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亘古不变的传统。华亭市虽然历经千百年的风雨,但结婚这件大事依旧保持着祖辈们传下来的风俗。我国古代成婚有“六礼”之说,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实际上华亭市约定俗成的婚礼习俗并不完全为这六礼所限,在此基础上既有简化又有创新。</p><p class="ql-block"> 华亭汉族男婚女嫁悉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首先由男方请媒人上女方家说亲,俗称“说媒”。媒人也叫“介绍人”或“猴下山”。中国古时的婚姻讲究明媒正娶,正所谓“男无媒不交,女无媒不嫁”、“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因此,若结婚不经媒人从中牵线,就于礼不合,虽然有两情相悦自由恋爱的,也会假以媒人之口登门说媒,有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能行结婚大礼。</p><p class="ql-block"> “说媒”是个技术活。媒人首先要熟悉男女双方家庭的基本情况。说媒时必须做到既准确地向双方反映对方情况,又要尽可能多说“优势条件”少提“不良问题”,使双方充分认识对方的长处,乐于达成嫁娶协议。媒人会从提亲到订婚乃至促成结婚,都起着“中介”的作用,在双方之间完成跑腿联络、协调沟通、细节调解等任务。</p><p class="ql-block"> 媒人接到男方正式说媒委托后,第一时间和女方家取得联系,或者亲自登门,简要介绍男方情况,表达男方意愿。主要以“探口气”为主,如果女方家也有成婚意愿,这事就有戏,就可以正式拉开婚事的序幕。</p><p class="ql-block"> 得到女方家肯定意愿后,媒人第一时间和双方沟通联系,约定“相亲”时间。一般由媒人领着男方上门相亲,也叫“遇面”。女方家负责招待。借此机会,男方家看看女子的茶饭手艺,女方家也看看男子的言谈举止。如果能“看对眼”,男女之间还会互赠信物,如手帕、鞋垫、围巾之类的,这在礼节上称为“交衷心”。现在大多数约到饭店“遇面”,互赠信物也演变为男方给女子“红包”表示。</p><p class="ql-block"> 随后,女方代表团就会择日前往男方家“看家”。此行主要目的是探寻男方家地理环境、家庭条件、经济状况,看房、看车、看余粮。如果女方家对男方条件满意,就要通过媒人向男方表示同意,叫“允婚”。“允婚”后男方要及时请阴阳先生根据双方生辰八字为他们“合婚”。如果双方八字相合,男方就要通过媒人为女方家送去两瓶酒,叫“试验酒”。此酒送到女方家后,以三天为试验期。如果这三天女方家任何人拐了脚、扭了腰,或者鸡不下蛋、猫不吃食,又或者灶上打了一个碗、墙上掉下一块土等等“怪事”,都被认为这桩婚事不顺利。虽然有点迷信,但这也给整个婚俗流程给了一点缓冲期,也有它实质性价值。</p><p class="ql-block"> 三天后,如果女方家诸事顺遂,就要约定“喝酒”日期。“喝酒”不仅仅为喝酒,最重要的是以“喝酒”为名,“言礼”为实。“喝酒”地点为女方家,到时候双方都会邀请各自的亲朋好友出席,尤其是“说得了话,站得住脚”的“攒劲”人必须亲自出马。女方家打开男方之前送来的“试验酒”开始“喝酒”。双方首先就彩礼高低、嫁妆多少进行商议,其次是商议给女方买多少金银首饰,买几身衣服,给女方家里买什么礼物等。女方提要求,男方讲困难,该要的要,该还的还。媒人要不断调解气氛,从中斡旋。双方看似一团和气,其实暗藏玄机。如果一次“喝酒”没有达成一致,还会有第二次,甚至第三次,直到双方就“硬件”要求达成共识。这时候男女主角才成对出来亮相、敬酒,正式确立准夫妻关系。“喝酒”结束后,男方家要在喝完酒的酒瓶里装一点粮食种子带走,如果种子发芽就表示这个女子能旺夫。</p><p class="ql-block"> “喝酒”之后就要“订婚”,也叫“占媳妇”。男方需带上一部分彩礼钱和烟酒糖茶“四色礼”,背上十二个“大馍馍”,来女方家“订婚”,“大馍馍”是直径近二十公分的大馒头。订婚之后,男女双方就在民俗意义上确定了夫妻关系。接下来双方都进入紧张的婚前准备阶段。男方筹集彩礼,给女方购买金银首饰、衣服、化妆品、拍结婚照;女方要准备嫁妆和针线活。</p><p class="ql-block"> 等双方都准备的差不多了,就要通过媒人约定日期“追节”,也叫“清礼”或者“送绢陈”。“追节”当天男方需要将剩余彩礼和购买的衣服送到女方家中,同时双方最后商议确定婚礼日期、车马、酒席等事项。尤其是“清礼”之后“离娘钱”、“姊妹钱”、“上车钱”、“下车钱”等与钱有关的事,一定要“丁是丁、卯是卯”,说清楚讲明白,以免到时候引起不必要的不愉快,从而影响整桩婚事的质量。还有个重要环节叫“送婚书”,本来需要择吉日、郑重其事的送,但后来嫌麻烦都在“订婚”、“送绢陈”的时候一起送到。