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梁山红色文化

老树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漳浦梁山红色文化</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漳州市新四军研究会副秘书长 林建东</div><br> 1932年4月20日,红三军进驻漳浦和云霄一带,到了溪南村。读过私孰的柯志达(原名柯雅言),看了红军的标语口号都是为穷苦百姓求解放的;看到了红军战士说话和气、态度和蔼,没有一点霸道蛮横,感到亲切,就大胆地接近他们,帮红军带路打土豪、当翻译,向他们介绍村子里的情况,帮红军发传单、刷标语,开展抗日宣传。5月中旬,在红军吴福盛、李震书的介绍下,柯志达、柯宗保、柯荣章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即成立了溪南党支部,柯宗保任书记。经过三年艰苦的游击战争,溪南村成了革命党坚强堡垒。<br><br> 梁山革命根据地是由红三团团长张长水和卢胜率领两个连和教导队于1934年元月间开始开辟的。开辟伊始是以梁山山上的口黄、中周、内曾等3个自然村为基地,逐渐向和坑、官陂、盘陀、葛埔、通坑等村发展起来的,使梁山革命根据地与靖和浦中心区连成一片,成为靖和浦边区的一部分。随后,在三年游击战争中,尽管敌人以大量兵力,不知进行了多少次的“围剿”,对梁山革命根据地进行过多少次毁灭性摧残,群众的房屋被烧光了,财产被抢光了,群众不能回村从事农业生产。但红三团仍能以梁山为基地,继续向周边和外围村庄发展,不断扩大梁山革命根据地。红三团多次以较长的时间以一个连或几个连向漳浦沿海的旧镇、霞美、杜浔、沙西等广大地区出击,摧毁了许多地主武装基点,缴获了不少枪支、子弹,促使旧镇的梅竹、霞美的眉田、五社、黄埔、巷内,杜浔的徐坎、过洋、路边、城外、后恩,沙西的枋林、莲山、院前等18个行政村成为革命地区,其各村外围也成为游击区域。在离漳浦县城不远的龙潭、后井、陂内、长埔、吴陂、剌塘后、大南坂、瓷窑、下楼、溪南、后港等十来个村庄也成为革命地区,其中下楼、长埔等村还成为梁山下的后方基地,并在清泉岩后面几个大石洞里,设置医疗所、看守所等后方设施。有一次柯志达同志生病,到县城请老接头户中医到医疗所治疗哩。<br> 1935年,根据靖和浦中心县委的指示精神,在溪南村进行减租减息。溪南村距离县城只有四华里,在敌人眼皮下开展斗争,风险可想而知,革命工作既要有敢于斗争的精神,又必须有善于斗争的策略。利用宗亲、亲友等社会关系,卓有成效的争取周围群众的同情与允诺,乃至于暗中掩护、支持革命斗争。1935年,在溪南村的东门、山顶、后陈和北门,成立了赤卫队,此时,在平和大溪开展革命工作的吴庭坚,也和溪南党支部取的联系,成立了浦南区委。<br> 1936年,革命组织发展到长埔、楼内、西林墘、五房、刘厝下,党员人数已增加到十多个,当年夏天,朱曼平带领抗日义勇军第三大队来梁山、溪南活动,成立了浦云县委,朱曼平为书记、吴庭坚任宣传部长、林青年任组织部长,溪南支部改为特支。此后溪南成为我党的一个秘密基点,北与靖和浦苏区的橄榄林有联系,南边与下布六社紧密相连,东南有下楼、墓后、瓷窑、陂内、小水田、龙潭、后井、蜈蚣山、竹子林、垄子埔、眉田、巷内和后港村,东临海滨,向西南发展可与梁山根据地相通,往西北越过盘陀岭,可到靖和浦苏区象牙庄、龙岭、小山城、车本、五寨、南胜等地。林路、朱曼平、吴庭坚等领导同志经常来到溪南,京里村船老大吴水的小木船是他们行动的重要交通工具,特别朱曼平和他的爱人林素兰等,经常从鹿溪水路经水田寨到溪南,住在溪南梨园(柯永麟老家)。 <br><br> 1936年秋,敌人一个营兵力进驻溪南村,残酷镇压革命,不少同志被抄家、几十个人被酷刑,都无所收获。中共闽粤边特委曾于1936年8月下旬,在梁山召开县委、红三团、乌山独立营领导同志会议,研究部署新的战斗任务。1937年漳浦县委由张太西任书记下辖两个区委和特支,即浦南区委、浦西区委和溪南特别支部。浦南区委书记由吴庭坚兼任,柯志达任常委、林素兰任执委;浦西区委书记原来是陈忠炭,陈忠炭牺牲后曾明智任书记。<br> 柯志达到区委工作后,建立了几个基点:重点在下铺门前铺蔡国的家,其次是溪南梨仔园村,其三是村里朱尚书(朱天球)小庙,其四是在溪南大林”新娘房”,所谓“新娘房”其实是老虎住的石洞,【柯志达语:我们去住了老虎也就不来了】,当时住在那里的有朱曼平、吴庭坚、林素兰、柯志达还有蔡国。住了一段时间,蔡国和吴庭坚先走,又过几天后的晚上,朱曼平夫妇和柯志达从溪南大林要到后港村杨流处检查工作,在走出大林的路口,碰到一只老虎坐在那边。当时是夏天,可能是蚊子咬,老虎的两个耳朵像摇扇子一样,开始不知道是老虎,朱曼平叫柯志达去看一下,朱曼平又喊一声“口令”,柯志达说“别胡来”,因为农村人不懂什么口令不口令,生怕无形中暴露秘密。老虎发现柯志达大吼一声跳走了。好险啊!<br> 漳浦事件发生前不久的一个晚上,柯志达与朱曼平夫妇彭德清的爱人淑琴住在柯乌定家,天快亮时,柯乌定从外面赶回来连声叫“雅言,雅言快走,快!宗保、伯劳被敌人抓去,打得厉害。”当即,柯志达等立刻转移。柯志达跑到一个叫“云头”的山坑垄,躲在长满荆棘的水沟里,浸泡了十几个钟头,又冷又饿,直到深夜才脱险转移出来,柯志达因此得了寒热病。敌人不停地搜捕,柯志达在群众的掩护下,或溪南或下铺,不断转移。后来由刘再兴背上清泉岩庙后山洞里,用石橄榄头煎水消炎,在刘再兴细心照料下,经过一个多月才痊愈。<br><br> 漳浦事件前后那一段时间,柯志达在清泉岩养病。事发的当天下午县城的内线同志就出来报告红三团被缴械了,当时柯志达和朱曼平、吴庭坚、彭德清,都在下铺祠堂。朱曼平指示县城党工委和詹开发,千方百计通知孔子庙的红军指战员,说党组织在下铺村,距离县城八华里,要他们设法逃出来。朱曼平、吴庭坚、彭德清和柯志达,还有蔡国,马上开会,指示各村安排接应。<br> 漳浦事变的当晚,卢胜、王胜带十几个排长、班长骨干翻墙突围出来,(县城内线告知,县城到溪南村沿途布满国民党兵,)只能绕道突围,从东门兜出城,经印石山、车里、坎坑、鹿溪村,泅渡过鹿溪,再由水田寨跑到溪南,我们(柯志达等)安排蔡国在溪南接应同志,随即从溪南摸黑登上清泉岩。第二天柯志达拄着拐杖和朱曼平从下铺一起上清泉岩。这天上午,吴庭坚在龙潭、后井接应突围的三连班长张志荣、副班长蔡和(龙潭村人)和战士陈亮傍、陈金安(杜浔人)等人上了清泉岩。之后,三三两两、前前前后后,按照特委指示,分批突围出来的红军战士,依照秘密联络的办法,陆陆续续上山来了。收到卢胜急信的何 浚也飞快地赶上山了。加上原来抗日义勇军红三大队留在下铺的同志,共近百名战士,又重聚在一起。何俊、朱曼平等特委领导召开紧急会议,将这近百名指战员重新整编,仍叫红三团,卢胜为团长兼政委,王胜为参谋长,下編第一连,连长陈容,指导员欧育超,并建立了党支部。<br> 红三团被缴械的当天,下楼村的地主蔡溪海第一个跳出来倒算,消息传到清泉岩,卢胜派一连连长陈容带一个班,手持唯一的小曲九赶到下楼村(距离清泉岩四里路),蔡溪海的儿子蔡瑞举大刀反抗,被陈容击毙,没收他的全部财产,这便是红三团重建后的第一枪!<br> “漳浦事件”发生后,我们(卢胜等)虽然痛心,但并不因此灰心、动摇。当着闽南的天空出现乌云的时候,我们这些受党教育多年的红军战士,看到前头的曙光,对革命充满必胜的信心。开始,我们被看管在孔庙里。