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跳出圈外看自己,3月26日我跟着学校来到久负盛名的桃源一中,一天的行程匆匆,可这次习得的满满收获,确实可洗去一身倦意。</p> <p class="ql-block"> 惬意气派的校园环境,让我们忍不住拿出手机拍照,但走进课堂后我才发现,这所名校的“美”在课堂上也做到了极致。</p> <p class="ql-block">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高二1918班王老师的试卷讲评课。试卷讲评课与练习讲解课是我们所有英语老师都不愿意上的课型,我们的目的是指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思考问题,而王老师着实在这种枯燥的课型上,已经做到了“生本课堂”的典范。王老师在屏幕上展示了试卷上每道大题的得分王名单,接着让对应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随后是一群自信的学生,陆续站上讲台,分享自己的经验,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p> <p class="ql-block"> 台下一双双反思的双眸直接让我看到了我们云溪区一中的学生与桃源学子的差距。我在想,同样的情景,同样的方法,在我的1908班与1910班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呢?可能我等到的是台上不自信的讲解以及台下的窃窃私语吧。另一边,学生为主的“生本课堂”上王老师在观察学生,点拨难点,提炼出重点,从容自如的她,已如久经沙场多年的老军师,兜里无数蓄势待发的计谋。</p> <p class="ql-block">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回校后我学习王老师的方法,在自己讲解试卷时,提前将任务分配给了一部分学生,让我意外的是,这些同学不是所谓的得分王,他们居然主动找不同同学去提前交流了解题思路,分享时他们还勇敢地提出了自己经久讨论后的疑难点,直接引发了全班的思考。实际上,我们无需赶进度,我们要做的就是打破满堂灌的惯例,让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与生俱来的学习本能。</p> <p class="ql-block">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言,“教育就是一棵树动摇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们自己的学生或许没有那么高的起点,但是我们的课堂却可以装满无限感动的小细节。</p><p class="ql-block"> 教育这条路,我还要走很多年,只有行走的过程,没有既定的终点,那我就努力成为孩子们口中的幸运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