“婚书”上写着:阴阳先生根据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选择结婚日期;双方父母信息;“娶亲”、“送亲”的男女“贵人”;还有上下车轿的方向、“开脸”“戴冠”的方向等重要信息。“婚书”具有保密性,外人不能看,准夫妻不能看。“婚书”最后要被女方家缝进枕头送到男方家。</p> <p class="ql-block"> 结婚前一天,女方家“过事”,为女子举行“出阁礼”,俗称“打发女子”。这一天最主要的除了招待前来道喜的请朋好友以外,还要“晒嫁妆”、“晒陪房”、“开脸”等。其中“晒嫁妆”是显示女方家经济实力,“晒陪房”则是体现新媳妇的心灵手巧,因为“陪房”指的是女子出嫁前刺绣的鞋垫、枕巾、绣花枕头、绣花鞋等。新娘子在离开娘家之前要进行 “开脸”,即请来本家的婶子、姑姑或嫂子对新娘子脸部进行修饰,比如修眉毛、拔汗毛等。其实旧社会“开脸”有一套奇巧的技法,用一根近一米长的棉线,拧成一活结。“美容师”用牙咬着线的一端,右手执着另一端,左手虎口在线的中间叉开,把线张开的口子贴着脸部,三点协调着用力,来回拧着,一起一落,一张一缩,借助线交叉、闭合、拧动之势,渐渐拔掉汗毛,使鬓角、脸面光洁娇嫩。新娘子往往疼得龇牙咧嘴,眼冒泪花。</p><p class="ql-block"> 新娘子出门前,要将事先准备好的一把红筷子向身后扔去,寓意“不吃娘家饭,不带娘家财”。这时候新娘子和娘家人免不了哭哭啼啼一番,哭养育之恩;哭亲情难舍。可以嚎啕大哭,也可嘤嘤啼哭,总之如果不哭,很有可能被人耻笑。</p><p class="ql-block"> 结婚前一日,男方家会根据阴阳先生开好的“婚书”,根据属相确定娶亲人员,前往女方家“娶亲”,也叫“引新媳妇”。古代用轿子娶亲,后来用马或者驴,现在都是高档小汽车娶亲。华亭人娶亲时新郎不亲自迎娶。娶亲去的人数为单数,一般为三人,回来时加上新娘才是四人,讲究去单来双。娶亲人都要选合属相的,父母、配偶、儿女都齐全的。到女家要带上 “压马粮”、“大馍馍”、“ 肉方子”以及烟酒等。娶亲人到女方家门前,女方家小辈故意闭门不开。男方家娶亲人从门缝塞入“开门钱”后,才开门领娶亲者进入。</p><p class="ql-block"> 女方家也要派“贵人”“送亲”。“娶亲”离开时如果有媳妇娘家人拦路挡车,还要给“红包”。若“娶亲”队伍途遇碾台、碌碡,大树、井盖、十字路口,就需要贴一张红纸,称“遮白虎”,现在为了节省时间,都是边走边撒“花红盖之”的纸条,图个大吉大利。</p><p class="ql-block"> 由于新娘子当天脚上不能粘土,所以“娶亲”队伍临近新郎家的时候,会被起哄的同辈好友挡住,要新郎背回去。新媳妇进入新房前,必须要新娘兄弟亲手挂上门帘才可以进入。这时候背着新娘子的新郎不得不“红包”伺候好“挂门帘”的小舅子。这时,男方家要立即请前来帮忙的邻居以及娶亲人吃“下马面”,寓意幸福绵长。新媳妇到达男方家,一定不能开口说话,这个“闭口礼”要维持到双方拜天地之后。第二天,男方家“过事”,大摆宴席,宴请宾朋。婚礼上“娘舅家”、“老外(wei)家”都要给一对新人披红挂彩表示祝福。</p><p class="ql-block"> 男方家在新娘子娶进门前三天还要请一个和新郎同辈的已婚男子和新郎住一起,叫“压炕”。这一习俗与过去封闭的婚姻制度有关。过去男女结婚都比较早,新郎对男女之事一无所知,所以才以“压炕”为由让已婚人士为其讲授两性知识。</p><p class="ql-block"> 结婚当晚是整个婚事中的高潮。婚礼结束,宾朋回家后,由一些新郎同辈人来到新房“闹洞房”。 主要是让新郎新娘在大众面前,说一些平时不好意思说的亲切话,让新郎和新娘做一些很亲昵的动作,我认为闹房也不仅仅是图个热闹,也是用这种方式来消除新浪和新娘的羞涩,达到消除隔阂、自然进行夫妻生活的目的。洞房闹得差不多了,还要请一个儿女双全的“贵人”,为新人“圆床”。 “圆床”人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红枣、莲子、核桃、桂圆、花生等物口唱吉词:“一把核桃一把枣,养下娃娃满炕跑……”新郎新娘要一起抢撒在床上的核桃枣儿,寓意“团圆和美”“ 早生贵子”。等闹洞房的人和“圆床”人全部走完,这才到了“春宵一刻值千金”的时候。</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新娘娘家还要来人“看”。届时新郎家必须好酒好肉好好款待,席间两家人正式成为“亲家”。第三天,新郎要准备礼物带着新娘去丈人家“回门”。当日去,当日回,不能在丈人家住。</p><p class="ql-block"> 到此,两个原本陌生的家庭成了“亲家”;两个原本陌生的人情牵一线、心系一生,他们将相互依偎,相亲相爱,牵手撑起爱的蓝天,携手走过人生岁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