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和风惠万物,百花俏枝头。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3月30日,我们丹阳路小学全体语文教师齐聚在二楼多功能厅,共同开启新学期语文学科的级部研讨活动。一到五年级的五位优秀教师给我们带来了一场教学盛宴。</p> <p class="ql-block"> 一年级孙秋莹老师执教《树和喜鹊》,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童话故事。这节课设计巧妙有五:</p><p class="ql-block"> 一是板书设计巧妙。课题采取了贴彩色卡纸的方式,有树有喜鹊,与课题相得益彰,一上课就给孩子带来了视觉冲击,容易吸引孩子进入上课状态。全文从最初的“孤单”到后来有了“邻居”,最后产生了“快乐”的情感。整个故事有6个自然段,还出现了三个相似的句子:“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所以板书设计以“孤单”“邻居”“快乐”三个词卡为主线,既串起全文,又达到了反复识字的目的。</p><p class="ql-block"> 二是识字设计巧妙。本课生字较多,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相结合。初读课文后,老师以“孤单”“邻居”“招呼”“快乐”四个词语出示集中识字,就涵盖了8个生字。后来随文识了两个多音字“只”(只有一只喜鹊)和“种”(种树 种子)。</p><p class="ql-block"> 三:理解词语有方法。在理解“孤单”和“邻居”时,老师既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又说“你什么时候有过孤单的感觉”和“楼上楼下住得近的以邻居相称”,让孩子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四是结合课后习题想象说话训练设计巧妙。课后习题中说“朗读课文。想一想树和喜鹊后来为什么很快乐。”这里有很多供学生想象的空白。本课在学习第五自然段时设计了让学生想象喜鹊们每天天一亮就一起飞出去,他们一起飞出去叽叽喳喳的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并让学生想象和自己的朋友一起做过哪些快乐的游戏。引导学生产生快乐的共鸣,进而理解树和喜鹊为什么快乐。</p><p class="ql-block"> 五、写字指导细致。孙老师教写“单”字,通过组词、认识新偏旁“倒八”、反复书空笔顺和关注生字的关键笔画(长横和悬针竖),并受之以口诀来学习,学生一课一得,书写质量高。</p> <p class="ql-block"> 二年级沙娜老师执教的也是一篇童话故事《枫树上的喜鹊》。本课亮点颇多。</p><p class="ql-block"> 一是识字方法多样。例如在初读课文后的集中识字环节,设计了“没读这篇课文之前,我就认识了哪些字;读了这篇课文之后,我又新认识了哪些字。”既指名说,又让全班自由练说,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在认识“渡”字时结合图片创设情境识字读词,并让学生指点位置巩固理解。在认识“伞和母的时候都取了字理识字的方法,又各有不同。在认象形字“伞”时结合伞的图片以及笔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在认识“母”字时采取视频播放其字理演变的过程,然后书空母的笔顺,达到了汉字音形义的结合,让学生深刻地记住母并感受到了中国汉字的魅力。在认识理解“遮蔽”和“绿荫”时又采取实物演示的方法,老师说“这茂密的叶子就是这伞面,这树枝就是伞架,树干就是伞柄,密密麻麻的枝叶遮挡了阳光,阳光无法透过伞面照下来,这就是遮蔽;阳光无法透过枝叶照下来,树下就有了阴凉,这阴凉就是绿荫”,这样利用雨伞创设情境,让学生如身临其境,既学会了读音,又理解了字形,识字教学扎实高效。</p><p class="ql-block"> 二是指导朗读有方法。沙老师重视学生的字词句段的朗读指导。在朗读二字词语时重视词语的连读,及时纠正低年级孩子容易拖腔读破词的坏习惯。在朗读“一把很大有很高的绿色太阳伞”这样较长的短语时,采用了词卡折叠的方式,从“一把太阳伞”到“一把绿色太阳伞”再到“一把很大有很高的绿色太阳伞”层层递进,由易到难,让学生学会词语连读,为后面的整段朗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另外,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二年级的孩子有学习默读的要求,本课在思考“我喜欢什么”时让学生默读课文一到四自然段,注意不出声不指读。真正让学生学会了默读。</p><p class="ql-block"> 三是理解与运用为一体。针对课后两大习题的设置不难发现,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是本课的重点。怎样引导学生合理想象激发学生的童真童趣呢?沙娜老师设计时采取梯度结构,先抓住文本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学拼音字母的情景,依据“鹊!鹊!鹊!”和“鹊,鹊,鹊”这样的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思考这些字可能在说什么,反复表达,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接着问“除了aoe,喜鹊阿姨还可能教什么拼音”,打开学生的思维,学生越说越想说。