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他们是权威,不容挑战,他们的话永远是生活真理,从没想过是否还能跟上时代。<br><br>他们就算知道自己是错的,但仍然觉得面子更重要,不会拉下脸面平等沟通。<br><br>他们是想把孩子变成自己想象中的样子,而不是要孩子自由成长,自由选择。<br><br>他们与孩子和解的方式,就是叫孩子吃饭。<br><br>但他们不好吗,不,他们为孩子付出了很多,牺牲了很多。掏空钱包,给孩子买房,自己舍不得吃穿,都要把最好的给孩子。<br><br>他们背地里自我感动,孩子背上强大的亲情压力。<br><br>我们的亲情关系,充满了太多的悲情与牺牲,而没有对应的情感沟通。<br><br>父母牺牲了自己,不愿意跟孩子说,放弃沟通。一旦孩子不听话,他们想到自己的牺牲,觉得自己更理直气壮,觉得自己肯定占领的道德的高地。<br><br>孩子觉得自己没有得到理解,父母觉得自己付出那么多,你凭什么不听我的。<br><br>所以才造成一个现象:<b>孩子都在等父母的道歉,父母都在等孩子的感恩。</b><br><br>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拥有一段轻松自在的亲情关系。平等的相爱,不必过分牺牲,不必背负压力,在一个舒适的,轻松的环境下,自在沟通。』<br><br>这段话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人的心声。<br><br>还记得那个悲剧吗?<br><br>上海卢浦大桥上,一名男孩突然跑下车后迅速跳桥,紧跟着的男孩妈妈因没能抓住他跪地痛哭……相关视频上传网络后,引起广泛关注,并让很多人唏嘘不已。 据新闻报道,这个男孩,因为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告诉母亲却被训斥,最后气不过才走上绝路。<br><br>我们无意指责孩子太脆弱,或是母亲不该在大桥上停车以及没控制好情绪,事实上,该事件对我们而言的意义,更应该是触发我们思考——<b><font color="#ed2308">父母该如何和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进行有效沟通?</font></b><br><br>很多妈妈抱怨:孩子越长越大,跟家人说话却越来越少。<br><br>有时候大人问一句“今天过得怎么样?”得到的答案往往是“还行、挺好的”,就再也没了下文。<br><br>孩子表面上看起来挺听话的,但其实他内心里有自己的小九九,就是不跟家长说。<br><br>那么作为家长,<b>我们究竟该如何与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呢?</b> <b><font color="#ed2308">1<br>孩子最讨厌<br>也是最无用的的聊天方式</font></b><br><br><b><font color="#ff8a00">01 目的性太强</font></b><br><br><font color="#9b9b9b">很多家长跟孩子聊天时,最后往往变成了说教。比如:<br><br>家长:“今天在学校怎么样啊?”<br><br>孩子:“今天学了好多新知识呢。”<br><br>家长:“学新知识就对了,要多学知识,不然以后就只能搬砖。”<br><br>孩子:……<br><br>家长:“今天过得开心吗?”<br><br>孩子:“恩,今天认识了一个新朋友,我们特别聊得来。”<br><br>家长:“交朋友可以,但不能经常一起玩啊,先把学习搞好了再说。"<br><br>孩子:……</font><br><br>看吧,聊什么都能聊到学习上,本来孩子还想跟你分享一下的,到最后往往无语的收场了。<br><br>其实,家长这种带有目的性的聊天,只是他们单方面的一种灌输罢了,告诉孩子要好好学习,这种方式往往不需要花费家长太多时间去思考和组织语言,是最简单省事的。但这种聊天方式所达到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br><br><b><font color="#ff8a00">02 审问似的让孩子汇报</font></b><br><br>很多家长在去学校接孩子放学时,一路上不断地询问孩子今天在学校的情况。<br><br>每天都这样问,似乎形成了一个模式,而长此以往,孩子的回答也开始模式化:“恩,不错,还可以,挺好的……”这样应付的回答,家长是得不到任何有效信息的。<br><br>如果家长一个劲儿地不停问,那孩子恐怕早就烦的忍不住发脾气了吧,更别提好好聊天了。<br><br><b><font color="#ff8a00">03 别以为自己会聊天,家长是这样把天聊死的</font></b><br><br>别以为聊天多简单,尤其对象是孩子时,面对一个完全不按套路出牌的对手,家长们是很容易把天聊死的。比如:<br><br><font color="#9b9b9b">孩子:“妈妈,我想跟你说个事儿。”(孩子主动发起了聊天信号)<br><br>妈妈:“说。”(有点不耐烦)<br><br>孩子:“妈,我想买一双球鞋。”<br><br>妈妈:“买什么买?不是有那么多鞋吗。”<br><br>孩子:“就给我买一双吧。”<br><br>妈妈:“不买,赶紧做作业去!”<br><br>孩子:“哼!你不买我就不做作业!”<br><br>这样不仅把天聊死了,还激起了孩子和家长之间的矛盾。何苦呢?如果妈妈能在孩子提出要求时,进一步询问孩子原因:<br><br>妈妈:“为什么突然要买球鞋呢”<br><br>孩子:“因为我们学校要举办运动会了,我要参加比赛。”