当天下午,我(卢胜)和团参谋长王胜,还有林长兴、陈高顺、欧育超、林少克等同志个别商议,要大家秘密联系,通知干部、老战士突围,到漳浦溪南根据地找地方党组织,重建革命武装,与反动派继续斗争。当时还约定了突围的时间、路线和集中的地点等。起初,敌人对我们看管还不太严。当天深夜,我们就有一批骨干首先成功地突围出来,接着又出来一些同志。以后敌人发觉了,对部队驻地孔庙实行戒严,其他同志就出不来了。在漳浦县溪南、下楼、下布等地党组织的有力配合下,突围出来的一百多人汇聚起来,他们大部分是班、排干部及老战士,大家先后到达柯志达同志所负责的漳浦下布清泉岩地域集中,由特委领导进行整编,重建了红三团。红三团重建之后,队伍的供给十分困难,几十个人住在清泉岩,生活极端困难,漳浦地方党组织着力帮助队伍解决生活和装备问题。柯志达交代柯雅恩(柯志达胞弟)、蔡国(后来叛变,解放后被公审枪决)等人发动群众,利用下田种农活、挑土肥、或是到清泉岩拜佛等形式,偷偷地向山上送米送菜。何浚、朱曼平等特委领导几次开会研究,吴庭坚、彭德清、柯志达参加会议,决定部队分头行动,吴庭坚还把自己的短枪给了卢胜。七月下旬,卢胜带20几个战士到尪(wāng)石山,挖出部队原来埋藏在山洞里的七八支老式五排枪和短枪。由于我们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短短的几个月中,队伍就发展到二百多人。之后,红三团分兵五路,分赴乌山、大芹山、狮头山、梁山和漳州南乡等地区,解决给养和装备。<br> 漳浦县委和溪南特支按照特委指示,想尽办法解决生活给养和筹买武器。插入敌人心脏的我党忠实骨干陈绍元(是柯志达、朱曼平、吴庭坚了解敌人情报的耳目),这时候,他首先通过弟弟陈显鑫的陈同美干果店、从曾永祥的百货“苏广”店中,由詹开发同志秘密组织一批生活用品,通过秘密交通陆续送到山上。<br><br> 1937年秋,敌人到溪南搜捕革命者,柯志达、林素兰等几个正在那里工作,得知消息后,柯志达等立即隐藏到长满荆棘的水沟里,敌人抓走了柯宗保、柯伯劳等,就在离柯志达躲藏地点不远的地方拷打审讯,打得老乡们遍体鳞伤,始终没有暴露秘密。国民党视柯志达为眼中钉,围捕、通缉都不能得逞,就抓去柯志达的妻儿、母亲、弟弟柯雅恩以及几十个乡亲,进行关押刑讯,柯其长、柯水木、柯知母等被活活打死,许多群众被打重伤致残,表现了共产党人坚贞不屈的精神。柯志达北上后,柯宗保、柯雅恩被活埋,(至今不知尸体何存?)。<br> 1938年元旦,红三团在瓷窑村的山上过年。漳浦县委召开会议,有吴庭坚书记主持,县委委员张太西通报了国内革命斗争的形势、争取国共合作抗日的进展情况、通报了国共谈判已达成协议做出将八省十五个游击区的大部分红军和游击队合编成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的决定。会上,张太西宣布:接特委通知,决定派漳浦县委委员、浦南区委书记柯志达参加闽西干部训练班。会后,吴庭坚、张太西交代了一些具体的事项。当时,柯志达已脱产做搞党工作两年多了,是国民党当局抓捕的“土匪头”,悬赏1000大洋。在这艰苦的岁月,党提供难得的学习机会,县委的充分肯定、同志们勉励关心,使柯志达非常激动,从心底里感谢党。三四天后,柯志达告别妻儿,踏上新征途。<br><br>参考资料<br>①《青山不老》柯志达 中央文献出版社<br>②“靖和浦边区革命斗争见闻” 柯永麟著<br>③“艰苦卓绝 开拓前进——闽南红军的战斗经历 ” 卢胜<br>漳浦革命史料第一、二辑(合刊) <br>中共漳浦县委党史办公室一九八四年十月一日编印<br><br><br><br><br><br> 清泉岩(1984年拍摄) 清泉岩(1984年拍摄) 溪南村东门 水田寨 水田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