最后再出示最后一道课后题,让学生依据文字设定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具体的说话情境,这整个设计体现了语言文字训练的梯度性。</p> <p class="ql-block"> 三年级吴跃娟老师执教《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通过板书设计可以发现本课主要是交给孩子通过图片、表格的方法学会复述一个故事。那怎么教会孩子复述一个故事呢?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要达到怎样的程度呢?这是我咋一听到这节课就产生的疑虑。从吴老师的这节精彩课堂中,我们可以管窥豹。</p><p class="ql-block"> 一、 梯度教学,降低难度,提高素养。</p><p class="ql-block"> 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吴老师先说几个学生感兴趣的句子,如“我想去游乐场”等,让学生复述老师的话,进而老师说一段话,让学生复述。上课伊始,学生被吸引进入课堂。老师点明复述的要求即是像这样把别人的话说一遍或大体意思说下来就可以。学生一下子明白什么是复述。复述的前提肯定是朗读好。所以接着吴老师自由读课文、指名读课文,去掉提示语分角色朗读课文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把握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的说话语气,为后面的借助图片、借助表格复述打下了语言基础。借助图片按顺序复述急性子顾客的要求是后面借助表格复述整个故事的一部分;在最后的课后习题表格中,急性子顾客的要求和理由以及慢性子裁缝的反应,在第一天和第二天的填表中,老师是领着学生抓关键词语填表的,第三天和第四天急性子顾客的理由和慢性子顾客的反应,老师由扶到放,让学生自己把关键词语写上,然后看着表格里的关键词自由复述、指名展示。这样关注学情,开展有梯度、有层次的课堂教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给学生一个阶梯,帮助学生逐步、循序渐进的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p><p class="ql-block"> 二、朗读有技巧。吴老师在领着学生初读课文后引导学生了解急性子和慢性子的性格特点,让学生先说说生活中见过慢性子和急性子的人吗,初步感受急性子和慢性子,接着在指读一到二自然段后板书“春夏秋冬 春夏秋冬”,在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过程中感受急性子顾客做衣服的急切和慢性子裁缝的慢。然后再读课文,读不出急性子顾客的着急时,老师相机师范朗读。再去掉提示语同桌自由练读、指名读,学生的朗读水平得到提高。</p><p class="ql-block"> 三、关注要素,巧练复述。</p><p class="ql-block"> 第八单元目标中明确要求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三年级的孩子复述要达到什么程度呢?听了吴老师这节课,我恍然大悟。其实复述,就是要学生把自己理解到的内容,通过加工、整理,转化为内容连贯、情节有序的外部语言,这一过程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积累文本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节课就抓住图片、关键词语、表格的方法,让学生按顺序训练复述。</p> <p class="ql-block"> 四年级赵丽丽老师执教《白鹅》,第四单元教学目标明确指出一,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二、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那这篇《白鹅》,作者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呢?</p><p class="ql-block"> 首先在教学环节上,这堂课有详有略,有扶有放。白鹅的高傲表现在它的姿态、叫声、步态和吃相。教学重点放在详细描写的白鹅吃相上,通过抓关键词、用修辞 和对比的写法品味、感悟鹅的高傲。学会方法后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描写白鹅叫声和步态的段落就顺理成章了。</p><p class="ql-block"> 其次理解词语形式多样。例如在检查预习环节根据多音字“看”的不同意思选择正确的读音。在理解“三眼一板”这个难理解的专业术语时赵老师采取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知道了课文里是指白鹅吃饭的时间固定(一日三餐)、吃的食物固定(饭、水、泥和草)、吃的顺序是固定的(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并让学生反复朗读感受白鹅吃饭有多讲规矩。在理解“净角”和“踏着方步”时,采取了视频同时播放的方式,相似的步态让人忍俊不禁。</p><p class="ql-block"> 第三、重视朗读,在读中感悟白鹅的高傲。本课朗读形式多样,在理解“三眼一板”时,老师引导学生朗读相关的句子。然后创设情境,出示提示(先、再、接着等),让学生演一演:丰子恺是怎么向朋友夸自己家白鹅吃饭高傲的。老师教态从容,课堂氛围也轻松愉悦。