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棕榈林

登山者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牟惠康</h3><div><br></div> 小时候家里右前方的坡地上长着一片棕榈林,是我的爸爸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栽种的。<br><br><div> 从我有记忆开始,这片棕榈林就大约有二、三十棵,长得错落有致,高的超过四、五米,矮的也有二、三米。<div><br> 除了我家这片棕榈林,没有见到家乡还有成片的棕榈林,大多都是房前屋后或地头偶有一二棵棕榈树。我八十年代上了大学,知道棕榈在热带、南亚热带种植,在浙江大多零星栽种。1993年,我去广州、深圳考察学习,才看到了成片的棕榈林。后来,随着城市和道路绿化的进步,在浙江,也能看到成线状栽种棕榈,但都没有见到像我家房前这么大的一片棕榈林。<br></div></div> <div><br></div> 据爷爷说,棕榈林所在的地方原先是砂石地,长着杂草,是我的爸爸将房子边上沟渠的泥土填上后,才有了肥力。年年培土,日积月累,棕榈林的长势就越来越好。<div><br> 棕榈林,给我的童年生活增添了许多快乐。</div><div><br> 春天,春雨绵绵,打在棕榈叶上发出动人的乐声,让我从小就享受雨声的魅力。清明节后,未开放的花苞很像鸭子,又称“棕鱼”,我五六岁时曾牵着“棕榈鸭子”与小伙伴们玩得不亦乐乎;待棕榈花开,鹅黄色的花在绿色叶子的衬托下,是我记忆中最美丽的油画。棕榈花是我上小学阶段与同学们玩打仗游戏的武器,我们以电影中的战斗英雄为榜样,以茶园为阵地,进行多种形式的比武。打仗大多以我任“司令”的小组取胜,取胜的原因除了我们爱思考、善合作外,主要是由于我们“武器弹药”充足。<br></div> <div><br></div> 盛夏烈日,棕榈林叶色葱茏,是避暑的好去处。棕榈叶是许多作物的防晒佳品,我记得爸爸经常用棕榈叶来保护茄子、山药。<div><br>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剥离棕纤维的好时节。棕纤维用处广泛,可以编蓑衣、纺棕绳、制棕绷等等。棕蓑衣比用一般草制作的更经久耐用,还更防潮防湿,而成为蓑衣的代表。小时候爸爸给我编织了一件精致的蓑衣,在雨天劳动或走路时穿起来很舒适。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雨天骑自行车、摩托车要穿尼龙的雨衣,总觉得没有当初穿蓑衣的感觉好,难怪古代有不少诗人要用蓑衣作为主题。<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大山里冬天来得早,朔风萧萧,棕榈林摇曳点头,仿佛向我们致意。当读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时,我的思绪就回到了这片棕榈林。有一年冬天,爸妈外出一晚,让堂兄来陪我们,第二天早上起来,发现下了一场大雪。雪有十多公分厚,棕榈树上的雪在阳光映照下特别光洁,美不胜收,这也许是我特别喜欢雪的最早缘由。那时候冬天常下雪,天气又冷,棕榈叶上常挂满冰凌,煞是好看。<div><br></div> <div><br></div> <div> </div><div> 小时候,我觉得棕榈林在冬天最可爱。在寒假里,我们常玩搭建各类房子的游戏,以金竹、苦竹为柱和梁,棕榈叶也是必不可少的原料。迎新年要包粽子,棕榈叶也是辅料。大多数邻居家因没有棕榈树要到集市上买,但爸妈从来没有卖过棕榈叶,都是免费赠送给邻居叔伯。现在,很多粽子都用棉线,我发现少了棕榈叶的清香。我的二姐善于创造,有一年她包了好多很大的蕃薯粽,用很宽的棕榈叶子系起来,称为“粽子王”,因为包得太大,受到了妈妈的责备。但我的记忆中那是最好吃的粽子,一直为二姐受到妈妈不当的责备而不平,也一直觉得那么好吃的粽子可能与棕榈叶有关。<br></div><div><br></div> <div> 棕榈之美,现在已经是园林普遍的树种。棕榈更是经济作物,其纤维制作绳索紧固扎实,进而制作棕绷。我爸爸城里朋友的几个孩子是编制棕绳的能手,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每年秋天,她们就会成批来我们家,实在热闹。棕榈纤维还有一个用途,可以用它生产绿豆芽,先在毛竹山上挖好坑,用棕榈纤维作铺垫和盖子,我觉得这是我爸妈的创造,而且豆芽特别鲜嫩,是我们家最喜欢的食品之一。<div><br> 事实上,棕榈全身都是宝!棕榈嫩叶经漂白可制作扇子和草帽。棕榈花可食用,还对保健有用。种子可榨油,十多年前,我们痛恨“地沟油”,我的一位厨师朋友告诉我,棕榈油是一种廉价优质的油料,是许多食堂常用的。果实、叶、花、根等亦入药,在《本草纲目》中都有记载。爸爸是不是知道这些?我没有问过,但以他博览群书的习惯,我确信他应该知道。爸爸还在在另一块地上种了两棵棕榈,棕榈树下种了许多中药,成了一片中药园(这片中药园有待下回分解)。<br></div></div><div><br></div> <div><br></div> 从外形看,棕榈正直无枝。清代的李渔曾赞美:“树直上而无枝者,棕榈是也。予不奇其无枝,奇其无枝而能有叶。植于众芳之中而下不侵其地,上不蔽其天者,此木是也。”李渔简短朴实的语言,揭示了棕榈的品格。正直向上,内敛包容,很少所求,价值自生,也正是爸爸的写照。<div><br> 棕榈原产我国,与茶叶、水稻等品种一样,看似普通平常,实则已融入我们的基因。茶叶、水稻已经成为我国人民的主饮和主食,但棕榈的独特价值与文化内涵远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近几年,因为建设康养旅游专业群的原因,我稍微关注了茶叶,也偶尔关注了一些棕榈的资料,也许有小时候的记忆,对棕榈的感知更加深切。<br></div> <div><br></div> 根据介绍,棕榈在西方也有文化的意义,其树枝代表希望与和平,代表胜利和好运,这在摩西五经中都有记载。<div><br> 可惜的是,1997年一场超强台风,使那片棕榈林倒伏,此后毛竹迅速占领了这地盘。在心中,那片棕榈林越来越大,越来越高,越来越美!(图片来自网络)</div><div><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谨以此文纪念父亲诞辰91周年</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2021年3月18日于理惑斋</div></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