<br><br>妈妈:“那你准备参加什么比赛呢?”<br><br>孩子:“我想参加…………还有你知道吗妈妈,今天老师还夸我跑步跑得快,建议我加入校田径队呢…………”</font><br><br>看,如果你能静下心来接受孩子沟通的信号,孩子能跟你说的还有好多好多……<br><br>所以,如果孩子找你沟通时,你刚好在忙着,那么宁愿让孩子等一下,也不要着急应付孩子。<br><br><b><font color="#ed2308">保护孩子沟通的意愿很重要!</font></b><br> <b><font color="#ed2308">2<br>不要为了聊天而聊天<br>聊天也讲究方法</font></b><br><br><b><font color="#ff8a00">01 学会倾听</font></b><br><br>倾听不是说家长闭着嘴巴、坐在那里光听就好了,最好的倾听是要有互动,哪怕你一个肯定的眼神,孩子才会有兴趣和你聊下去。<br><br><b><font color="#ff8a00">02 不要表现得什么都懂</font></b><br><br>有位朋友以机智善辩、见解不凡享誉朋友圈,可是青春期的儿子跟他非常对立,要么不说话,要么开口就吵架。<br><br>后来他意识到,问题根源在自己:儿子一开口,往往就被他批得体无完肤……<br><br>他把自己的这种沟通方式称为“大树底下不长草”,不是他的看法不对、不好,儿子才不要听,恰恰因为他太对了、太能了,让儿子显得很“瓜”,结果,儿子就懒得在他面前说什么了。<br><br><b><font color="#ff8a00">03 挑好时间</font></b><br><br>聊天也不是随时随地就能聊的,比如孩子正在专心致志地看电视、玩手机时,家长突然凑过来要聊天,换位思考一下,谁都不愿意被打扰啊,那结果肯定是敷衍了事啊。<br><br>所以,聊天时尽量在大家都心平气和,而且没有什么要紧事的时候。如果家长真的有很重要的事要找孩子谈,那就让孩子先停止手头的事情,认认真真地聊天。<br><br><b><font color="#ff8a00">04 抓住重点</font></b><br><br>俗话说“牵牛要牵牛鼻子,打蛇要打七寸”。<br><br>如果家长谈话抓不到点子,整天泛泛地要求他应该这样,应该那样,一见面就反复叮嘱“要好好学习”,成天将陈词滥调挂在嘴边,孩子不烦才怪!<br><br>反之,如果家长平时多观察,积极与老师沟通,多到学校走一走,了解一些真实的具体情况,那么一旦谈话,“某月某日某时某地某事”内容确凿具体,孩子一下子被点中穴位,知道你在真正关注他,也不会狡辩托词了,再继续谈下去效果会截然不同。<br><b><font color="#ff8a00"><br>05 适当示弱</font></b><br><br>家长和孩子的沟通过程中要提醒自己:<b>亲子关系是第一位的</b>。<br><br>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比较敏感,家长在沟通中应该训练自己的觉察能力。<br><br>感受到关系紧张时要收敛并且想办法修复,青春期的孩子情绪爆发时,不能硬来,家长可以适度示弱并进行安抚,等孩子情绪缓和了,再继续讨论有争议的话题。<br><br>青春期的孩子遇到问题时,会有自己的主张,即使家长知道最佳解决方式,也不要直接告诉孩子,更不要强迫孩子听取采纳,建议使用发问式沟通。<br><br>比如:<br><br><font color="#9b9b9b">你觉得这个事情怎样处理比较好?<br><br>需要爸爸妈妈为你做些什么?<br><br>你想听听我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吗?</font> <b><font color="#ed2308">3</font></b><br><div><b><font color="#ed2308">尊重孩子,相信孩子</font></b></div><div><b></b><font color="#ed2308"></font><br></div>纪伯伦在诗歌《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中这样写道:<br><br><font color="#9b9b9b">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br><br>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br><br>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br><br>却非因你而来,<br><br>他们在你身边,<br><br>却并不属于你。<br><br>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br><br>却不是你的想法,<br><br>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font><br><br>近些年,大家越来越意识到“说话之道”的重要性,作为家长,也要学学与孩子沟通时的“说话之道”。<br><br>与孩子沟通的前提:<br><br>要认识到孩子的独立性,站在孩子角度理解他,以平等的身份尊重他,以理谈事说服他;<br><br>既指出问题又给足面子,既找到不足又善于肯定。<br><br>与各位家长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