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鰼文化研究与传播17】鰼文化讲坛首次进乡镇

南疆卫士

<p class="ql-block">  昨天晚上,在赤水河畔同民镇周二大讲堂内,一场被镇干部职工称为“文化盛宴”的文化讲坛持续了两个小时。刚到县委党史研究室报到上任主持工作的原镇党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袁锐主持了他在同民镇的最后一期文化讲堂,镇在家领导班子成员、镇机关镇属企事业单位、县驻镇单位、村居干部和中小学历史、地理、政治、语文老师,文化爱好者约八十人现场参加聆听。</p><p class="ql-block"> 讲坛分别由县历史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陈应洋、常务副会长曲华同志主讲,围绕“何为同民、何为鰼文化、历史上的鰼国鰼部习水”历史进行了解读,在进行历史解读中对同民悠久的历史文化进行了梳理。干部职工说,他们是第一次这样近距离、系统的听习水和同民的历史文化,特别是百年党史中的同民,结合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讲坛内容贴近实际,就在自已身边,更加坚定了地方文化自信。</p> <p class="ql-block">  鰼文化讲坛是由县文体旅局主办,县图书馆、县历史文化研究会承办,县文化馆、县诗词学会、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县读书协会等协办的公益性文化活动。 目的是巩固习水县“贵州省全民阅读示范城市”成果,拓展“全民阅读•书香习水”内容,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文化基因,讲好习水故事,推进“文明习水•旅居中心”建设,助力习水迈入中国百强县目标。 </p><p class="ql-block"> 以下是我在讲坛上的主讲提纲,与各位分享。</p> <p class="ql-block">《何以习水何为鰼水》系列讲稿提纲 </p><p class="ql-block"> 陈应洋 </p><p class="ql-block"> 2021.3.30 </p><p class="ql-block"> 一、何为同民</p><p class="ql-block"> 刚才大家看到的航拍视频是2014年6月在同民唐朝坝拍摄的,非常壮观和美丽, 7年过去了,这里已变成了农旅一体的现代产业园。 感谢同民镇党委的邀请,来到镇文化讲坛,利用晚上休息的时间与各位一起分享我们自己的地方文化。何为同民?源于伟大的民族英雄、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116年前创建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党中国同盟会,108年前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在唐朝坝建立“同志、同盟乡”,因“同盟”与“同民”音同,“同盟”便演变为“同民”。如袁世盟(明)。也就是说,从1215年前蔺州(唐元和元年、806)到1115年前的唐朝坝(唐天佑三年、906)、649年前唐朝坝长官司(明洪武五年、1372)。从457年前的唐朝镇(明隆庆五年、1571),再到108年前同盟、同志(1913至1940)、同民(1941)。同民地名的由来有80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人们常说,一个没有故事的地方,是容易让人淡忘的地方。一个富有故事的地方,是令人难以忘怀的地方。同民,注定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地方,因为这里不仅有故事,还有厚重的有历史文化。因为,这一方由溪河山川与田园大坝构成的红色热土,绿色家园,以国内目前发现规模、数量、类型最多的蔺江河床边上大角(脚)凼恐龙脚印化石群文化遗存,将习水县远古时代的历史上溯到一亿年以上。以1215年前在唐朝坝石碑殿设置羁縻蔺州治所(辖今天的仁怀、赤水、习水和四川纳溪一带),存在99年时间,成为习水有确切历史文献记载和历史文化遗迹存在的最早建置。以436年前在芭蕉塘、翻坪岩石上留下的两处采伐皇木摩崖石刻,成为贵州与明王朝来往的历史见证。以423年前在二五山修建的军事屯堡天赐屯遗址,与铜罐(关)口等一起成为川黔边界上的古道雄关。以220年前在蔺江河边关岩立下的造船碑记,成为赤水河流域目前发现最早的造船历史遗迹,是川黔两地民族团结、航运历史、皇木伐运的历史见证。同民烈士陵园是我县最早建成的红军烈士陵园,见证了86年前中央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战役的辉煌历史。</p><p class="ql-block"> 从境内穿越的同民河、蔺江河、赤水河诸水,把万里长江和一百一十五平方公里同民串联在一起。古老的文明和奔流的江河,共同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同民人。现代农旅一体化乡村旅游示范村、中国优质酱香酒核心产区酿酒基地、人均一株挂牌古茶树,护佑着新时代的同民人。我们的同民是如此独特,我们的同民是如此多娇。在这方神奇革命老区土地上,流动的不仅是水,还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这些古迹历史、文化故事,或溯源于远古,或发生于现当代,或播之于众口,或刊之于文献、方志,或隐之于姓氏家谱,或化之于地名。</p><p class="ql-block"> 同遗亿年历史遗迹,民系万里赤河长江。可以这样讲,文物古迹和文化故事,不仅是同民本土文化的一枚胎记,还是习水历史文化的一炬薪火。