span></p> <p class="ql-block">先生的这次探访景迈山,由于去的晚了,没有买到多少茶,但结识了钱老板、曹老板等茶友,在他们那里收获了很多茶知识。</p><p class="ql-block">先生二上云南的最大收获应该说是认识了景迈大寨的茶农岩坎依。当时的坎依还在“景迈人家”打工,做採茶工的小领班。俩人相识是缘,而且相交甚欢。坎依说自己会炒茶,家里有大古树茶树,并且有一株景迈山的茶树王,每年茶叶开採时,大家都去祭拜。先生一听好生羡慕,提出去看看,坎依就用摩托车(当时景迈山民最流行的交通工具)带他去看了大树王。<span style="font-size: 18px;">能有缘得见承载着上千年沧桑的大树王,实乃三生有幸啊。</span>看着挂满傣族祭拜符的大树王,先生心存敬慕,<span style="font-size: 18px;">感慨万千,深深地感谢大自然的赐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俩人又到了坎依家,看坎依炒茶,品尝了他制作的茶。先生非常高兴,立马预订了来年的茶树(当时可以按树采摘)。至今我家依然是在坎依家订购茶叶,大家都是以好朋友相待。</span></p> <p class="ql-block"> 茶缘</p><p class="ql-block">人生相逢皆是缘,惜缘惜福需尽欢。</p><p class="ql-block">茶缘茶聚茶友情,人生得此意圆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