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随深海摄影俱乐部来到苏州同里古镇,江南的春天,烟雨蒙蒙,清风徐徐,给古村增添几分独特秀丽。同里古镇建于宋代.镇内始建于明清两代的花园,寺观,宅第和名人故居众多,"川"字形的15条小河把古镇区分隔成了七个小岛,而49座古桥又将其连成一体,以"小桥,流水,人家"著称。据说古镇内居住的大多数还是原住民。吴越文化,风土易俗与古建筑相融生辉,小桥流水,小船窜流,风味小吃,民宿客栈等古今融合以及淳朴的民风民俗,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借此短暂机会想用相机记录了这里的人文美景….我们还参观了同里古镇的国家农业示范基地北联村,这里的油菜花,整洁村貌让人耳目一新,欣欣向荣。</b></p> <p class="ql-block">游客乘上小船在古镇的河道里绕四周观赏别有一番风味</p> <p class="ql-block">烟雨蒙蒙,春光无限。</p> <p class="ql-block">船工等候着游客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镇上有各朝代的古桥40多座,最有名的是"三桥",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成品字型架设在河道上。三座古桥是昔时同里人婚嫁花桥必经之桥。</p> <p class="ql-block">古镇最有名的退思园一角</p> <p class="ql-block">镇中家家临水,户户通舟。</p> <p class="ql-block">这家同里人过着四世同堂的富裕生活。</p> <p class="ql-block">八十三岁的老奶奶告诉我,这是她的血地,现在住的房子都是一百多年了,也习惯在这里知足地生活。</p> <p class="ql-block">"一泓月色含规影,两岸书声接榜歌"这副桥联,生动地记录了同里人勤学苦读之风。走进同里仍能看到这种传承。</p> <p class="ql-block">只因为来同里的一次随意旅行,被吸引住,这位上海建筑设计师做了个决定一到同里隐居。随意开了一家"解忧杂货铺"般的"古建筑遗珍馆"收藏同里最平常的物件,这一留就是二十多年,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水乡同里最随意的记忆。他不但用这些工具做出了微缩的退思园,更制作了无数可以带走的花窗。他还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起写三百个蝇头小楷。其字画真值得收藏欣赏。</p> <p class="ql-block">一个面积不大的店门面,里面摆满了老式家具和各种摆件,店的主人就是这里的原住居民,几个乡邻相聚这里喝茶聊天,谈古论今,少了点生意经,多了点古旧博物馆的味道,休闲自在,乐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左边的老奶奶己八十七岁,右边的老奶奶也八十三岁,她们从小在这里一起长大…看到她们似乎就看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的邻居之间的情形。</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店面一般都面积不大,大多是经营同里特色小吃。据说像这种小店都是经租房,租金很便宜,每月3.4百元。承租人只能是同里的原居住民,这样既解决原居民的就业,又方便了游客能享受到同里土特产等美食。</p> <p class="ql-block">电信公司在铺设通信线路,以使古镇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p> <p class="ql-block">同里人有个风俗,清明节来临,家家都包粽子。</p> <p class="ql-block">来到苏州工业园区仅一河之隔的同里北联村金黄色的花海与粉墙黛瓦的农舍相互映衬,构成一幅绝妙的江南春景。</p> <p class="ql-block">同里特色农副土特产品展销与油菜花特色旅游结合起来,让游客享受自然生态的各种农副土特产品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水乡民族大联欢活动在这里举办。</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短暂的一天让人留恋往返,回味无穷,但同里古镇几百年的人文景观一时也无法用我的镜头较完整地记录,只能待日化更多的时间去好好感受和记录…</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