在学习鹅狗大战的段落时,关键词句用不用的颜色出示,白鹅和狗吃饭的样子形成鲜明对比,并让学生看着表格里白鹅和狗怎样吃饭的关键词进行说话训练,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在对比中感受了白鹅吃饭的高傲。</p> <p class="ql-block"> 五年级何新婷老师执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是一场精彩纷呈的课。 </p><p class="ql-block"> 一、 “走进杜甫的朋友圈”设计别出一格。本课以“走进杜甫的朋友圈”的方式展开,设计新颖。开始,老师就问“你喜欢发朋友圈吗?都发的什么?”小结发朋友圈就是发一些我们的所见所闻所感。并结合朋友圈图文并茂并可以发表文字评论的优势,让学生给一些诗人的朋友圈图片配上文字叙述或者评论。形式别出心裁,把一首远离学生生活的古诗瞬间拉到学生的生活中,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p><p class="ql-block"> 二、知人论世。要想理解古诗一般都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古诗创作的历史背景。本课没有采取传统的大量文字的平铺直叙,而是采取了播放一些历史上战乱、民不聊生的视频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迅速走进古诗的背后,为后面感受诗人“喜欲狂”的心情奠定了基调。</p><p class="ql-block"> 三、“读”占鳌头,品境悟情。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必须通过反复朗读来实现。在教学过程中,何老师没有让学生单纯地去读,而是提供多种朗读情境,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情绪和感悟去读。例如:在指名读诗后,老师配乐声情并茂地朗诵起到了示范作用。在播放视频了解古诗创作的历史背景后出示杜甫的朋友圈“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诗句,让学生评论,这里的悲惨为第一句诗“剑外忽传收蓟北”的朗读的喜悦作铺垫。在朋友圈给诗句“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配图,即引导学生用语言文字叙述想象出来的画面。让接着出示诗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边唱边演一演诗人“喜欲狂”的行为神态,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后再读诗句,情感就激发出来了。在学习“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两句时,老师问哪些词表现了诗人的归心似箭?在学生找到“即、穿、下、向”等关键词后,老师又出示地图,提醒学生当时水路快的特点,反复引导学生朗读诗句,老师语气急切起到了引领作用,学生便越读越好。</p><p class="ql-block"> 四、材料补充,为悟情奠定基调。本课出示的朋友圈拓展了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等诗句,让学生给杜甫做评论,感受杜甫的爱国情。最后又拓展了陆游、范仲淹、林则徐的诗句,锦上添花,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了这些伟大诗人的家国情怀。</p><p class="ql-block"> 五、理解词语。出示课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指名理解“闻”,借助中国地图理解“河南河北”。通过选择读音题的形式理解“衣裳”这一词“衣”是指上衣,“裳”指裙子、裤子。接下来,教师顺势点名“青春”“妻子”“蓟北”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 “教而不研则愚,研而不教则虚”,课后的评课环节是课堂精华的呈现。课程结束后,我们各级部语文老师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展开互评,针对课堂中的亮点和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与研讨,大家各抒己见,思维的火花在碰撞。</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接着郝翠翠老师复述薛法根老师的一句话作小结:他说,一节语文课,一抓读书,课堂上书声琅琅;二抓住文本中的一点,如写法,如布白。抓住这两点就可以了。</p> <p class="ql-block"> 最后黄校长对本次语文学科级部研讨活动进行总结发言,她对我们五位精心准备的教师以及各级部磨课的老师给予了充分肯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新学期,新征程。通过本次教研交流活动,老师们不同的教学理念、方法、策略,在多层面、多方位的交流中碰撞、升华,达到交流互动、同伴互助,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相信在我们全体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丹阳路小学的语文教学在2021年会取得更好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