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老了老了,怀旧了。翻翻过去的老照片,看看照片中那些年轻的战友们,不㯲浮想联翩,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是1979年10月,王承斌退伍时,我们砲团仍在部队服役的兴山籍老战士的合影照,拍摄于张家口市宣化区工农兵照相馆。照片上的五个人,前排是王承斌,万化文。后排是吴启义,牟宗福,徐启昌。时光如梭,转眼就是42年了。</p><p class="ql-block"> 1979年,因为中越反击战,部队处于高度的战备状态。我们部队当年没有招收新兵,而且没有特殊原因,战士不准退伍,干部不准复员。王承斌为了给我们几个战友联系工作打前哨,找到团的领导好说歹说,才批准他以生病为由提前退伍。王承斌一回去就被招进汽车队了。通过他的引荐,我们找工作也就轻车熟路,水到渠成了。</p> <p class="ql-block"> 上图: 前排左起王承斌 万化文。后排左起吴启义 牟宗福 徐启昌</p><p class="ql-block"> 县 车队(汽运公司的前身)书记袁选光,军转干部,他高大威严,性格豪爽。特别喜好从部队退伍兵中招揽人才。听王承斌说我们几个老兵想回来,高兴的说,你告诉他们,就说我袁选光欢迎他们到车队来工作,招工指标一直给他们留着,什么时候回来什么时候招。。后来我们回来,只管干活儿,招工手续一概没管,都是袁书记差人去办的。不到一个月,我们的招工手续就办好了,三级工的待遇也到手了。说实话,袁选光对我们这批老转有大恩啦。是他为我们提供了用武平台,铺垫了成功之路。</p><p class="ql-block"> 1980年1月我和吴启义退伍,来到车队,吴启义开货车,我和王承斌修车。牟宗福不想回来,又在部队干了几个月,因生病还是退伍来到我们车队开货车。徐启昌,因为爱人在宜昌市,被安排到宜昌市橡胶厂开车。</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这几个人,王承斌进步最快,他后来当了车队队长,客运公司副经理,经理。县运管所所长书记。吴启义当了货车队队长,县汽运公司副经理,经理,水月寺交管站站长。我也当过汽运公司大修厂厂长,公司办公室主任,县瑞得公司经理,县公路段副书记。我们几个退休前都在事业单位,待遇都不错,晚年生活过的也很幸福。</p><p class="ql-block"> 牟宗福,1953年生。我们退伍后,他从部队回来探亲,在湘坪河受了惊吓,得了精神病,汽车连派宋建波副指导员把他接了回去,在北京301医院住了三个月的院,退伍安置到兴山汽运公司开车,病情时好时坏,严重时,就送到宜昌优抚医院住上一段时间,后来办了病退。2002年在他的老家病逝,时年49岁。</p> <p class="ql-block"> 徐启昌,1952年生。他的爱人在宜昌市工作。我们退伍时,他委托我从部队提前一个星期回来,带着部队的介绍信,到宜昌市退转军人安置办公室联系工作。他的妻子陈官珍带着没满岁的女儿,随我一同去了安置办。有部队的推荐,加上陈官珍的眼泪,感动了安置办的工作人员。他被安置到市橡胶厂开车。2003年,橡胶厂破产倒闭,他失去了稳定的工作。听说他整休整休的睡不着觉,得了郁抑症。有一天夜里,他从四楼的楼梯上摔下来,只到第二天早上,才被发现,已经没有气了。时年51岁。</p><p class="ql-block"> 牟宗福和徐启昌都是我最好最好的朋友,他们的去世,对我的打击很大。在我心里始终觉得他俩没死,他俩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存在我心中。清明将至,真诚的祈求上天,保佑他俩魂归故里,在阴间少遭点洋罪,多享点清福。去世了的战友,你们安息吧。</p><p class="ql-block"> 2021年3月30日写于中国武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