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通过老师的讲解,孩子们了解了清明节的来历</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起阅读了绘本《爷爷的幽灵》,引出了“死亡”的话题,</p> <p class="ql-block">在感受故事的温馨氛围中了解到生老病死是所有生命的自然规律。我们还进行了谈话活动,通过讨论:你失去过吗?在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和同伴分享自己失去的经历及当时的感受和情绪,让孩子们能正确认识失去时的悲伤情绪,并且讨论“当我们感觉悲伤时可以怎么做”,让孩子能正确面对因为失去而引发的悲伤情绪。</p> <p class="ql-block">大班孩子对于清明节的传统习俗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于是我们将大班的清明节主线放在了“认识死亡”的话题上来。欣赏古诗《清明》,在赏析古诗的过程中了解清明节有扫墓及悼念已故亲友的习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