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小组 <p class="ql-block"> 有人前进,也有人落荒</p><p class="ql-block"> 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颇为深刻的话:“因为终极目的的不同,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则愈到后来,这队伍也就愈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p><p class="ql-block"> 用鲁迅先生的这段话来形容那张大餐桌周围的15 位代表后来行进的轨迹,是最恰当不过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这15 个人当初从天南地北走向李公馆的大餐桌,确是出于对马克思学说、共产主义的信仰,为着建立中国共产党走在一起的!</span></p> 共产国际代表 <p class="ql-block"> 今天为大家讲述的是参加中共一大的15位出席者中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p><p class="ql-block"> 马林,1883年生于荷兰鹿特丹,原名米哈伊尔•马尔科维奇•鲍罗廷,他还用过马丁、马灵、马伦、斯列夫利特、倪恭卿、孙铎等化名。</p><p class="ql-block"> 马林对中国共产党有两大贡献</p><p class="ql-block"> 第一,帮助建立了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第二,制定了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的战略,使中国共产党迅速得以发展。</p> <p class="ql-block"> 马林参加了中共一大、西湖会议、中共三大。</p><p class="ql-block"> 1923年10月,马林被调离中国。</p><p class="ql-block"> 1942年3月6日,马林落入德国法西斯手中,4月11日给女儿写下了诀别的遗书,“永别了我的女儿,孩子们,我无疑真诚的愿为我的理想献身,谁知骤然间死神将至,不可逆转。但我心中坦然,多年来,我始终是一个忠诚的战士。告发我的人和法官们无不承认我死得光明磊落。这使我非常感动,因为人们都已十分了解我至死不渝,矢信矢忠,殚精竭虑,高举我信仰的旗帜,奋斗到最后一息……</p><p class="ql-block"> 1942年4月14日,马林视死如归地倒在德国法西斯的枪口之下,终年53岁。</p> 共产国际代表 <p class="ql-block"> 尼克尔斯基又称李克诺斯基,俄国人,1921年6月受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派遣到上海,与马林一起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的代表,同时又执行了赤色职工国际的任务。</p><p class="ql-block">1889年2月10日尼克尔斯基生于贝加尔湖巴尔古斯区。</p><p class="ql-block">1916-1917年在西伯利亚第16步兵预备团当列兵。</p><p class="ql-block">1920年4月转入红军。</p><p class="ql-block">1921年起成为俄共(布)党员。</p><p class="ql-block">1921年在俄共(布)远东区书记处工作。远东区书记处机构内设领导委员会,设中国处、朝鲜处、日本处等四个分支机构。尼克尔斯基在中国处工作。</p><p class="ql-block">1921年6月间,他代表远东国际间谍处、远东国际书记处、赤色职工国际这三个机构来到中国,来中国时使用的名字为尼克尔斯基。同年7月23日,代表共产国际出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并在会议上讲话。</p><p class="ql-block">1922-1925年在远东边区全权代表处间谍科工作,曾在满洲里等地从事地下工作。</p><p class="ql-block">1925年后在远东边区工作,曾任远东边区领导委员会外事处处长。</p><p class="ql-block">1933-1935年在远东边区内务部管理处工作。</p><p class="ql-block"> 1935-1937年为原苏联内务部国家安全领导委员会第七处全权代表,曾到中国从事过地下工作。</p><p class="ql-block">1938年2月在哈巴罗夫斯克,尼克尔斯基以“间谍罪”被捕,同年9月21日在哈巴罗夫斯克被枪决。</p><p class="ql-block">1956年11月8日,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委员为尼克尔斯基平反昭雪。</p> <p class="ql-block"> 很长一段时间里,在中共一大15位出席者之中,唯有尼克尔斯基的照片一直空缺,因此,上海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里,只挂着中共一大14位出席者的照片,没有尼克尔斯基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随着苏联的解体,寻找尼克尔斯基照片的工作在俄罗斯中断了好多年......</p><p class="ql-block"> 2007年6月29日,从上海传出令人兴奋的消息:尼克尔斯基的照片找到了!</p><p class="ql-block"> 俄罗斯远东国立大学历史学教授阿列克赛·布亚科夫来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要求面晤馆长倪兴祥先生。他给倪兴祥馆长带来了企盼多年的尼克尔斯基的照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