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永思庵

陈开杰

<p class="ql-block">  早春二月,那一天,我和她,还有他们,几位好友,迎着龙抬头的春晖,行走在家乡的三龙大地上,来到了窑瓷之乡的千年文彩村。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儋仰了窑主陈国公,和境主杜太傅,拜过了文庙的文昌帝君,在佛堂里拜了观世音菩萨,念了南无阿弥陀佛,唱了《心经》。一位阿婆告诉我们,很久很久以前,一位高僧骑马来到这里,向人们讲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的故事。当时,有几颗不同颜色的舍利子,从马背上的行囊里掉了下来,高僧说,此地祥气骤集,是一块风水宝地,就掘土把那几颗舍利子埋了,后来,人们就在此地盖了这座庵,取名永思庵。</p> <p class="ql-block">  这座盖于康熙四十五年,重修于乾隆五十五年的观音庵,其石碑的碑文说:″ </p><p class="ql-block"> 文彩之有永思庵也高僧居马演说白马经文从落赤乌舍刹其有信男善女修因果者悉基于此余深信之愧未能捨恩断了尘缘但愿朔望斋戒和南仰金身莲座示出五津之途度入禅门之趣谨捐升斗少供香灯谁不为竹叶甘露饮也作厨空饭一麻是为序"。</p> <p class="ql-block">  这碑文说白了就是:文彩村之所以有永思庵,是因为曾经有一位得道高僧,骑马到这里传播佛法,白马驮着经文从天竺来到汉域后,各种各样的佛寺由此兴建,众多的信男信女因此修得正果,知道这些消息后,我极为相信。遗憾自己不能弃下父母而出家,立愿初一、十五素吃持戒而拜,在佛菩萨的金身莲座前,悟出五津(受、想、行、思、色)的法理,从而懂得修禅的妙门。诚心揖一些粮油以供香灯,谁不想沭浴观世音菩萨的柳枝甘露而施舍僧尼一钵饭呢。</p> <p class="ql-block">  于康熙四十五揖立的永思庵,至今已走过了三百二十五年的风风雨雨,多少善男子善女子上香敬奉,揖献钱财供香灯,为了这一世,也为了来世。跪拜在佛前,一声声南无阿弥陀佛,一声声南无观世音菩萨,祈祷消灾延年,印证佛法。这一跪一拜,拜出了三百多年的峥嵘岁月,这一声又一声的祈祷,唱出了多少孝子贤孙。</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破四旧、立四新”的那一年,永思庵诸佛像即将被付之一炬的前夜,有一位阿婆冒死把诸佛像偷偷藏了起来,避免了一场浩劫,保护了康熙年间雕刻的艺术珍品。阿婆仙逝后,她的儿子和儿媳妇继承予以保护,直到前年才将这几尊佛像,完好无损地送回庵里供奉,完壁归赵,功德无量。</p> <p class="ql-block">  每年的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永思庵的僧从主事都要牵头,斋醮庆祝观世音菩萨的生日、得道日和出家日。信男善女和信众们,络绎不绝地前来祭拜,虔诚地敬献鲜花和水果,殷求观世音菩萨冥领悟道印证因果,有好的因缘,有好的硕果,人生之路香气浓浓。</p> <p class="ql-block">  家乡的永思庵,永思那位高僧,永思埋在庵基下的舍利子,永思揖升斗少供香灯的善男子善女子。有幸到永思庵,化得空饭一麻。</p><p class="ql-block"> 水墨禅心</p><p class="ql-block"> 辛丑年二月十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