各位身处同民,或是土生土长的同民人,不管在什么岗位,无论是工作、学习、生活,还是读书、休闲,可以说,每天都从事着与文化有关的工作。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文化将伴随我们。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主题《何以习水?何为鰼水?》之一:同民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 </p><p class="ql-block"> 百年党史中的同民同样留下了红色记忆历史,1935年红军长征过同民,同民人民救助红军伤员,掩埋红军烈士,早期中共地下党在这里开展革命活动等等。同民的历史文化是鰼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什么是鰼文化呢?我们习水到底有些什么样的文化,特别是在习水工作的同志,怎样宣传、推介习水的文化旅游,就算不是直接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生在习水、长在习水的习水人,又怎样来对你的朋友介绍习水的文化旅游呢?我们开设“鰼文化讲坛”目的就是,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文化基因,讲好习水故事,推进县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提出的七个习水中的“文明•旅居”两个习水建设战略,助力习水迈进中国百强县目标。 </p> <p class="ql-block"> 二、何为鰼文化</p><p class="ql-block"> 我理解围绕鰼龙(恐龙)•鰼人•鰼鱼•鰼国•鰼部•習水•习水的昨天、今天、明天所形成的文化就是鰼文化。通过六年来的历史进行梳理,提出“巴蜀鰼国故地,西南鰼人部落,中国绿洲红城”文化历史。包括源远流长的古鰼文化,享誉世界的红色文化,可歌可泣的长征文化,彪炳史册的革命文化,独具特色的酒文化、古茶文化、航运文化、盐运文化、生态文化、战鼓文化、古道文化等等,就是我们常说的红、绿、白、黑四色经济、文化、旅游。</p><p class="ql-block"> 习水历史文化具有多元厚重、包容融合、延续不断的特点。其中:古鰼文化、红色文化、革命文化相互衔接,是习水文化的基础;长征文化、酒文化、茶文化、航运文化、盐运文化、生态文化、战鼓文化等等,是习水文化的特色。这些多彩多姿的地域文化,它在习水历史长河的不同时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根据史料记载,古代习水,秦代属巴郡、蜀郡,西汉至五代十国先后隶犍为、江阳、泸州郡符县、符节县、合江县,宋、元、明属四川区域治理,清雍正六年划入贵州管辖,至今已有293年历史。现代习水,属大娄山山系和长江流域,是贵州一片拥山、面江、古老、神奇的土地,是贵州一个历史悠久、区位优越、气候宜人、资源富集、生态优良、风光秀丽、美丽富饶、地处黔北、连襟渝西、毗邻川南的县份。</p><p class="ql-block"> 从中国社会科学院双古所专家李淳和中国地质大学恐龙专家刑立达考证确认,习水在1.35亿年前就有生物活动。从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十多年来在习水考古发掘出土文物来看,旧石器晚期至新石器初期就有人类活动遗迹、遗址、遗物,商周、先秦、两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土城聚居。习水境内现有1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个点、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62处省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移动文物752件,馆藏文物10224件,列入省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40项,革命历史遗迹88处,2处中国传统村落,世界基尼斯天然溶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湿地公园各1个,国家级4A旅游景区3个、国家级3A旅游景区9个。</p><p class="ql-block"> 从已发现的习水县东皇街道鱼溪洞旧石器晚期古遗址打制石器文物,到大坡憙平五年崖刻、土城宋酒窖遗址、三岔河贵州清早期前工业文明发端地,习水上万年的历史积淀,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到处有古迹,有故事。鰼文化作为地方历史文化,它是一座城市精神家园。鰼文化,是一代代习水人的精神寄托,是习水生生不息的文化旅游资源。鰼文化,是中国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论是自然、文学,还是历史遗存,都是流淌在习水人血脉中的文化基因。希望借此与各位共同努力,传播地域文化,让习水历史文化代代相传。</p><p class="ql-block"> 今晚就为大家讲到这里,以上是我个人对同民、对习水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讲的不对的地方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能坚持听完我的宣讲,下面由研究会的曲华同志给大家系统讲解。愿同民的明天更加美好,祝同民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p>

习水

文化

同民

历史

讲坛

年前

何为

故事

唐朝

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