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和美沧海 享诗情画意 ——记2021年和美课堂第十六届全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川流不曦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细草微风岸,和美共潮生。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星垂平野阔,诗涌暗江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三月沐风,空山凝云。我们有幸来到《和美课堂第十六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聆听了戴建荣、赵志祥、魏星、蒋军晶、孙双金、张学伟、罗才军、何捷、孙庆博几位专家教授的课,我们满载而归!</p> <p class="ql-block">  统编教材中的古诗词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灿烂明珠。因此,在统编教材中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古诗词教学任务之重,责任之大。而在传统教授古诗词时,我们只会引导学生简介诗人资料,看注释,解释诗意,悟道理,只是机械灌输古诗,应付考试,忽略古诗呈现出来的意境、意象。</p> <p class="ql-block">  而戴建荣老师的古诗教学另辟蹊径,独树一帜,用一首《池上》带领我们一起去品味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辉煌灿烂的古诗文化。“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吟唱之时,伴随动作,让在场的每一位学生和老师也随之诵之,吟之,歌之,舞之。枯燥呆板的古诗词教学原来是这么活泼有趣,自然如清泉般流进学生的心窝。</p> <p class="ql-block">  文言文的美,大家了然于心。但其无论在语法形式上,还是词汇含义上都与现代文有所不同,历来是语文教学的大难题,学生难掌握,教师教费力,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也不高。但赵志祥老师做到了,在《自相矛盾》教学中,他轻松自在,易如反掌地将其中哲学道理随着春风,潜入到学生的脑海里。他同戴建荣老师一样重诵读、重音韵、重传承,他带着学生们由最初简单诵读,到去标点读,再到将原文变古文字诵读,最后让学生挑战在场的老师诵读,以及与赵志祥老师歌唱古文的形式PK,层层深入,直到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品读感悟。这些梯度的设计,就像游戏闯关一样,学生总觉得自己是可以冲过去的,激发了他们挑战欲望,寓教于乐,乐在其中,思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  昨夜春风上旅楼,飘然吹梦到洪都。魏星老师用他幽默风趣的语言带着我们在洪都感受丰子恺的漫画寓意之美!他在《手指》一文中,从夸大、联想、比喻、拟人、嘲讽等方面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幽默的点,从而悟出人无强弱、美丑之分的道理,让学生们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丰子恺的漫画如同一片片落英,含蓄着人间情味。</p> <p class="ql-block">  在《安徒生童话》中,我最喜欢的是《海的女儿》,它不仅描写了美轮美奂的海底世界,还有最凄美、最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但蒋军晶老师从安徒生的生涯和海的女儿面对人生三次重要选择入手,带我们领略了不一样的风情。同时蒋军晶老师用课文中和课外的小练笔,引导学生写作由模仿到创造,由联想到想象,去谱写另一部童话!</p> <p class="ql-block">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古人送别诗可以歌颂友情;古人送别诗可以表达不忍分离;古人送别诗可以劝慰朋友。而孙双金老师在《芙蓉楼送辛渐》一文中,从关键字 词 “雨”、 “山”、 “问”、 “冰心”、“玉壶”这些入手,抽丝剥茧地使学生们悟出此首诗是告诫朋友,表明心迹。再让学生从诗中写诗,不负众望的学生们来一句:雨寒山孤景悲凉,冰心玉壶志高远,登上了王昌龄七绝圣手之路。孙老师朴实无华的言语之间诗意阑珊,置身于课堂之中,带领着学生们仿佛穿越长长的时空隧道,与文人墨客王昌龄在吟诗对话。</p> <p class="ql-block">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多么优美的诗句,张学伟老师引领学生们通过丰富的联想、探究,在准确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人文内涵,深刻深入理解诗歌中反应的社会生活和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人生境界,让学生充分品读《诗经》,爱上《诗经》。</p> <p class="ql-block"> 作为古人官方语言的文言文比较难懂, 而作为古人书面语的白话文也不易懂。罗才军老师在《两茎灯草》中从三个猜想:“两个亲人、两笔银子、两位舅爷”,以及听到这猜想时严监生的真实反应,这两边的延伸,学生们轻而易举地感受到严监生视钱如命的特点。在写作方法中,也让学生深刻地明白对人物外貌、神态、动作的细致入微地描写对于文章的整体构成和文章的人物性格塑造具有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  叶圣陶先生曾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何捷老师在《守株待兔》一文中,从“耒”字出发,从甲骨文,金文,战国时代,再到现的“走”行图,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走”字的古今不同。不仅如此,何老师创设情境,组织几个学生们分角色表演“劝”,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帮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热情。</p> <p class="ql-block">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这是《陶罐与铁罐》一文的哲学道理,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但孙庆博老师一改常态,不从哲理出发,不是为明哲理而明哲理。而是通过文中故事和《西游记》之猪八戒偷吃西瓜那一段情境入手,引导学生抓住对话和神态,体会人物性格,让学生透过动作体会人物内心想法,进而引导学生明白寓理并受到教育。</p> <p class="ql-block">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此次古诗文教学的盛宴,让我们对古诗文教学有了更丰富的理解和更高层次的追求。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亮丽自己教学生涯!</p>

学生

老师

教学

古诗词

诵读

古诗

古人

语文

建荣

赵志祥